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與吸收 2012.12.14 張晋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产品第二课 Ambrtose AO 和 Omega-3 心血管保健. 2 Mannatech’s 核心科技 健康的细胞 = 健康的身体 细胞的健康 细胞    器官  系統  症狀 *This statement has not been evaluated by the Food and.
脂肪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是全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是全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是影响人类生命力和寿命的主要 对手之一 是影响人类生命力和寿命的主要 对手之一 是全球性的第一位疾病和致死的 疾病 是全球性的第一位疾病和致死的 疾病.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成員 : 陳若軒 潘家莉 趙欣瑜. 認識乳糖 雙醣 ( 葡萄糖與半乳糖結合 ) 僅於哺乳動物的乳汁中 是小嬰兒時期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促進鈣吸收、整腸 幫助兒童和成人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組織的合成 特性 1 、溶解度不佳:此為乳製品加工時之主要問題。
腸胃道保健 丘志威 博士 前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 常見消化系統的疾病 潰瘍 (ulcers) 胃 ( 心 ) 灼痛 (heartburn) 便秘 (constipation) 大腸直腸癌 (colon cancer) 大腸激躁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痔瘡 (hemorrhoids)
食物利用與生理恆定 蕭寧馨 應用營養研究室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 2011 「生命是一種化學過程。 ─ 拉瓦錫 十八世紀末期.
楊明達 醫師 醫學專題演講:兒童保健 益生菌 & 消化酵素. 腸道問題 脹氣、便秘、腹 瀉、消化不良 … 上呼吸道問題 感冒、鼻竇炎、中耳 炎、扁桃腺炎 … 過敏問題 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 性皮膚炎 … 兒童最常見的健康問題.
腸內小世界 健康大關鍵. 93 年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 1. 惡性腫瘤 2. 心臟疾病 3. 腦血管疾病 4. 糖尿病 5. 事故傷害 6. 肺炎 7.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8. 腎炎, 腎徵候群, 腎性病變 9. 自殺 10. 高血壓性疾病.
化学性质 不可燃,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水溶液呈弱碱性( pH 值 =8 ),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 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 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 pH 值 5.5 ~ 6.5 )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
防癌飲食須知 衛 生 講 習 衛 生 講 習 富鑫菓菜公司 楊訟芬營養師. 人類所需要的五大營養素 1. 蛋白質 ( 五穀根基類 魚肉豆蛋類 ) 2. 醣類 ( 五穀根基類 ) 3. 脂質 ( 油類 魚肉豆蛋類 ) 4. 維生素 ( 蔬菜 水果 內臟 蛋黃 ) 5. 礦物質 ( 蔬菜 水果 )
食物 迦密 愛禮信小學 張嘉雯 五望 (9) P.1 目錄 P.1 主題 P.2 目錄 P.3 類別 P.4 飲食金字塔 P.2.
耳聋耳鸣. 概述 耳鸣 —— 自觉耳内鸣响(蝉鸣、海 潮声、气笛声)。 耳聋 —— 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 耳鸣、耳聋 —— 听觉异常的一种症 状。
基礎與老人 營養師 林世忠 基本的營養學 五大營養素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維生素 礦物質 水與纖維 六大類食物 奶類 主食 魚肉豆蛋 蔬菜 水果 油脂.
講題 大 綱 認識代謝症候群 認識高血脂症 認識糖尿病 升糖效應與升糖指數 五色蔬果健康飲食 慢性疾病與健康.
如何打造最佳免疫力. 免疫系統失調, 健康受威脅 免疫力太低 — 感冒 ( 流行性感冒 )/ 濾過性皰疹 / 顏面神經麻痺.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新陳代謝 生物體生命現象的表現方式之一. 新陳代謝( metabolism ) 1. 同化作用:生物不斷由體外攝取物質合成身體 內物質的現象 2. 異化作用:將生物體內物質分解,釋出能量供 生物生理活動的現象.
醫學專題演講 楊明達 醫師 益生菌. 內容大綱 腸道裏有什麼? 什麼是「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能是什麼? 「益生菌」在健康促進上的角色有那些? 重要的「益生菌」有那些?
Miracle 益生菌的奇蹟 講師:陳劍旗 藥師. 人菌共生  人體內唯一允許細菌存在的地方!  人體 70% 的免疫系統在腸道!  腸道中有 500 種,超過 100 兆個細菌!  人與細菌共生!  腸道菌叢的失衡,是諸病的根源!
常見疼痛保健 頭痛 下背痛 口腔疼痛. 常見疼痛 — 頭痛篇 原因: 疾病:血壓,腦部,眼睛 3C 食物:起司 (cheese), 巧克力 (chocolate), 柑桔類食 物 (citrous fruit) 。因含酪胺酸,會造成血管經孿。 醃製品: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引起偏頭痛。 代糖阿斯巴甜:可能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增加肌.
焦點6 消化系統.
消化作用與營養 食物多由分子量大的有機物聚合體組成,無法直接被利用,需經過消化過程,轉變為小分子養分,才能被吸收,並運送到身體各處,以供給能量、修補或合成新的體質,以及維持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主讲 朱姗姗.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消化作用 胞外消化 化學消化 胞內消化 物理消化 胞外消化 消化管,消化腔 容納磨碎食物 消化腺 分泌酵素.
新陳代謝 生物體生命現象的表現方式之一.
Thermo Scientific Gallery型全自动分析系统
 乳 酸 菌 王鳳英副教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益菌 – 締造健康的好幫手 分享: 馬淑瑩 2006年6月3日
生命期与营养.
一分鐘掌握7大護心秘訣 這是你不可忽視的心數字… 在台灣,女性死於心臟性疾病的總數, 是乳癌加子宮頸癌的4倍! 每2秒,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第四章 養分的攝取   第3節 動物體養分的消化與吸收 從此不怕膽固醇 (5’55).
英三C 吳岱蓉 英三C 李盈璋 英三C 馮瑞英 歷二 葉青佩
焦點 1 生物體的化學組成.
人體生理與食物利用 「生命是一種化學過程。─拉瓦錫 十八世紀末期 蕭寧馨 應用營養研究室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 2010.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瑞亞衛立補 HEPAGIS.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Rapid test iFOB及Transferrin的快速檢驗試劑於上、下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
常见自然灾害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防治策略.
神奇的鈣.
第 3 章 生物體與營養 3-4 動物如何 獲得養分.
消化道健康(一) 鄒太太團隊產品培訓
如何吃才健康 (青春期營養) 教育處體健科 胡韻笙.
我國有關乳酸菌之研究現況報告 報告人:廖啟成 副所長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八日.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第一節恆定性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二節消化作用與營養 第三節循環作用與養分的運輸 第四節呼吸作用與氣體交換
體內環保 , 腸道健康 Mow, let’s turn to our main objective today, and that is our new probiotic product, ProBioPCC.
轉季加護呼吸道.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體內環保 , 腸道健康 Mow, let’s turn to our main objective today, and that is our new probiotic product, ProBioPCC.
痤疮 Acne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腸胃炎,怎麼吃呢 ? 主講人 : 楊翊吟 指導營養師 : 陳盈君營養師. 腸胃炎症狀 止瀉藥 ?
酸奶与人体健康 Yoghurt & human health
CHAPTER 4 嬰兒期營養.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BMI=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2
一分鐘掌握7大護心秘訣 這是你不可忽視的心數字… 在台灣,女性死於心臟性疾病的總數, 是乳癌加子宮頸癌的4倍! 每2秒,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第二節 食品相關的重要微生物 食品發酵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學 郭嘉信 編著.
食品科學概論.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細胞.
一分鐘掌握7大護心秘訣 這是你不可忽視的心數字… 在台灣,女性死於心臟性疾病的總數, 是乳癌加子宮頸癌的4倍! 每2秒,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消化與吸收 2012.12.14 張晋民

消化 腸胃道內生態網路(ecological network) 酸鹼平衡-適當之PH值 調適平滑肌的張力-推動 調控胃酸分泌 調控胰臟分泌消化酵素以及膽汁分泌以利脂肪吸收 維護腸胃道黏膜之完整性

生活習慣影響消化功能 吸煙 、 咖啡、酒 壓力-腹痛、慢性腹瀉、消化性潰痬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

腦與腸 腦相反應:cephalic phase 食物的氣味、形、色等感覺(官)上的刺激 (包含思維亦屬之) 環境與飲食習慣-壓力 -祈禱

The gastric phase 胃相反應 About fifty percent of the total acid for a meal is secreted in this phase. Acid secretion is stimulated by distension of the stomach and by amino acids present in the food. Caffeine and calcium may also stimulate parietal cells to secrete acid though this has not been proven.

The intestinal phase 腸相反應 The remaining 10% of acid is secreted when chyme enters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is stimulated by small intestine distension and by amino acids amino acids

消化生理 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易於吸收 單醣、雙醣(來自醣) 胺基酸、二胜肽、三胜肽(來自蛋白質) 游離脂肪酸(來自脂肪) 食物經由消化並釋放維生素及礦物質使得營養物 易於吸收 消化作用的第一步為咀嚼(chewing) >200次(長壽)

口腔與消化 唾液分泌酵素及液體: A-amylase (ptyalin) Mucopolysasccharides ion-containing fluid Transcobalamin III (vit B12吸收)

胃與消化 胃酸不足- Hypochlorhydria 高脂肪食物→胃酸分泌過剩,但過量使用制酸劑 (H2-blocking等等)更易造成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不足易引發: 食物過敏 風濕性關節炎 酒糟鼻(acne rosacea) 氣喘 老年人易發生胃酸分泌不足

酒糟鼻

胃與消化 腸道上的一些相關的淋巴組織(GACT)與各種腸胃 道疾病有關,主要是這些淋巴組織的免疫活性過度 及不平衡而引發各種慢性發炎並合併胃酸分泌不足 胃酸分泌不足會使得小腸內的細菌過渡繁殖,因而 影響了營養物質消化與吸收,尤其是綜合維生素B 群(folate, B6,B12)、鐵及鈣的消化與吸收

胃潰痬、胃炎、幽門桿菌 制酸劑(H2-blocking)降低胃酸分泌並抑制 幽門桿菌生長 臨床上常用抗生素來治療幽門桿菌

小腸之消化作用 胰酵素之分泌 胃(chyme食糜)→十二指腸 胰臟分泌Bicarbonate(重碳酸塩)來中和酸性 的食糜,同時胰分泌澱粉酵素、蛋白酵素、 脂肪酵素將醣、蛋白質、脂肪各別分解 慢性胰臟發炎,囊性纖維都會造成胰的分泌 功能不良,因而脂肪、蛋白質、微營養素(如 B12)之消化與吸收造成不足

小腸之消化作用 膽汁分泌 膽汁由肝製造,儲存在膽囊,分泌到十二指 腸(特別是高脂食物) 膽汁內的成份有膽塩、膽固醇酯、以及卵磷 脂,其作用就是像乳化劑將脂肪分解成小脂 肪球,使得脂肪易於水解或更俱親水性,這 些脂肪小球特稱為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小腸之消化作用 這種小球粒就可以進入腸粘膜然後被淋巴系 統吸收,最後再進入血中。食物中的三酸甘 油酯、維生素A、D、E、K以及其他胡蘿蔔 素均是用這種方式被吸收的 胺基酸、單醣、雙醣以及水溶性的維生素均 在空腸及迴腸吸收

消化不良與疾病 食物過敏 濕疹 脂便(steatorrhea) 麩質過敏病(celiac disease) →均有消化酵素不足而造成消化不良 乳醣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雙醣(乳糖)→單醣(glucose,galactose半乳醣) lactase (5歲以後製造能力下降) 腹絞痛、脹氣、嘔心、腹瀉

大腸之消化 細菌-維生素之合成 水之吸收 益菌 產酸菌 壓氧及嗜氧菌混合 少數會產生毒素的菌居住在大腸,若大腸中 之環境(如PH及水分)改變此種壞菌就會生長

消化、吸收及腸道通透性 1.穿越細胞(Transcellular) 經由此二條路徑,分子到達血液的程度稱為腸道通 透性 吞噬(engult)及傳送,經由基底膜到達血液 2.穿越細胞間隙(paracellular) 經由此二條路徑,分子到達血液的程度稱為腸道通 透性 腸漏症候群:腸黏膜通透性增加(大分子) 壓力 老化 藥物 酒 疾病: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克魯式疾病,燒傷,胰臟 功能不全,囊狀纖維化,HIV+,麩質過敏症,marasmus消瘦, 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

消瘦

異位性皮膚炎

風濕性關節炎

克魯式疾病

正常人的腸道通透性 在嬰兒時期,腸道通透性會增加 母奶內含有免疫球蛋白,以及許多抗感染因子 可經由腸通透性的增加,加強其吸收,便可提昇 嬰兒免疫系統─減少感染性疾病以及減少異位 性皮膚炎。

通透性與菌叢平衡 通透性增加 抗原物質,壞菌毒素進入血液 腸道蠕動差 腸道菌叢增生 低纖,高脂,人工處理精緻食物 腸道菌叢增生 抗原物質,壞菌毒素進入血液 例:肥胖病人繞道手術─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療法(含禁食)改善

菌叢平衡與慢性疾病 腸道內菌叢不平衡 乳癌,骨質疏鬆(女性荷爾蒙) 小腸癌症 免疫有關之疾病─關節炎

益生菌改善腸道內菌叢平衡-(probiotics) 補充比菲德氏菌,乳酸桿菌 比菲德氏菌可以恢復腸道內菌叢的平衡,一些 報導指出,它們可以改善免疫系統以及抗腫瘤 活性等功效 乳酸桿菌可以改善嬰兒腹瀉,穩定小腸功能以 及穩定其通透性

益菌生改善腸道內菌叢平衡-(prebiotics) 果寡醣(FOS)─比菲德菌的主食 洋葱,蘆筍,黑麥(rye),牛蒡根素(burdock root) 菊芋/洋姜( Jerusalem artichoke) ,香蕉, 楓糖(sugar maple),韭菜(chinese chive).

黑麥

黑麥麵包

牛蒡

菊芋/洋姜

韭菜

楓糖

營養補充劑改善腸粘膜 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小腸) 300-500mg/kg 丁酸(Butyric acid)(大腸) 膳食纖維-丁 酸 EPA及GLA:omega3及omega6 抗發炎,改善腸道功能 Gamma-oryzanol 榖維素(米糠油) 改善腸道之通透性 自由基清除 金屬螯合性 自主神經系統穩定,改善胃酸分泌(+ Vita B) 減輕更年期症狀

結論 去除(Remove) 取代(Replace) 益菌補充(Reinoculate) 致病因素- 酵素補充 內因子,膽汁,胃酸 活的益生菌 檢測 生活飲食改變 取代(Replace) 酵素補充 內因子,膽汁,胃酸 益菌補充(Reinoculate) 活的益生菌 果寡醣

結論 修補(Repair) 營養劑補充 抗氧化劑-Vit C,E,A/beta-Carotene 礦物質-Zine,Manganese 胺基酸-Cysteine,N-acetylcysteine glutamine tripeptide glutathione inulin and/or Fos 維生素-pantothem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