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探究 1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 些文化作品曾经给你以震撼和 力量?请列举出来,并与同学 相互交流。
诗言志 歌咏言 东华高级中学 唐 柯. 《诗经》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风》、《雅》、《颂》 四言体 305 篇 关 雎关 雎 (周 南)(周 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古诗鉴赏 — 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1.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考纲要求 写什么?怎样写?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福安一中 张志强.
先“懂”后“答” ——古诗词鉴赏规律.
人 類 行 為 與 社 會 環 境.
实践 反思 提升 ——南昌市高中语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 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思考 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胡小望.
诗歌赏析 ——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主讲:佛山市高明区荷城中学 刘天年.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苏辛词豪放特点研究 指导老师: 组员: 倪诗茵 徐思敏 沈小云 顾裕璠 邹仲祺 浦珺 徐余忠.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有人 _ 夕阳西下的地方就是天的 _ _ ,但是我看到_ 尽头也看不到家乡。 说 尽头 最 含义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声音的魅力 红雨.
品味·形象类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 之形象类诗歌鉴赏 S.X.W.
助读新课启航 第一单元 识记知识必备 第1课 探究文 本研读 揣摩领悟 写法借鉴 整合技法指导 应用体验之旅.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古诗鉴赏.
第四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定 风 波 苏 轼 制作人:张亮 任课教师:刘晓明.
相遇东坡 —— 一首诗 · 一个人 · 一种文化.
古 诗 小 儿 垂 钓.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李亚权.
鉴赏诗歌的形象.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缶乐器介绍 缶,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缶”亦作“缻”,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奥运缶就是以这个冰鉴缶为原型制作的。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实际上就是个古代的小冰箱。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书 愤 ——陆游.
第一课时 诗歌鉴赏之 形象.
诗歌鉴赏之 人 物 形 象 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核按钮》P51、P52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鉴赏人物形象.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最美语文
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诗词欣赏.
东坡词作中的写意人生.
书  愤 陆 游 漳州一中  黄安娜.
古代诗歌鉴赏 之炼字.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小儿垂钓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沉迷上網 5B(第一組) 敢.
语文园地二.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定语从句(16).
登鹳雀楼.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中欧项目部 张茂松.
DESIGN IN SU LAURN.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事奉的再思 Matthew Chan 2016.
智慧的教学 诗意的生活.
总复习.
生词 คำศัพท์ 宋词 sòngcí ฉือในสมัยราชวงศ์ซ่ง 词人 círén นักประพันธ์ “ฉื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个人简历.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定 风 波 苏 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诗歌鉴赏

高考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人 形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①诗中的主人公形象。 ②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何把握人物形象?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 (2)垂钓小儿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野性,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机灵、可爱。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袜刬(chǎn):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   ①庵:圆形草屋。 ②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头发苍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万里河山的爱国英雄形象。

如何把握人物形象? ①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 ②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景物等的烘托作用来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如何规范答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什么形象 形象的依据 答:(一)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蹴罢”“起来慵整” 写出少女的慵懒闲适;“薄汗轻衣” 写少女娇媚的风姿;一个“溜”字,写出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最后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 (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征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感情或寄托或观点态度

(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①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前程艰难,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 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及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人物形象 (二)

临江仙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 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 ②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①这首诗 刻画了头发苍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万里河山的爱国诗人形象。 ②作者独宿博山草屋,面对饥鼠绕床,蝙蝠翻灯等破败凄凉景象,回忆自己一生奔走国事、晚年罢官归隐、壮志未酬的经历,激发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的感慨。 ③表达了词人虽然英雄失意,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伟大抱负 。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例题剖析3】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例题剖析3】 【点拨】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形象的特征 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的意义 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征。)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感情或寄托或观点态度)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p185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了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题点:矫正·突破 规范:审题·答题 现场矫正 因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