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主题阅读
中元节与佛教的关联
中元节就是鬼节,而中元节与佛教又有一段渊源,甚至是从一个佛教典故中衍生出的一个节日,为此我们小组对中元节与佛教的关联做了研究。 选择课题的理由 中元节就是鬼节,而中元节与佛教又有一段渊源,甚至是从一个佛教典故中衍生出的一个节日,为此我们小组对中元节与佛教的关联做了研究。
参考书目 作/译者:张海英 本书所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仅以汉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主;同时作为具有文化普及意义的通俗读物,本书融入了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体会,关于传统节俗的介绍方面,较多地汲取了目前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因限于篇幅及本书的风格,未能一一标明注释,书后特附参考书目录,供感兴趣的读者参阅。
A: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内容一: 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七胖”、“鬼节”,时在七月十五,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中元节来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节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中元节又不是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民间节日
结论1: 中元节是一个具有异彩纷呈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渗透着佛家文化,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文化。
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应该说出于一个生活的佛教故事———目连救母。中元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其主要依据是《佛说盂兰盆经》。 内容2 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应该说出于一个生活的佛教故事———目连救母。中元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其主要依据是《佛说盂兰盆经》。
“目连救母”这一经典,体现了浓厚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孝。而这个故事中也衍生出了中元节。 结论2 “目连救母”这一经典,体现了浓厚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孝。而这个故事中也衍生出了中元节。
内容3 中元节与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元节其实就是由盂兰盆会发展而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盂兰盆会十分盛行。到了唐代,宫廷内仍盛行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活动在宋代基本成为了民俗的一部分。明清时代的盂兰盆会风俗南方较为盛行。中元节的习俗却依然用盂兰盆会的习俗。
从中可看出,中元节是佛教思想与民间习俗的融汇。而佛教 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 结论3 从中可看出,中元节是佛教思想与民间习俗的融汇。而佛教 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
故事 据佛经中的《盂兰盆经》记载:“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饭菜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并要他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斋,备百味饮食以及桃、李、杏、栗、枣五果,供养十方僧众。
按照盂兰盆经的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目莲感激佛祖,并向佛祖进言,年年举办施食会,以解那些孤魂饿鬼倒悬之厄运。佛祖便将七月十五的施食会命名为“盂兰盆会”,令各佛寺进行佛事活动。寺庙里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这一天举行佛事,不仅仅是祭祀死去的亲人,也是纪念目莲,藉以表彰他对母亲之孝道,并劝人尽孝。
总结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
小组分工: 组长:张弛 组员:徐子捷PPT制作 施东宏PPT二稿 周旻亮PPT三稿 孙晔成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