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执教:上南高级中学 周立敦 白居易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 772 - 846 ),字 “ 乐天 ” ,号 “ 香山居士 ” ,下邽 (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 十五年( 798 )进士,任 “ 翰林学 士 ” , “ 左拾遗 ” 。因直言极谏,贬 “ 江州司马 ” ,移 “ 忠州刺史 ” 。后.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摆一摆,想一想. 棋子个数数的个数 摆出的数 、 10 2 、 11 、 20 3 、 12 、 21 、 30 4 、 13 、 22 、 31 、 40 5 、 14 、 23 、 32 、 41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音乐让两颗孤寂的心 靠得如此之近 ——《琵琶行》导读.
复 习 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官能的欣赏 情感的欣赏 理智的欣赏. 复 习 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官能的欣赏 情感的欣赏 理智的欣赏.
102學年度上學期 小班 ~ “快樂來上學”回顧與分享.
第6课 琵琶行并序 □ 白居易.
你能用一种合适的事物来形容或描述这两位诗人吗?
琵琶行并序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 , 造化无为字 。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居易 乐天 唐宣宗 李忱.
琵 琶 行 白居易.
與宋元思書 吳均.
李凭箜篌引 李贺.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國有土地管理與運用問題之探討 主講人: 廖 蘇 隆 中華民國100年10月17 日.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臺中市南屯區文山國民小學102年度校園正確用藥教育議題教育執行成果報告
第五章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原住民歌手 報告者:徐瑋琪 歡迎批評指教.
长恨歌 白居易.
琵琶行 (并序).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不同肤色的人种 授课教师:梅花镇朱家庄小学 孙新霞.
琵琶行 白居易.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诗经》: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第十九课 南吕•一枝花 不 伏 老 关汉卿.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十一讲 唐代政治大势 一、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从安史之乱到宦官、党争.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螺号.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妈妈我爱你 你总说我还不懂事 维护我像一张白纸 你眼中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虽然我有好多心事 却已不愿说与你知 我曾任性地排斥你爱我的方式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飲食控制 與 良好的飲食習慣 作者:潘詩涵.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小儿垂钓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小学语文总复习.
月光曲 贝多芬.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我叫“神舟号”.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古琴、琵琶与编钟 《华夏音乐之光》之一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telephone rings.
登鹳雀楼.
中欧项目部 张茂松.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了解介词.
2、5的倍数的特征 马郎小学 陈伟.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保變住開發要點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泉映月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有情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琵琶行 白居易

教学目标 A: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 B: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比喻描写音乐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C: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

白居易 (772-846),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生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安史之乱755-763)

思想:“兼济天下”; 地位: (杜甫之后)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文学主张:“新乐府运动” 文学成就:讽喻诗 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诗歌反映现实。 地位: (杜甫之后)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文学主张:“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学成就:讽喻诗 (“新乐府”50首与《秦中吟》15首) 作品:《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 近三千首。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课文题解 琵琶行 琵琶: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原称“批把”,因弹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一种半梨形音箱、曲项、四弦或五弦、有四个相(品柱)的琵琶自西域传入内地。从白居易的不朽名诗《琵琶行》足见琵琶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批把”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摹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批”,向后弹进曰“把”,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凡是用这两个手法抱在怀中弹奏的乐器,在早期都称之为“批把” ,后来才逐渐被人们称为“琵琶”。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名异而实同。 行—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名异而实同。 特点:音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 琵琶名曲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自诉 白居易自述 课文朗读

贾 人 荻 花 管 弦 六 幺 钿 头 呕 哑 嘲 哳 虾 蟆 陵 请给下列字词标上拼音: ɡǔ dí xián yāo diàn 贾 人 荻 花 管 弦 六 幺 钿 头 呕 哑 嘲 哳 虾 蟆 陵 yāo diàn ōu yā zhāo zhā há má

2、说说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她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思 考: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2、说说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她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诗中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心情?诗人的心情如何? 4、诗人听了琵琶女的自述后,从心底发出的最大感慨是什么? 5、诗人为什么说他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课 文 结 构 分 析 第一段: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引子) 交代时间、地点、起因、自然环境 强调凄凉情景,琵琶声的巨大吸引力, 课 文 结 构 分 析 交代时间、地点、起因、自然环境 强调凄凉情景,琵琶声的巨大吸引力, 为全文定下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第二段:写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全文重点)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不幸的身世。 前后对比:早年技艺超群,奢侈惬意 如今年长色衰,寂寞悲凉 第四段:写诗人自叹贬谪之苦。 第五段: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试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他们的遭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从心底发出的最大感慨: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表达诗人极其孤寂伤感、凄凉落寞的心情。    诗人从心底发出的最大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出自京都 才华出众 落魄失意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名扬京城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遭遇相同 情感共鸣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出自京都 名扬京城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才华出众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言直谏贬江州 落魄失意

主 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主 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每一次诗人是如何去描写的? 三次写琵琶女的演奏: 夜送客忽闻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一次:(暗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 (主旨) 琵琶女演奏琵琶曲 琵琶女述说苦身事 诗人自述“迁谪意” 第二次:(明写) 琵琶女促弦又一曲 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次:(明写)

第一曲 悲凉、伤感 悲凉、伤感 音乐特点 意象 表现手法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排遣孤寂 打动“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萧瑟、凄凉的景物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 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方法: (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添酒回灯重开宴。……,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 诗 人 琵琶女 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 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 寻 问 移 邀 添 回 重开宴 邀 见 千呼 万唤 停 场景描写 人物形象 寻 问 欣喜难耐 急欲相见 诗 人 移 邀 添 回 重开宴 邀 见 千呼 万唤 停 欲语 迟 琵琶女 难言之痛 矛盾含羞 抱琵琶 半遮面 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

……,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弹奏 调音—— 起始—— 发展—— 跌宕—— 高潮—— 结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起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发展—— 跌宕——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潮——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结束——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一片沉寂,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比喻

琵琶欣赏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魅力: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第三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魅力: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

启 示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烘托陪衬也是常用的手法. 启 示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烘托陪衬也是常用的手法.

第二曲 雄浑、激昂、大气 《霓裳》《六幺》 特点 方法 过程 场景 序曲(初弹): 转、拨、掩抑、思、诉 以议评声 大弦—嘈嘈—急雨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以议评声 《霓裳》《六幺》 大弦—嘈嘈—急雨 浊杂粗重 以喻摹声 开始: 小弦—切切—私语 轻细凄切 以形绘声 错杂弹、落玉盘 清脆圆润 过渡: 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 、不畅 发展: 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直写 实 写 高潮: 间写 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鸣 雄浑激昂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以人衬声 尾声: 悄无言 秋月白 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以景托声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第三曲 凄凉、悲伤 却坐、促弦、转急 (虚 写) 无尽的感伤 凄凄(不似向前声) 皆掩泣 点评: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音乐旋律 四弦一声如裂帛 间关莺语花底滑 大弦嘈嘈如急雨 水浆迸 刀枪鸣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量,名词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2、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4、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为君翻作《琵琶行》 5、轻: 轻拢慢捻 商人中立轻别离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写,创作,动词wéi 弹奏,动词wéi 替、给,,介词wèi 轻轻,形容词 轻视,动词 哭泣,动词 眼泪,名词

古今异义词 因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 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 老大: 颜色: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 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本(是)长安倡女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感斯(于)人言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省略句,省略谓语 省略句,之,琵琶女 省略句,于,在 省略句,于,被 省略句,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