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房設備、天然資源及無形資產
營業用資產的主要會計處理 (1)取得成本 (2)成本的分攤:折舊(Depreciation)、折耗(Depletion)、 攤銷(Amortization) (3)續後支出 (4)處分
壹、廠房設備 1.廠房設備之性質內容 2.廠房設備之成本內涵及衡量 3.成本之分攤:折舊 4.續後支出:資本支出與收益支出之劃分 5.廠房設備之處分
1. 廠房設備之性質內容 廠房設備應具備下列四項特質: 一、長期使用 二、供營業使用 三、供企業自用而非轉售謀利 四、具有形體
廠房設備之分類: 土地 永久性資產(不必做成本分攤) 廠房設備 其他廠房設備 折舊性資產 (以折舊之提列分攤成本)
2. 廠房設備之成本內涵及衡量 廠房設備之成本,包括自訂購起至達到可供使用狀態及地點為止,一切合理且必要的支出。 2. 廠房設備之成本內涵及衡量 廠房設備之成本,包括自訂購起至達到可供使用狀態及地點為止,一切合理且必要的支出。 例如:發票價格、稅捐、佣金、運費、試車 及安裝費用。
一、土地及土地改良(Land and Land Improvement) 土地的成本: 購買價格、佣金、過戶費、稅捐、土地丈量、清除及整地等支出,以及工程受益費等。若建地連同地上建築物一併購入,則舊屋之購入成本及拆除費用,減去拆除後殘料的變賣收入,也應列為土地成本。
土地改良:購入土地後,為了改良土地的使用狀態所發生的各項支出,若其效益不具永久性而有一定使用年限者,應另記入〝土地改良〞帳戶,不得與土地帳戶混淆。 例如:鋪設道路、購建圍牆、停車場、車棚、裝設照明設備等項支出。
釋例: 大華公司以 $2,000,000 購買土地一塊,作為工廠建地。該土地原有一舊建築物,大華公司花費 $50,000 將其拆除,整平土地支付 $100,000 及經紀人佣金 $20,000 ,而建築物廢料出售共得 $ 6,000。
土地的成本為 ---- 購價 $ 2,000,000 拆除費用 50,000 建築物殘值 ( 6,000) 整平土地費用 100,000 過戶費 10,000 經紀人佣金 20,000 土地成本 $ 2,174,000 分錄: 土地 2,174,000 現金 2,174,000
二、建築物 (Building) 建築物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格、使用前之整修支出、仲介佣金、稅捐等。 建築物若是自行建造者,成本項目包括:支付給營 造商之價款、建築師之設計費、建築執照費、監工費及建造期間之借款利息、保險費等。 若房屋與土地一同購入,則須將總成本按相對市價比例分攤予土地及房屋。 (其釋例如下頁)
釋例: 大新公司支付 $3,000,000 購進土地及房屋,土地之市價為 $1,500,000,房屋之市價為 $2,500,000,按市價比例分配 之成本如下: 項 目 市 價 市 價 比 例 成 本 分 配 房 屋 $2,500,000 25/40 $1,875,000 土 地 1,500,000 15/40 1,125,000 $4,000,000 40/40 $3,000,000
(Machinery Equipment) 三、機器設備 (Machinery Equipment) 機器設備的成本包括:發票價格、運費、安裝、試車等。
釋例: 分錄: 大明公司購買機器一部,發票金額為 $500,000,因當天以現金支 付,故可享受1%的現金折扣。大明公司並於當日支付機器運費 $2,500,安裝費 $4,000。安裝時工人處理不慎造成機器損壞,另支 付 $1,200的修理費,試計算該機器的成本。 機器的成本為---- 購價 $ 500,000 現金折扣 (5,000) 運費 2,500 安裝費 4,000 修理費 -- 機器成本 $ 501,500 分錄: 機器 501,500 修理費 1,200 現金 502,700
四、運輸設備 (Delivery Equipment) 運輸設備的成本包括:購價、運費、稅捐等。新車的牌照稅及燃料 稅應納入資產成本,以後每年繳納的牌照稅及燃料稅則以稅捐費用 處理。 五、辦公設備 (Office Equipment) 辦公設備的成本包括:發票價格、裝置成本、及其他必要的支出。
3.成本之分攤---折舊 一、提列折舊的原因: 廠房設備的經濟壽命有限,效用或價值消失的原因有二: (1) 實質上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消逝,一切廠房設備的實體將逐漸趨 於損毀,只有土地是唯一的例外。 (2) 功能上的原因:廠房設備可能由於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或技術的 創新,因而陳廢 (Obsolescence)。
二、影響折舊的三大要素: (1) 成本:成本之衡量已如前述。 (2) 殘值:資產的估計使用年限屆滿時,處分收入(變賣所得)減處分 成本(拆除、搬運費)後之餘額。 應折舊成本(Depreciable cost)=成本 – 殘值 (3) 耐用年限:有多種不同的定義,可以是自然時間、產出量、或工 作時間。
三、折舊方法: 一般常使用的折舊方法,可分為三類。 (1) 平均法 (Average Method):又稱為直線法 (Straight-line Method) (2) 活動量法 (Activity Method): 甲、生產數量法 (Production unit Method) 乙、工作時間法 (Work Hours Method) (3) 遞減法 (Decreasing Charges Method): 又稱為加速折舊法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Method) 甲、定率餘額遞減法 (Fixed rat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乙、倍數餘額遞減法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丙、年數合計法 (Sum-of year’s-digit method)
(1) 平均法: 每一會計期間所負擔的折舊費用都相同的折舊方法。 釋例:某資產的成本為 $52,000,估計耐用年限為4年,估計殘值 $4,000,則每年的折舊金額如下: (假設資產效用的減損、物質上的磨損與時間的經過成正比,計算 簡單、容易了解,實務上廣為採用。) 又稱為直線法 (Straight-line Method) 成本 – 殘值 每年折舊費用= 耐用年限 $52,000 - $4,000 每年折舊金額= 4
(2) 活動量法: (Activity Method) 依據使用資產的工作時間或產出量分攤成本的方法。 甲、生產數量法 (Production unit Method) 先估計設備在估計耐用年限內之總產量,再計算每一產出單位應 負擔之折舊,再就實際產出量乘算單位折舊額而得各期間應負擔 之折舊額。 公式: 成本 – 殘值 每單位折舊費用= 估計產量 每年折舊費用= 每單位折舊費用 * 當年實際產量
釋例: 某機器成本 $200,000,估計殘值 $20,000,預計可生產 產品 36, 000個單位 $200,000 - $20,000 每單位折舊= = $5 36,000 若本年實際產量為10,000單位,則本年折舊費用為: $5 * 10,000= $50,000 (適用於資產效用之耗損與使用次數或生產數量有關者)
乙、工作時間法 (Work Hours Method) 預計總工作天數或小時,計算每單位工作時間的折舊率,乘算該期間 實際工作時間,得出該期間的折舊費用。 公式: 成本 – 殘值 每一工作小時折舊費用= 估計工作小時數 每年折舊費用=每一工作小時折舊費用 * 當年工作小時數
釋例: 某機器的成本 $200,000,估計殘值 $20,000,估計運轉 300,000小時。 $200,000 - $20,000 每小時折舊費用= = $0.60 300,000 若今年實際工作時數為2,500小時,則當年折舊費用為: $0.60 * 2,500 = $1,500
(3)遞減法 (Decreasing Charges Method) 遞減法又稱為加速折舊法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Method),意旨在 資產使用年限中之最初年度,提列較大的折舊數額,而於較後年度提 列較少的折舊數額。 常用之加速折舊法有下列三種: 甲、定率餘額遞減法 (Fixed rat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乙、倍數餘額遞減法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 丙、年數合計法 (Sum-of year’s-digit method)
r =1 - n√ s / c 甲、定率餘額遞減法 本法係以資產每期期初帳面價值乘以固定之折舊率,以計算該期之折 舊費用。折舊率之計算公式為: 上式中:n為耐用年限 s為殘值 c為資產成本 此法計算的結果,將使耐用年限結束時的帳面價值,正好等於殘值。 r =1 - n√ s / c
釋例: 某資產成本為 $160,000,耐用年限4年,殘值為 $10,000,若採定率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折舊率為: r = 1 - 4√ $10,000/$160,000 = 0.5 各年折舊費用如下: 第一年:$160,000 * 0.5 = $80,000 第二年:($160,000- $80,000) *0.5 =$40,000 第三年: ($80,000- $40,000) *0.5 =$20,000 第四年: ($40,000- $20,000) *0.5 =$10,000 第四年的帳面價值將與預計殘值相等,皆為$10,000。
此法之公式,可以歸納法驗證如下: 假設 n為3年,則 第一年折舊費用 = c * r 第一年底帳面價值 =c *(1-r)1 第二年折舊費用 = c * (1-r ) * r 第二年底帳面價值 =c *(1-r)2 第三年折舊費用 = c * (1-r )2 * r 第三年底帳面價值 =c *(1-r)3 由於折舊的目的在於使該資產在耐用年限結束時的帳面價值,正 好等於殘值,因此: s = c * ( 1 - r )3 s / c = ( 1 - r )3 3√s / c = 1 - r r = 1 + 3√s / c
採用定率餘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並不減除殘值,且殘值不得為零 (殘值為 零則折舊率為1),此與其他折舊方法有所不同,應特別注意。 再者,帳面價值不得低於殘值,若帳面價值低於殘值,則須調整當年折舊 費用。 茲再舉一例說明之: 假設資產成本為 $2,700,000,估計殘值為 $200,000,估計使用年限為10 年,則折舊率為: r = 1 - 10√ $200,000 / $ 2,700,000 = 1 – 0.7708 = 0.2292 = 23%
各年之折舊費用計算如下表: * 第10年的折舊原為 $256,910 *23%=$59,089,如此則為第10年底之帳面價值為 $197,821,低於殘值 $200,000,故需調降第10年之折舊費用為 $56,910,以使帳面價值等於殘值。 年次 折舊率 期初帳面價值 折舊費用 累積折舊 期末帳面價值 1 23% $2,700,000 $621,000 $2,079,000 2 2,079,000 478,170 1,099,170 1,600,830 3 368,191 1,467,361 1,232,639 4 283,507 1,750,868 949,132 5 218,300 1,969,168 730,832 6 168,091 2,137,259 562,741 7 129,430 2,266,689 433,311 8 99,662 2,366,351 333,649 9 76,739 2,443,090 256,910 10 56,910* 2,500,000 200,000
乙、倍數餘額遞減法 由於在〝項目甲〞中所陳述之公式不易計算,因此,有學者主張以直 線法折舊率的2倍作為固定折舊率,稱為〝倍數餘額遞減法〞。 本法類似定率餘額遞減法,唯將折舊率定為直線法折舊率的若干倍, 如 2倍 或 1.5 倍,計算較為方便。即: r = 1/n * 2 = 2/n r :折舊率 n:耐用年限
茲仍用前例之資料計算,各年之折舊如下表所示: 年次 折舊率 期 初 帳 面 價 值 折 舊 費 用 累 計 折 舊 期 末 帳 面 價 值 1 20% $2,700,000 $540,000 $2,160,000 2 $432,000 $972,000 $1,728,000 3 $345,600 $1,317,600 $1,382,400 4 $276,480 $1,594,080 $1,105,920 5 $221,184 $1,815,264 $884,736 6 $176,947 $1,992,211 $707,789 7 $141,558 $2,133,769 $566,231 8 $113,246 $2,247,015 $452,985 9 $90,597 $2,337,612 $362,388 10 $72478* $2,410,090 $289,910 *第十年之折舊亦可調整為$162,388,以使帳面價值等於殘值
n年之和:n/2 * (n+1) 丙.年數合計法 此法所用的折舊率為一分數,分子為剩餘之使用年數,分母為資產使用年限之 總和.茲以一例說明之: 某資產的成本$1,100,耐用年限為4年,第二年初起算的剩餘使用年數為3年依 次為2年與1年,若予相加,共為10年,其計算公式如下: N年之和=n/2 (n+1) 以此使用年數之總和作最為分母.再以從第1年初起算的剩餘使用年數4年為 分子,以其乘以應折舊成本(即成本減殘值)即得第1年的折舊費用,至於其 他各年,可依此類推.本例之各年折舊費用,可計算如下 4年的合計數為=1+2+3+4=4*(4+1)/2=10 第1年:($1,100 - $100)*4/10=$400 第2年:($1,100 - $100)*3/10=$300 第3年:($1,100 - $100)*2/10=$200 第4年:($1,100 - $100)*1/10=$100 n年之和:n/2 * (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