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胡瓜) 胡萝卜 火葱(胡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 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 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 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 空的阻隔,一起走近 ── 丝绸之路。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 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 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 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 空的阻隔,一起走近 ── 丝绸之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 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 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 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 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
“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山东大学 范爱军.
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家战略 ——以甘肃为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余荔.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冒顿单于 汉武帝 霍去病 王昭君 卫 青 呼韩邪单于 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董艺.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上册.
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七年级上期历史复习.
孤偾(fen)之君,生于沮(ju)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汉.
两晋与南朝.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 石河子市第八中学 刘小伟.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思考回答: 1.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视频反映了哪一特征? 2.我们如何做,才能促进文明的多彩、丰富?
第一讲 匈奴帝国(下) ——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的军事游牧政权.
第六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一带一路” (One Belt One Road)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专题复习 冷水江二中 历史教研组.
“一带一路”寻梦中国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 史的大国,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 魅力、博大的胸襟对世界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特别是通过对外交 往,有力的促进了与我们有着紧 密联系的东南亚国家的发展。
秦汉开拓西域 和丝绸之路. 秦汉开拓西域 和丝绸之路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历史时期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战国时期 秦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战 战 和 战 和.
缶乐器介绍 缶,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缶”亦作“缻”,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奥运缶就是以这个冰鉴缶为原型制作的。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实际上就是个古代的小冰箱。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语文多媒体课件 新课程 新思想 新理念.
余角、补角.
第8课时 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清朝 Qing Dynasty.
西藏 Tibet.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用计算器开方.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中国生肖文化 你知道过去的人们是怎样记忆这十二生肖的顺序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絲綢之路.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不进位) 翠屏小学 张兴权.
找 因 数.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wǒ men zhī dào de zhí wù 我们知道的植物.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考点12: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概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黄瓜(胡瓜) 胡萝卜 火葱(胡葱)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整体感知 战和风云录 铮铮西域行 漫漫丝绸路 丝路好风光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一篇章 战和风云录

战和风云录 历史时期 关 系 探究: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3分钟 战 战 和 战 和 答: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 战国时期 关 系 战国时期 秦朝时期 汉高祖时期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战 匈奴兴起,南下黄河流域掠夺 蒙恬北伐匈奴,收复河套,设县,修筑长城 战 与匈奴和亲,开放关市, 和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并在河西地区设郡 战 匈奴分裂,呼韩邪单于归汉,并多次向汉提出和亲,昭君出塞 和 探究: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发生变化取决于什么呢? 答:取决于国力的强盛与否。

汉元帝时期 匈奴单于呼韩邪,主动与汉朝和亲,希望汗与匈奴“世世勿得相诈相攻”。汉元帝将一位宫女只身远嫁匈奴。 “汉武雄风载史篇,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得佳话。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单于和亲 昭君出塞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昭君和亲后) 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招 蓦 如果你身处汉朝,你会应汉武帝的招蓦吗?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如果你身处汉朝,你会应汉武帝的招蓦吗?

丝路第一人----张骞 “他是一个冒险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外 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 国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物也。” ——历史学家·翦伯赞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二篇章 铮铮西域行

二、张骞通西域 4分钟 玉门关 阳关 新疆 中亚 汉朝把 和 以西,包括今 和 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二、张骞通西域 4分钟 玉门关 阳关 新疆 汉朝把 和 以西,包括今 和 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中亚 张骞 通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意义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公元前 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公元前 119年 发展汉与西域 各国的友好关系 西域都护: ,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西域都护,意义: 公元前60年 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二、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敦煌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为什么一去13年? 出使西域路上,张骞遇到什么困难?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阳 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玉门关

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 缺水少粮、迷路、强盗、野兽、匈奴的围追堵截 …

张骞不失汉节

想一想: 张骞不辱使命的事迹给我们怎么样的启发? 启示: 体现了张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这些精神对我们今天来说仍是十分需要的。

西汉疆域 秦朝疆域

4、西域都护的设置 西 域 都 护 府 时间: 意义: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公元前60年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西 域 都 护 府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班超在西域 史海拾贝 投笔从戎 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历史&七年级 史海拾贝 班超( 32 ~ 102年 )东汉名将、外交家。出使西域,在西域经营三十来年,进一步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 投笔从戎 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结合课文82页,归纳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作用 开辟通往西域道路 加强汉朝与西域联系 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归中央管辖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三篇章 漫漫丝绸路

1、美丽名称的由来 2、路线 3、作用 丝绸之路 2分钟 中国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 运输最多的商品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中亚—西亚—欧洲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你能根据下面的地图说出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吗? 河西走廊 欧洲 西亚、中亚 今新疆地区 长安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 西亚→欧洲

经典例题 D 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安息 A.①②③④ 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安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D

西 方 东 方 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物品有哪些? 西传: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等 西 方 东 方 丝绸之路 东来: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你知道下列哪些物品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过来的?哪些是从中原传过去的吗? 明察秋毫 胡萝卜 黄瓜 石榴 葡萄 核桃 铁器 丝绸 良种马

第四篇章 丝路好风光 一 带 路 ……   2013年习近平首提“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2014年走入“务实合作环节”,再到如今对话会提出的“以亚洲为重点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自此,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开始从容铺展。 30

丝路好风光

小结: 一个人 一个地区 一条路 张骞 开拓 西域 丝绸之路 桥 梁

达标反馈 1、汉初,曾被迫实行和亲政策,以求北疆安宁。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两汉时期的西域大体上指现在的哪一地区 ? A今内蒙古地区 B今新疆地区 C今南亚地区 D今西亚地区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加强同西域的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打通传入佛教的道路 B C

4、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是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王昭君 5、下列关于“丝绸之路”行进路线正确的是 A长安 敦煌 葱岭 安息 大秦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较尉 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 请回答: (1)张骞几次通西域?分别是什么时间出发? (2)从张骞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3)“宣帝改曰都护”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