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驱虫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一. 含义 :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第十六章 驱虫药. 一、定义:凡能驱除或杀灭机体寄生虫的药 物,称为驱虫药。 二、适应证: 肠内寄生虫所引起的病证。指蛔、蛲、 钩虫、绦虫等。 还可用于其它部位的寄生虫。血吸虫、 阴道滴虫等。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补益药对.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妊娠恶阻.
恶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妇 科 教 研 室 陶莉莉.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舟®养胃舒片 ——产品介绍 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民勤县人民医院 赵伯元.
【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主治各种食积证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胃 痛 Stomachache.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内科。脾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痞 满.
补益药与补益剂.
方剂与中成药 十七、消食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王 付 制 作.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虫积辩证.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乳衄.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厥阴病的证治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 八 章 固涩剂.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七节 泄泻.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8章 驱虫剂

一、含义 凡凡以驱虫药为主组成,具有驱虫、止痛、消积等作用,用于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称之为驱虫剂。

二、适应症 本类方剂使用于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消化道寄生虫。消化道寄生虫的成因多由湿热内蕴或是食入蛔虫、蛲虫、钩虫等虫卵所致,其共同的临床表现多为:脐腹作痛,时发时止,痛而能食,面色萎黄,或青或白,或生虫斑,或嘈杂呕吐清水,舌苔剥落,脉象乍大乍小等。若治不及时或治不得法,迁延日久,可呈现肌肉消瘦,精神萎靡,肚大青筋,成为疳积之证

四、注意 1.注意饮食和服药方法:服用驱虫剂要空腹服,忌油腻。 2.注意掌握剂量:有些驱虫药含有毒性,易伤正气,甚或中毒;用量不足,则难奏效。因此,运用时必须掌握好剂量。 3.注意治疗禁忌:有些驱虫药具有攻伐之力,对年老体弱以及孕妇要慎用。 4.注意保护胃气以善其后:服驱虫剂后,要注意调理脾胃,尤其是脾胃虚弱者,适当内服调补脾胃之品以善其后。 5.注意中西医结合,查找病源:针对虫证患者,结合生化检查,分清虫类,以期用药更为安全,准确。

乌梅丸 《伤寒论》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组成】乌梅三百枚(480g) 细辛六两(180g) 干姜十两(300g) 黄连十六两(480g) 当归四两(120g) 附子六两,炮去皮(180g) 蜀椒四两,出汗(120g) 桂枝六两,去皮(180g) 人参六两 (180g) 黄柏六两(180g)【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清热又安蛔。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或久泻久痢。

【方解】 君 乌梅 酸以制蛔 川椒 细辛 宿患蛔虫肠寒胃热 胃热肠寒之蛔厥证 辛以驱蛔 烦闷呕吐 甚则吐蛔 腹痛时作 平调寒热温脏安蛔 君 乌梅 酸以制蛔 川椒 细辛 宿患蛔虫肠寒胃热 胃热肠寒之蛔厥证 辛以驱蛔 烦闷呕吐 甚则吐蛔 腹痛时作 平调寒热温脏安蛔 胃受虫扰 臣 黄连 黄柏 苦以下蛔 清泄膈热 蛔虫上窜 剧痛阵发 手足厥冷 干姜 附子 桂枝 人参 当归 窜入胆道 温脏祛寒 佐 补气养血 运化失常 久泻久痢 使 蜂蜜 调和诸药

2.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配伍特点】 1.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辨证要点】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辩证要点。

【典型病案】李某,男,48 岁,1998 年9 月2 日初诊。患胃病多年,数月前在某部队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贲门炎,用药效果不显而来就。患者消瘦神疲,胃脘部时有嘈杂感,食后上腹胀痛不适,甚则泛恶,呕吐涎沫,肢冷便溏。7 d 前,舌边发现2颗米粒大小糜点,至今未愈,舌边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郁脾寒,胃气失降。治宜寒热并投,标本兼顾。

处方乌梅丸:乌梅10 g ,白芍10 g ,川楝子10g ,黄连3 g ,党参10 g ,吴茱萸3 g ,炙甘草3 g ,桂枝5g ,当归10 g ,细辛2 g ,川椒2 g ,姜半夏10 g。 服药5剂,上腹不适显著改善,偶有泛恶,舌糜未除,便已成形,肢尚欠温,再予培土泄木。 处方:党参15g,乌梅10g,吴茱萸3g,炙甘草6g,干姜3g,川楝子10g,黄连3g,白芍10g ,附子3g ,当归10g。

又服5剂,诸症均见好转,胃痛舌糜已除。肝气虽敛,但脾胃虚寒不易全复,乌梅丸方去黄柏、细辛、川椒,加白芍、炙甘草、砂仁、白术、丹参、山楂制成丸,服药1 个月。[林金钟,乌梅丸临床运用3则.福建中医药.2005;36(1 ):48]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