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色度学基础知识 一、光与彩色 1. 可见光及其特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五 光的色散 古交五中 张晋恩.
太阳光(白光)是不是单纯的光? 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二、电磁波谱 1、波长、频率和波速 公式: C=λf 思考和讨论:p95.
请观看多彩的世界.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第2章 图像处理.
彩色图像处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唐好选 2017年3月10日.
本书章节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述 第二章 音频技术基础 第三章 图像技术基础 第四章 视频信息压缩与处理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实 验 装 置 p 波程差.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 第5章 颜色的度量体系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简介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Jin Jie.
第2章 彩色电视基本原理 2.1 彩色电视的理论基础 2.2 彩色视频图像信号 2.3 电视信号传输制式 2.4电视信号的传输与形成.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陈 虎 彩色数字图像基础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陈 虎
第4节 光和颜色(二) 第2课时.
第五节 光的色散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以分解为七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 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云衢中学 孟战军.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绘制圆与多边形 椭圆形 绘制椭圆形的方法是 drawOval(x ,y , width , height), 绘制实心椭圆形的方法是
成果展示 第十一章 彩色图像 巫义锐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彩色数字电视系统的颜色空间.
对本书、视频等任何MATLAB问题,作者做到有问必答!
第2章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看一看,想一想.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分类 根据图片的构成元素来分 位图: 由像素组成,计算机按顺序存储每个像素点 的颜色信息的保存方式获得的图片。 位图放大后会模糊失真,存储空间相对较大。 矢量图: 由图元组成,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图片。 放大后不会失真,占用空间小。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实数与向量的积.
正方形 ——计成保.
2.6 直角三角形(二).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电影海报设计 ——巧用“分层云彩”滤镜.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4.6 图形的位似     观察思考:这两幅图片有什么特征? 都是有好几张相似图形组成,每个对应顶点都经过一点.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与视频数字化 图片分类 根据图片的构成元素来分 位图: 由像素组成,计算机按顺序存储每个像素点 的颜色信息的保存方式获得的图片。 位图放大后会模糊失真,存储空间相对较大。 矢量图: 由图元组成,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图片。 放大后不会失真,占用空间小。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第 9 章 色彩调整.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位似.
香港城市大学 导师: 布礼文教授( Dr. L M Po ) 学生: 徐叙远 ( Xu Xuyuan )
颜色模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色度学基础知识 一、光与彩色 1. 可见光及其特性 第三节 色度学基础知识 一、光与彩色 1. 可见光及其特性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的频谱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9· 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X 射线、宇宙射线等,如图 1.13 所示。 图1.13 电磁波频谱图

从图 1.13 中可以看出,可见光位于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波长在 380~780 nm(1 nm = 910 m −)之间,不同波长的光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波长由长到短分别引起人眼红、橙、黄、 绿、青、蓝、紫 7 种色感。 白色光是各种单色光的混合效应。太阳光通过玻璃棱镜后,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一系列的彩色光。 太阳光的波谱

2 .物体的颜色 物体可分为发光体与非发光体。 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所发出的光谱所确定。非发光体所呈现的颜色,是指该物体在特定光源照射下,反射(或透射)的一定可见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对于非发光体,其颜色由主要由照射光源、物体的性质和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来决定。 例如,在阳光照射之下,红领巾呈红色,是因为红领巾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成分,而将其他成分全部吸收。 彩色感觉不但与物体本身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特性有关,还与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有关,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呈现的彩色也有所不同。 国际上曾规定了 A、B、C、D、E 5 种标准白光源,其中 A、B、C、D 光源是实际存在的,E 光源是一种假想的等能量光源,实际是不存在的。

二、彩色三要素 任一彩色光对人眼的视觉作用,都可用亮度、色调及色饱和度这三个参量来描述。这三个参量称为彩色三要素。 1. 亮度 亮度——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物体的亮度由照射光和反射光的强度决定。 2. 色调 色调——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 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表示不同的色调。色调取决于彩色光的光谱成分。

它与彩色光中含有的白光多少有关,饱和度越高则颜色越深,所含有的白光就越少,不掺入白光,色饱和度为 100%;白光的饱和度为零。 3. 色饱和度 色饱和度——指彩色光颜色的深浅程度。 它与彩色光中含有的白光多少有关,饱和度越高则颜色越深,所含有的白光就越少,不掺入白光,色饱和度为 100%;白光的饱和度为零。 通常把色调和色饱和度合称为色度(F) 。色度既说明彩色光颜色的类别,又说明了颜色的深浅程度。在彩色电视系统中,实质上是传输图像像素的亮度和色度信息。

三、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1.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有两种,即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对亮度敏感,能感受弱光,但无色觉。锥状细胞又分红敏、绿敏和蓝敏细胞,在正常光照的作用下引起视觉,产生彩色感觉。 人眼的亮度感觉与实际亮度不是同步的。 人眼的这一视觉特性称为视觉惰性或视觉暂留,如图所示。 人眼的视觉惰性示意图

  视觉惰性的应用: 1、 在放映电影时,每秒钟换24幅。为了,采用每幅曝光两次的办法,使得每秒钟画面共出现48次,达到了临界闪烁频率,克服闪烁感。 2、我国广播电视采用隔行扫描,规定场频fV=50HZ。图像才可以采用顺序制传送。即将一幅图像分解为若干个像素,传送图像时,不必将所有制得的像素同时传送,而只要快速地按顺序逐个传送像素就可以了。

2. 视力范围与电视机屏幕 由于人眼视觉最清楚的范围是水平方向夹角 20°、垂直方向夹角 15°的矩形内,因此电视机的屏幕一般设计成矩形,宽高比为 4∶3 或 5∶4。高清晰度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屏幕宽高比一般为 16∶9。电视机尺寸大小常用对角线长度表示。 3. 电视图像清晰度与电视系统分解力 电视图像的清晰度是指人眼主观感觉到的图像细节的清晰程度。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分解力。扫 描行数越多,景物被分解成的像素就越多,重现图像的细节也就越清晰,分解力就高。 当扫描行数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行数,清晰度提高较慢,而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却急剧增加。为此,扫描行数 一般选在 500~650 行之间。我国选用 625 行,在高清晰度电视中,扫描行数已增加到 1 000行以上。

4. 亮度特性 对于同一波长的光,当光的辐射功率不同时,给人的亮度感觉也不同。辐射功率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给人的亮度感觉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通常用相对视敏度曲线来表示,如 图 1.1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眼对 555 nm 波长的黄绿色光最敏感。 图1.14 相对视敏度曲线

四、三基色原理与混色 1. 三基色原理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基色光,这三种颜色叫三基色。其主要内容是: ①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用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反之任意一种彩色也都可以分解为三基色。 ②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彩色,即其中任意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他彩色混合产生。 ③ 三基色之间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④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三基色亮度之和。 在彩色电视中,选用红(R)、绿(G)、蓝(B)作为三基色。

选用红(R)、绿(G)、蓝(B)作为三基色原因: 1)人眼对红、绿、蓝三基色比较敏感; 2)红、绿、蓝三基色彼此独立; 3)红、蓝分布在可见光谱的两端,绿分布在可见光谱的中间,而由红、绿、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彩色较为丰富。 根据三基色原理,我们只需把要传送的彩色分解成红(R)、绿(G)、蓝(B)三种基色,然后再将它们转换成三种电信号进行传送。在电视接收端,再将这三种电信号送至彩色显像管,经过混色的方法就能重现原来被传送的彩色图像了。

 彩色图像的发送与接收示意图

利用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来获得彩色的方法,称为混色法。 2. 混色法 利用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来获得彩色的方法,称为混色法。 彩色混色方法有两种: ①彩色光的混色(相加混色) ②彩色颜料的混色(相减混色) (1)直接混色 1)相加混色 用等能量的红、绿、蓝三束单色光同时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屏幕上将出现一幅品字形的三基色圆图,如图所示。  相加混色

2)相减混色 相减混色的三基色为黄、青、紫。 在一张白纸上分别画黄、青、紫三个圈,并使之有交叠处。 白-红=青 白-绿=紫 白-蓝=黄 白-蓝-绿=红 白-红-绿-蓝=黑 相减混色图

是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表面上邻近的三点上,则由于人眼的分辨力的限度,就能产生三种基色光混合的色彩感觉。   间接混色法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进行混色的方法。间接混色法又可分为空间混色法、时间混色法和生理混色法。   (2)空间混色法   是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表面上邻近的三点上,则由于人眼的分辨力的限度,就能产生三种基色光混合的色彩感觉。   现代彩色显像管就是根据这种方法来重现彩色图像的。   (3)时间混色法   是将三种基色光按一定顺序轮流投射到同一表面上,轮换速度足够快,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将产生与三基色光直接混合时相同的彩色感觉。 时间混色法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3、彩色三角形 1)三角形的顶点为三个基色,每条边是其对应两端点基色以不同比例组成的混色线。 2)三角形的重心是由红、绿、蓝三基色等能量组成的白色,而三角形各顶点与其对边中点的连线必过三角形重心,即红与青、绿与紫、蓝与黄这三对互为补色也能构成白色。 图1.12 彩色三角形 3)三条边上各点与重心的连线为等色调线,它越趋于重心,饱和度越低。

r、g、b是计色三角形的色坐标,r+g+b=1,一定的r、g、b就表示一定的颜色。 例如: r=1/2、g=1/2、b=0,呈黄色; r=3/4、g=1/4、b=0,呈橙色。 由图可见,穿过W点的任何一条直线连接三角形上两点代表的相加均得白色,通常把相加后形成得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因此,红与青、绿与紫、蓝与黄均为互补色。 计色三角形

1.3.4 亮度方程   将显像三基色直接写作R、G、B。经过理论的研究得出,混合光的总亮度(用Y表示)与三基色光的关系近似为 Y=0.30R+0.59G+0.11B 在彩色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和三基色信号是以电压的形式来表示的,则亮度方程式可以写成电压方程形式,即 EY=0.30ER+0.59EG+0.11EB 亮度方程式在彩色电视技术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彩色图像进行三基色分解、三基色编码传输及解码都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