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授课:廖容丽
情景导入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P课本65 考点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P课本65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提出合理的假设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Nn=2n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对位训练 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A.m.2T B.m.220 C.2T/20 D.m.23T
变式训练
例2①请填写表中II和III空白之处的内容。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I.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I.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II. II.Nt=No·入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入表示倍数,No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III.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III. 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考点2: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 探究: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有何区别?“S”型曲线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何应用?
种群增长两种曲线比较 环境条件 K值 特点 理想条件(表述?) 有限的自然条件 无 有 先快速增长,再慢增,最后稳定 不断增长 增长曲线 “J”型曲线 “S”形曲线 环境条件 K值 特点 时间 种群数量 时间 种群数量 K K/2 理想条件(表述?) 有限的自然条件 无 有 先快速增长,再慢增,最后稳定 不断增长
增长曲线 “J”型曲线 “S”形曲线 保持不变 增长率 = λ-1 增长速率 先增大后减小至0
对位训练②表中N1=No·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 N30=3000×(1.0147)30
?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S”曲线 种群 数量 “J”型曲线指生物具有什么特性?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时间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的阻力;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例.下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在1930年大约有多少只鹿能够在此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而不会饥饿致死? A.12000 B.35000 C.50000 D.100000
变式(2014浙江卷)4.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某种群的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小结: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2014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考点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如在对待鱼类的捕捞问题上,人们总是希望每年既能捕到较多的鱼,又不危及鱼类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也就是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就需要研究捕捞量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调查种群的现有数量,对种群的数量变化作出预测等。因此,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有助于农林害虫的防治 如老鼠、蝗虫的防治 保护:进行野生生物资源保护时,应设法保护野生生物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其环境容纳量。如大熊猫的佑护。 (二)有助于农林害虫的防治 如老鼠、蝗虫的防治 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增大其环境阻力 措施: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天敌等。
练.下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 达到最大值,应做 到适时捕捞。下列 做法中正确的是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
(3)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对位训练:(2)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你赞成这一方案吗?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出两点理由。 (3)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不赞成。 理由:①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或降低生物多样性);②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引起环境污染;④没有被毒死的东方田鼠由于得到了充裕的生活条件而大量繁殖,有再度大爆发鼠患的可能。 退田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引入天敌。
考点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问题导引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是怎样变化的? 在对酵母菌计数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操作? 为了取得比较准确的数据,计数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⑵ 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 。 根据课本,回答下列问题:课本68——69页 ⑴ 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在资源和空间充裕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呈S型增长。 ⑵ 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__ 。 ⑶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的数据。 ⑸ 试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确定一个进一步探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代谢废物积累 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 增加菌种培养液的稀释倍数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溶氧或pH或代谢废物等)的变化关系
(4)如下表:(2分。横表头时间共7天写对得1分,纵表头重复实验(3次以上)和“平均”答全得1分) 菌的数量时间(天) 重复实验(次) l 2 3 4 5 6 7 1 平均
稳定期 对数期 调整期 衰亡期 活菌数
计算归纳:1ml样品中的总数为: 每中格的平均数×25×104×稀释倍数 或每小格的平均数×400×104×稀释倍数 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5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_个。 2.5×108 高考链接:创P1872012江苏高考
感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