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二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義國中陳素錦製作. 唐山過台灣,心肝 結歸丸。 唐山過台灣,心肝 結歸丸。 六死三留一回頭。 六死三留一回頭。 過番剩一半,過台 灣無底看。 過番剩一半,過台 灣無底看。 紅柿上樹頭,羅漢 腳就目屎流。 紅柿上樹頭,羅漢 腳就目屎流。 娶一個某,卡贏三 仙天公祖。 娶一個某,卡贏三 仙天公祖。 有唐山公,無唐山.
Advertisements

第一單元 臺灣早期的發展 第四課 清代前期的統治與開發. 清代前期的統治措施 鄭經死後,清廷派施琅攻打臺 灣,鄭氏戰敗投降,臺灣從此成為 清朝統治的領土。 最初,清朝在臺灣設置臺灣府, 以下畫分為臺灣、鳳山、諸羅三縣, 隸屬福建省管轄。後來,隨著移民 逐漸往北 開發,又改諸羅縣為嘉義縣,並陸 續增設彰化縣、淡水廳、澎湖廳及.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福 春 福 福 福 福 福 誰 偷 走 了 們 日 我 節 的 誰偷走了歡樂的傳統節日 ? 小朋友談到過節你想到什麼 ? 聖 誕禮物、聖誕老人、巧克 力、玫瑰花、 康乃馨 ………. 然而,中國許多傳統節日卻逐漸被 人們淡忘和遺失.
台灣史總複習—清領前期.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台灣歷史與文化 清領前期.
第二章 清代的統治.
第四章 社會現象與文化形塑 第一節 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
科目 歷史 單元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姓名:顏淑玢 節數:2
上課注意事項 1.上課前須靜坐 2.上課需帶課本筆記 3.上課遵守教室秩序 4.作業要準時繳交 5.上完一單元就小考一或兩次.
第一節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第二節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老師 製作 台灣歷史與文化.
康熙來了 台灣要不要!?.
台灣原住民.
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政經發展 第一節 治臺政策與行政制度
舊石器時代 位置: 亞洲大陸東緣,西太平洋弧狀列島一部份 背景 形成: 兩千多萬年前逐漸隆起,形成島嶼 生物: 大角鹿、猛瑪象、亞洲大陸原始人 臺東 長濱文化 苗栗 網形文化 臺南 左鎮人目前臺灣發現最早人類化石 影片:長濱文化臺南左鎮人 代表 文化 1.住在海邊洞穴-短期定居小型隊群 2.以採集、狩獵為生.
台灣海洋移民與族群關係 盧胡彬編輯講授.
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政經發展 第一節 治臺政策與行政制度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三、文教發展 (一)傳統漢文化的擴張 1.從中國大陸移植教化體制 (1)府、州、縣、廳之儒學:與科舉密切結合
第 三 單元 唐山來的拓荒客 第 2 課 清代的社會與文化.
第二章 清代的統治.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移墾社會的形成
原住民族.
1-2-2 社會文化的變遷 教學活動 範圍:95課綱 第一冊(台灣史) 第二單元(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二主題(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第貳篇 大清皇帝的子民 第三章政治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漢人社會的發展
臺 灣 史 清 領 時 期 11.
第三章 政治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農商業的發展.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社會的上升流動 移墾初期社會結構 ☆社會領導階層(士紳 ○) ∵ 上層: 地主、富商、豪強 下層: 農、工、商販.
路 竹 廟 廟 妙.
清代民變.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二節 文藝表現與宗教發展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達悟族舊稱雅美族,由於族人意識的自覺與主張,已將日據時代的稱述正名,自民國87年改稱達悟族。族人分佈在蘭嶼島,背山面海,傳統住屋呈半穴居的地下屋,特殊景觀,可抵抗颱風季節的風害。九族的達悟族區位在九族廣場邊,可以欣賞到傳統住屋和老山胞雕刻小船。
簡報(一) 鷄籠中元祭巡禮 1.
社會的上升流動 移墾初期社會結構 清廷科舉優惠措施 成就取向上升流動 社會的上升流動 移墾初期社會結構 社會階層-較不明顯 1. 上層:地主、富商、豪強 2. 下層:無明顯賤民 清廷科舉優惠措施 成就取向上升流動.
穿梭臺灣藝術時光隧道.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海外遺珍]學習模組簡報 馬偕與原住民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系.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第 2章 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   ■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先民的紛爭.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第二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二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漳泉械鬥一五五年之後 雞籠中元祭的故事與省思
多元文化概論.
經濟學 學經濟.
台語的源由.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第6章習作 區 域 .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Venue: Romblon & Mindoro
認識障殘人士. 認識障殘人士 殘疾人士的分類 引用1995年康復白皮書 肢障(肢體傷殘) 聽障(聽覺受損) 視障(視覺受損) 智障 精神病 自閉症 語言障礙 長期病患(器官殘障)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族群關係與認同在台灣 CH-5~7 民文四 吳慧婷 張琬羚 林筱蓉.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國際競爭下的臺灣 一、海商在臺澎的活動 二、荷蘭、西班牙在臺灣的競逐 三、荷蘭統治下的臺灣.
第三章 臺灣文化教育發展.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二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學習重點 清代臺灣的械鬥與民變 漢「番」的土地關係 平埔族的遷徙與漢化 漢人社會的庶民生活及民間信仰 學校制度的發展與社會階層的流動

不穩定的社會 (一)分類械鬥背景 1.經濟因素:生存競爭-爭奪田地、水源 2.社會因素:A.游民充斥 B.生活習性、籍貫及語言不同 C.好勇鬥狠 3.政治因素:A.行政區域遼闊,官方鞭長 莫及 B.官員貪贓枉法

(二)分類械鬥的形式 1.不同祖籍之爭:閩.客之爭、漳.泉械鬥- 始自朱一貴事件 2.不同姓氏 之 爭:竹塹蘇.黃械鬥-發生於 同治年間,為林占梅所平 3.職業團體之爭:挑夫、樂工械鬥-發生於 噶瑪蘭廳 4.商業利益之爭:頂下郊拼-咸豐年間,為 了爭奪淡水河艋舺沿岸商 業地盤

民變 頻繁:俗諺「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原因:A.苛稅的徵收 B.腐敗官吏的不當措施 C.游民及社會秘密組織的鋌而走險 規模較大的民變

(一) 朱一貴事件 -1721 起因:臺灣知府之子需索無度,引起民怨 起事:朱一貴(高雄人)假借明王室後裔 平定:清廷派軍二萬人來 A.以養鴨為業 B.自稱「中興王」 C.七天內陷全臺-只有 臺灣、諸羅、鳳山三縣 平定:清廷派軍二萬人來 臺-前後歷時50天

(二) 林爽文事件-1786 起因:天地會抗官事件,官府派人查辦 會黨,牽連林爽文(臺中大里人) 起事:A.進攻彰化城,建元「順天」 起因:天地會抗官事件,官府派人查辦 會黨,牽連林爽文(臺中大里人) 起事:A.進攻彰化城,建元「順天」 B.南部莊大田在鳳山響應 平定:派陜甘總督福康安來臺-前後歷時 14個月 意義:A.清代規模最大的民變 B.客籍助清,乾隆褒其為「義民」 C.諸羅縣民奮勇抵抗,乾隆改諸羅縣 為嘉義縣

贔屓碑 福康安平定林爽文的御賜記功碑 位於臺南市 赤崁樓內

(三)戴潮春事件 -1862 起因:清廷下令剿辦八卦會 起事:A.八卦會眾推 戴潮春(當時彰化縣人) 為首 B.攻打泉州人的鹿港→形成漳、泉對立 平定:泉州人協助官方,戴潮春不敵被殺,歷時三年餘.

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清廷對原住民的劃分 1.熟番:A.指服從政令,向政府缴餉者 B.計 129社,平埔族居多

清廷對原住民的態度 1.採「封山隔絕」政策 A.劃定土牛紅線(土牛溝) B.嚴禁漢人越界入山開墾 2.平埔族的「熟番」地 A.原禁止漢人承租-無法落實 B.雍正二年-開放漢人承租拓墾

漢人的侵墾與反抗 1.漢番對土地所有權觀念不同 A.漢 人- 強調土地私有制 B.原住民- 認為土地是公有財 2.漢人侵墾方式:婚姻、借貸、買墾、交換、 武力豪奪、欺騙 3.抗清事件:計有六次-大甲西社事件規模最大 A.雍正9年(1731) B.參與的「番社」幾乎被滅村→造成「番童少 雁行,番婦半寡居」的情景

平埔族的遷徙與漢化 (一)平埔族的遷徙 道卡斯族、巴則海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 西部→中央山脈→蘭陽平原 1. 1804 嘉慶9年 道卡斯族、巴則海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 西部→中央山脈→蘭陽平原 2. 1823 道光3年 西部→埔里盆地 (迫使布農族、泰雅族移往山區) 3. 1842 道光22年 噶瑪蘭族 蘭陽平原→花蓮、臺東 4. 1892 光緒18年 西拉雅族 西南部→臺東、花蓮

臺灣平埔族的遷徙

(一)平埔族的漢化 1.傳統經濟生活:粗放式農作、狩獵 2.與漢人接觸後 A.學習漢人的精耕、築水圳、牛耕 B.語言-僅噶瑪蘭族尚保存傳統語言 C.信仰: a.傳統信仰不復存在 b.僅西拉雅族尚保有「阿立祖」的祖靈信仰

社會生活與民間信仰 (一)庶民生活-多承襲自閩、粵地區 1.飲食:以米、番薯為主食-檳榔是常見食物 2.衣著:A.富者、士紳:a.男-長衫 b.女-高領對襟衫 B.中下層:a.男-寬鬆對襟短衫 b.女-寬鬆大襟衫 3.住屋:A.富者-多以瓦為頂 B.農家-以竹木為柱,土埆為牆,覆茅草 4.交通:A.陸地-以牛車為主 B.河海-以舢板、竹筏為主

(二)精緻文化 1.文學 A.初期:多為流寓之士與游宦之作品 a.勾勒臺灣早期開發的圖像 b.以郁永河的《裨海紀遊》為著 B.後期:士紳階層承續中國精緻文化 a.新竹鄭用錫-(a)築北郭園,成立竹城吟社 (b) 作品〈北郭園詩鈔〉 b.竹塹林占梅-(a)建潛園,成立潛園吟社 (b)作品〈潛園琴餘草〉

2. 書畫 A. 初期: a. 以流寓之士作品為主 b. 謝琯樵-畫作以水墨蘭竹居多 B. 後期:臺籍畫家受流寓之士書畫風格影響 a 2.書畫 A.初期: a.以流寓之士作品為主 b.謝琯樵-畫作以水墨蘭竹居多 B.後期:臺籍畫家受流寓之士書畫風格影響 a.取材喜愛梅、蘭、竹 b.以林朝英為代表-尤善書法

(三)民間信仰 1.乞求平安、保障 2.宗教活動的表現 A.神明信仰 B.祖先崇拜 A.渡海來臺風險高

神明信仰 媽 祖:求航海順利 王 爺:求消災去瘟疫 土 地 公:求拓墾平順 原鄉神明:為凝聚同一地區移民的力量 A.保生大帝-泉州人 媽 祖:求航海順利 王 爺:求消災去瘟疫 土 地 公:求拓墾平順 原鄉神明:為凝聚同一地區移民的力量 A.保生大帝-泉州人 B.開漳聖王-漳州人 C.三山國王-客家人

學甲慈濟宮 主祀保生大帝

芝山巖惠濟宮 主祀開漳聖王

臺南市三山國王廟 乾隆時所建

祖先崇拜 有「唐山祖」 和「開臺祖」 之分 1.唐山祖:祭祀大陸的遠祖 -未必具有 血緣關係者所組成的宗族組織 2.開臺祖:由相同血緣關係的同族興建宗 祠-供俸在臺灣的第一位祖先 重視節慶與民間信仰 1.慶祝節慶 2.技藝、戲曲活動熱絡

文教發展與社會階層 (一)文教發展-透過學校與科舉制度取士 1.學校-儒學、社學、義學、書院 A.儒學:清初並不積極 B.社學:朱一貴事件後漸廢,為義學取代 C.義學:各地多設,與書院並立 D.書院:a.乾隆以前幾全為地方官吏倡建 b.學規較嚴密,為士人所重視 c. 清代 臺灣之文教中心

2.科舉制度 A.過程:秀才 → 舉人 → 進士 縣試 鄉試 會試 B.有保障名額 a.早期-設有「臺」字號或「至」字號 b.乾隆以後的會試-臺灣在福建省之外, 另開一名額

乾隆以後進士人數及書院數曲線圖 1739年(乾隆4年)京師 會試始設臺灣保障名 額,圖中乾隆年間, 進士兩人為冒籍考取 ,非臺灣本籍。

(二)社會階層 1.早期 A.上層-官吏、墾戶、郊商 B.下層-農民、工人、佃農、游民 2.晚期:上層-士紳、 買辦 A.背景:文教漸普及、開港的影響 B.名士紳:鄭用錫、霧峰 林家、板橋 林家 C.名買辦:大稻埕 李春生 a.影響大稻埕的發展 b.引進西方新思想

(三)移墾社會的轉型(移墾社會→文治社會) 1.社會價值取向:A.注重科舉功名的博取 B.重視鄉紳造福鄉梓 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