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門徒(二) 聆聽—深化信仰的秘訣 呂安靜長老
聆聽的故事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裡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位住在紐約的友人邀請, 到紐約做客。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裡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位住在紐約的友人邀請, 到紐約做客。 當紐約友人引領著印地安人出了機場正要穿越馬路時,印地安人對著紐約友人說: 「你聽到蟋蟀聲了嗎?」紐約友人笑著說:「您大概坐飛機坐太久了,這機場的引道連到高速公路上,怎麼可能有蟋蟀呢?」
聆聽的故事 又走了兩步路,印地安朋友又說:「真的有蟋蟀!我清楚聽到牠們的聲音。」 紐約友人笑得更大聲了:「您瞧!那兒正在施工打洞,機械的噪音那麼大,怎麼會聽得到蟋蟀聲呢?」
聆聽的故事 印地安人二話不說,走到班馬線旁安全島的草地上翻開了一段枯倒的樹幹, 招呼紐約友人前來觀看那兩隻正高歌的蟋蟀!只見紐約友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直呼不可能!
聆聽的故事 「你的聽力真是太好了,能在那麼吵的環境下還聽得到蟋蟀叫聲!」 印地安朋友說:「你也可以啊!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可以向你借你口袋裡的零錢來做個實驗嗎?」
聆聽的故事 「可以!可以!我口袋裡大大小小的銅板有十幾元,您全拿去用!」紐約友人很快地把錢掏出來交給印地安友人。 「仔細看,尤其是那些原本眼睛沒朝我們這兒看的人!」說完話的印地安友人,把銅板拋到柏油路上,突然,有好多人轉過頭來看,甚至有人開始彎下腰來撿錢。
聆聽的故事 「您瞧,大家的聽力都差不多,不一樣的地方是,你們紐約人專注的是錢,我專注的是自然與生命。所以聽到與聽不到,全然在於有沒有專注地傾聽。」
雅各書一章19-20節 「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
不好的聆聽者不是好的門徒 雅各勸勉我們不要過量的說話(慢慢的說—三思而後言),但同時也告訴我們說:你們永遠不會聽得太多(快快的聽)。 雅各勸勉我們要「快快的聽」,但這不是一個容易付諸行動的忠告。 我們總是喜歡說話多於聆聽,提供資料多於承認自己的無知,批評別人多於接受批評。
不好的聆聽者不是好的門徒 「在作基督門徒、跟隨主的過程中,其中一項最重要—但卻常被忽略—的元素是培養一對聆聽的耳朵。」(斯托得牧師) 有人說「神賜給我們兩隻耳朵,但只給我們一張嘴巴;因此,明顯的,祂的意思是要我們用一倍的時間去說話,兩倍的時間去聆聽。」
聆聽的好壞決定信仰的深淺 雅各書說單單聽道而不行道,這是死的、無法帶來功效的信仰。 耶穌撒種的比喻(太13章,路8章)明顯指出聽道的狀況影響信仰的深淺: 聽不入心,就不會進入真的信仰; 無根的聽,只是膚淺暫時的信仰; 掙扎的聽,呈現半生不熟的信仰; 專注的聽,造就堅定結實的信仰。
申命記六章3-4節 「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
一、聆聽上帝的聲音- 聆聽是愛神的開始
神說話,我們聆聽! 有關聖經所啟示神最特別的真理之一是:祂是一位說話的神。 這位活的神曾經說話,而且繼續說話。 祂不像偶像,偶像有口,但不能說話;祂沒有口(神是個靈),卻能說話。 既然神說話,我們便一定要聆聽。
聆聽神的話是愛神的開始 在律法書「…愛耶和華你的神,聽從祂的話」(申30:20)。 在智慧文學裏「惟願你們今天聽祂的話!」(詩95:7) 在先知書中,神透過耶利米先知抱怨說,以色列人的心頑梗,原因是他們「不肯聽我的話」(耶13:10)
神如何向我們說話? 舊約神透過先知,在新約透過使徒成為祂的口,向神的子民說話。 在今日,神向我們說話的主要途徑是透過聖經—祂的話語,這是歷代教會所公認的。
神如何向我們說話? 神呼召我們去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而聖靈是藉著聖經向眾教會說話的。 聖靈許多特別工作之一,是使神的話「活潑、有功效」,而且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我們永遠不能把從聖靈而來的話和從神的話而來的聖靈分開,因為神的話是「聖靈的寶劍」(弗6:17)
不聽神的話的悲劇 「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亞7:13) 「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
不聽神的話的悲劇 在今日,正如舊約的時代一樣,我們往往沒有聽、不能聽或不願聽神的聲音。 我們與神之間缺乏溝通,不是因為神死了,也不是因為神不說話,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側耳聽神的聲音。
操練聆聽神的話 「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50:4) 戴德生牧師的讀經見證:「有一位活神,這位活神在聖經裏說話,神說一句,就算一句,凡神應許的,無不成就。活神仍然活著,聖經是活神所說的活話。」
操練聆聽神的話 戴德生牧師生平習慣早起,守晨更。無論在任何環境中,決不改變。他說:「哪有先開完音樂會,然後才調和樂器呢?每天讀經、禱告,先與神調和,然後再與人見面,辦事。」 我們要像馬大,主動而勤勞;也要像馬利亞,在主前聽祂的話,默想和靜思。
箴言12章15節;18章15節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 」 「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
二、聆聽彼此的聲音- 聆聽是團契的關鍵
相互聆聽的故事 美國知名主持人 林克萊特 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 「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相互聆聽的故事 小朋友想了想: 「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私自利的傢伙。
相互聆聽的故事 沒想到, 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 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麼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我還要回來!」
相互聆聽的重要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 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1. 聽話不要聽一半。 2. 還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相互聆聽是團契的關鍵 群體的建立在乎人與人的溝通。只有當我們彼此溝通、互相聆聽時,我們之間的關係才會發展和成熟。 反之,當我們停止互相聆聽時,我們的關係便會破裂。
相互聆聽是團契的關鍵 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中》這本書中寫下他的洞見: 「在團契生活中,我們欠下別人的第一種服事,是學習聆聽別人。正如我們愛神是從聽祂的話開始一樣,我們愛弟兄,也是首先要學習聽他說話。」
相互聆聽是團契的關鍵 「有些信徒,特別是傳道人,一旦和別人共處,往往覺得自己非要貢獻些甚麼不可,並認為那是自己對別人唯一能做的服事。然而他們忘記了,其實聆聽比講道更能服事別人…」
聖經強調相互聆聽 在箴言,聖經作者不斷強調彼此聆聽的需要與價值。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 」(12:15) 「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18:15) 聆聽別人的意見、責備與教導是智慧人的特徵。
相互聆聽的應用操練 在親子的關係上:孩子和年輕人需要聽從父母的話,父母也需要謙卑自己去聽他們孩子說話,不然他們便永遠不會明白他們的問題 馬克吐溫的告白:「當我是一個十四歲的男孩時,我的父親無知到一個地步,我根本不能忍受老頭子在我的身旁。但當我二十一歲時,我感到非常驚訝,他竟然在七年間學習到那麼多!」
相互聆聽的應用操練 在夫妻關係上,丈夫和妻子也需要彼此聆聽。婚姻破裂的前奏往往是溝通的破裂,因為忽略、疲乏、自我中心、工作的壓力等種種原因,丈夫和妻子之間不用時間去彼此聆聽。然後疏遠、誤會、猜疑、怨恨、忿怒便不斷增加…最後變成無可挽回;其實,只要彼此願意重新聆聽,永遠不會太遲。
相互聆聽的應用操練 在社會、國家、工作與教會各樣衝突的情況,彼此聆聽尤其重要。爭執的雙方一定都有他們的理由,沒有一方是完全自私或完全瘋狂,但問題往往被尖銳化,因為雙方面都不願意或沒能力去互相聆聽。 但當我們願意互相聆聽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反對者畢竟不是魔鬼,而是正常人,甚至是主內的家人—弟兄姊妹。
羅馬書10章14節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箴言21章13節 「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
三、聆聽世界的聲音- 聆聽是服事的動力
門徒需聆聽世界的兩種聲音 第一種聲音來自那些未曾聽過耶穌名字的人,又或是聽聞耶穌的事,卻未來到祂面前尋求祂。 因著他們遠離主,生命感到迷惘,內心受著各種煎熬。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4)
聆聽世界是耶穌服事的動力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9:35-36) 「人子來為要尋求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10) 世界不斷迴響著忿怒、焦慮、流離、困苦的聲音,耶穌聆聽關注,我們呢?
聆聽世界是門徒服事的動力 當佈道家慕迪牧師到一個城市要佈道前,一位年輕牧師來找他,問他佈道成功之秘訣。慕迪請他往窗外看,問他看見什麼,他說我看見街道以及人群,當慕迪說,你來,我讓你知道我看見什麼,當慕迪往窗外看時,他流淚了,他看見一群群靈魂快速向地獄門口奔馳。他有極深的憐憫。
門徒需聆聽世界的兩種聲音 第二種聲音來自那些貧苦、飢餓、被剝奪和被壓迫者的聲音。 「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箴言21:13)經文中神向缺乏社會良知的人發出嚴肅的警告,也指出神交付給神子民的一個責任,就是去關懷社會公義的責任。
門徒需聆聽世界的兩種聲音 對另外一個人充耳不聞其實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示。如果我們拒絕去聆聽某人,我們是表示說:這人不值得我們去聆聽。 只有一個是我們應該拒絕聆聽者,那就是魔鬼,和牠的差役。我們應該聆聽公義、真實、良善;而拒絕謊言、流言、污言穢語、羞辱的話與妄言。
聆聽世界是我們服事的動力 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甘迺迪的論點,他的作品《迎接廿一世紀》(Paul Kennedy, Prepar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993, Harper Collins出版)是趨勢預測的經典之作。
聆聽世界是我們服事的動力 「廿世紀後期的世界被兩大潮流衝激。其一為科技資訊貿易潮流,企圖塑造更大的經濟結構體,其二為族群區隔意識之復起,表顯於共產主義的崩潰,宗教基要派的勢興,以及不斷的抗爭衝突(從東歐如克羅埃西亞到東非如索馬利亞)--其中許多是與國界與種族的不當劃分有關;當然也離不開經濟因素。」
聆聽世界是我們服事的動力 『基督徒需要了解這個世界、留意時代的徵兆、注意影響改變的驅力,並且秉持基督在宇宙中的主權,勇於承擔;特別是關懷弱小、那些若沒有外力(制度上)幫助恐怕翻身無望的受壓者、無有者。 基督教也要打開與其他宗教對話溝通之路,進而產生宣教的可能。「所不認識的神,我現在告訴你們。」這中間的橋樑是公義的原則及道德倫理標準。』
聆聽神與世界是服事的動力 作為基督的見證人,我們站在神的話與世界之間,因此我們有責任去聆聽這兩者。
聆聽神與世界是服事的動力 我們聆聽神的話,以致我們可以更多的發現基督的豐盛;我們聆聽世界,以致我們可以知道世界最需要的,是基督哪些的豐盛。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應該用甚麼途徑去將這些豐盛帶到有需要的世人中間。
結論 1.聆聽上帝的聲音- 聆聽是愛神的開始。 2.聆聽彼此的聲音- 聆聽是團契的關鍵。 3.聆聽世界的聲音- 聆聽是服事的動力。
應用 1. 我們要操練聆聽上帝的聲音,在每日的靈修生活中,在每次的聚會話語的分享中,在禱告默想中聖靈使我們想起神的話時。
應用 2. 我們要操練聆聽世界的聲音,在每次與沒有信耶穌的人接觸交談時,在收聽新聞、閱讀資訊時,在我們出國旅遊、國內外短宣時,求聖靈開我們的心眼看見並開我們的耳朵聽見世人的需要。
應用 3. 我們要拒絕去聽任何不真實、不公平、不善良、不純良的話,同時也應該用心的聆聽教導與忠告、批評、責備、更正,以及別人的看法、掛慮、問題與煩惱,這樣聆聽必然帶來彼此團契和深化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