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思考:从古至今中国的政体(包括失败的尝试)是怎样演变的? 本专题中心: 政治制度的总和: 核心问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Advertisements

礼乐文明的确立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礼仪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其中哪些具有中华文明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 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 初稿:汤国英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统稿:齐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 以洞庭湖区为例. 河 流河 流 沼 泽 沼 泽 滩 涂滩 涂 湖泊 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波斯希腊 波斯钱币 ( 绵羊 ) 马其顿钱币 ( 山羊 ). 波斯希腊 波斯希腊 亚历山大击败波斯王大利乌三世 (333BC)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四、西周的宗法制度 周公在推行封建制度的同时,亦制定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规定了权力传承关系的两大原则: (据王国维《殷周制度考》)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吕准能.
耐人尋味的耶穌基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之夏商周政治制度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主讲人:陈婷婷.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南雄市第一中学历史组 刘慧敏.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尧二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战不休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第4节 武王伐纣.
历 史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代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你知道今天的海外华人称 自己为什么吗? 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淺談中國繪畫藝術 美術科教學媒體製作: 陳美滿 老師.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中国古代文明(远古~1840年)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点。
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政治文明历程.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夏辉辉.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礼记》.
西藏 Tibet.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丹凤中学:陈敏.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緒論: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第一節:原始佛教概論 一、佛陀生平 二、原始佛學 第二節:佛教的發展與傳播 一、部派佛教略說 二、大乘佛教的發展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看谁最快 建立者 建立 时间 都城 最后 一位王 灭亡 夏 商 西周 桀 禹 阳城 汤 纣 武王 幽王 镐京 亳 (殷) 公元前 2070年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思考:从古至今中国的政体(包括失败的尝试)是怎样演变的? 本专题中心: 政治制度的总和: 核心问题: 国体和政体 政体 思考:从古至今中国的政体(包括失败的尝试)是怎样演变的?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 清朝 夏、商、西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BC221年 — AD1840年) 夏、商、西周 (BC2070年— BC476年)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2、西周的政治制度 3、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标准 要求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2、西周的政治制度 ⑴分封制 ⑵宗法制 ⑶礼乐制度 3、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标准 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 蒋孝严抵达桂林祭祖,这是他在蒋家认祖归宗,首次以蒋家人身份回大陆扫墓祭祖。

材料四: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 材料一: 戴冠冕的夏禹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材料四: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 ——〈史记·夏本纪〉 (2)①材料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材料三:“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②大道既隐是指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③王位世袭制是从夏启开始的 。 (3)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材料二、三描述的社会形态有何不同?大道既隐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四王位世袭制是从何人开始的? ⑴根据材料一,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1)禹登上国王的宝座,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师 地方: 商王: 相、卿士 中央: 卜、祝、史 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4)阅读课文第4页,分析夏商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统治?结果怎么着? 中央: 地方: 商王: 王权神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参与王的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职掌军权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侯、伯的设立 (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5)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段材料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 ①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②反映了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C B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例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登上王位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例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起源于 A、汉代 B、夏朝 C、春秋 D、秦朝 C B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探究一: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A、积极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 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西周分封 ⑴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⑵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和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⑶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探究一: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怎样评价分封制? ④分封制有何特点? ⑤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 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 C、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 特点: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    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    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楚王问鼎 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楚王问鼎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

D C 3.《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候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分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  B、礼乐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例4.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D C

例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候、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摘自《礼记·王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1)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2)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情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王室衰微,诸候不尊天子。②分封制崩溃。 ③造成春秋时期诸候争霸,国家分裂。 生产力的发展。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议一议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王位之争

探究之二:阅读下列示意图和P6“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通过对大宗与小宗间关系的认识,概括宗法制的主要特点,分析宗法制的作用,概括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4、特点: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 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④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 ②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③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等现象和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由此探讨宗法制对我国社会还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举例说明。 比如认人唯亲、古代建筑等

B c 例6.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例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B c

你发现下面两套服饰有何不同? 3、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政治制度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礼 礼 经国家,定社稷, 序民人,利后嗣也。 周公制礼作乐 聘礼 朝礼 飨礼 射礼 祭礼 丧礼 婚礼 冠礼 八 礼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乐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

礼崩乐坏 诸侯争雄 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铜鼎和甲骨文) —— 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分封制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宗法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 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本课小结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化 创始 禹→启,王位世袭制确立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发展 已有一套行政管理制度 互为表里 宗法制:核心 分封制 礼乐制度 臻盛 逐渐解体 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 王位世袭制 西周末期逐渐瓦解,秦朝时消亡。 分封制 宗法制 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

搏击高考 1.(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解析】A “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官职,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 2.(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解析】C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3.(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4.(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C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5.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A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6.(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7.(2009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D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