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刺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下肢静脉曲张 武警总医院普外科 韩承新. 解剖要点 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位于皮 下脂肪层内。 深静脉:肌肉和肌间隙,和动脉伴行, 90% 下肢血流注入此静脉。 交通静脉:踝关节,小腿后方中部,膝 关节周围较多 三种静脉彼此相通.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生物的整体性 第一节 生物体的结构整体性 第二节 生物体的功能整体性 第三节 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性 第四节 从整体性角度研究的课题.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第三章 常用针灸疗法简介 THE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中脘(RN12) 组员:胡朝斌 雷振军 彭晓燕 冉 霄 郑亚玲 胃募穴,腑会,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的交会穴。
腕踝针 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 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灸特色疗法. 腕踝针的适应证 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 换药疼痛 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 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内科、外科、妇科、 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引言  《中藏经》:痹者,闭也。  现代临床上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 病等皆属于《内经》痹证范畴。  《内经》中的 “ 痹 ” 范围很广。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针灸治疗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洪 杰.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穴位注射.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针灸的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针灸总论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与推拿技术.
靳三针疗法.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经外奇穴.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 经络养生.
眼针疗法的理论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鹏琴.
上篇 经络与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刺 法 灸 法 学 针灸基础教研室 秦晓光.
督脉 Du Meridian.
毫针 进针法 毫针.
醒脑开窍针法.
归经 腧穴定位 风池(GB 20) 层次解剖 针刺方法 临床应用 小结 成员:李妍玲 孙培培 杨晗丹 张龙.
第二章 腧穴总论.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一、寒厥热厥病机总纲 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炎症.
第五章 经络.
毫针刺法.
浅表淋巴结检查.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症(头痛,漏肩风) 针灸教研室.
Urge Incontinence 急迫性尿失禁
手厥阴心包经.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针灸医籍选 针灸推拿学院 诸毅晖.
肩痹(肩周炎).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古代刺法概述.
骨减压针术治疗骨性关节炎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自平 中华医药科学院 王自平
第五节 颈区.
毫针刺法(一).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头 针.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释:1.大指次指:食指。 2.两骨间:第一、二掌骨之间。 3.两筋:拇长、短伸肌腱过腕关节处。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X-射线荧光分析.
一· 概论 a. 调和阴阳 b. 扶正祛邪 c. 疏通经络 1·针灸的治疗作用 (Regulating the Yin and Yang )
函 数 连 续 的 概 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内经刺法

1、掌握《内经》刺法的分类、操作及适应症。 2、了解《内经》原文的记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内经》刺法的分类、操作及适应症。 2、了解《内经》原文的记载。

毛刺、半刺:刺激皮肤为主 直针刺:刺激皮肤和肌肉之间 浮刺:刺激肌肉 浅刺法 毛刺、半刺:刺激皮肤为主 直针刺:刺激皮肤和肌肉之间 浮刺:刺激肌肉

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 “浮痹于皮肤”是指皮肤麻木不仁或疼痛的病证 即浅刺皮肤腠理以治疗浅表病证的方法 古代镵针和现代皮肤针由此改进而来

半刺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半刺即浅刺于皮部,急速出针,不损伤肌肉,好象拔去毫毛一样。 其重在宣泄浅表之邪,多用于治疗风邪束表,发热咳喘等与肺脏有关的疾病,及某些皮肤病。皮肤针与本法有直接关系。

直针刺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即提捏针刺部位的皮肤,然后卧针沿皮直刺而入。 “直针刺”并非指将针垂直于皮肤而刺,而是近代的沿皮刺或横刺之类。多用于治疗浅表病证。

浮刺 “浮刺者,傍人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浮”指斜针浅刺 即斜针浅刺入肌肉浅层 治疗肌肉拘急、疼痛、麻木等证。现代的皮内针刺法就是由浮刺法演变来。

分刺、合谷刺、输刺(十二刺之一):刺肌肉 关刺、恢刺:刺肌腱 短刺、输刺(五刺之一) :刺骨骼 深刺法 分刺、合谷刺、输刺(十二刺之一):刺肌肉 关刺、恢刺:刺肌腱 短刺、输刺(五刺之一) :刺骨骼

“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 “分肉”即皮内近骨之肉与骨相分者。 分刺即针直接刺入深层肌肉。 冶疗邪气深藏分肉的痹证、痿证、软组织损伤者。

合谷刺 “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合谷刺即在肌肉丰厚处进针,先刺入深层,退至浅层后向两侧斜刺,形如鸡爪分叉。又“肉之大会为谷”,所以将这种针刺法称为合谷刺。 本法为一针多向深刺,治疗肌肉痹痛等证。

“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输”即输通之义。即将针垂直刺入深处候气,得气后缓慢退针。 治疗气盛而热的病证 十二刺之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输”即输通之义。即将针垂直刺入深处候气,得气后缓慢退针。 治疗气盛而热的病证

关刺 “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即刺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腱。因为筋会于节,四肢筋肉的尽端都在关节附近,故名关刺。 治疗筋痹证。

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恢”即宽缓、舒松之意。指在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不断改变针刺方向透刺,并另患者活动关节。 本法有疏通经气、舒缓筋肉之效,治疗筋肉拘挛痹痛。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输”即输通之义。 即直入针,直出针,深刺至骨。 治疗骨痹等深部病证。 五刺之输刺 “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输”即输通之义。 即直入针,直出针,深刺至骨。 治疗骨痹等深部病证。

短刺 “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短即接近之意。 即慢慢进针,稍摇动其针而深入,在近骨之处将针上下提插如摩刮骨。 治疗骨痹等深部的病痛。

多针刺法 多用于局部针刺 包括傍针刺、齐刺、扬刺

傍针刺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即在病变中心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因其正旁配合而刺,故称为傍针刺。 治疗顽固性痹证。

齐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即正中先刺一针,再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故名齐刺。 这种针法与恢刺不同,恢刺为一穴多刺,或多向刺;齐刺则为傍人两针,并且针尖向正中靠拢,呈三针集合之像,故又称作“三刺”。 治疗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诸证。

扬刺 “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扬,散也。”(张景岳) 即在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各浅刺一针,刺的部位比较浅而且分散,故称扬刺。 治疗面积较大的痹证。近代的“围刺”,就是由扬刺法演变来的。

在浅表部位的络脉或病灶处放血以驱除病邪的方法,与现代三棱针的散刺类似。 包括络刺、赞刺、豹文刺 放血刺法 在浅表部位的络脉或病灶处放血以驱除病邪的方法,与现代三棱针的散刺类似。 包括络刺、赞刺、豹文刺

“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即浅刺体表细小络脉,使之出血。 治疗实证、热证、瘀证。

“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即在患处连续多次浅刺放血。 治疗痈肿、丹毒等症,有赞助其消散之功,故称赞刺。

豹文刺 “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即以穴位为中心,在其左右前后进行散刺出血。因其针刺出血点多,形如豹文,所以称作豹文刺。 临床多用治红肿热痛等证。

选穴类刺法 巨刺 偶刺 阴刺 远道刺 九刺之输刺

巨刺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该法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其理论依据在于经脉气血左右交贯。《素问·调经论》曰:“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巨刺 “缪刺”:也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交叉取穴针刺法。《素问·调经论》载“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指邪客于络,未传人经脉,而九候亦未出现异常者,宜采用缪刺法。 区别:巨刺为邪在经脉、宜刺经,取对侧经穴;缪刺为邪在络脉,宜刺络,取对侧瘀血之络脉施术。《素问·调经论》王冰注:“巨刺者,刺经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 缪刺者。刺络脉,左痛刺右,右痛刺左。”

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 本法是以一手按于前心,相当胸部的募穴,一手按其背后,相当于相应的背俞穴,在前后有压痛处进针。这种一前一后,阴阳对偶的针刺法,称为偶刺,又称“阴阳刺”。 现代的俞募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即属偶刺范畴。

阴刺 “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 阴刺是左右两侧穴位同时针刺,多于治疗寒厥。 因其两侧同刺,治疗阴寒病证,故名“阴刺”。现代的左右配穴法即由此发展而来。

远道刺 “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 该法是一种上病下取,循经远道取穴的针刺方法。“府输”是指六腑在三阳经的下合穴,即《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合治内府”之义。 狭义的远道刺指上病下取、六腑病取下合穴治疗。广义的远道刺指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循经取穴法。

九刺之输刺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俞也。” 本法是一种治疗脏腑病变的针刺方法。脏腑有病,可取相关经脉肘膝以下的荥穴、输穴、背俞穴治疗。正是《灵抠·寿夭刚柔》所说:“病在阴之阴者,取阴之荥输。”《素问·咳论》所载“治藏者,治其俞。”之义。 由于这种针法突出了本输穴和背俞穴的作用,所以称为输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