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三备课组( 2011 届)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二十四讲: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组计划.
Advertisements

福建省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陈洁 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 一、定义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 二、类型.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丰宁一中 李俊英. 问题: 很多同学认为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 是种子, 你认为对吗 ?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五节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 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 病已得到控制,但人类的遗传性疾 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 的趋势,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 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章 多 基 因 遗 传 病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特点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效果 1、控制:50%以上 有权决定对方财务和经营.
aa AA Aa 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2.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是由基因决定的。 3.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医 学 遗 传 学 医 学 遗 传 学 概 论.
第七章 多基因遗传与常见复杂疾病.
第五章 多基因遗传病.
第九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第二节 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第三节 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课堂模式——变与不变 庐阳区教研室 李玲玲 2015年3月.
第二篇 医学遗传学.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
现代汉语语法 2017/3/11 语法知识辅导.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生化遗传教研室 张 君
医 学 遗 传 学 群体遗传学.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四节 遗传方式 遗传方式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按一定的方式向后代传递,并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定的遗传性状。人类性状的遗传方式大致上可分为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大类。
第三节 单基因遗传病 授课人:李强 淮北卫生学校.
语文园地六.
巧用叠词,妙趣横生.
医 学 遗 传 学 Medical Genetics 主讲:付四清.
第十章 树脂类中药.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第六课 遗传与变异 第七课时 生物的变异.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Chapter 8 Quantitative Character Heredity
第三节 伴性遗传.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用LabVIEW实现 Bingo游戏(猜数字游戏)
糖尿病流行病学.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①了解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掌握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要求;③理解和掌握水平速度两方面指标的计算及运用④理解和掌握长期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本章教学难点: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第六课 遗传与变异 第七课时 生物的变异.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第1节 光的干涉 (第2课时).
第七章 多基因遗传病 Polygenic disease.
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及应用 一、遗传平衡定律
讨论: 1.分离定律适用于几对基因控制着的几对相对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中如何确定显隐性的关系?
欢迎光临指导.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2002年4月.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2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 重习要点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 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及概率的计算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系谱求法及图的判断 ◆ 如何实验验证某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双手手指嵌合
第三节 遗传力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力的概念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三、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四、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认识正比例的量 执教者:朱勤.
第二节、多基因遗传病 一些常见的先天畸形和常见而病因复杂的疾病,其发病率一般都超过1/1000,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并常出现家族倾向,但不是单基因遗传,患者同胞的发病率不遵循1/2或1/4的规律,大约仅1%-10%,表明这些疾病有多基因遗传基础,故称为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ease)。正因为它们的遗传基础很复杂,属于复杂遗传病(complex.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遗传流行病学.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本章要求 8.1 数量性状的概念与特点 8.2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8.3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狂賀!妝品系同學美容乙級通過 妝品系三甲 學號 姓名 AB 陳柔諺 AB 陳思妤 AB 張蔡婷安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重点: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数量性状分析的基本统计方法; 遗传率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的计
青眼究極龍 之 賓果連線 簡豪天、宋華敏製作.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大綱:整數的加法 整數的減法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弹簧模型中的能量问题.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數線上兩點的距離.
第二章 孟德尔规律.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基因信息的传递.
商高定理 麗山國中王綉瑗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disorders): 疾病的发生不是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而是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决定,同时还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这类疾病称为~或多因子遗传病。

多基因假说: 1909年,尼尔森艾尔通过对小麦粒色的研究提出了多基因假说。 1、数量遗传的性状受2对以上基因的共同作用; 2、这些基因呈共显性; 3、这些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小(微效基因),微效基因有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又称为累加基因; 4、环境因素对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表现型 微效基因(minor gene):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而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之间呈共显性。这些等位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小,故称为~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120 cm 165 cm aa AA或Aa 垂体性侏儒和正常人的身高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0~5% 45~50% 100% aa Aa AA PKU患者、携带者和正常人PAH的活性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多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有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质的不同。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身高(cm)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变异数

数 量 性 状

数 量 性 状 亲代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AABB A’A’B’B’ 子1代 中等身高 AA’BB’ 子2代 AB AB’ A’B A’B’ 数 量 性 状 亲代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AABB A’A’B’B’ 子1代 中等身高 AA’BB’ 子2代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数 量 性 状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亲代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AABBCC A’A’B’B’C’C’ 子1代 中等身高 AA’BB’CC’ 子2代 总计 0’ 1’ 2’ 3’ 4’ 5’ 6’ 1 6 15 20 15 6 1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 2. 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 3. 随机杂交的群体 20 15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 2. 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 3. 随机杂交的群体 20 15 15 6 6 1 1 高 矮 0’ 1’ 2’ 3’ 4’ 5’ 6’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F Galton:统计遗传学 回归(regression):数量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将向群体的平均值靠拢。

  超亲遗传:当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其子女可分离出高于高亲值或低于低亲值的类型,这种超于双亲表型值的现象叫超亲遗传。 例如:身高为 1.7m ( ♂ ) × 1.6m ( ♀ ) 1.85m F1

智商: 父母血缘远近 父母 子女平均智商 均为本地人 102.45 同省异地人 106.19 异省人 109.35 母亲生育年龄 子女平均智商 ~23 103 24~28 109.29 29~ 105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征 一、易患性与阈值假说 易感性(susceptibility):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征 一、易患性与阈值假说 易感性(susceptibility):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易患性(liability):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 个个体患病可能性的大小。 60 50 40 30 20 10 变异数 阈值(threshold) 平均值 低 高 易患性

阈值的本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病至少所需的易患基因数量。 发病阈值(threshold):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将患病,这个限度就称为阈值。 阈值的本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病至少所需的易患基因数量。

μ σ 68.28 % 95.46 % 99.74 %

二、遗传率(h2) 遗传率:多基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heritability)。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遗传率高:表明遗传基础在决定易患性变异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小 遗传率低:表明在决定易患性变异和发病上,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遗传基础的作用较小

70% ~ 80% ,表明遗传基础起重要作用; 30% ~ 40% ,表明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 人类某些正常性状的遗传度分别为: 语言能力 68% 计算能力 12% 拼音 53% 比奈智商 68% 身高 81% 体重 78%

二、遗传率(h2) —— Falconer公式 b r b:患者亲属对患者的回归系数 r:亲缘系数 Xg ag Xr T G R 1. 从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易患性 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Xg—Xr ag 2. 从患者和对照组的一级亲属易患性 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Pc(Xc—Xr) ac

从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易患性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群体发病率为0.001

从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易患性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3.090-1.838 3.367 b = Xg—Xr ag = 0.372 h2= 0.372 1/2 h2= b r = 0.744

从患者和对照组一级亲属易患性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Pc(Xc—Xr) ac b = 0.996(2.652-1.960) 2.962 = 0.233 h2= 0.233 1/2 h2= b r = 0.466

凡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遗传度80%

唇裂±腭裂 遗传度76%

一些常见多基因病的遗传度 病 名 遗传度(%) 群体发病率(%) 唇裂±腭裂 76 0.17 先天性畸形足 68 0.1 病 名 遗传度(%) 群体发病率(%) 唇裂±腭裂 76 0.17 先天性畸形足 68 0.1 先天性幽门狭隘 75 0.3 脊柱裂 60 0.3 无脑儿 60 0.2 先天性心脏病(各型) 35 0.5 精神分裂症 80 1.0 糖尿病(青少年型) 75 0.2 原发性高血压 62 4~8 冠心病 65 2.5 消化性溃疡 37 4 支气管哮喘 80 4

二、遗传率(h2) —— Holgiger公式 根据遗传率越高的疾病,MZ的发病一致率与DZ的发病一致率相差越大。 发病一致率(concordance):指双生子中一个患某种病,另一个也患同样疾病的概念。 h2 = CMZ — CDZ 100 — CDZ

 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调查表明,在15对单卵双生子中,共同患病的有10对;在40对双卵双生子中,共同患病的有2对。依此来计算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7%,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代入上式:   h2 = CMZ — CDZ 100 — CDZ 67 — 5 = = 65% 100 — 5

三、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 发病有家族倾向,但先证者同胞发病率低于1/2-1/4,常在1-10%之间。 3. 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4. 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5. 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 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一卵双生→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一般人群 ( 每级下降>>1/2 )

三、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 发病有家族倾向。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 发病有家族倾向。 3. 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4. 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5. 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 6. 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某些多基因遗传病患者不同级别亲属的发病风险 发 病 风 险 一卵双生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三级亲属 疾 病 群体发病率 唇裂±腭裂 0.001 ×400 ×40 ×7 ×3 足内翻 0.001 ×300 ×25 ×5 ×2 神经管缺损 0.002 ×8 ×2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 0.002 ×200 ×25 ×3 ×2 先天性幽门狭隘 0.005 ×80 ×10 ×5 ×1.5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0.1 0.2 0.4 0.6 0.8 1 2 4 6 8 10 一般群体发病率(%) 40 20 10 8 6 4 2 1 0.8 0.6 0.4 0.2 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 100 90 80 70 60 50 30 相当多的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率为70%~80%。 这时可用Edward公式估计发病风险,即f = P ,f 为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P 为群体发病率。 若群体发病率和遗传率不在此范围内,需查表计算。 斜线为遗传率。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双亲患病数 1 2 群 体 遗传率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双亲患病数 1 2 群 体 遗传率 患病同胞数 发病率 (%) 100 7 14 11 24 34 63 65 67 1.0 80 6 8 18 28 41 47 52 50 4 9 15 21 26 0.1 5 16 62 64 3 10 23 60 61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三、发病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三、发病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四、发病风险与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Carter效应:当一种多基因病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 发病率高的性别患者后代中发病风险将较低, 尤其与其性别相反的后代。

Carter 效应 阈值 ♂ ♀ 先天性幽门狭窄

Carter 效应 阈值 ♀ ♂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