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步骤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三、结构平面设置: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总纲 分绪论、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基本构件、)、砖混结构、结构抗震部分。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及延性、耐久性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毕 业 设 计 广州某大学学生宿舍结构设计(方案22)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毕业设计题目: 某高校教学楼设计 姓 名:*** 专 业:土木 指导教师:***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
房屋结构设计 刘建平:副教授.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一节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王亚军
模块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分类: 混凝土结构 配筋混凝土 配置受力钢筋、钢骨、钢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配置预应力钢筋形成预应力) 素混凝土——无钢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 本书主要讲述配置受力钢筋为特点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章 楼盖和楼梯 教材作者:梁兴文 课件制作:丁怡洁 课件审查:梁兴文.
任务三 某多层工业房屋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 复习提纲 OK.
建筑结构选型 湖南城市学院.
混凝土结构 主讲: 鲍鹏玲.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10章) 皖西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进入.
§13.6 变形计算 预加力引起的上挠度δpe(反拱) PCB挠度由偏心预加力Np引起上挠度和外荷载所产生的下挠度组成。
第15讲 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板的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布置方案与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类型与布置原则
工 程 力 学(2) 直播课堂 安徽电大:姚志刚.
Chapter 8 Method of Successive Aprproximations
任务五 某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第七章 斜弯桥计算分析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
第四章 箱形基础设计 1、箱形基础的主要构造 2、简化计算.
第三章 筏形基础 设计计算:地基计算、内力分析、强度计算、以及构造要求等。 荷载准永久组合 非抗震设防 非抗震设计整体倾斜.
贵州省凯里市某办公楼设计 姓名:赵家顺 学号: 班级:土木(2)班 指导教师:白晓冬 设计结构:框架结构 设计内容:
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08土木工程 姓 名: 指导教师:
第九章 砌体结构房屋其他结构构件设计.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第1章 梁板结构设计 ● 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 1.2 双向板肋梁楼盖 ● 1.3 无 梁 楼 盖 ● 1.4 装配式楼盖
钢筋砼条形基础特点 及适用范围、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章 基本受力构件 结构受力分析 §3- 2. 弯曲变形 横梁 悬臂梁 ▲ 受力特征: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
◎简支梁特点回顾: 跨越能力较低、经济指标不甚理想、行车舒适性受到限制; ◎悬臂和连续体系的共同特点 ◎利用超静定结构支点负弯距的卸载作用,有效降低跨中正弯距,能减小截面高度、增大跨越能力; ◎主梁截面可根据内力的变化曲线,作成变截面线型,使截面尺寸与内力匹配; ◎使用较少数量的支座,减少桥墩尺寸;
第五章 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第 三 章 静定梁.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混凝土结构设计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PowerPoint 东北电力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秦力.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 李铁成 主编.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3.1 习 题(第三章)
第十二章 移动荷载下的结构内力分析.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建筑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单元10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受弯构件板和梁的构造要求。 (2)理解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分析的过程及结论。
第十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课程设计.
0 砌体结构的材料及力学性能 1 砌体结构构件计算 2 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3 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4 过梁、挑梁、雨篷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 宽度验算与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CONCRETE STRUCTURE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 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教材作者:王社良 课件制作:黄 炜、丁怡洁 课件审查:李晓文.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第二篇 桥梁的整体布置 第3章 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 主讲教师:陈志军.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第三章 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 101 计算步骤: 初拟尺寸→计算最不利内力→应力、裂缝、强度 、刚度和稳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思考题 计算题.
第7章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 7.1 概述 剪力墙侧向刚度大 、承载能力大、是结构体系中的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实体墙: 整体墙
第五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 承载力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第四章 弯曲内力.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剪跨比的概念、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 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响;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结构施工图识读——框架扁梁制图规则及识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步骤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三、结构平面设置: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第二节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步骤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三、结构平面设置: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六、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塑性

第二节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步骤 1)     结构平面布置并初定板厚、主、次梁的截面尺寸, 2)     荷载计算 3)     确定梁、板计算简图 4)     梁、板内力计算 5)     截面计算,配筋及构造处理 6)     绘施工图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主要在一个方向受力的板,称为单向板。 1、  悬臂板 雨蓬、板式阳台   2、  对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计算): 走廊现浇走道板   3、两相邻边支承板、三边支承及四边支承板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主要在一个方向受力的板,称为单向板。 按弹性理论:设四边支承的混凝土楼板,设板的计算跨度: 长跨为 ;短跨为 板上的荷载主要通过两个方向的弯曲把荷载传递到两个方向上 n        时,为单向板, 长跨方向分配的荷载很小,忽略长向的弯曲,在设计中可仅考虑板在短跨方向受弯,称为单向板(梁式板)。其配筋沿短向配置受力钢筋,在构造上对长向的受弯适当处理。 n      时,为双向板。 在两个方向受弯的板称为双向板,其受力钢筋沿两个方向配置  

三、结构平面设置: (一)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二)楼盖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单向板、次梁、主梁的常用跨度

三、结构平面设置: (一)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1)主梁沿横向布置 (2)主梁沿纵向布置 (3)只设次梁,不设主梁 分析:主梁、次梁、板之间的关系

(二)楼盖进行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 ★ 在平面布置时,梁板一般均应布置成等跨或接近等跨, ★ 板上有墙时,注意墙下的相应位置设梁,避免由板直接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或较大的线荷载。 ★板上开洞,应考虑沿洞口四周布置小梁。 ★主梁上次梁至少二根,可使主梁弯矩变化平缓,受力较有利。 ★梁宜在整个建筑平面范围内拉通。 ★楼盖结构中,板的混凝土用量以占整个楼盖混凝土用量的50%-70%,故板厚度取较小值.

(三)单向板、次梁、主梁的常用跨度: 板跨度一般为 1.7m-2.5m (不宜超过3m) 次梁跨度一般为 4.0m-6.0m ;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计算方法:按弹性方法计算; 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计算。 (一)   计算假定: (二)   计算单元: (三) 计算简图: (四) 折算荷载: (五)活荷载不利布置和内力包络图 (六)弯矩、剪力设计值:

(一)   计算假定: 按弹性方法 1、梁、板为弹性杆件 2、梁、板的支承情况 3、在确定梁、板的支座反力时,为方便,可忽略梁、板的连续性,每一跨按简支梁计算支座反力。

按弹性方法 2、梁、板的支承情况 构件类型 边支座 中间支座 砌体 梁或柱 梁或砌体 柱 板 简支 固端 支承链杆 次梁 主梁 框架梁

(二)   计算单元 按弹性方法

(三)计算简图: 按弹性方法 支承条件、计算跨度、计算跨数 支承条件: 构件类型 边支座 中间支座 砌体 梁或柱 梁或砌体 柱 板 简支 固端 支承链杆 次梁 主梁 框架梁

计算跨度: 按弹性方法 跨度:构件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定位轴线与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计算跨度:指在内力计算时所采用的跨间长度。理论上计算跨度应取跨两端支座处转动点之间的距离。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 l         中间跨计算跨度为支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l  边跨与支座反力分布有关(即与构件的搁置长度 a 、 构件刚度有关)

计算跨度(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 净跨 -------支座中心线之间距离 -----计算跨度 ------ 净跨 -------支座中心线之间距离 -----计算跨度 a—边支座支承长度; b—第一内支座的支承长度; h—板厚; 支承情况 计算跨度 梁 板 两端与梁、柱整体连接 一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另一端支承在砖墙上

计算跨数: 按弹性方法

计算跨数(sap2000) 按弹性方法 对于等刚度、等跨度的连续梁、板, 当实际跨数超过五跨时,可简化为五跨计算,即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均按第三跨处理; 但跨数少于五跨时,则按实际跨数计算。

(四) 折算荷载 处理方法:接近实际受力 一般用增大恒载、减小活载

当板或梁搁置在砌体或钢结构上时,则荷载不进行调整 (四) 折算荷载 分析:对于等跨连续板,在恒载作用下(满跨布置),在支座处的转角为0(弯矩为0),板在支承处的转动主要由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产生的, 采用折算恒载 折算活载 连续板 (加大恒载) 连续梁 (减小活载) 当板或梁搁置在砌体或钢结构上时,则荷载不进行调整

(五)活荷载不利布置和内力包络图 荷载 恒荷载:自重、构造层、固定设备重。 活荷载:人群、堆料、临时性设备。   荷载组合时,考虑荷载分项系数: 恒荷载为1.2、1.0或1.35; 活荷载一般为1.4或1.3

(五)活荷载不利布置和内力包络图 1、活荷载不利布置: 分析:活荷载位置可变 设计连续梁时应研究活荷载如何布置将使结构各截面的内力为最不利。 分析:借助软件分析。

活荷载不利布置法则: (1)求某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内布置活荷载,然后向其左右,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2)求某跨内最大负弯矩时(即最小弯矩),该跨不应该布置活荷载,而在两相邻跨布置活荷载,每隔一跨布置: (3)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每隔一跨布置; (4) 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其活载布置与求该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的布置相同。 恒载按实际情况分布。 当活荷载不利布置明确后,等跨连续梁、板的内力可查相应的弯矩、剪力系数,利用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最大内力。 课本P8 附录 7

2、内力包络图: 分析: 表示承受均布荷载的五跨连续梁、板的恒载、活载的各种不利布置情况(6种)将图所示的弯矩图、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上,则其外包线示出了各截面可能出现的弯矩、剪力的上、下限。由这些外包线围成的图形称为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

绘制弯矩包络图的步骤: 1)  列出恒载及其与各种可能的最不利活荷载布置的组合; 2)  对上述每一种荷载组合求出各支座的弯矩,并以支座弯矩的连线为基线,绘出各跨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图。 3)  绘出上述弯矩图的外包线,即得所求的弯矩包络图。

(六)、弯矩、剪力设计值: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中间跨的计算跨度为支承中心之间距离,计算出支座弯矩、剪力值为支座中心处,而板、梁、柱整浇时,支座中心处截面的高度较大,故危险截面应在支座边缘,内力设计值应按支座边缘确定。 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六)、弯矩、剪力设计值: 支座边缘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均布荷载: 集中荷载: V—支座中心处的剪力设计值; b-- 支承宽度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1)当计算简图,荷载确定后,各截面间弯矩、剪力等内力分布规律不变; 2)只要任意截面内力达到其内力设计值时,认为整体结构达到其承载能力。 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按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在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塑性性质; 4)按上述规律理论分析板、梁的内力时,将构件视为理想均质弹性体而不考虑材料的塑性。 用弹性理论分析结构内力并按塑性方法设计截面,二者不协调。 5)板、梁是超静定结构,即使其中某处正截面的受拉钢筋达到屈服,整个结构还不是几何可变的。仍有一定承载力。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考虑材料的塑性性能来分析结构的内力,确定结构承载 力 将能更准确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充分发挥结构的承载力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连续板、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调幅法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调幅法:先按弹性理论求出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然后 据设计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截面的弯矩值,通常是对 弯矩较大的截面的弯矩进行调整。 调幅系数:截面弯矩调幅值与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截面弯矩 值的比值,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五、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在弯矩调幅时,尽可能减少支座上部负钢筋,尽可能使各跨最大正弯矩与支座弯矩相等,以便于布置钢筋。 (一)、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板 (二)、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 见课本P16 连续板、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未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相同。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连续梁在下列区段将计算的箍筋量增大20%: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计算时计算跨度: 课本P18(勘误)

六、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一)板截面设计 (二)次梁的设计要点 (三)主梁的设计要点

(一)板截面设计 1、板截面计算 板存在拱作用时,支座产生推力→板的实际承载力高于计算值 ---可减小板中各设计截面的弯矩, →板中弯矩折减

(一)板截面设计 1、板截面计算 《规范》规定: 板宽度较大,而荷载相应较小,仅混凝土足以 承受剪力,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 中间跨的中截面及中间支座,弯矩设计值可减少20%, 边跨跨中截面,第一内支座截面不予折减. 板宽度较大,而荷载相应较小,仅混凝土足以 承受剪力,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不配置箍筋.

2、板构造要求 (1)、厚度:满足刚度、建筑功能 (2)、受力钢筋 弯起式 分离式 (3)、板构造钢筋 (a)、一边嵌固于承重墙内时的附加钢筋; (b)、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双向附加钢筋 (c)、垂直于主梁的附加钢筋 (d)、分布钢筋

(a)、一边嵌固于承重墙内时的附加钢筋; (b)、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双向附加钢筋 (c)、垂直于主梁的附加钢筋 (d)、分布钢筋 板构造钢筋 (a)、一边嵌固于承重墙内时的附加钢筋; (b)、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双向附加钢筋 (c)、垂直于主梁的附加钢筋 (d)、分布钢筋

(c)、垂直于主梁的附加钢筋

(二)次梁的设计要点 1、截面计算: 相邻跨跨度不超过20%活荷载与恒荷载比值 可按P25图 截面形状:根据受力 避免梁因出现剪切破坏影响内力重分布,箍筋计算面积应面积加大20% 2、构造要求: 相邻跨跨度不超过20%活荷载与恒荷载比值 可按P25图

(三)主梁的设计要点 1、截面计算 主、次梁在支座处计算支座负弯矩时,主、次梁承受负弯矩的钢筋相互交叉

(三)主梁的设计要点 2、构造要求 主梁的配筋:据内力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来布置 附加横向箍筋或吊筋. 主、次梁相交处,主梁长度范围内受到次梁传来的 集中荷载的作用,在主梁局部长度引起主拉应力 引起裂缝 —附加横向箍筋或吊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