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06/04.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Advertisements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五章.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预防 预防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富饶的宜昌. 小组合作学习一  说说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 1 、先独立思考。  2 、小组讨论, 2 号做记录。  3 、展示交流。
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第四章 原腔动物 又称假体腔动物:原体腔;完全消化系 统;体表具角质膜;原肾排泄系统;雌 雄异体。.
第 2 节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 器 官 由上皮组织、结 缔组织、肌肉组 织和神经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构 成,并且以其中 一种组织为主, 能完成一定功能 的结构。
巴洛克风格 与 荷兰市民绘画. 巴洛克 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 畸形的 珍珠 ” 。它是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 对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 格的一种贬称。巴洛克艺术发源 地是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 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它表现 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第二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生殖器、肛门与直肠检查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是全面体检的 一部分,有时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 某些病人不易接受此项检查,因此对有指征 的病人应耐心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重要 性,务必做到全面检查。被检查者若为女性, 男性医生必须有女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检查。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 共 120 条 )
歷 代 佛 像 之 美 — 隋唐佛像 ( 下 )—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會長編輯 唐代藝術家充分掌握圓 熟的寫實性技法,以豐 腴為美為特質,佛像面 容圓滿端祥,身軀雄健 飽滿,神情莊嚴而慈祥。 唐朝著名的藝術家如閻 立本、尉遲乙僧、吳道 子、周舫、楊惠之和宋 法智等,都參與佛教藝 術,是我國佛教造像的.
政治经济学.
会 面 礼 仪 介绍礼仪 名片交换礼仪 握手礼仪 鞠躬礼 抱拳礼.
幾米 作業 1 飛上天空 我想飛上天空 遨遊在無際的天空 美麗的天空 漂亮的天空 這終究只是夢…… (李高仰)
照相机成像原理 透镜成像原理 镜头 (调节物距) 带胶卷的照相机 光圈 胶卷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台灣傳統戲劇 布袋戲.
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常州工学院  理学院党总支 2014年3月.
乘势而上再谱发展新篇章 -2012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开启新征程 点燃中国梦 开启新征程 点燃中国梦 ——学习、领会2013年全国“两会”精神.
实验十二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深圳市罗湖中学 宋迎新.
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 任务六 伤害急救常识
牛剖腹产手术相关问题的探讨和术后不孕的预防
科學科技動手學 方潤華小學上午校
飲食與中國遠古文化.
肛裂 王雪.
孔 子 內湖國小導讀活動 四年級 唐代所作的孔子画像.
肌学 保山医专解剖教研室.
各位弟兄姐妹,主內平安! 請將手機關靜音,帶著敬虔的心來到上帝的面前!
胚胎学各论 (一)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地理高考备考习题选取的原则与技巧 乐山外国语学校 万里历
先天性斜颈病人的护理 主讲人:张洁静.
交通安全 腳踏車.
养牛与牛病防治 张加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变化的量 方兴镇中心小学校 胡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病例四讨论 06中西医临床 第十组 组长 唐媛 组员 杨东山 秦思 李瑛 包继明 邹小虎.
海米 海米看起來真像韭菜.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众数的认识 城关区民勤街小学 牟国卿.
本方案内外结合、治标治本。可彻底解决效果慢、易反弹问题
十面“霾”伏 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第九组 组员:李亮亮 许静 赵凯丽 何敏 张艳欣 付幻菱 陈京萍 王诗雨.
护士服务礼仪规范.
巫山职教中心欢迎您.
临沭县中医院惠民措施 单病种限价 2010年5月10日.
動物小檔案 ☆目錄☆ ★1:名字、大頭照 ☆2:類型 ★3:外型特徵 ☆4:運動方式 ★5:喜歡吃的東西 ☆6:維持體溫的方法
现 代 政 治 经 济学 陈波 主讲 现代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马艳 现 代 政 治 经 济 学.
如何对付脏空气.
大学生生理健康 主讲:曲晨菲.
第十六章 性犯罪 第一节 强奸 一、定义:男子违反妇女的意愿,采用暴力、胁迫、利诱、欺骗、药物或其它手段,使其不敢或不能抵抗,强行与之发生婚姻以外的性交行为称为强奸。对发育不全,不满14周岁的幼女、意识丧失、精神病发作阶段的患者或弱智病人等女性,不论本人是否同意而实施奸淫、性交者,均以强奸论罪。
有 效 教 学 在 物 理 学 科 中 的 实践 初 探 王 克 诚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完美的比例 教材設計者:利澤國中劉凱元老師.
奈米小丸子 1.設計理念 2.預期達到目標 3.教學活動簡介 教育部顧問室奈米科技人才培育計畫 台北市東門國小王素慧老師編製.
第二讲 氏族时代.
第6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1、成本价格和利润 2、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3、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草地上常見的動物 編寫:張文麗老師.
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的概念、产业的一般分类法、重点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经济因素 。 课时安排:6课时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教師執行計畫案聘任助理說明會 (勞務型、學習型申請方式說明)
第三节 嫁接繁殖 第四节 分生繁殖 第五节 压条繁殖
水腫的原因 徐淑娟護理師 PM.
中国未成年人法制安全课程 雾霾哪里来? 初中段 第七讲.
第六章 19世纪初英法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二节、萨伊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 裙 装 部 分.
财 政 与 金 融 主讲教师:吕晨钟.
何俊賢教學資料.
五年級數學科 直徑與圓周.
4上 17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界 9. 長方形草地的四邊圍了小籬笆,內有一個 , 的長方形花圃。 長5米 闊4米
第6课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10.4 圓之切線方程 附加例題 6 附加例題 7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06/04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2006/04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2006/0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本章包括三节: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006/0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2006/04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006/04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2006/04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它导致了席卷欧洲的圈地运动与“羊吃人”景象。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18世纪末。欧洲大陆的圈地运动主要发生在18、19世纪。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贵族牟取到巨额利润,变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另一方面导致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沦为两手空空的流浪者。 2006/04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其主要形式是奴隶贸易。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作远程贩卖,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 “大西洋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黑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2006/04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所发生的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以后所经历的第一次科学技术上的变革。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和产业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最终战胜了封建制生产方式而确立起来,结果创造出一个资本家阶级和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产业无产阶级。 2006/0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其特征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则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006/04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需要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2006/04

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所有。任何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进行交换。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2006/04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劳动产品,即为了出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要能够用来交换,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006/04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成为商品,除了它本身必须是劳动产品之外,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具有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006/04

2、交换价值与价值 实际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不同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即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2006/04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⑴对立: 两者相互排斥、不能兼得。即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⑵统一: 两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006/04

4、劳动的二重性 ⑴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也是无法比较的。 ⑵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抽象劳动只存在量上的差别。 2006/04

⑴对立: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 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⑴对立: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体现了劳动的社会属性。 ⑵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006/04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回答商品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着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算。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2006/04

劳动强度下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其高低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006/04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 简单劳动指不需要经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2006/0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2006/04

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⑵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⑶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⑵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⑶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经济活动的消极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其三,可能导致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2006/04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006/04

(五)私有制基础上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社会分工决定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是按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生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006/0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构成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该矛盾进一步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2006/04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2006/04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2006/0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 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 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2006/04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006/04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2006/04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⑴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⑵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⑶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006/04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 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而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降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只能进入萎缩状态。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 2006/04

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2006/04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为了维护经济上的所有制关系而建立的一整套规章制度逐步以法定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就使所有制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2006/04

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的特点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去认识。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2006/04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2006/04

三、 生产剩余价值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 生产剩余价值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006/04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工人在不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 第二、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所有。由于工人把劳动力卖给资本家,由于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的成果即工人的劳动产品必然属于资本家。 2006/04

2、价值增殖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同时也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2006/04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⑴不变资本——购买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为存在形式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 ⑵可变资本——以劳动力为存在形式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2006/04

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其重要意义:第一、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第二、这种区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这种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2006/04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价值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2006/04

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之所以能采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是因为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生理因素;第二、社会道德因素。 2006/04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例如,工作日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6小时,m/=6/6=100%。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至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到9小时,m/=9/3=300%,剥削程度提高了两倍。 2006/04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来实现的。 由于个别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而缩减了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在销售商品时仍按社会价值出卖,于是,这种个别企业的资本家就会比其他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2006/04

(三)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来继续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不是由资本家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具有客观必然性。 2006/04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须扩大自己的资本,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工人,进行扩大再生产。 其次,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实行资本积累。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资本家才能不断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使自己在竞争中获胜。 2006/04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通过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首先,资本家这次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不过是上次从工人身上榨取到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其次,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资本,不但要由工人在生产中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从而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006/04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则只占有少部分财富,进而不断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资本积累不仅是社会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2006/04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就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 2006/04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本积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 2006/04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扩大,在自然形式上,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在价值形式上,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从而资本有机构成得以不断提高。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存在着不断提高,使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日益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也因此相对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2006/04

第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也大大简化了,资本家可以大量地使用童工、女工来代替成年男工,使用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工人。 第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 第三、随着资本主义竞争的加剧,一部分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中来。 2006/04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随时都能获得可榨取的劳动力。产业后备军就象一个储存劳动力的“蓄水池”。第二、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资本还可以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大量过剩人口使资本家不仅从市场上购买到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迫使他们提高劳动强度。 2006/04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即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并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Pm G W A G 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Pm表示生产资料;A表示劳动力。 2006/04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Pm W ---- P ---- W’ A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2006/04

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按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产业资本循环的运动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按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即货币资本要不断地转化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最后再回到货币资本形式上,生产资本则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然后回到生产资本形式上,商品资本也应不断顺序转化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再回到商品资本形式上。 2006/04

2、社会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所谓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的总和。它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也包括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其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这是社会资本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2006/04

为了说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必须了解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是不变资本价值 C 、可变资本价值 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组成,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就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1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2部类。这是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2006/04

马克思认为,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资本运行,都要求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或部类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也必须相协调,只有这样,社会资本运行才能顺利进行。 ①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 2006/04

②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的部分。这个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2006/04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Δv+m/x)=Ⅱ(c+Δc)。这里,Δ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Δ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从这个基本实现条件也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一是Ⅰ(c+v+m)=Ⅰ(c+Δc)+Ⅱ(c+Δc)。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 2006/0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社会资本运行的实现条件经常被破坏,并导致经济危机频频爆发。 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二是Ⅱ(c+v+m)=Ⅰ(v+Δv+m/x)+Ⅱ(v+Δv+m/x)。这个条件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社会资本运行的实现条件经常被破坏,并导致经济危机频频爆发。 2006/04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这种假象,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态的劳动的不同之处。”(马克思语) 2006/04

事实上,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 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可以出卖,那么在出卖以前必须独立存在。 第二、商品的价值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的凝结,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006/04

四、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006/04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2006/0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社会资本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资本主义在1957-58、1974-75、1979-82、1990-93年都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2006/04

第三节 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006/04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2006/04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一样,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006/04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为了做到这一点,统治阶级必然要把国家政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对人民群众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因此对于国家老说,政治制度的制定、权力的运用等,都必然要直接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006/04

国家除了对内发挥政治统治功能外,由于国家也是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社会管理机构,所以国家还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也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的。 2006/04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社会活动中,要经常调整与其他国家间的交往关系。由于国家间经常会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生军事冲突和战争,因此资本主义国家要承担起保卫本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抵御外来侵略的任务,甚至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获取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惜发动对他国或地区战争。 2006/04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资产阶级在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团结和吸引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主力军来打破封建等级特权和神权的桎梏,为了自由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民主的口号,在客观上,民主也充当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旗帜。但是,当资产阶级上升到为统治阶级以后,民主便成为自己统治的一种政治手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整套制度。 2006/04

现代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都确认自由、平等和法治的原则。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普遍地采用普选制,使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以两党制或多党为基础的形式体现出来。它们在宪法中明文宣布人民主权原则,称其国家“人民的政权”人民的国家。但是,在现代资产阶级国家里,站在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对立面的人民群众并没有掌握政权和进行统治。这样,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内容就与其表面上的人民主权的形式发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资产阶级就竭力使民主制度以全民制度的形式 2006/04

出现,在此过程中,三权分立学说充任了主角,成为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和重要补充,从而也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三权分立的特点是立法权由议会行使,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行使,司法权由陪审法院行使。这样就可发挥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的作用,保持三种国家权力之间的均衡状态。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认为,实现分权制衡,可以避免统治者的专横与暴政,保障个人的政治活动。但 2006/04

是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力都进一步得到加强。例如,当前美国的总统不仅牢牢地掌握着全部行政权,而且是事实上的主要立法者,其地位实际上高于立法和司法部门。比如美国宪法规定各项立法权均属于参议院与众议院所组成的合众国会,所有法案均有国会提出、审议和通过。总统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一直是国会进行立法活动的依据。 2006/0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选举已经成为国家专政制度运行中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机制。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的重要形式。公民主要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产生及其政治决策施加影响。 2006/04

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选举制度来平衡和调节。哪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政还是下野,由哪个代表资产阶级的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政治人物充当国家元首,一般都是通过选举制度运行,根据竞选结果来决定的。 2006/04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通过它的政党来实现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实现专政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重要的政治工具,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得政权和维护政权资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资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自己的纲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资产阶级的党章和党纲都是以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 2006/04

虽然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来说,全国性政党除了设有中央领导机构外,在全国各地都有地方的党组织,在议会里通常还建立有由本党议会党团。资产阶级政党领袖一般都掌握有巨大的权力,政党对个性问题的立场和政策通常都是由政党的领袖和少数其他领导人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政党主要是在议会里展开活动的,所以,议会党团也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机构。无论是政党的 2006/04

领袖、党的领导机关,还是议会党团,一般都不接受议会外的政党组织机构和党员监督。地方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一般只是参加本地区的各项选举,争取本党候选人获胜。 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作用是:代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判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操纵选举,以保证选举结果对资产阶级有利。除此,资产阶级政党还运用民主方式,散布民主假象,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资产阶级政党的活动经费是由垄断资本家提供的。 2006/0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实行两党制,即由两个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这种制度最早产生在英国,后来又发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资产阶级两党制是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一种方式,为了欺骗人民,一党在朝,一党在野,相互竞选,互相攻击,轮流执政,看起来似乎很民主,实际上是各个垄断财团争夺国家控制权的争夺,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欺骗人民而玩弄的把戏。 2006/04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实行多党制,即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或联合执政,如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西班牙等。 这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表现在:第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第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使 2006/04

人们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因此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有了更有利的条件,更广阔的空间,因而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第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006/04

但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它不可避免具有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其二,法律名义选举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06/04

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资本家和劳动者、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其三,资本主义的两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表面上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甚至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比较强大的国家还会出现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情况,但马克思主义政党参政程度必然是受国家政权制约的,不可能由此改变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进而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2006/04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从历史上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而产生,又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的方针而发展。在西方十六世纪中叶,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典文化”旗帜,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在意识形态中全面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针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 2006/04

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观点,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提倡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它要求尊重“人性”,以人性、自然来代替神性,以人的世俗世界代替神的天堂,以人的理性、经验来代替神学的蒙昧主义或神秘主义等。当然,人文主义思潮也是唯心主义的,这种思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封建主义,对于发展科学和文化,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006/04

到了18世纪,资本主义在封建专制统治的躯壳中迅速成长起来,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等人高举起“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以及保护它的宗教神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们用“自由、平等、博爱”等一系列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思想武装法国人民。这些启蒙思想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2006/04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制定宪法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矛盾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代资产阶级意识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资产阶级代言人在“非意识形态化”、“多元化”等口号下,肆意抹杀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意识的区别,抹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意识的界限。 2006/04

在帝国主义时代,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资产阶级统治者对于借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组织,调节性地干预经济、社会和文化过程抱有高度的期望,相应地也就产生了专家政治和专家官僚政治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企图依靠少数专家的智力、才能,依靠单纯的科学技术革命,就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解决资本主义一切社会问题的幻想。 2006/04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不论资产阶级意识的代言人怎样否定其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但最终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整体上仍然反映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现实,反映着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摆脱的矛盾和危机,反映着它维护的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的利益和立场。 2006/04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是从社会和阶级的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揭示意识形态的基础,才在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及发展类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之所以歪曲地反映现实,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的。与这种意识形态相对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来也不否认科学的意识形态。因此所谓“反意识形态主义”的实质,在于抹杀不同意识形态的客观性质,拒绝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产阶级意识的批判分析,从客观上维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统治。 2006/04

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看待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同时,还应看到,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即除了少数公开、赤裸裸地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直接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外,更多的是以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出现的问题和批评资本主义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应当把它们所涉及的资本主义制度中迫切而尖锐的问题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部分区分开来,把它们所提出的问题同这些问题的最终结论区别开来。 2006/04

在资产阶级思想家中也确有一些具有冷静地分析社会现实、并发现现实问题能力的人,他们作为资本主义种种弊病的目击者,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严重的对立和矛盾,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大量公开地描写了关于物质进步与精神生活之间,社会物质财富增长与人的道德沦丧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并企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个别现象进行批判,但他们由于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局限,最终不能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根源上去认识这些弊病,而只能对现实问题作出错误的解释。 2006/04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2006/04

4、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5、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6、如何理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7、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