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技術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超越技術,使得那藝術成為從無意識中生出的「無藝之藝」。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茶中之王:茶裏王報告人:楊鈞甯. 統一茶裏王 「茶裏王」主打白領上班族,講究清香醇味。中央研究所特別赴日考察, 最後在製程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加上創意行銷,讓茶裏王在兩年內從零 衝破十億的營業額。在目前新產品常常兩個禮拜就收到「病危通知單」 (來自便利商店)的飲料市場中,茶裏王是令人眼睛一亮的傳奇。
Advertisements

正确的选择 《希伯来书 3:7 - 4:13》.
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 第七至十章導讀 宏仁國中 林珮瑜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沈 华 玉 办公室:经管楼 A52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系.
第六章 消費者動機.
休閒導論 授課教師:高慈薏.
Academic Service Learning-Course Design
教學原理 教學原理 講授人:王揚智博士.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第18次主管會議 光武國小精進教學分享
2003慈濟探索教育培訓課程 時間 地點 彰化靜思堂 主辦 佛教慈濟基金會 承辦 中區探索團隊
Topic 2 運動教育學之 課程結構理論取向I
生涯校規劃課二 JUPAS簡介 F.6 ___ ( )
走路禪 Walking Meditation
《牛津高中英语》介绍 《牛津高中英语》编写组 何 锋 国 家 《 课 程 标 准 》 实 验 教 科 书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人本服務初探 Raymond 11/2013.
網路心理與行為 Health Psychology Online
2013 澎湖自助旅行講座 澎湖,其實就是一片海洋 主辦:沿著菊島旅行 協辦: 台北澎湖同鄉會、台中澎湖同鄉會、高雄澎湖同鄉會
閔肖蔓 諮商心理師 中央大學專任心理師 交通大學+中原大學兼任心理師 八方文教、杏陵醫學基金會特約講師 精贊學習公司特約講師
全球科研项目整合检索系统 海研网
社會 認知 人格理論 Social-Cognitive Theory 指導教授 蔡順良 報 告 者 張育菱、柯艾
Responsive Classroom Approach 回应式课堂教学法
Team Management 運動團隊經營策略
學習共同體實施心得分享 新泰國中 報告者 張國振校長.
第十一課 國際經理人才能發展.
Prosocial Behavior and Altruism 助人行為
蔡慶達 蕭武治 賴婉如 陳玟伶 許瀞文 程可珍 健康教育是一輩子的事 「人與食物」「健康心理」充電工作坊
1 促進健康行為改變.
指導教授:Chen, Ming-puu 報 告 者:Chen, Wan-Yi 報告日期:
性格與情緒.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 運動心理學 學門簡介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職場成功80%靠EQ 財團法人康寧醫院 執行長暨院長 陳國團.
黃德祥 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 教授兼學務長
智障人士康盛人生 (Wellness) 的全方位發展
Health protection Health promotion Prevention health service
青銀展才藝起來 Youable Design 羊毛氈 戳戳樂
肢體殘障人士 Physically handicapp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際關係與溝通 陳世聰
個人知覺之工作滿足感與激勵潛在分數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管 理 科 學 管 理 學 實 作 調 查 報 告 劉師程
第一節 激勵的涵義 第二節 人性的需求 第三節 激勵的理論 第四節 激勵的方法
第10章 激勵與獎酬員工 學習目標 何謂激勵? 早期的激勵理論。 當代理論如何闡釋激勵? 管理者面臨哪些當代的激勵議題?
資優者的情意認知諮商 第一節 資優的概念 一、影響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Depart. Psycho. Peking University
第一章 組織行為概論.
沙勇忠 Sha Yongzhong 兰州大学图书馆 Libra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健康心理學 老師: 郭思妤.
報告同學 葉安華 陳奕安 紀妮玓 許晨韋 王爾伶 彭雪莉 指導教授:蔡順良老師 報告日期: George A. Kelly.
Human Development 概論 大二 人類發展學 98/9/16.
論文的第壹章-----問題的陳現 一、第一章的結構與次序 二、研究問題的來源 三、研究問題的選擇 四、選擇研究問題的步驟 五、研究假設的性質
指導教授:蔡順良 參考資料來源:陳慧玉、羅雅茹 報告者:盧怡蒨、楊梵妤、陳思羽、鄭育文、林怡秀
Psychiatric department of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談判新時代 談判要領之理論、技巧與實踐 © Copyright 版權所有: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本光碟內容僅提供教師於教學上使用,非經本公司許可,禁止複製 (給學生)。感謝老師的配合。
現代健康教育教學新趨勢 ---生活技能與教學策略 劉 潔 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教授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概述.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運動健康研究所 姜義村 博士
休 閒 阻 礙 朝陽科技大學一○一學年度第一學期 休閒理論研究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黃有傑 教授 班級:休管碩一A 林俞君
105學年度 服務學習教育說明會 Service Learning.
卓越英語線上自學中心(SLC) 與自主學習
教學原理 徐靜嫻老師.
100-2 #9064 人際關係與溝通課程 Horney的基本焦慮、Sullivan的人際觀點
成功大學管理學院 AACSB線上教學平台使用說明會
第十四單元:The Inner Sense Theory 內感官理論 梁益堉 教授
匡智粉嶺綜合服務部 個案分享 社工 張敏儀 職業治療師 趙偉麟
CH19 身體技能的發展: 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 指導教授:趙貞怡 老師 莊凱傑 賴蕙慈
第八章 工作設計與工作衡量 工作設計(方法工程)與工作衡量(時間研究)是對工作系統做有系統的研究(又稱為工作研究),其目的在發展一個較好的系統及方法,能以較低的成本與較高的效率圓滿完成工作。 接著將此一新的系統及方法標準化,爾後訓練作業員執行工作時均按此一較好的系統及方法,因此工作設計與工作衡量所得的結果可做為獎工制度訂定的重要依據。
哀傷輔導工作坊 19/12/2009 prepared by Mok Ping Kan
張振興伉儷書院 中三升中四 新高中選科講座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与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單靠技術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超越技術,使得那藝術成為從無意識中生出的「無藝之藝」。 休閒運動體驗 單靠技術性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超越技術,使得那藝術成為從無意識中生出的「無藝之藝」。

休閒體驗的內涵 Leisure is a state of mind Leisure is an experience Leisure is a state of being Leisure is a state of learning

高峰經驗 是馬斯洛首創的概念,用以代表個人生命中最快樂和心醉神迷的時刻與經驗,這種經驗有助於開啟和展現個人的最佳層面,因而馬斯洛將之稱為自我實現的片刻而這種自我實現所體驗到的是一種臻於頂峰,而又超越時空與自我的心靈滿足感與完美感。

高峰表現、流暢的意涵 高峰表現(peak-performance)-- 高峰表現是指運動員的行為,超越原先被合理預期的表現水準,通常這些行為是優於人類潛能的表現型態。 流暢(flow)--流暢是指個體一種內在的樂趣狀態,而流暢的發生大都是在個體知覺到本身的能力與情境需求間,可以平衡的狀態下產生,也可以說是達到忘我的境界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

馬斯洛的人格自我實現論 自我實現是人格理論的中心,所謂的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是指個體在成長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潛力獲得充分發展的歷程與結果,可將之視為個體發展的歷程,在此歷程中促使個體發展與導向個體發展,就是自我實現。 需求層次論,需求論是指個體的動機是由多種不同 性質的需求所組成,而各種需求之間,有先後順序 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求與滿足,將決定 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與程度。 高峰經驗是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論中創用的一個名 詞。

Spontaneous or Triggered Impulsion Toward Closure Ineffable New High level Spontaneous or Triggered Impulsion Toward Closure Ineffable New Peak Experience Transpersonal Perceptual Receptive, Passive Nonmotivated Sense of Self Intentionality Clear focus Self, Object, transaction Noncompanionable Peak Performance Transactional Behavioral Fusion Loss of Self Playfulness Resolution of Dichotomies Structured Situation Stimuli, Behavior, Goals Companionable Fun Intrinsic Motivation Practiced Flow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overlapping elements of the three peak moments. Among components shared by all three are absorption, joy, Valuing. From “Peak experience, peak performance, and flow: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sitive human experiences,”: by G. Privette, 1983,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 p. 1366.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riginal Flow Model High Anxiety Challenge Flow Relaxation- Boredom Skills High (Adapted from Csikszentmihalyi ,1975)

Model the of flow state 。 High Challenge Anxiety Flow Low High Skills (Adapted from Csikszentmihalyi and Csikszentmihalyi ,1988) Challenge Anxiety Flow 。 Low High Skills Apathy Relaxation- Boredom Low

流暢(FLOW)—能力與挑戰的平衡 隨著挑戰與能力的關係轉變,個人的經驗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當兩者皆位於最高點時,最容 易產生心流,即最優經驗感受。 高 低 挑戰 焦慮 擔心 淡漠 無趣 鬆懈 掌控 心流 驚悚 能力

休閒活動的心流發生率 心流 鬆懈 淡漠 焦慮 運動與遊戲 44 16 24 嗜好 34 30 18 19 社交 20 39 12 思考 31 心理體驗 休閒活動 心流 鬆懈 淡漠 焦慮 運動與遊戲 44 16 24 嗜好 34 30 18 19 社交 20 39 12 思考 31 35 15 聽音樂 43 7 看電視 13 38 6

深度休閒的定義(Serious leisure) (Stebbins,1999) 參與者以有系統和深入的方式,從事一項充實、 有意義,並且非常有趣的休閒活動,不是以此謀生的嗜好活動或者是志願服務活動。 參與者透過努力追求的過程而發現自己的生涯目標與生命方向,並且從中學習到特殊技能、經驗與知識。 從事深度休閒活動者,願意拋開工作職場的職稱或者社會中的 身分地位,常期投入在休閒活動中,不斷地 自我充實、 自我奉獻、自我挑戰,進而從中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深度休閒的特徵 深度休閒者面臨困難時,將排除萬難、堅持不懈。 參與者經由努力的追求過程而發現自己的生涯目標。 深度休閒者透過不斷努力,以學習相關知識、訓練與技能。 深度休閒提供持久的效益。 深度休閒者會發展出獨特的精神特質與次文化。 深度休閒者對於自己所參與的活動具有高度的認同感。

休閒體驗的分類 一般體驗   體驗 一般休閒體驗   休閒體驗   深度休閒體驗   選擇的自由   知覺自由    

回溯內省法(retrospective introspection) 以回溯內省法來探討個體在高峰表現時的心理特徵與感受。 如Brewer等人(1991)即以回溯內省法的方式,讓受試者回溯最佳表現與最差表現時,個體的主觀感受與體驗,以自己的意識經驗陳述出來,以作為分析最佳表現的心理狀態。

Brewer等人(1991) 有高度的信心 清晰的焦點 不在乎比賽的結果 知覺的改變 沒有費力的感覺 集中注意與信心感是高峰表現時最顯著的層面與感受

Jackson & Roberts(1992) 在最佳表現時會將注意投注於表現上,另一個特徵則是個體會有卓越機能狀態的知覺。 高精熟取向者(mastery orientation)比低精熟取向者有較高頻率的流暢經驗,而高能力知覺者也會比低能力知覺者有較高頻率的流暢經驗 能力知覺(perceived ability)和工作取向(task orientation)二個變項可以有效預測(近13%)運動員的流暢頻率。

Berger(1993) 專心入迷(absorption) 超然(detachment) 忘我(ecstasy) 充滿能力(power) 時間知覺的改變 身心融為一體等

Jackson & Marsh(1996) 第一,面臨一份可完成的工作時。 第二,全神貫注於這份工作上。 第三,工作有明確的目標。 第四,即時的回饋。 第五,能深入而毫不牽強的投入行動之中。 第六,能控制自己的行動。 第七,自覺會暫時消失(忘我) 。 第八,時間感會改變。  最後,自得其樂(autotelic) ,自為目標。

經驗取樣法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ESM) 首先,這種經驗出現在我們面臨一份具有挑戰性而又可完成的活動或工作時。 其次,個體必須能過夠全心貫注於所進行的活動或工作上。 第三和第四是工作和活動有明確的目標和即時的回饋。 第五,個體會投入在整個行動之中。 第六,覺得能控制自己的行動。 第七,自覺會暫時消失。 第八,則是時間感會改變,幾小時像幾分鐘,幾分鐘也可能變得像幾小時那麼長。

Goleman(1995) 流暢是一種忘我的狀態,這時憂慮是無由存在的,那種專注投入的程度使人暫時拋開日常生活的一切俗慮,然而,個人對所做的事又表現出自如的掌控能力,且能因應情境的挑戰做出最佳反應。同時個體並不會孜孜於求取表現,成敗與結果不會影響到其行為與表現,它的動力完全來自於專注行為表現本身的樂趣,簡直如行雲流水,心移神往的狀態。

Diane Roffe-Steinrotter 她形容在當時,全神貫注在在滑雪中,完全忘記觀眾及競爭對手的存在,她形容自己已經渾然忘我,「彷彿已化身為一個瀑布」。 ~引自1994冬季奧運滑雪金牌得主,黛安洛菲-史丹羅塔

The property of leisure experience Autonomy VS. Other directedness Enjoyment VS. Time-killing Instrumentality VS. Expressivity Gregariousness VS. Solitariness Service VS. Pleasure Relaxation VS. Arousal Ego integration VS. Role diffusion

Mannel & Kleiber (1997) Free of Choice / Reduced Role Constraint Intrinsic Motivation / Goal Orientation Work-Relation Relaxation Enjoyment / Pleasure / Affect 有何差別? Opportunity for Self-Realization / Self-Expression Sense of Separation Spontaneity Timelessness Fantasy / Creative Imagination Adventure / Exploration Definition of an Activity or Setting as Leisure

Freedom of choice Figure 5.5 Percent Time Flow Experienced, and Level of Enjoy Experienced in Activities Classified

Mannel & Kleiber (1997) Emotions,moods Arousal,activation,relaxation Cognitions Time duration Concentration,focus of attention Self-consciousness, self-awareness, ego-loss Sense of competence Sense of freedom

Kelly & Freysinger (2000) Enjoyment of time, escape from civilization Escape from routine and responsibility Physical exercise and health Creativity Relax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Meeting new people Sexual contact

Kelly & Freysinger (2000)—續 Family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and status Social power Altruism and service Stimulus seeking and excitement Self-actualization,development, and feedback Achievement, challenge, and competition Killing time and avoiding boredom Intellectual and aesthetic engagement

人是一棵能夠思想的蘆葦 ,但他的一切偉大成就,卻都在他不用心機不加思索的時候完成。這「童心」須經多年的「忘我術」的訓練後 ,方能恢復。恢復了「童心」,他才能想而不想。 ~取自射藝中之禪 美是一種無目的的目的性。 ~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