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掌握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与货币论,并能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复习提问 1. 从物理角度来说说什么是噪声?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说什么是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正常休 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 的声音 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噪声。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商管群科科主任 盧錦春 年 3 月份初階建置、 4 月份進階建置、 5 月份試賣與對外營業。
国际金融学 主讲人: 奚君羊 主页:
关于汇率计算.
我的家乡 南通 ….
第二章 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
《金融理论与实践》第8讲 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
第十章 货币的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 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 第三节 货币的供求均衡.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一章 国际收支理论与管理.
香港金富达集团 welcome.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9 国际货币体系 9.1 概述 9.2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9.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9.4 牙买加体系.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主要汇率理论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其局限性;重点掌握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各种汇率理论的分析方法;能利用上述汇率决定理论分析和预测当前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解读
指導老師:李建緯 學生:劉庭倩 蔡旻儒    黃靖芳    歐政旻    張詠翔 美學概論—期末報告 人文藝術 街頭藝人.
第六节 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 一、 型的微分方程 二、 型的微分方程 三、 型的微分方程.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国际经济基本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资源禀赋差异论 规模经济理论.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货 币 供 求 均 衡.
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五、学习方法及应考对策 (一)学习方法 1.保证复习时间,吃透教材:上课之前应该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考试之前务必把课本看3遍以上,第一遍一定要精读,最好能做笔记,边读边记,不要快,要记牢。第二、三遍可以查缺补漏型的看,通过做题目看书,加深课本印象。 2.加强概念、理论性内容的重复记忆:概念、理论性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所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重复记忆,在接受辅导之后,再加以重点记忆,以便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切忌走马观花似的复习,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
国际金融.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5章 学习要求 主要问题: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主要名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5章 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要点 弹性理论及其影响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核算模型及其意义 吸收分析法理论及其应用 货币分析法理论及优缺点.
第2章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与贸易利益 2.1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2.2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第四章 汇率理论 第一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商品市场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第一章 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 ——国际金融学科基础与市场全貌
教学内容 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 IS-LM-BP模型  蒙代尔的政策选择理论
貨幣需求與貨幣市場的均衡.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八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一、考核知识点 1、外汇、汇率及其决定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国际储备的作用与管理
第20章 外汇市场.
第十二章 [教材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IS-LM模型 [IS-LM Model]
商業行為成立的要件 動動腦 Q 請試著判斷下列何者為商業行為? 請試著判斷下列何者為商業行為?.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第十章 总需求I:建立IS-LM模型 本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凯恩斯交叉图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等 什么是IS曲线?什么是LM曲线? 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描述经济的均衡?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四章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汇率决定问题概述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第3章 汇率理论 教学要点: 汇率决定理论研究的着眼点:是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
13.2 物质波 不确定关系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 + ?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长 频率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106年免試入學第一次模擬 選填重要日程表說明 1.106年1月10日中午12時~106年1月16日中午12時完成第一次模擬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掌握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与货币论,并能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知识要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能够理解黄金的输出点与输入点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知识要点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能够理解黄金的输出点与输入点 (2)能够掌握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具体过程 (1)黄金输送点的概念 (2)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具 体过程与图示 弹性论 (1)能够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 (2)能够理解J型曲线效应 (3)简单掌握弹性论的优缺点 (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概念 (2)J型曲线效应的概念 (3)弹性论的优缺点 吸收论 (1)能够理解吸收论的推导过程 (2)简单掌握吸收论的优缺点 (1)吸收论的假设条件 (2)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3)对吸收论的简要评价 乘数论 (1)能够理解乘数和外贸乘数的概念 (2)能够理解乘数论的推导过程 (1)乘数和外贸乘数的概念 (2)收入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 货币论 (1)能够理解货币论的推导过程 (2)能够回答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与弹性论、吸收论的区别 (1)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2)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本章结构 14.1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4.2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3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第14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本章结构 14.1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14.2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3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4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5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1 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铸币(即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自动恢复平衡。这一自动调节规律被称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 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大卫( Hume David ) 于1752年提出的,所以又称“休谟机制”。

14.1 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假设主要有: 政府严格按照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 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 商品价格具有完全弹性。 具体过程: 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出现逆差,则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若外汇汇率上升超过了黄金输送点,黄金就大量流出。黄金外流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物价下跌,而物价下跌使得出口成本降低,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直至国际收支改善。

14.1 金本位制度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特点 自发性 对称性 稳定性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1 弹性论的产生及其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只考虑贸易收支。 贸易收支起初平衡。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1 弹性论的产生及其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只考虑贸易收支。 贸易收支起初平衡。 利率、国民收入等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量的影响。 不考虑供给方面的局限性,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2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不同影响 B = X · Px – M · Pm ·R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2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不同影响 B = X · Px – M · Pm ·R 当本币贬值时,贸易收支差额的变动是不确定的 。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3 马歇尔-勒纳条件 ︱ X +M ︱> 1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4 货币贬值的J型曲线效应 贸易收支

14.2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 14.2.5 对弹性论的简要评价  不考虑资本流动仅考察贸易收支,在国际资本流动已十分重要的今天,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假定贸易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这一假定在本国经济远离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近似成立,但在已充分就业或接近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很难成立。 它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它假定在本币贬值中国内的价格不变也难以成立。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1 吸收论的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把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1 吸收论的假设条件 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把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假定最初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假定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平滑。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2 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Y = C + I + G + X - M B = Y – A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2 吸收论的主要内容 Y = C + I + G + X - M B = Y – A dB = dY – dA 此式表明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其对国民 收入与吸收的影响的比较。 dB =(1-α)dY - d 此式表明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两部分,贬值的 收入效应(1-α)dY与贬值的直接吸收效应d。 当(1-α)dY > d时,贬值才能导致贸易收支改善。

1.它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影响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4.3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论 14.3.3 对吸收论的简要评价 1.它建立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影响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3.吸收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及局限性。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1 封闭条件下的乘数 Y = C + I + G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1 封闭条件下的乘数 Y = C + I + G Y = (C0 + I + G)/ (1 – c )

Y = (C0 + I + G + X - M0)/ (1 – c + m )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2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贸乘数 Y = C + I + G + X – M Y = (C0 + I + G + X - M0)/ (1 – c + m )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3 开放经济中的收入调整机制 14.4 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 14.4.3 开放经济中的收入调整机制 第一,当其他自发性吸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X增加会使贸易收入增加,但是净增加会小于出口的增加量。 第二,当其他自发性吸收不变而政府支出G增加时,会增加贸易支出,但贸易支出的增加量会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1 货币论的假设条件 1. 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灵活调整,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1 货币论的假设条件 1. 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灵活调整,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2. 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3. 商品的价格与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它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2 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MS = Md Md = P·f ( Y , I ) MS = m·(D + R) R = Md – D 上式就是货币论的基本方程式。 它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

当本币贬值时,R上升引起国内价格R上升,则Md上升,从而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3 货币论对贬值的分析 Md = R·f ( Y , I ) 当本币贬值时,R上升引起国内价格R上升,则Md上升,从而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货币分析法对开放经济的运行作了独特的描述,是一个简洁精巧的分析工具,对于长期内国际资金流动的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 14.5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论 14.5.4 对货币论的简要评价 货币分析法对开放经济的运行作了独特的描述,是一个简洁精巧的分析工具,对于长期内国际资金流动的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 货币论也存在许多缺陷及局限性。第一,货币论假定一国的货币需求是其价格水平、利率与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第二,货币论关于实际收入始终保持不变只具有中短期意义而不具有长期意义;第三,货币论武断、片面的认为所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在于货币供求失衡或货币供给失当,完全否认了商品市场失衡或吸收政策失当等也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