媒介经营管理概论 主讲:彭祝斌 刘社瑞
第八章 中国媒介的历程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一、 解放前旧中国媒介产业的兴起(1949年以前) 1、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始于报纸 ● 汉唐以来:邸报——官报独占时期 ● 19世纪初:外报创始时期 ● 19世纪末:民报勃兴时期
2、旧中国媒介的产业化始于外报 ● 早期的外报具有大众报纸和商业媒介性质;至19世纪中叶,产业特征鲜明。
● [英]美查(Ernest Major) :申报,1872年4月创办于上海。
● [英]丹福士(A.W.Danforth) :新闻报,1893年2月创办于上海。
3、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民报比外报晚出。 ● 精英报——意识形态报纸 强学报:康有为创办于上海; 时务报:梁启超创办于上海。
● 大众报——商业报纸 大公报:樱花创办于天津; 苏报:胡璋创办于上海; 京话时报:彭翼仲创办于北京。
4、20世纪20年代,上海商业报纸的产业化达到相当的程度。 组织体制:采用公司制度,设立董事会; 董事会 总理处 印刷部 营业部 编辑部 发行科 广告科 推广科 承印科 收银科
5、20世纪20年代出现广播媒介 经营业务:广告,发行; 经营规模:39人/报; 经营范围:广告、发行、图书出版等多种经营。 外国人办商业电台; 中国人办商业电台; 官办意识形态电台。
● 小结: 报纸较早形成了成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传统。 至1949年前夕,以外报和民报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报纸,一直是沿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的,商业报纸始终是报纸的主流。
二、 解放初中国媒介的产业化探索(1949-1978) 1、50年代,我国媒介进行过建国后首次产业化探索。 ● 1949年,全国报纸经理会议,提出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方针,报纸发行实行“邮发合一”;
● 1950年,颁布《关于新闻机关员额暂行编制的决定》,大报编辑部的编制在100人左右;《关于邮电局发行报纸的暂行办法》,对 “邮发合一”作 了具体规定; ● 1954年,中宣部要求“报社尽可能的为国家节省和积累建设资金”。
2、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① 适度提高报纸定价,以便部分回收生产成本; ② 继续经营广告,增加收入; ③ 采用国产纸张,降低成本; ④ 紧缩编制,健全财务制度; ⑤ 实行民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⑥ 适当组织剩余劳动力,从事副业经营。
3、解放初期,我国的广播电台也普遍经营广告。 通过经营广告,许多广播电台基本实现自给。
● 小结 随着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地完成,经济国有化目标的实现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广告市场严重萎缩,媒介的产业化失去根基。 媒介的产业属性被人为抑制,而媒介的政治属性被过分放大,我国媒介的第一次产业化探索夭折。
三、 新时期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1978年以后) 1、起步阶段(1978-1983):恢复广告业务 ●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八家中央新闻媒体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人民日报》1978.10.1
● 至80年代中期,中央和省级的新闻媒体普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制度。 ● 至1993年,地市级报纸亦有一半以上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人民日报》1986.2
广告业务的恢复,是新时期中国媒介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在全国率先恢复报纸广告业务;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 ● 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恢复播出广播广告;
● 1979年5月14日,中央宣传部发文肯定了媒体恢复广告的做法。 ●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 ● 1979年5月14日,中央宣传部发文肯定了媒体恢复广告的做法。 ● 至1980年,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开办了广告业务。 《人民日报》1978.7
● 小结: 广告业务的恢复和开办,为当代中国媒介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奠定了经济基础,并成为中国媒介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因和前提条件。
2、成长阶段(1984- 1995):规模增长 与多种经营 (1)媒介的规模增长 ① 80年代中期:数量增长热 《人民日报》1986.6.30
● 办报热潮 1984年:报纸种数由1978年的186种增加到1445种; 1986年:报纸种数上升到1574种; 1995年:报纸种数发展到2089种; 1998年:报纸种数为2053种。 1978-1998:20年报纸种数增长了10多倍。
1983年: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 ● 办台热潮 1983年: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 1984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1994年:无线广播电台1107座,人口覆盖率77.5%,平均每3人有1台收音机;有线广播站2342个,入户喇叭8151万只,电视台766座,人口覆盖率83.4%,拥有2.75亿台电视机,媒体从业人员40多万人。
1996年: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实现四个一千:1000家广播电台,1000家无线电视台,1000家有线电视台,1000家教育电视台,媒体从业人员50多万人。 1997年:治散治滥。 1998年:中央、省事、地区三级广播电台294座,无线电视台352座,有线电视台223座,教育电视台75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50座。
② 90年代初期:扩版增频热 ● 报纸扩版热潮 1986年:《新民晚报》由4版扩为8版; 1987年:《广州日报》也由4版扩为8版; 1992年: 全国有200多家报纸扩版;
1998年:《新民晚报》32个版,《解放日报》20个版,《广州日报》一般为20-40个版,周末达48版,《北京晚报》16个版,《人民日报》12个版。 大部分全国性报纸都有8个版; 省级、地市级报纸甚至行业报也纷纷扩版,例如:《计算机世界》1994年扩至164版,1999年达250个版。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开启我国广播电台专业化、系列化发展进程。( “珠江模式” )。 ● 广播电视增频热潮 广播:专业台、系列台热潮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开启我国广播电台专业化、系列化发展进程。( “珠江模式” )。 1992年: 广东建成系列台——由新闻台、经济台、音乐台、文艺台、教育台、英语台六个专业台组成。( “广东模式” )。
1993年:全国经济广播电台63座(其中省级台19座,市级台44座)。各地纷纷仿效“广东模式”,以开办经济台为突破口建立系列台。 电视:增频上星热潮 至2004年,我国电视频道总数达3000个以上,实现了频道专业化。 至20世纪90年代末,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卫星电视。
(2)媒介的多种经营 ① 80年代中后期:第一次多元化经营浪潮 ● 1988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中国媒体开始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历程。
● 中国媒体第一次多元化经营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 失败原因: 一是人的问题,懂媒介经营管理的人才缺乏; 二是策略问题,离开主业,盲目投资。
● 在新一轮的多元化经营浪潮中,媒体的多种经营取得较大成效。 ② 90年代中后期:第二次多元化经营浪潮 ● 在新一轮的多元化经营浪潮中,媒体的多种经营取得较大成效。 ● 从相关产业入手开展多种经营。 报 纸:经营纸张公司、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印刷公司、咨询公司等业务; 广播电视:经营电视节目、电视技术、广告代理、调查咨询、影视基地、国际电视服务、实业贸易等业务。
3、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集团化经营 (1)报业的集团化进程 ① 试点准备阶段(1996.1-1998.7) 在当代中国媒介的产业化进程中,最早出现的媒介集团是报业集团。 (1)报业的集团化进程 ① 试点准备阶段(1996.1-1998.7) ● 1996年1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组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媒介的产业化发展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1998年7月:全国首批6家报业集团先后挂牌。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 1998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新闻出版业2000至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 ② 推广发展阶段(1999年开始) ● 1998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新闻出版业2000至2010年发展规划》,指出: “要扶植有影响的党报实施兼并重组,建立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到2000年,报业集团要扩大到5-10家;到2010年,报业集团要有较大发展,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报社要达到总数的10%。”
● 1999年:新闻出版署又先后批准10家报业集团成立: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 2001年:新闻出版署又批准成立10家报业集团。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 2002年:新闻出版署又先后批准13家报业集团成立: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 ● 至此,全国先后共批准建立39家报业集团。
(2)广电业的集团化进程 ●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广播电视集团。 ● 1999年6月:全国第一家(地市级)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为建立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运行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200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从兰州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局长座谈会开始,把广电集团化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 ● 200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发展试行工作的原则意见》,积极推进集团化改革。 ● 2000年12月:全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
● 2001年12月:中国最大的媒介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 ● 2001年: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广播影视的集团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 2001年12月:中国最大的媒介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成立。
●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广播影视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并却大胆进行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现代化建设。 ● 总体上看,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进展是顺利的。当时,全国先后共批准建立18家广播电视集团。其中:
● 国家级广播电视集团1家: 中国广播影视集团。 中央广播电视塔.
● 省级广播电视集团11家: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北京广播影视集团、山东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天津广播影视集团、四川广播影视集团、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重庆广播影视集团、福建广播影视集团。
杭州广播电视集团、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长沙广播电视集团、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深圳广播影视集团。 ● 市级广播电视集团6家: 杭州广播电视集团、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长沙广播电视集团、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深圳广播影视集团。
● 至2006年底,我国经国家批准组建的媒介集团共有128家。其中: 报业 广播电 视集团 出版 期刊 发行 电影 数量 54家 32家 12家 16家 8家 6家
● 小结 媒介集团化是媒介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 当然,目前我国媒介的集团化经营尚处探索阶段,须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
四、中国媒介产业的发展特点 1、改革进程的渐进性和迂回性。 2、产业运作的二元性与柔软性。 3、媒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思考与练习 1. 中国传媒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如何积极推进中国电视内容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