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头 痛头 痛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五节 头痛. 一、概述 返回目录 (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 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 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 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下篇:内科病证第.
夯实教师教育 办好非师范教育 ---- 以外语专业为例 河北师范大学 李正栓. 1. 坚定不移地实施教师教育 A. 关键词: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是以培育师资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多属于高等教育 层级。 含 “ 师范大学 ” 或 “ 师范学院 ” 。另外,由师专升为本科的院校 多数更名为 “XX 学院 ”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写作中的几点小技巧 金乡县羊山中学 张秀玲. 一、写外貌不用 “ 有 ” 作文如何来写外貌?同学们的作文里总会出现类 似这样的句子: “ XX 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 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高高的鼻子, 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 如果试着去掉文中的 “ 有 ” ,把文字重新修改一遍,
十大写作技巧. 一、写外貌不用 “ 有 ”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 子: “XX 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 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 “ 有 ” ,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 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招商谈判技巧 芝麻官营销. 技巧原则 孙子兵法云: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 因敌之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 内功心法 ” 只有在真正实践中才能体会、 掌握。 谈判有没有具体的套路?有没有 “ 一招制 敌 ” 的擒拿手?
“ 十二五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经费监管培训 广东省科技厅 一、专项经费管理法规 一、专项经费管理法规 二、经费监督检查 二、经费监督检查 三、项目预算调整管理 三、项目预算调整管理 四、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管理 四、课题经费预算执行管理 五、项目(课题)财务验收 五、项目(课题)财务验收 2.
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陶文中 第一节 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开题论证报告) 一般结构(框架) 1 、课题名称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的基本内容 ( 1 )理论研究(细分为若干子项目) ( 2 )实践研究( 细分为若干子项目)
1 語音下單代表號 請輸入分公司代碼 2 位結束請按#字鍵 統一證券您好 ﹗ 請輸入分公司代碼結束請按#字鍵,如不知分公司代碼請按*號。 請輸入您的帳號後 7 位 結束請按#字鍵 請在聽到干擾音時輸入您的密碼結束請按#字鍵 主選單一覽表 委託下單請按 1 ; 取消下單請按 2 成交回報請按.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人權教育融入教學與 法治教育 彭巧綾 蔡永棠 閱讀理解 六頂思考帽 以概念圖整理閱讀理解 指導學生運用關鍵詞,繪製概 念圖,並分享修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词语盘点 习作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第二十章 祛湿剂.
被 江 泽 民 残 酷 迫 害 致 死 的 法 轮 功 学 员 李竟春,女,1954年3月16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人。于2000年12月18日到北京证实大法,关押在北京市门头沟看守所遭受非人的迫害。在狱中李竟春绝食抗争被管教骗喝一瓶“可疑的豆浆”后一直咳嗽不断,发烧呕吐,吐出白色有强烈异味液体,于2000年1月4日死亡。
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 应用进展 王洪京 滕州市中医医院
1 修辞手法 2 表现手法 3 表达方式 4 结构技巧 表达技巧.
第八编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清代诗词文 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三章 《聊斋志异》 第四章 《儒林外史》
2015年衢州开化 事业单位备考讲座 浙江研究院 刘洁.
补益药对.
眩 晕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林雪.
視力不良學(幼)童 篩檢與矯治常見問題 長庚醫院 兒童眼科 楊孟玲 醫師.
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问卷调查法.
小一中文科 家長工作坊
妊娠恶阻.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第三章 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巩固帐户与借贷记帐法的相关知识及其运用,并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会计核算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问题是:企业在各阶段的业务核算 内容提要:本章首先介绍企业在各不同阶段(企业创立阶段、企业供应阶段、企业生产阶段、企业销售阶段等)的业务内容;然后介绍了各阶段业务核算所需设置的帐户及其帐户的功能与结构;最后举例说明各阶段业务的核算。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校本培训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金文英 团体活动助人成长 校本培训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金文英
2014年造价员资格考试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 徐建元.
教師權益─ 退撫制度變革修法 吳忠泰 退撫制度變革修法電子檔可在全教總網站下載分享
【 准 备 上 课 啦 】 心 境 —— 快 乐 源 泉 学习 — 悦于心 聚于魂 化于行.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中医内科学“九五”教材 头 痛 概述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类证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要点 分型论治 转归、预防与调护.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王 付 制 作.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脾.
经行感冒.
名师垂教 长期低烧.
气血同病辩证.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呕 吐 一、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呕- 吐- 干呕-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利水渗湿药.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消 食 剂.
名师垂教 食少、纳呆 半年.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病案   周xx,女,43岁,1977年11月来诊。   诊患近3年来经常恶心,呕吐涎沫,剧则头痛眩晕,头沉重,手足发凉。曾用过中、西药物治疗,始终未除根。每于饮食寒凉,或气恼忧郁之时,或天气突然寒冷之际,多有发作。

询其病史,患者身体素弱,脾胃虚寒,平素喜温热及熟烂的食物,稍犯生冷硬物则脘腹胀满疼痛,或出现腹泻。于3年前的秋冬之交,天气突然变冷,自觉心窝部木适,们之发凉,不欲饮食,时时恶心,呕吐涎沫,稀白而发凉。又觉头部眩晕,发沉,难于抬举。吐后身体疲惫之极,卧床不起,令家人熬生姜汤,饮后稍舒。以后经常发作,发则疲乏无力,四肢怠堕,手足发凉,身冷恶寒,又渐出现头痛。得温热则病减,遇寒凉则病增。

视其形体衰弱,面色灰白,眼睑发黑,神情憔悴,口唇淡白,舌淡苔薄白而滑润,脉象沉弱,四末欠温。 据其病史,症候,舌象及脉象分抓其病乃由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痰饮内停,以致胃气不降,痰浊上犯,清阳不升而成。治当温补脾胃,化痰镯饮,药以辛甘温热为主。

人参10g 吴茱萸10g 白术25g 白茯苓15g 姜半夏20g 陈皮15g天麻20g 炙甘草10g 生姜20g大枣5枚(劈开), 水煎3次,分3次于1日内服完。

  3剂后,觉腹中温暖,胀满消而疼痛减,恶逆少而眩晕轻,头痛也得以缓解。 又3剂,心窝部们之已无发凉之感,饮食增加,诸症向愈。为巩固疗效,使用上方3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g,每日服3丸(早、午、晚分服)。自药后未再发作。

问题 1、请老师谈一下辨认此证之思路。 2、请老师谈一下此证之治疗。 3、我仔细的看了上面的处方,发现其中的白术、半夏、生姜和天麻的用量比较多,老师能讲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名师解答 1、此患病已3年,且反复发作,并无表证可察,其病不属于外感,已属无疑。那么,就应从内伤的角度来辫识此病。视其以前所用方药,有单独治恶心、呕吐的,如用过藿香正气汤、小半夏汤;有只治眩晕或头痛的,如川芎茶调散、清眩丸等。

又每于头痛之时经常服用去痛片。以上药物虽能临时解决一些痛苦,但皆不能根除。故洽疗此患,就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看看这些症状有无内在的联系,以求辨明病本之所在。 从患者的主要症状看,一为恶心、呕吐,一为眩晕、头痛。二者又常同时发生,这就说明二者完全可能是同一原因所产生的不同症状。其呕吐物为稀白之涎沫,并且发凉,知其病为痰浊内盛。

  在整个病变过程中,无发热、口渴、烦躁、便秘、尿赤及口舌焦燥之热象,且又四末发凉,喜温热而畏寒凉,遇热则病缓解,得寒则病加剧,足以说明此证系纯寒而无热。患者于每次发病后更觉疫惫虚乏,四肢懒堕,明明是脾胃气虚之象。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此证有痰浊内盛,又有脾胃虚寒。那么,此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古人云:“脾为生瘀之原”,脾所以能生痰,原因在于脾之阳气虚衰。 《医林绳墨》说:“行则为液,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 痰涎与津液皆人体水谷之气而生。若脏腑(特别是脾肾)之阳气旺盛而运行不滞,则水谷之精微尽为人体所用,而为津为液为血为精;若脏腑阳气虚衰而运化迟滞,则阴液停聚而为饮为痰为水为涎。

此患平素脾胃虚寒,阳气虚弱,或外受寒凉而郁遏阳气,或饮食生冷而阳气更伤,或气恼优郁而脾气更滞,皆能导致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而生痰聚饮。痰饮内盛,阻遏中焦之气机,则出现中焦气机逆乱之症。所谓中焦气机逆乱,是指脾气当升而不升,胃气当降而不降。

  胃气不降则反而逆上,于是则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涎沫之症生,脾气不升则反陷下,于是泄泻之症起。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今脾胃虚寒,阳气不足以温煦四肢,则四末发凉,水谷之精微不足以充养肌肉则身肢疲乏而怠堕。痰温中阻,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充于脑,脑失所养,且痰浊挟胃气上犯,则出现眩晕、头痛等症。此种眩晕为痰浊眩晕、或痰饮眩晕。此种头痛为痰厥头痛。

如头痛之部位以巅顶为主,则称厥阴头痛,也称肝厥头痛,或厥头痛。认为此种头痛产生的机理为平素胃气虚寒,以致肝胃不和,肝气挟胃中寒浊之气上冲厥阴经脉而致。因肝之经脉从少腹上行,挟胃、属肝、络胆,直上至巅。故厥阴头痛出现巅顶疼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之症。

2、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此证的要点在于虚,在于寒,还应注意痰。因而在治疗时主要解决虚、寒与痰。而不要只看到症状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眩晕与头痛,治疗时去见头医头,见脚医脚。“治病必求其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本病之虚寒主要在于脾胃,因而在治疗时注重于解决脾胃之虚寒。只要脾胃之虚寒得以解除,则中焦气机恢复正常,胃气得降则呕逆自平,脾气得升则痰饮易化。

上面的处方,实际是吴茱萸汤与半夏天麻白术汤的合方。意在温补脾胃与化痰息风同用。此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在健脾益气。吴茱萸与生姜皆辛温(热)之品,能温胃散寒,下气降浊。方中之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实为二陈汤,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天麻在于息内风而除眩晕。 如果我们将处方中的药物仔细地归纳一下,将发现这里面包括几个常用的方剂。

其中有 健脾益气的主方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有健脾、益气、和胃的 异功散(四君加陈皮); 有健脾、益气、止呕、化痰,而善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的 六君子汤(四君子加陈皮,半夏)。

还有善于降胃止呕的小半厦汤(半夏、生姜),及小半夏加茯苓汤。另外,就是前面说过的燥湿化痰的主方二陈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吴茱萸汤和善于燥湿化痰、平息内风眩晕的半夏天麻白术汤。 这些方剂,总的来看,其功用重在补脾之虚,温中散寒而降逆化痰,与此证之虚、寒、痰三者正相符合,故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3、看起来这位医生很细心,本处方重用这几味药,是有一定用意的。 本方重用白术者,盖以白术味苦甘性蕴,善能燥湿健脾,利水化痰。黄宫绣称其为“脾胜补气第一要药”(《本草求真》)。凡补脾益气,消痰逐饮,利水渗湿之剂中,皆以之为主药。其他补脾益气之药如人参、茯苓、廿草等皆可随证增减,而白术则为必用之药。

临床中常用的补脾益气之方如四君、六君、补中益气,归脾等方无一不用白术,即使《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诸健脾温中化痰利水诸方也皆以之为中流砥柱。如理中汤、茯桂术甘汤、五苓散、枳术汤、白术附子汤等。本证既属脾胃虚寒,而又痰浊中阻,当然要重用白术了。

半夏辛温而燥,既善燥湿化痰,又长于降胃止呕。况此证痰湿中阻,恶心呕逆,半夏是在所必用。此患之痰厥头痛、半夏又偏具异能。 李东垣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所以本证重用之。

此患者所以重用生姜,因其最善温中止呕。配参、术、草等以治中焦虚寒;配半夏长于祛痰而止呕。 《金贵要略》之小半夏汤,治诸呕吐、谷不得下,即半夏与生姜二味组成。二者相辅既可增温中开胃,降逆止呕之功,同时生姜又善解半夏之毒。这样,既可增利,又可除弊。

天麻甘辛平,为肝家气分定风药。凡头晕眼黑,语言不利,身肢麻木之属于痰气郁滞经络或肝气疏达不畅者,用此性升属阳之药,正合其宜。 李东垣说:“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即是指的此种情况。但必须明确,若肝之阴血不足,或肝阳偏亢,或阴血亏少不能濡润而致之肝风内动者,则不宜应用天麻。《本草求真》称其为“肝家气分定凤药”,意即在此。

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