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掌握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与货币论,并能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知识要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能够理解黄金的输出点与输入点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知识要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能够理解黄金的输出点与输入点 (2)能够掌握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具体过程 (1)黄金输送点的概念 (2)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具 体过程与图示 弹性论 (1)能够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 (2)能够理解J型曲线效应 (3)简单掌握弹性论的优缺点 (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概念 (2)J型曲线效应的概念 (3)弹性论的优缺点 吸收论 (1)能够理解吸收论的推导过程 (2)简单掌握吸收论的优缺点 (1)吸收论的假设条件 (2)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3)对吸收论的简要评价 乘数论 (1)能够理解乘数和外贸乘数的概念 (2)能够理解乘数论的推导过程 (1)乘数和外贸乘数的概念 (2)收入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 货币论 (1)能够理解货币论的推导过程 (2)能够回答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与弹性论、吸收论的区别 (1)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2)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本章结构 14.1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4.2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3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本章结构 14.1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4.2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3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4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5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1 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铸币(即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自动恢复平衡。这一自动调节规律被称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大卫( Hume David ) 于1752年提出的,所以又称“休谟机制”。
14.1 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假设主要有: 政府严格按照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 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 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 具体过程: 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出现逆差,则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若外汇汇率上升超过了黄金输送点,黄金就大量流出。黄金外流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物价下跌,而物价下跌使得出口成本降低,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改善。
14.1 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特点 自发性 对称性 稳定性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1 弹性论的产生及其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只考虑贸易收支。 贸易收支起初平衡。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1 弹性论的产生及其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只考虑贸易收支。 贸易收支起初平衡。 利率、国民收入等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量的影响。 不考虑供给方面的局限性,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2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不同影响 B = X · Px – M · Pm ·R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2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不同影响 B = X · Px – M · Pm ·R 当本币贬值时,贸易收支差额的变动是不确定的 。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3 马歇尔-勒纳条件 ︱ X +M ︱> 1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4 货币贬值的J型曲线效应 贸易收支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5 对弹性论的简要评价 不考虑资本流动仅考察贸易收支,在国际资本流动已十分重要的今天,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假定贸易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这一假定在本国经济远离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近似成立,但在已充分就业或接近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很难成立。 它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它假定在本币贬值中国内的价格不变也难以成立。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1 吸收论的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把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1 吸收论的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把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假定最初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假定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平滑。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2 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Y = C + I + G + X - M B = Y – A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2 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Y = C + I + G + X - M B = Y – A dB = dY – dA 此式表明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其对国民 收入与吸收的影响的比较。 dB =(1-α)dY - d 此式表明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贬值的 收入效应(1-α)dY与贬值的直接吸收效应d。 当(1-α)dY > d时,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改善。
1.它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影响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3 对吸收论的简要评价 1.它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影响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3.吸收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及局限性。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1 封闭条件下的乘数 Y = C + I + G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1 封闭条件下的乘数 Y = C + I + G Y = (C0 + I + G)/ (1 – c )
Y = (C0 + I + G + X - M0)/ (1 – c + m )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贸乘数 Y = C + I + G + X – M Y = (C0 + I + G + X - M0)/ (1 – c + m )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3 开放经济中的收入调整机制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3 开放经济中的收入调整机制 第一,当其他自发性吸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X增加会使贸易收入增加,但是净增加会小于出口的增加量。 第二,当其他自发性吸收不变而政府支出G增加时,会增加贸易支出,但贸易支出的增加量会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1 货币论的假设条件 1. 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灵活调整,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1 货币论的假设条件 1. 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灵活调整,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2. 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3. 商品的价格与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它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2 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MS = Md Md = P·f ( Y , I ) MS = m·(D + R) R = Md – D 上式就是货币论的基本方程式。 它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
当本币贬值时,R上升引起国内价格R上升,则Md上升,从而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3 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 Md = R·f ( Y , I ) 当本币贬值时,R上升引起国内价格R上升,则Md上升,从而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货币分析法对开放经济的运行作了独特的描述,是一个简洁精巧的分析工具,对于长期内国际资金流动的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4 对货币论的简要评价 货币分析法对开放经济的运行作了独特的描述,是一个简洁精巧的分析工具,对于长期内国际资金流动的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 货币论也存在许多缺陷及局限性。第一,货币论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是其价格水平、利率与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第二,货币论关于实际收入始终保持不变只具有中短期意义而不具有长期意义;第三,货币论武断、片面的认为所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在于货币供求失衡或货币供给失当,完全否认了商品市场失衡或吸收政策失当等也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