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oviru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艾滋病自然史、诊断与分期 艾滋病自然史、诊断与分期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蔡卫平 Tel: Tel:
Advertisement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 的定义 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是 指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 包括阴交、 肛交、口交、接吻、触摸等)而传染的一组 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 “ 花柳病 ” 。性病 不仅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制作:杨勇勤 问题探讨 : 1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做出反应 吗? 2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 稳态吗?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Kaposi’s sarcoma ( 卡波济肉瘤 ) 谢喜秀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分三科 肿瘤病毒亚科 : 一些动物白血病病 毒、人类嗜 T 细胞病毒等 慢病毒亚科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属之 泡沫病毒亚科 概念:指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 种类 :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第六章 病 毒 (virus)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一类非细 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virus 第 24 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传染源、传播方式与感染途径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传染源 人 === 感染者(病人)、隐性和慢性感染者 动物 = 发病动物、带病毒动物 Man > 99% Animals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卫生所 (健康教育)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 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所出现的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病毒学 Virology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3000BC ,埃 及孟非思壁画中 长老患小儿麻痹 症。
愛滋病防治與自我防護 臺大醫院 愛滋個管師 施鐘卿 /06/09.
1 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 speaker : Yen-chin Liu 劉 燕 琹.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艾滋病及其皮肤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孙建方.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复习 病毒的出没具有复杂性.
第三章 病毒学.
貓免疫不全症探討報告 畜產保健科 班級:畜保三甲 指導老師:陳婷婷 學生:林欣芃 5號 (510905) 蕭伊玲 18號 (510919)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世纪温疫和超级癌症,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也没有疫苗预防。
第十一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刘智敏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9 疾病与人类健康 9. 1 肿瘤与癌症 癌(cancer)是一群不受生长调控而繁殖的细胞,也称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则是一群仅局限在自己的正常位置,且不侵染周围其它组织和器官的细胞。
第十四章病毒学总论.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艾滋病 (AIDS).
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展开理想的翅膀 让梦想照进现实 Sidong Xiong, Ph.D
Microbiology of Oral Mucosal Disease
消除愛滋相關汙名與歧視 核心教材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第五讲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
第十一、十二章 抗体、疫苗与基因治疗.
愛滋病防治暨反毒宣導 梧棲區 衛生所.
RNA的合成与加工 生物化学.
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徐州局卫检处.
健康与亚健康.
艾 滋 病 ACQUIRED IMMUMODIFICIENCY SYNDROME, AIDS
Chapter 24 Human Herpes Virus (HHV) 人类疱疹病毒.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艾滋病与教育.
Immunity to virus Immunity to bacteria and fungi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多菌株乳酸菌組合在飼料添加物及保健食品之應用-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携手同行 共抗艾滋 --北碚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 北碚区柳荫中学 2017/9/9.
授課教師:陳怡亨助理教授 授課日期:100年7月15日
嗜中性彈性蛋白酶藉由誘發NF-κB抑制因子降低人類呼吸道平滑肌細胞介白素8的合成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愛滋病防制教育 劉慧蓉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医学病毒总论.
認識愛滋病 陳宜民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临床病毒学检验概述 Introduction on Clinic and Diagnostic Virology
第十六章 衣原体 (chlamydia).
年末岁尾,小结你我可能没有在意的那些法律节
認識AIDS 屏安醫院 洪志宏醫師.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感染与免疫、病毒诊断与防治原则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談愛滋 AID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Retrovirus

RNA肿瘤病毒亚科 Retrovirus 含有逆转酶的RNA病毒 慢病毒亚科 泡沫病毒亚科

逆转录病毒科特点 球形,100-140nm,有包膜,包膜外有刺突 病毒核心为二条相同+ssRNA,由5‘端部分碱基互补成二倍体。9-10 KB。与内层衣壳构成电子致密的中央类核,呈圆形或圆柱形,即C型或D型病毒颗粒 基因组相似,含有序列和功能相似的gag、pol、env三个结构基因和多个调节基因 病毒体含逆转录酶,核酸内切酶和RNA酶H 病毒增殖: 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先合成cDNA,整合到染色体形成前病毒(Provirus) 通过血液途径、性途径和垂直传播

人类免疫缺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发现历史 1981年6月美国CDC首次报道了5例(Los Angeles)不明原因卡氏肺孢虫肺炎病例,患者都是同性恋者,此前只知道这些疾病仅见于免疫缺陷或抑制病人,如器官移植、液血肿瘤等。这个报告立即得到全美许多医生的响应,他们在近两年来陆续也在许多年青患者中看到大量难以解释的疾病,如原虫CNS感染、淋巴腺病、恶性肿瘤(如卡波氏肉瘤),这些病例后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1983年和1984年从AIDS患者分离到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LAV)、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II型(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 type III,HTLV-III)和AIDS相关病毒(AIDS-related retrovirus,ARV)。后发现是同一种病毒,故于1986年正式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分型(type) 在西非也分离到引起AIDS的另一株逆转录病毒,其核酸与前者有70%的同源性,于是将HIV分两型 HIV-1:流行于世界各地

Viral genome 9.2kb +ssRNA with three structual genes and six regulatory genes.

基因组全长9.2KB 两端含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3个结构基因(env、pol、gag) 6个调节基因(tat、rev、nef、vif、vpr和vpu)

结构基因(Strucutre Genes) Encoded Protein Function of Protein gag P24, p7 Nucleocapsid p17 Matrix pol Reverse transcriptase Transcribes RNA genome into DNA Protease Cleaves precusor polypeptides Integrase Integrates viral DNA into host cell DNA env gp120 Attachment to CD40 protein gp41 Fusion with host cell

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s) vif viral infectivity factor tat transactivating protein vpu viral protein U rev 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 expression nef negative regulatory factor

Regulatory Genes Found in HIV That Are Required for Replication Protein Protein Function tat Tat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n of viral genes rev Rev Transport of late mRNA from nucleus to cytoplasm

Regulatory Genes Found in HIV That Are Not Required for Replication Protein Function of Protein nef Nef Decreases CD4 proteins and class I MHC proteins on surface of infected cells Important for pathogenesis by SIV vif Vif Stabilizes newly synthesized viral DNA and transports core through cytoplasm vpr Vpr Transports viral core from cytoplasm into nucleus in nondividing cells vpu Vpu Enhances virion release from cell

Replication

HIV env genetic subtypes (1998) Adapted from J. Mullins

人工培养 HIV感染的宿主范围狭窄,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细胞。实验室常用经PHA转化3天后的正常人T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感染病毒的细胞出现多核巨细胞CPE,出现环状排列多个核。感染细胞可查到病毒抗原,培养液中也可测出逆转录酶活性 动物模型是恒河猴和黑猩猩,但症状与人的AIDS不同

抵抗力与消毒 抵抗力不强 WHO的标准 100C 20min 高压蒸汽灭菌法 20min 在室温可持续7天 在体液56C30min可灭活。常用化学消毒剂如0.5%次氯酸钠、10%漂白粉、50%乙醇、35%异丙醇、0.3%H2O2、5%来苏尔10min可把病毒灭活 冻干血制品需68 C72h才能保证污染的病毒灭活 WHO的标准 100C 20min 高压蒸汽灭菌法 20min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性传播 垂直传播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均可分离病毒 输血、血液制品、吸毒、器官移植等 全世界HIV感染者中22%是吸毒者 中国72.4%的AIDS患者是因吸毒染上HIV 性传播 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 4个阶段,典型过程需要10年以上 原发感染 潜伏感染 有症状感染 典型AIDS

AIDS相关综合症期(AIDS-related complex, ARC) 原发感染 HIV进入机体后约需8-12周出现病毒血症,3-6周在许多感染者(50-70%)体内发展成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其后大多数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中,进入长期、无症状的潜伏感 潜伏感染 长达6月-10年,不表现症状 AIDS相关综合症期(AIDS-related complex, ARC) 早期有发热、盗汗、全身倦怠、体重下降、皮疹及慢性腹泻症状,并有进行性淋巴结病

典型AIDS: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合并条件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并发肿瘤(Kaposi肉瘤) 原虫(Protozoal) 卡氏肺胞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now thought to be a fungi),toxoplasmosis, crytosporidosis 真菌(Fungal) 白假丝酵母菌病(candidiasis),新生隐球菌感染(crytococcosis), histoplasmosis, coccidiodomycosis 细菌(Bacterial) 结核(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非典型支原体感染(atypical mycobacterial disease), 沙门菌败血症(salmonella septicaemia), 多发性反复化脓性细胞感染(multiple or recurrent pyogenic bacterial infection) 病毒(Viral) CMV, HSV, VZV, JCV 死亡多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两年内,5年内死亡率高达90%

Kaposi’s Sarcoma

With dissemination to extrapulmonary sites, Pneumocystis carinii tends to produce foci with prominent calcification, as seen in the kidney here grossly With giemsa stain at high magnification, the faint bluish dot-like intracystic bodies of Pneumocystis carinii in lung are seen in this cytologic preparation from a bronchoalveolar lavage Pneumocystis carinii

Candida Albicans Candida infections are common with AIDS, but most often appear as oral thrush, which is a nuisance but not life-threatening. Disseminated infections are uncommon, but here is a rare Candida pneumonia, which resembles a bacterial bronchopneumonia.

Clincal Response Persistent No generalized infection lymphadeno- pathy Exposue to HIV No infection Infection Acute disease Persistent generalized lymphadeno- pathy Asymptomic AIDS- related complex AIDS Neurological disease

致病机理 Cell tropism: CD4+ T cells, Macrophages 对CD4+细胞的破坏 病毒感染致免疫病理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 神经细胞的损害

HIV对CD4+细胞的破坏 病毒包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出芽释放,增加了细胞通透性 大量未整合的病毒cDNA,干扰细胞生物合成 感染T细胞表面的HIV gp120与非感染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介导细胞融合而产生大量多核巨细胞,使T细胞减少

免疫病理 受染细胞膜的HIV包膜糖蛋白抗原可被特异CTL识别并因此破坏细胞 受染细胞膜的HIV包膜糖蛋白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ADCC破坏细胞 HIV的gp120与T细胞膜上的MHC II类分子有一同源序列区,抗gp120抗体能与这类T细胞起交叉反应,即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使T细胞造成免疫病理损害

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 HIV感染后B细胞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多克隆活化,出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循环血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含量增高 某些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亚群表达CD4分子,HIV可与之结合而进入细胞,HIV在单核细胞中能存活,不引起CPE,因此单核细胞是HIV在体内的主要贮存库,同时削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 降低受感染者体内的IL-2、-IFN 和其他细胞因子浓度

神经细胞的损害 约有40%-90%的AIDS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经症状,如HIV脑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炎和痴呆 病毒通过受染的单核细胞进入CNS,单核细胞释放单核细胞因子,对神经元有毒性,同时使炎性细胞当浸润产成脑部组织损伤

病毒免疫逃逸的机理 CD4+ T细胞大量减少,使整个免疫系统失效 病毒基因整合位于染色体,细胞可以不表达或少表达病毒抗原,使宿主细胞长期呈“无抗原”状态 病毒包膜蛋白一些区段有高度变异性,致使不断出现新抗原而逃逸免疫系统的识别

微生物学诊断 检测抗体 检测RNA 筛选与验证 方法 PCR ELISA RIA IFA Western blot HIV抗原与其他逆转录病毒(如HTLV)有交叉反 应,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只用于初筛 阳性者必须经Western blot验证

ELISA for HIV antibody Screening tests should be as sensitive as possible Microplate ELISA for HIV antibody: coloured wells indicate reactivity

Western blot for HIV antibody Confirmatory tests should be as specific as possible There are different criteria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V Western blot results e.g. CDC, WHO, American Red Cross. The most important antibodies are those against the envelope glycoproteins gp120, gp160, and gp41 p24 antibody is usually present but may be absent in the later stages of HIV infection

快速诊断: ORA HIV 从手指上采两滴血,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HIV抗体,只需20分钟就能得到检测结果 费用只需10至15美元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经在2002年11月批准在美国广泛采用

预防 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控制疾病的流行蔓延 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取缔娼妓,换抵制吸毒 检测高危人群包括供血员、同性恋、吸毒者、血友病患者、国外旅行者和外国使馆工作人员 禁止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VIII)进口 加强国境检疫、留检等 疫苗正在研制中,目前仍然存在巨大困难

治疗:鸡尾酒疗法(HAART) 联合交替使用2种HIV逆转酶抑制剂和一种蛋白抑制剂(Saquinavir、Ritonavir)可有效将血液中HIV含量降到最低,极大延长感染者寿命 无法清除整合的病毒,不能彻底清除病毒 药物有副作用 在中国年均费用8万 RMB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Two nucleoside analog RT inhibitors and 1 protease inhibitor Now also: Two nucleoside analog RT inhibitors and 1 non nucleoside

HAART治疗指征(2000) 1. HIV1 Viral load > 10-30000/ml 2. CD4 value < 250 cells/ml. 3. Full Blown AIDS ….

耐药性: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疫情

2003年国家统计数据 截止200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0560例,较2001年底累计增长32.0%。增长幅度较往年略有下降(2001年底比2000年底上升36.5%)。其中艾滋病病例2 639例, 较2001年底上升65.6%,死亡1 047例 艾滋病传播以经血途径为主,主要是吸毒,占 63.7%(25828例);经性途径占8.1 %(3292 例);经采血(浆)途径占9.3 %( 3776例) 根据专家估计,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100余万    

2002年我国艾滋病疫情 2002年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态势 全国报告感染者9824例 比2001年上升了19.5 %,但是上升的幅度有所下降(2001年比2000年上升了58%) 病人1045例,比2001年增加46.4% 死亡363例

HIV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感染者以20—39岁为主 主要分布在农村 男女比例为 5.2 : 1 最主要传播途径是静脉注射毒品(63.7%),其次是性传播(8.1%),血浆9.3%。 但是,性传播是深圳检出感染者的主要传播方式(云南、贵州、新疆等地,艾滋病毒70%是由静脉注射为传播途径 ) 中国的重灾区:云南、广西、新疆

宋鹏飞,男,18岁,是目前中国惟一个公开自己姓名的艾滋病毒携带者。1998年2月,宋鹏飞在家不小心被剪刀刺伤腿部。在当地医院,医生以贫血为由给宋鹏飞输血。其间,因手术失败,宋鹏飞先后被输血1350CC,随后转到北京304医院,在入院常规检查中,被证实感染了艾滋病毒。治疗期间,因媒体披露,宋鹏飞被迫公开了自己的姓名,一度成为中国的名人,曾作为艾滋病毒携带者的代表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和南非举行的“世界艾滋病会议”。两年来,他坚持使用“鸡尾酒疗法”,以抑制病毒的扩散,每年的医疗费达15万元。因当地村民拒绝他回乡,一家三口在北京暂住在一处破旧的危楼里。目前,全家已完全失去经济来源,急需社会救援 中国惟一公开姓名的艾滋少年

法规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相关法规:《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护法》、《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全国艾滋病工作检测规范》

措施 建立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加强艾滋病紧急医疗救治 广泛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 加强艾滋病干预工作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我国已在22个行政区对11种高危人群建立了6000个干预点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组织开展联合督导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

针对中国疫情的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避孕工具 拒绝毒品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世界艾滋病日:1998年12月1日 2004:“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3年“Live and let live”“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2年 Live, Let Live 生存和让他们生存(相互关爱,共亨生命) 2001年主题: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0年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中国) 1999 Listen ,Learn, Live! 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1998 Force for Change: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7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88 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 Our Lives ,Our World --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 Women and AIDS 妇女和艾滋病 1991 Sharing the Challenge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 A Community Commitment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 Time to Act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 AIDS and the Family 艾滋病和家庭 1995 Shared Rights,Shared Responsibilities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 One World,One Hope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概况 1978年从T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观察到一种有中央位类核的C型病毒颗粒,命名为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HTLV)或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HTLV) 后从一例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另一种嗜T细胞病毒,将之称为HTLV II型,而将前者称为HTLV I 型。二者的基因组有50%同源性

生物学性状 球形,100nm,典型逆转录病毒结构。有包膜,包膜上有gp120蛋白,衣壳是由p24和p18构成。两端有LRT,基因结构与HIV相似

致病性 传播途径:血液途径(输血、注射、器官移植、血液制品)、性行为、垂直传播 I 型和 II 型都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多发于40岁上上的成人。T细胞大量增殖、转化、癌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并发高钙血症、皮肤红斑、皮疹等,预后不良

发病机理 不象鸡肉瘤病毒等急性RNA肿瘤病毒那样激活癌基,病毒整合染色体也不激活癌基因,可能的机理是染上病毒的细胞大量分泌IL-2,过量的IL-2使得CD4+细胞大量增殖

微生物诊断 病毒分离与鉴定 抗体检测(HTLV 1 specific antibody) 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加入IL-2培养3—6周,电镜观察有无C型病毒颗粒 抗体检测(HTLV 1 specific antibody)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