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免疫应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4 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 说出艾滋病的全称 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  描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简述免疫系统组成  描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 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简述抗原和抗体  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Advertisement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 抗原与获得性免疫应答 5-1 抗原基本概念 能够通过与 TCR 或者 BCR 特异结合而 激活 T 或者 B 淋巴细胞、诱导正性或负 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抗原。正性应答 导致抗体或 / 和效应 T 细胞的产生,而负 性反应则引起抗原特异性的无反应状态, 即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免疫学.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孙汶生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第五章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 人体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章 抗原 Antigen,Ag.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8章 T/B淋巴细胞 温医微免教研室 夏克栋.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免 疫 应 答 概 述 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首先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继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呈递的抗原进行识别后,引起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值、分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从而将入侵的抗原性异物进行排除的整个生理过程,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人教社生物室 包春莹 QQ: 与中学生物教材有关的 免疫学知识概述 人教社生物室 包春莹 QQ: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授课老师:章晓联 教授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40章 免疫应答.
第17讲 T细胞激活及效应功能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熊 洁.
第10章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其显著特征是其异质性,可分为许多表型和功能均不同的群体:T、B、NK等。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Ⅰ.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辅助分子及分化成熟.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免疫分子 (一).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免 疫 学 概 论.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体的免疫防御 中国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曹 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概 述 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第一节 概 述 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分化,并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过程分三个阶段: 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 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免疫效应阶段

免疫应答类型: 根据来源: 天然性免疫 --- 生来就有 适应性免疫 --- 后天获得 根据效应机理: 体液免疫 --- 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 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 --- 特异性T细胞活化发挥 免疫效应

根据效应结果: 生理性(正,负)免疫应答 --- 清除有害物(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恶变细胞等),保持内环境稳定,自身耐受 病理性免疫应答 --- 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如: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 特异性: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的免疫应答 记忆性:初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可长期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发生再次免疫应答 放大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少量抗原的刺激即可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应答 MHC限制性:免疫细胞只有在双方MHC分子相同时才能相互作用

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 外周免疫器官 皮肤  淋巴循环  淋巴结 抗原  静脉  脾 口服或吸入  粘膜局部  粘膜下 抗原  静脉  脾 口服或吸入  粘膜局部  粘膜下 淋巴细胞 小胶质细胞  脑

TD-Ag: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和血清蛋白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抗原分两类:TI-Ag(TI1、TI2)和TD-Ag 一.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D-Ag: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和血清蛋白 识别与递呈: B细胞表位(蛋白质抗原)与特异性 BCR结合 T细胞表位(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 APC(DC、M、B细胞)细胞表面 TCR识别Th细胞活化  辅助B细胞活化 注:再次应答、抗原浓度低时,B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

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指TH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性细胞 TH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TH细胞必须活化后才具有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TH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TH细胞第一活化信号 TH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B细胞需在活化TH细胞辅助下,才能完成活化、增殖与分化。B细胞的完全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B细胞第一活化信号 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TH细胞与B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B细胞和TH细胞通过细胞间膜分子的接触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TD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需两种信号: (1)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 --- 抗原与BCR(B细胞)结合 (2)第二信号(Th细胞信号或协同刺激信号)--- 有二种方式: Th细胞-B细胞间接触作用:CD40L-CD40、 ICAM-1 - LFA-1、CD28 - B7、CD2 - LFA-3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绝大多数是由TD抗原引起的。

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 初次应答:其它APC活化的Th细胞与B细胞,通过粘附 分子相互作用激活B细胞 相互作用,通过粘附分子及抗原提呈作用 相互诱导并活化 Th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信号: 第一信号:TCR-Ag-MHCⅡ; 第一信号:BCR-Ag; 第二信号:CD28/B7等。 第二信号:CD40/CD40L。

活化的Th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化。 细胞因子的作用 活化的Th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B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化。 1.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和IFN-γ 2.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4、IL-5、IL- 6、IL-10和IL-13 3.调控免疫应答类型的细胞因子:IL-4和IL- 12

主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1.IL-2:促进T和B细胞增殖 2.IFN-γ:刺激B细胞产生IgG2 3.IL-4: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因子,导致IgG1和IgE 产生;T细胞生长因子,促进Th2分化,增 强抗体应答;参与I型超敏反应 4.IL-5: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因子 5.IL-6:B细胞的分化因子 6.IL-10:抑制Th1细胞因子产生;促进Th2细胞因子 产生和B细胞激活 7.IL-12:与IL-10作用相反

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阶段。抗体产生后可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发挥中和、调理吞噬、激活补体、ADCC等多种生物学作用。 二.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I抗原分两类:TI-Ag(TI1、TI2) 识别TI1抗原:细菌脂多糖(LPS)和聚合鞭毛素等 高浓度: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与丝裂原受体结合,激活 大多数B细胞(注:与BCR特异性识别无关) 低浓度:无多克隆激活作用,与BCR结合,激活结合TI1 抗原的B细胞克隆

TI-Ag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具有特点: 结构特点: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簇,呈线形排 列,在体内不易降解 与特异性BCR结合  BCR交联  传入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 TI-Ag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具有特点: TI-Ag能直接激活B细胞,不需要APC提呈抗原,也不需要TH细胞辅助 因不需预先激活TH细胞,故比TD-Ag诱导的免疫应答发生早,在感染初期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不能形成记忆细胞,因此,TI-Ag不能激发再次免疫应答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特点 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 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抗体与抗原亲和力低 存在时间短 总抗体效价(水平)低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特点: 潜伏期短(约2~3天) 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抗体与抗原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抗体存在时间长 总抗体效价(水平)高 实际意义:死疫苗预防接种,常需二次以上。

四.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中和作用 IgG(血液)和SIgA( 粘膜): 结合外毒素 --- 中和毒性; 结合病毒 --- 阻止病毒吸附进入宿主细胞 免疫调理 IgG(IgG1, 2, 3)和IgM + Ag  激活补体  CR(吞噬细胞)  促吞噬作用 激活补体 Ag-Ab(IgG, IgM)复合物 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膜攻击复合体  溶解靶细胞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效应T ADCC IgG + 靶细胞  FcγR( NK细胞等) 杀伤靶细胞 超敏反应 --- 可引起I、II、III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效应T 细胞,通过杀伤靶细胞,释放淋 巴因子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

对 MHC-I类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 一.抗原提呈与识别阶段 --- 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指胞浆内的抗原,经酶降解成小的肽片段,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转送到细胞膜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的过程 对MHC II类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 --- 外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 指抗原在囊泡系统内被酶降解成小肽片段,与MHC-II类分子结合,运送到细胞表面,供CD4+ T细胞识别的过程。

二.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刺激:至少需要二个独立信号刺 激,由APC提供 信 号 T细胞 APC 第一信号: TCR和CD4 —— MHC-肽复合物 或CD8 第二信号: CD28 —— B7(B7.1、B7.2) T细胞活化中IL-2的作用: T细胞(启动后进入G1期  分泌IL-2,表达IL-2R  自分泌作用  细胞增殖周期继续进行,促进T细胞分化。 注:CD8+T细胞的活化较CD4+T细胞需要更强的协同刺激信号,IL-2 对此起重要作用。实验证明,IL-2减少,T细胞就不能增殖。

介导特异性免疫效应的T细胞:CD8CTL、 CD4Th1 三.效应阶段 介导特异性免疫效应的T细胞:CD8CTL、 CD4Th1

四.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感染 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及某些寄生虫感染 抗肿瘤 免疫损伤 T细胞可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 CTL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Mφ、NK细胞等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某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淋巴毒素(LT)等直接或间接的杀瘤细胞效应 免疫损伤 T细胞可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 应及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第四节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一.免疫耐受(Immuno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 非特异性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 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 自身组织抗原  天然诱导耐受 非自身抗原(如细菌、病毒、毒素、异种个体组 织抗原等) 免疫原  特异性免疫应答 耐受原  无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的类型 天然免疫耐受 诱导免疫耐受 将某种抗原输给新生期动物可诱 导免疫耐受

诱导免疫耐受的因素 抗原因素 结构简单、分子小、亲缘关系近  易诱 发免疫耐受,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 2.抗原的剂量 1.抗原的性质 结构简单、分子小、亲缘关系近  易诱 发免疫耐受,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 2.抗原的剂量 小剂量TD-Ag  T细胞耐受 大剂量TD-Ag和TI-Ag  T细胞和B细胞耐 受 3.抗原注射的途径 诱导耐受: 静脉注射 >口服 >腹腔注射 > 皮 下及肌肉注射

机体因素 1.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4.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低剂量抗原持续刺激  免疫耐受 抗原消失  免疫耐受逐渐消退 5.不添加佐剂 抗原不加佐剂易致耐受,添加佐剂则易诱导免 疫应答 机体因素 1.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抗原  胚胎期或新生期 易诱导免疫耐受 抗原  成年期  不易诱导免疫耐受 2.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不同种属: 大鼠和小鼠:胚胎期和新生期易建立免疫耐受 家兔、有蹄类和灵长类:胚胎期可诱导免疫耐受

3.免疫抑制措施 主要有: ① 亚致死量X线全身照射,杀灭绝大多数淋巴 细胞 ② 胸导管引流,除去循环中的淋巴细胞 ③ 用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破坏相应淋巴细 胞 ④ 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 酶素A或FK506),抑制免疫反答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意义 用于自身免疫病治疗: A.MBP(口服) 小鼠  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 性脑脊髓炎(EAE) B.胰岛素  治疗非肥胖性糖尿病(NOD) 用于超敏反应性疾病治疗: 脱敏疗法治疗I型超敏反应 器官移植预防与治疗: 单体抗原或免疫抑制剂(静脉) 受者(移植 前) 对移植物的耐受(一定程度)

二.免疫调节 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部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证免疫应答有效而适度,从而发挥正常的免疫效应。 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机体的免疫应答受遗传因素控制,其中MHC是调控免疫应答质与量的关键因素。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抗体的免疫调节

(1) 正调:IgM可以促进免疫应答,其机制: 促进调理作用 (2) 负调:Ig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其机制: 抗体封闭作用:抗原被抗体封闭 受体交联:BCR-Ag-Ab-FcgRIIb  产生抑制信号, 阻断B细胞应答 补体的免疫调节 (1)APC通过CR1捕获吞噬处理和转运抗原 Ab+Ag  Ab-Ag + C3b  C3b-Ab-Ag  CR1 - C3b-Ab-Ag  促进Ag的提呈 (2)B细胞通过CRI、CRII与C3b-Ab-Ag结合,使B 细胞活化和增殖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辅助体液免疫 T细胞调节 B细胞调节 (1)作为APC参与免疫应答启动的调节 (2)分泌的抗体发挥直接或间接的免疫调节作用 (3)BCR的独特型与抗独特型抗体形成的独特型网络发挥 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的调节

1. NK细胞杀伤缺失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在早 期即可发挥杀伤作用,而CTL细胞需要致敏和放 大,杀伤具有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在中晚 期起杀伤作用。因此,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 靶细胞在时限和识别标志上存在互补作用 2. 产生IFN-γ,可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增强Mφ的功能 3. NK细胞分泌其它因子的作用 APC的调节 APC通过调节抗原质量及MHC分子粘附分子的表达 可有效调节免疫应答

* Th1和Th2互为抑制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1.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可增强免疫应答 2.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分泌的IL-2抑制Ach释放;TNF-α促 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脑啡肽 淋巴细胞产生ACTH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反馈信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本章提要1 B细胞来源于骨髓,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TI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不需要Th细胞辅助,高浓度的TI由B细胞丝裂原受体识别,是B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TI2由BCR识别,通过BCR的交联激活B细胞。 TD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包括三个阶段: 1.初次应答通过其它APC(IDC),再次应答通过B细胞。IDC通过吞饮摄入抗原,B细胞通过BCR摄取特异性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与MHC-II类分子结合传递给Th细胞。

2.B细胞活化阶段:Th细胞接受APC提呈的抗原肽,及 CD28/B7等协同刺激信号首先被活化,活化的Th细胞表达CD40L分泌许多细胞因子。抗原与BCR结合后,通过Igα和Igβ向细胞内传导B细胞激活的第一信号,然后B细胞接受了来自活化的Th细胞的第二信号(CD40/CD40L)进入增殖活化阶段,在Th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进一步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抗体发挥效应阶段:抗体通过中和作用、免疫调理作用激活补体溶菌杀菌、ADCC等效应机制排除抗原异物。 记忆细胞负责再次抗原进入时的快速反应。B细胞免疫记忆的维持通过记忆细胞库的记忆B细胞和长寿浆细胞。

思考题 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B细胞对TD、TI-1及TI-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 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应答。

本章提要2 1.CD4+T细胞(炎性T细胞)的形成及其介导的炎 性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2.CD8+致敏Tc细胞的形成及其介导的细胞毒作 用。 3.抗体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如何? 4. 试述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指从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成效应T细胞并将抗原清除的过程。 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已发育成熟,但尚 未同抗原相遇的T 细胞。 效应T细胞:初始T细胞识别抗原后,分化成为能 清除抗原物质的T细胞。

思考题 1. 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2. T细胞活化至少需要哪些信号刺激? 3.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本章提要3 免疫耐受是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 机体可产生对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的耐受。 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可以通过中枢和外周机制实现。中枢耐受主要是通过胸腺中发生的阴性和阳性选择来完成;外周耐受可以通过克隆无反应性、克隆忽视、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及独特型网络的抑制作用、免疫模式等完成。 通过改变抗原的理化性状、剂量、进入机体的途径及机体的遗传背景可以诱导机体对外来抗原的耐受。恢复耐受,可以治疗自身免疫病;建立耐受,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进行器官移植;打破耐受,治疗肿瘤。

思考题 1. 免疫耐受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 免疫耐受形成的主要机制。 3. 在哪些情况下须打破免疫耐受;哪些情况下须 建立免疫耐受。打破或建立免疫耐受的原则。 4. 试述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5. 试述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