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
半月板解剖 由胫骨和股骨之间纤维软骨构成 分为前角、体部、后角三个部分 半月板内纤维呈有规律的环形和横向排列 环形纤维:占大部分,维持着半月板的形状 横向纤维:连接半月板的外缘和内缘,形成半月板的抗张强度(韧性)
正常半月板MRI表现 正常半月板在各个序列中均呈低信号。 矢状面:半月板前、后角分开2个尖端相对的三角形。 冠状面:一尖端指向髁间窝的三角形低信号影,宽度一般不超过15mm 横断面:5mm层厚对于半月板病变显示的作用不大
正常半月板
正常半月板
膝关节半月板病变 包括撕裂、变性、盘状和囊肿 MRI是显示半月板结构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T2WI像的半月板和关节液信号对比强烈,利于观察半月板表面 质子密度像对板内信号变化十分敏感 联合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基本可满足诊断
半月板损伤 内侧半月板的“C”形结构大,与内侧副韧带的深层(囊韧带)粘连,更容易受到损伤 外侧半月板活动度较内侧大。 MRI分级:根据信号的形态及其与半月板关节面间的相对关系来确定。
MRI分级 0级:正常半月板,均匀的低信号,形态规则 I级: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信号增高影,病理表现为早期的半月板粘液样变性 II级:半月板内线性信号增高,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是I级信号改变的继续,范围更广 III级: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代表半月板的撕裂 IV级:半月板破碎成多块并向关节腔内移位
0级
I级
II级
III级
半月板撕裂的分类 水平撕裂:比较少见,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平行,内缘达半月板的游离缘 垂直撕裂:其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垂直 斜行撕裂:最常见类型,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成一定的角度 纵行撕裂:高信号的方向与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平行 放射状撕裂:高信号的方向与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垂直,好发于外侧半月板的内1/3部
半月板撕裂的分类 正确分类对半月板手术方案的制定很重要 水平撕裂容易在半月板的囊缘形成半月板囊肿 纵向的垂直撕裂易演化成桶柄状撕裂 斜线撕裂具有活瓣作用,易发生翻转镶嵌
水平撕裂
斜行撕裂
桶柄状撕裂 为纵行撕裂的一个特殊类型。 半月板纵行破裂后,其内侧片段发生移位类似于桶的柄,而未移位的外侧片段为桶。 多见于内侧半月板,多见于严重外伤所致的年轻患者中。
MRI表现 半月板的宽度减小,同时可见半月板内移 矢状面显示残余的前角或后角变小或截断,信号有或无增高 矢状面上出现“双前交叉韧带征”或“双后交叉韧带征”。 冠状面在髁间窝内有低信号的半月板组织位于交叉韧带旁。
桶柄状撕裂
双后交叉韧带征
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注意点 诊断以矢状面为主,但需结合冠状面横断面 斜形撕裂是最常见类型,但半月板体部的斜行撕裂在冠状面显示较矢状面为好。 水平撕裂较少见,有时作为半月板囊肿的伴发症出现。
MRI扫描序列的比较 T1W:显示半月板撕裂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 T2W:显示半月板撕裂敏感性较差 质子加权相:诊断半月板病变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
T1W 后角见线样异常信号
质子相:后角显示均质低信号
T1W
质子相
T1W
质子相
STIR
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撕裂
STIR
T1W
STIR(前后角内明显高信号)
半月板假性撕裂 MRI假阳性:小于5%的半月板内撕裂,在关节镜的常规检查中易被漏诊,需用探子探查时才能发现
半月板假性撕裂 板股韧带:连续矢状面观察,假撕裂线逐渐增宽,直至消失。 半月板松弛:半月板皱褶或波浪样改变,但半月板内无异常信号。 横韧带:连续层面观察,圆形低信号影自外侧半月板前角一直延伸至内侧半月板的前角。 板股韧带:连续矢状面观察,假撕裂线逐渐增宽,直至消失。 半月板松弛:半月板皱褶或波浪样改变,但半月板内无异常信号。 瘢痕:外侧半月板的游离缘多见,多有手术史或严重的膝关节炎史。半月板本身无异常。
膝横韧带
国肌腱鞘内液体
盘状半月板 属发育变异;外侧(占95%)远比内侧多见 临床表现为膝部疼痛、弹响和绞锁。 盘状半月板易发生半月板撕裂和囊肿 并可引起软骨磨损或剥脱性骨软骨炎
盘状半月板 矢状面:连续三个层面均呈双凹镜样表现 冠状面:盘状半月板中部宽度显著增宽,与同侧胫骨关节面宽度的比率(板/胫比率)超过50%。 板/胫比率:51%-75%--小盘状半月板 大于75%--大盘状半月板
外侧盘状半月板桶柄样撕裂
半月板囊肿 半月板内或囊缘囊性病变多伴有半月板水平撕裂。 与半月板之间偶可见线样连接,囊肿尖端指向半月板 邻近的半月板多呈水平撕裂,呈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半月板囊肿
半月板囊肿
外侧前角水平破裂伴半月板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