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草 Radix Glycyrrizae 教学重点 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化学成分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第 9 课 激素调节 浙教版科学总复习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1 )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 2 )描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a 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的作用 a.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 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 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 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 补充。 维生素 B 族包括 B 1 、 B 2 、 B 3 (烟酸)、 B 5 (泛酸)、 B 6 、 B 11 (叶酸)、 B 12 (钴胺素)。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实验五. 根及根茎类 -4 ( 1 )掌握当归、柴胡( 2 种)、龙胆、天麻、白 术、苍术的组织构造特征 ( 2 )掌握当归、龙胆、黄芩、柴胡、天麻、白术 粉末特征 ( 3 )掌握当归等 10 味药材性状鉴别点 实验目的.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 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 习称 “ 南柴胡 ” ( 红柴胡 ) 。
柴 胡 Radix Bupleuri. 【历史】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上品。 【来源】 伞形科植物 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 干燥根。
柴胡 Radix Bupleuri 教学重点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品质评价 药理作用性味功效 应用配伍经典处方 现代临床 复习题 混伪品.
实验十八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维生素 C 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 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 预防癌症  抗过敏 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 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  天然的抗氧化剂.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解 表 剂.
一、性状鉴别 藤类中药外形呈藤本状,多扭曲不直;质坚硬;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木部多可见密布小孔(导管孔),常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髓部明显,有的髓部偏斜或有空洞。 二、显微鉴别 藤类中药除按一般茎类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观察鉴别外,还要注意藤类与一般茎类的不同之处。木质部次生射线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药品抽验工作程序及要求 河北省药品检验所 刘永利.
中药鉴定学(总论)--冲刺考点精析 张老师
腰部劳损.
三七 Radix Notoginseng 教学重点 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王 付 制作.
何首乌.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蓼 科Polygonaceae.
实验九: 牛黄解毒片的分析.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何首乌(Fleeceflower Root)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二○一五版二部解析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第二节 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补骨脂 来 源 豆科植物 补骨脂 干燥成熟果实 Fructus Psoraleae 破故纸 返 回 来源 来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区
维生素A.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中药材常见伪品 -根及根茎类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张继 北京天坛西里2号, 办公室电话:
经行感冒.
高血脂 CHENDEFANG
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甘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药植与生药学实验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别.
黄 芪 Radix Astragali 教学重点 历史 来源 原植物形态 性状鉴定 产地采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实验二 薄层色谱应用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思考题.
第七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第十章 胶囊剂的质量检测 一、定义 二、分类 三、检测步骤.
柴胡 Bupleuri Radix 来源 理化 产地 成分 柴胡 采收 显微 性状.
丁 香 【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产地】 主产于马来、印尼及东非沿岸国家。.
耳针 耳针.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清瘟解毒丸仿单木刻印版 【简介】:此为双面木刻印版,一面为“清瘟解毒丸”,一面为“参苏理肺丸”,内容分别如下: A:清瘟解毒丸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十四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基本要求 概 述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待测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练习与思考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Shanxi Medicine University
第五节 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芸香科 Rutaceae [概述] 灌木或乔木,稀草本。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 叶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身复叶。
实验二 药物的杂质检查.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苋科 Amaranthaceae [概述] 多为草本。 花常两性;单被,花被片3~5,干膜质,花下常有1干膜质苞片及2小苞片。
以不同萃取方式利用高效液相層析儀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測定不同種類之甘草酸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甘 草 Radix Glycyrrizae 教学重点 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化学成分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药理作用 性味功效 应用配伍 经典处方 现代临床 混伪品 复习题

教学重点 1、甘草的来源及药材拉丁名。 2、甘草的鉴别特征。 3、甘草的化学成分和品质评价标准。 4、甘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味甘甜而得名。陶宏景谓 :“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由于甘草的用量较大,目前的资源有所减少,应注意野生资源的保护及栽培的研究。

甘草的传说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又来了很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嘛,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们打发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烧火的地方有一大堆草棍子,拿起一根咬上一口。觉得还有点甜,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小纸一包一包的包好,又一一发给那些来看病的人,说:“这是我们家老头留下的药,你们拿回去用它煎水喝,喝完了就会好病的。”那些早就等得着急了的病人们一听都很高兴,每人拿了一包药后告辞致谢而去。

从那时起,草药郎中就把“干草”当作中药使用,并正式把“干草”命名为“甘草”。从此,甘草一直沿用下来。 甘草的传说 过了几天,好几个人拎了礼物来答谢草药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愣住了,他妻子小声的对他说了一番话,他才恍然大悟。他问妻子给的是什么药,他妻子拿来一根烧火的干草棍子说:“我给他们的就是这种干草”。草药郎中问那几个人原来得了什么病?他们回答说,有的脾胃虚弱,有的咳嗽多痰,有的咽喉疼痛,有的中毒肿胀……可现在,他们吃了“干草”之后,病已经全部好了。 从那时起,草药郎中就把“干草”当作中药使用,并正式把“干草”命名为“甘草”。从此,甘草一直沿用下来。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R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草墨线图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甘草

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产地】  甘草主产于内蒙、甘肃、新疆、东北等地;胀果甘草与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 【采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临床上尚用照蜜炙法加工而成的炙甘草。

甘草 1 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横长皮孔及须根痕。有时外皮呈鳞片状剥裂而露出黄色内皮。 2 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 3 根茎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4 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横切面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甘草根横切面简图 木纤维 木质部 导管 形成层 纤维束 射线 韧皮部 木栓层

甘草根茎横切面简图 木质部 木栓层 导管 韧皮部 射线 纤维束 形成层 髓

1、晶纤维众多。 2、方晶类双锥形或类方形,长至24μm。 3、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 4、木栓细胞棕红色,壁薄,微木化。 5、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

【化学成分】 1、三萜类皂苷:含6-14%,主为甘草甜素,系甘草酸 (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甘草酸水解后得2分子葡萄糖醛酸和 1分子甘草次酸。 2、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新甘草苷(Neoliquiritin)及苷元等。 3、其它:甘草香豆素、甘草酚、生物碱及多糖等。

【理化鉴定】 1 颜色反应: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数滴,显黄色,渐变为橙黄色(甘草甜素反应)。 

2 薄层色谱: 供试品溶液:本品正丁醇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 对照品:取甘草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薄层板: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混合液。 检视: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传统认为:以身干,皮细而紧,红棕色,质坚体重,粉性大者为佳。 2005年版药典规定: 杂质: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有效成分: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含甘草苷不得少于1.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药理作用】 1 抗溃疡作用:甘草中的黄酮苷类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刺芒柄花素等。 2 解毒作用:甘草甜素具解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本身对毒物有吸附作用,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 镇咳、祛痰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有显著的中枢性镇咳作用,甘草皂苷能促进咽喉和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而呈现祛痰镇咳作用。 4 抗病毒作用:甘草甜素及甘草异黄酮类对艾滋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性口炎病毒、腺病毒、牛痘病毒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 具抗炎抗过敏、抗肝损伤、抗促癌、降血脂、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性味功效】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的毒性和烈性。炙甘草能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量:1.5-9g。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应用配伍】属补益药中的补气药。 1 用于脾胃虚弱诸症。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如四君子汤;若用于气虚血少,心悸、自汗、脉结代等症,则可与生地、麦冬等配用,如炙甘草汤。 2 用于咳嗽气喘。治风寒咳喘,可配麻黄、杏仁,如三拗汤;风热咳嗽,可配桔梗、桑叶等,如桑菊饮;肺热喘咳,可配麻黄、石膏等,如麻杏石甘汤。肺寒咳喘,配干姜、细辛、五味子,如温肺汤。

3 用于脘腹及四肢孪急疼痛。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常与桂枝、白芍等同用,如小建中汤;若四肢拘挛作痛或挛急不伸,可配芍药,如芍药甘草汤。 4 用于痈疽疮毒,食物及药物中毒。 治疮荡肿毒,常与金银花、连翘等配用;治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治食物及药物或农药中毒,可与绿豆、防风配伍。 5 有调和诸药及矫味之功,可在不同的配方中应用。

【经典处方】 1 炙甘草汤(伤寒论):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劈)三十枚。 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2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 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3 甘草小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亦补脾气。

4 甘草干姜汤(金匮要略):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炙)四两,干姜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5 三拗汤(局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 6 甘草饮(外台引小品方):甘草二两(炙),大黄三两(别渍),黄芩二两。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三两沸,去渣分服,以利为度。治食便吐出,不得安住。

【现代临床研究】 1、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组每次口服甘草甜素胶囊l粒(每粒相当于甘草生药7.5g);另加服维生素C 0.2g、维生素K8mg维生素E20mg,每日3次。急性肝炎30日,慢性肝炎90日,结果:有较好疗效。 2、治疗糖尿病:将甘草、芍药按1:5比例制成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甘草0.67g,生白芍3.3g),每日服3次,每次4—6片。180例单用甘芍片,于饮食控制1个月左右,在病情相对稳定时给药,经3个月以上治疗,有效率为73.9%。

【混伪品】 1 刺果甘草G1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的根及根茎。 味苦。主产于辽宁等地,又称“狗甘草”。  2 黄甘草Glycyrrhiza korshiskyi G. Hrig的根及根茎。 味甜。所含皂苷及黄酮类成分均与正品相近, 在新疆曾作为甘草收购。  3 云南甘草G. yunnanensis Cheng f. et L. K. Tai的根及根茎。 味极苦。不含晶纤维。  4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称为苦甘草。 气微,味极苦。

【复习题】  1 掌握甘草的药材学名和甘草的主要显微特征和主要化学成分。 2 熟悉甘草的品质评价标准和主要药理作用。 3 了解甘草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