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医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Advertisement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乙型肝炎诊治对策 北京地坛医院 陈志海. 病例一 某一家三口来诊,女儿, 20 岁,体 检化验发现肝炎指标异常,无任何 不适。
古田一中 生物教研组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 5 种:甲型( HAV )、乙型( HBV ) 丙型( HCV )、丁型( HDV )、戊型( HEV )。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病毒性肝炎 中山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感染科 谢奇峰.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甲、乙、 丙、丁、戊型 -A 、 B 、 C 、 D 、 E )引起的一组 传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和 肝功能异常为其特点,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 症状感染多见。 甲、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
科学认识肝炎 ,健康幸福生活 制作:.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职业暴露监测及处理流程 敦煌市医院 刘剑.
涂少军 医院感染与无菌技术.
厦门市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何建刚 2014年3月19日
传染病疫情报告 年 7月.
肝、膽、胰臟疾病之營養照顧.
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传染病流行病学 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
7.28 世界肝炎日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及其携带者 ——赵晓燕 生物医学专业.
了解病毒,关爱健康 ——从狂犬病说起 上海市上南中学 张 正 国.
乙肝病毒检测.
四川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陶传敏
战时传染性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野战外科研究所 王 阁
母乳喂养 高计平 阳泉市妇幼保健院.
医疗执法实践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医疗执法监督处 2010 ·03 黑龙江.
病毒性肝炎 香山衛生所 江國彬醫師.
传染性疾病与婚育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梅.
常见致病病毒 (一).
第三讲 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前景.
第三章 病毒学.
針扎預防及處置 主講者:吳夜珊 感控師 時 間: 尊重、關懷、守護.
我们的财富 … 健康 事业 家庭 金钱 友谊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叫健康呢?.
肝炎与甲型肝炎防治知识.
防禦系統 防禦系統: 由一系列特化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所組成,用以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及有毒物質的入侵
肝脏病常用 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 诊断学科.
输血安全与法律 常彩业.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9 疾病与人类健康 9. 1 肿瘤与癌症 癌(cancer)是一群不受生长调控而繁殖的细胞,也称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则是一群仅局限在自己的正常位置,且不侵染周围其它组织和器官的细胞。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急性病毒性肝炎 贫血 肺结核
乙肝病人如何看化验报告.
大進活動中心 社區衛教 100年2月14日星期一 上午9:30-10:30
尖銳物扎傷事件及處理流程 高 雄 榮 民 總 醫 院 趙 雪 嵐.
結核病治療中發生肝炎患者,重新給予標準抗結核處方時,不同加藥流程之成效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活动 武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認識B型肝炎 主講者:黃美惠 校護. 認識B型肝炎 主講者:黃美惠 校護 國病 1.在台灣地區,成人的B肝帶原者大概有二百五十萬到三百萬之多,帶原率高達15%-20%。也就是說每五位成人就有一人帶原,而C肝也有三十萬感染者。所以肝病幾乎可以稱為是我國國病,如果不小心感染上B肝或C肝的人都有可能步上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嚴重後果。
诊断和基本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检验科 卢丽萍.
保护我们的肝脏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与医药学院.
Safety At Your Hand 乙肝相关知识
诊断和基本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检验科 卢丽萍.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传染病学教研室 蒋就喜教授
安 全 注 射 Safe Injection.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北一女中家長會 會務報告 104學年度親師懇談會 105年3月5日 陳正忠.
安 全 献 血 考 前 辅 导.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
乙肝两对半.
4-7 生物的演化.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virus 吴泽诚 赵柯夫 顾雨晨 叶子祥.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六、监督和评估 对健康促进策略有效的监督和效果评估至关重要 它可以对健康促进材料进行同步调整 收集关于影响效果的数据 监督在确保策略的适当、高质量和坚持原则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不確定性與生死—從SARS看現代社會的生老病死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周平教授
2012年惠州市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采购供应商申报文件制作及注意事项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医院

教学内容及大纲 1、熟悉传染病及传染的概念。 2、掌握传染病的共同特征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及其 防治原则。 3、熟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定义 病原体通过某种传播途径使人致病并流行 的,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者

传染源定义 体内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 (2)病原携带者 (3)受染动物

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性病、肺结核等 (2)病原携带者:流脑、菌痢、伤寒、脊髓灰质炎 (3)受染动物:血吸虫病、狂犬病、疯牛病

传播途径 病原微生物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到达易染者的所经道路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肺结核、SARS、普通感冒、流感、麻疹、白喉、猩红热等。 (2)经血传播: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3)经水传播:血吸虫病、伤寒、霍乱、甲肝 (4)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菌痢 (5)虫媒传播:蚊、蝇、蚤、螨、白蛉等。疟疾、丝虫病、乙脑 (6)接触传播:狂犬病、性病 (7)土壤传播:芽孢、破伤风、炭疽杆菌

易感者 易感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作为个体,称之为该病的“易感者”,人群易感性是指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老人或某一地区的人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口中免疫者占的比例高,人群易感低,反之则高。 与年龄、职业、免疫水平、性别有相当的关系

特异性免疫 人体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具有相应的有效 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普遍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人群免疫水平 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必取决于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水平,免疫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病的流行程度,主动免疫即预防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积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 甲类(2种) 乙类(25种) 丙类(10种) 合计37种法定传染病

法定的传染病伊始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5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海域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班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幼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0种

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物法定传染病为: 病原体 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病毒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 炭疽中的肺炭疽 炭疽杆菌 人畜共患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助记词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

急性肝炎病人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 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 少数呈重症经过。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 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病毒性肝炎分型 分 型 病 毒 传 播 甲型 HAV RNA 肠道 乙型 HBV DNA 血行 丙型 HCV 丁型 HDV -RNA 分 型 病 毒 传 播 甲型 HAV RNA 肠道 乙型 HBV DNA 血行 丙型 HCV 丁型 HDV -RNA HBV+HDV 戊型 HEV 庚型 HGV TTV型 TTV 输血

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面广 发病率高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在甲型肝炎自然史中,亚临床型或隐性感染是主要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时,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最高为10:1。甲型肝炎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出现黄疸后20天始无传染性。

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大。 根据各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检测结果,估计全世界约有2.15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构成了重要传染源。

丙型肝炎HCV感染率最高的危险人群以接受输血者为甚。故慢性丙型肝炎和HCV或抗HCV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均是本病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 活接触而经口传染。本病多呈散发性,集体中单位 如不注意病人的隔离、食具消毒,宿舍、厕所等的 卫生,以及在流行地区未抓好食品检验工作和对饮 食、摊贩人员的卫生监督等措施,则有发生本病大 小不等流行的可能。甲型肝炎常引起爆发流行,主 要通过水或食物的污染而引起,再次证实甲型肝炎 爆发流行是食不洁毛蚶引起。

(三)人群易感性 甲型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血清中抗-HAV迅速下降,故在儿童期内易得甲型肝炎。在一些发达的国家,甲型肝炎的流行率较低。人群中抗-HAV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50岁以上年龄组大部分已具有抗-HAV。相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甲型肝炎流行率很高,幼年时大部分获得感染。我国部分地区的人群抗-HAV阳性率调查结果:上海平均慢性率为51.0%,30岁以上者90.0%,50岁以上几乎均有甲型肝炎抗体;广州为62.3%,北京67.0%,太原72.4%,说明甲型肝炎在我国人群有普遍易感性。

病毒性乙型肝炎 HBV 传染源: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病毒携带者。 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天,其血液内都具有传染性。

乙肝的传播途径 我国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 种。垂直传播以母婴传播为主;水平传播的主要方 式和比例还不十分清楚。

垂直传播 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 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其余为分娩时的感染;父婴传播的发生率不清,但比例很低,可能与精细胞含HBV有关,但主要与出生后的密切接触有关。

医源性传播 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用 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各种介入性穿刺、内镜 检查、牙科治疗、手术等。该方式以农村地区较 高,医务人员(意外暴露)较高。

家庭内传播 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一方面与垂 直传播有关,也与子女出生后的密切接触有关。有 报告父亲HBsAg阳性时,其子女的HBsAg阳性率为 17.99%。

性 传 播 夫妻一方HBsAg阳性时,经过平均27个月, 其HBV指标的阳转率高达53%。但HBsAg的阳性率 高,多数自然痊愈。

乙型肝炎的诊断指标

HBsAg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最早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中发现,故曾命名为 示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症感染,反之如果阴性则大多 数无感染。一般来讲,HBsAg为诊断现症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的必需指标。

抗-HBs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2、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 是乙肝表面抗原的中和抗体,也是乙肝 病毒感染的保护抗体。一般出现在乙肝感染 痊愈的恢复期或乙肝疫苗注射后。

HBeAg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3、乙肝e抗原 HBeAg 是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副产品,与病毒复制密切相关。因其容易检测,故常作为评估病毒复制水平的标志,是评价抗病毒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但近年来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株的增多,导致e抗原不能产生,但病毒的复制不爱影响。

抗-HBe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4、e抗体 抗-HBe 是HBeAg的中和抗体,它不是乙肝病毒 的保护性抗体,但它可能对病毒的复制有一 的复制水平往往较低下。但如果出现了前C区 变异,则抗-HBe的出现不再表示病毒复制的 抑制。

抗-HBc IgG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5、核心抗体 抗-HBc 在急性乙肝的急性期、恢复期,慢性肝炎的全程以及隐性感染现已痊愈的正常人均可测到,而且该抗体一旦产生常常终生携带。 我国乙肝隐性感染的人数较多,抗-HBcIgG的阳性率在自然人群中高达55~60%。

抗-HBc IgG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HBc IgG 在急性乙肝的急性期、恢复期,慢性肝 炎的全程以及隐性感染现已痊愈的正常人均 可测到而且该抗体一但产生常常终生携带。 我国乙肝隐性感染的人数较多,抗-HBc Ig G的阳性率在自然人群中高达55~60%。

单纯抗-HBc IgG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HBc IgG 单纯抗-HBc IgG阳性不能诊断为乙型肝 隐性感染痊愈者,此时体内已无病毒存在, 不是现症感染。只有个别的单纯抗-HBc IgG 阳性者体内有少量病毒存在,仍属现症感染 者。

HBsAg + HbeAg + 抗-HBc 俗称“大三阳”,提示病毒活跃,病 毒数量多,传染性强。这种组合90%以上呈 HBV DNA强阳性。

HBsAg + 抗-HBe + 抗-HBc 俗称“小三阳”。多数情况下提示病毒 复制低下,病毒数量少,传染性低。但认为 “小三阳”没有传染性是错误的。但有些 “小三阳”病人仍然有较高的病毒复制,病 情甚至更为严重,容易进展为肝硬化。这是 由于出现了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

总之,凡HBsAg阳性者均为HBV感染者,均有病毒的复制,也均有传染性。“大三阳”者病毒复制活跃,但“小三阳”病人也可能有活跃的病毒复制,但多数(1/2~2/3)病毒复制低下。因此不应以“大、小三阳”来作为评价乙肝病人传染性高低或病情是否严重的标准。

临床常见HBV感染的类型及预后

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 1、免疫耐受病毒携带者 2、慢性乙型肝炎 3、非活动性携带者 4、乙肝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轻、中和重度 慢性乙肝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者可不治疗或偶然服药,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中度者需间断服药,一般不影响生活。但疾病活动期可能需要休息治疗。 重度者容易进展为肝硬化,需长期服药治疗,影响生活和工作、学习。

乙型肝炎的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非常有效的疫苗,注射后90~95%的人群可产生足够的对乙肝的保护力。注射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乙肝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十几年,获得了显著效果,儿童的乙肝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北京、上海下降达90%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安全、经济 的手段。

专家建议 我国已经对所有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即给所有新出生的婴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以外人群的乙肝疫苗注射对彻底控制乙肝的发病至关重要。应当给所有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刚入学的小学、中学、大学生应全部集体 接种乙肝疫苗。

临床医生特别 关注易发生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 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成员 • 需要输血、血制品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或镰细 胞贫血患者 • HIV阳性患者 • 肿瘤病人 • 医务人员

慢性乙肝的治疗 抗乙肝病毒的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还不能彻底治愈乙肝。及时给乙肝病人以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使更多的病人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小结 通过广泛的乙肝疫苗的接种,保护健康人不被乙肝病毒感染,同时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规范的监测和治疗。保护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正当权益,使他们能够象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的快乐。建立人人平等、互敬互爱的和谐社会。

【预防】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取得了预防较好的效果。

谢 谢 !

全球结核病动态 结核病疫情

2003年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 感染人数约为20亿 发病890万例,发病率为141/10万。其中390万为涂阳病人(43%报告到WHO)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增加1% 估计患病人数为1550万例(患病率为246/10万), 其中包括HIV+TB38万例 死于结核病为180万例,结核病死亡率为29/10万,其中包括HIV+TB死亡27万例

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 政府的忽视 人口的流动 HIV/TB双重感染 结核菌的耐药

我国结核病疫情

我国结核病流行现状(1) 高结核感染率 2000年感染率为44.5% 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

我国结核病流行现状(2) 疫情下降缓慢,传染性病人几乎没有减少涂阳患病率122/10万 菌阳患病率160/10万 活动性患病率367/10万 1990-2000年涂阳肺结核年递降率为3.2% 估算涂阳病人数: 1990年151万 2000年150万

我国结核病流行现状(3) 不同地区疫情差别较大 农村疫情高于城镇近一倍 中西部疫情是东部的近1.7倍

我国的特殊人群 流动人口 特种人群 贫困和脆弱人群

DOTS 策略由五要素构成 政府承诺,保证经费 以显微镜为主发现涂阳病人 落实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 保证充足的药品供应 完整的报告和评价系统.

全球千年发展目标 MILLENNIUM DEVELOPMENTGOALS(MDG) 实施 指标24 (target year 2005) 到2005年涂阳病人发现率70%,治愈率85%。 效果 指标23 (target year 2015) 到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结核病患病和死亡下降一半。(基线1990)

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一、全国结核病控制目标进展 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行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目标进展 1991-2005年全国DOTS策略覆盖率100%

措施与行动 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

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 谢 !

学校结核病防治

学校结核病疫情 目前没有全国学校结核病疫情的资料 • 就部分学校的报导初步了解结核病疫情

肺结核 概念: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结核菌 属于分支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亦称抗酸杆菌。对外抵抗力强,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有以上,但在烈日曝晒下2小时,5-12%来苏水接触2-12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能被杀死。而最简单的杀菌方法是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烧掉。

二、感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三、人体的反应性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在淋巴细胞的致敏和细胞吞噬作用的增强。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后,经处理加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结核菌时,便释放出一系列的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杀死细菌,然后变为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最后形成结核结节。

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较量互有消长,病变过程复杂,但其基本病变主要有渗出、增生、变质。

临床表现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病人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病人以突然咯血表现发现,但在病程中常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一、全身症状: 全身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是活动性肺结核早期症状之一,一般低热38℃左右,午后逐渐升高,夜间盗汗,病情加重时高热可达39~40℃;、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二、呼吸系统: 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咳嗽咳痰是结核病人最主要症状,早期较轻,无痰或少痰,病情加重时咳嗽加重,痰量增多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 咯血:是结核病常见症状之一,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从痰中带血到每次咯血数百毫升或上千毫升不定,血色鲜红带泡;。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呼吸功能减慢,出现呼吸困难。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结核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二、X线检查

三、结核菌素试验 阳性:表示结核感染,但并不一定患病。稀释度一作皮试呈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阴性: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下列情况。 A、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在变态反应前期,结素试验可为阴性。 B、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营养不良以及麻疹、百日咳病人,结素反应可暂时消失。 C、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人对结素无反应。 D、其它如淋巴免疫系统缺陷(白血病、结节病)病人和老年人的结素反应也常为阴性。

诊断: 1、痰结核菌检查 2、X线健康检查 3、临床症状

治 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结核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化疗可使病灶全部灭菌、痊愈。传统的休息和营养起着辅助作用。

结核病预防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卫生教育,使青年人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对结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烧或药物消毒。 二、要定时对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除此之外,还要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肌体产生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三、发现有低热、盗汗、干咳嗽、痰中带血、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结核病以后,要立即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彻底,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谢 谢 !

细菌性痢疾

概 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

病 因 (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病 因 (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等。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侵入,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 1、使肠粘膜出现炎症、坏死、溃疡、产生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2、内、外毒素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壁损伤可引起DIC和血栓形成。此外,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可引起脑水肿、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 3、偶尔侵入血液发生败血症。

症 状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菌痢可分为三种类型。 症 状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菌痢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患者可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

2.急性非典型型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 3.急性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二)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也常因饮食不当、受凉、过劳或精神因素等诱发。

检 查 1.外周血象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 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有时可见核左移。慢 检 查 1.外周血象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 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有时可见核左移。慢 性菌痢常有轻度贫血象。 2.粪便 (1)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 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 (2)培养:检出痢菌即可确疹。应取早期、新鲜、勿与 尿液混合、含粘脓血的粪便或肠试,多次送检,可提高检出 阳性率。 3.快速病原学检查比较简便、快速,敏感性亦较好,有 利于早期诊断。

治 疗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 2.病原治疗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抗感染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 2.控制高热与惊厥。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乳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不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预 防 加强粪源、水源和饮食业的管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定期消灭苍蝇,蟑螂等。 预 防 加强粪源、水源和饮食业的管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定期消灭苍蝇,蟑螂等。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勿暴饮暴食,避免劳累,以免诱发慢性菌痢急性发作。 如慢性菌痢病人在饮食业、幼托机构工作,除积极治疗外,应调离工作,以免感染扩散。 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经玩具感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