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第八章 组 合 变 形 Chapter8 Combined deform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 材力2-1 内容 Chp.2 拉压 1. 概念 2. 轴力 轴力图 3. 应力 要求 准确判断拉压杆; 熟练截面法; 掌握应力计算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一、曲面及其方程 二、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三、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 四、小结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主讲老师:张恒文 工程力学(1) (6) 2017年3月7日 返回总目录.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单向应力状态 轴向拉压 剪切 扭转 弯曲 弯曲.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圆复习.
第七章 弯曲应力 目录 下节.
第四章 弯曲应力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帅 心 涛.
第七章 组合变形杆的强度 在工程实际中,受力构件往往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若与各种基本变形形式相应的应力应变是同量级而不能忽略,则构件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可利用叠加原理对组合变形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第6章 弯 曲 6.1 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6.2 梁的内力与内力图 6.3 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计算 *6.4 梁的变形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期末考试] “*”部分<材料力学C>不要求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第4章 扭转.
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陈彬,教授, 航空航天学院 应用力学研究所
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朱林利,副教授, 航空航天学院 应用力学研究所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7.2 直线的方程(1) 1、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斜率公式: 2、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八章 组合变形.
3.1 习 题(第三章)
材料力学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正方形 ——计成保.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 构件承载能力分析 第三章.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成长经历.
第 八 章 应力状态理论 (Analysis of the Stress-State)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任树棠 2019年4月19日.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七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6章 弯 曲 应 力 1.
第七章 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应力分析 (Stresses Analysis for Basic Deflections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六章 杆件基本变形下的强度与刚度设计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 第二节 拉压杆强度设计与拉压杆伸缩量计算 第三节 连接件的强度设计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第二章 拉伸与压缩 目 录.
[期末考试] “*”部分<材料力学C>不要求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 建立强度条件的复杂性 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采用 模拟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即逐一用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材料力学(乙) 第五章 基本变形(2):剪切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4月1日.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材料力学(乙) 第三章 应力与应变分析(1)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3月12日.
材料力学(乙) 复习课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材料力学(乙) 第六章 组合变形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7日.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材料力学(乙) 第八章 能量法(2)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21日.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第八章 组 合 变 形 Chapter8 Combined deformation

(Eccentric loads &the kern of a section) §8-3 偏心拉(压)• 截面核心 (Eccentric loads &the kern of a section)

(Eccentric loads &the kern of a section) §8-3 偏心拉(压)• 截面核心 (Eccentric loads &the kern of a section) 一、偏心拉(压) (Eccentric loads) 1、定义(Definition) 当外力作用线与杆的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时, 将引起轴向拉伸(压缩)和平面弯曲两种基本变形。 O1 y z F A(yF,zF)

2、以横截面具有两对称轴的等直杆承受偏心拉力 F 为例 (1) 将外力向截面形心简化,使每个力(或力偶)只产生一种 基本变形形式 力偶矩 m = F e, 轴向拉力 F 将 m 向y轴和z轴分解 O1 y z A(yF,zF) F x F e F z y Fe

F 使杆发生拉伸变形 z F My Mz My 使杆发生 xz 平面内的 弯曲变形(y 为中性轴) Mz 使杆发生 xy 平面内的 O1 F x My Mz My 使杆发生 xz 平面内的 弯曲变形(y 为中性轴) Mz 使杆发生 xy 平面内的 弯曲变形(z 为中性轴)

force on any cross section n-n) 二、任意横截面n-n上的内力分析(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 on any cross section n-n) 弯矩 轴力 FN= F F y O1 My Mz n y z My Mz FN

(Stress analysis at point c on cross section n-n) 三、任意横截面 n-n 上 C 点的应力分析 (Stress analysis at point c on cross section n-n) y z My Mz FN 由 F产生的正应力 (y,z) 由 My 产生的正应力 由 Mz 产生的正应力

Iy , Iz 分别为横截面对 y 轴和 z 轴的惯性矩; 由于 C 点在第一象限内,根据杆件的变形可知, 均为拉应力 y z My Mz FN 由叠加原理,得 C点处的正应力为 (y,z) 式中 A为横截面面积; Iy , Iz 分别为横截面对 y 轴和 z 轴的惯性矩; ( zF,yF ) 为力 F 作用点的坐标; ( z,y) 为所求应力点的坐标.

四、中性轴的位置(The location of neutral axis) 上式是一个平面方程。表明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按线性规 律变化。应力平面与横截面的交线(直线  = 0)就是中 性轴。

令 y0 , z0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即得中性轴方程 讨论 O z 中性轴 y (1) 在偏心拉伸 (压缩) 情 况下, 中性轴是一条不通过截面形心的直线

(2) 用 ay和 az 记中性轴在 y , z 两轴上的截距,则有 (3) 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侧 中性轴 z (yF , zF ) O y ay az

(4)中性轴将横截面上的应力区域分为拉伸区和压缩区 y z y z 中性轴 中性轴 外力作用点 D1(y1,z1) D2(y2,z2) (4)中性轴将横截面上的应力区域分为拉伸区和压缩区 横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为D1 , D2 两切点

(5) 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 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y z z z My FzF/Wy FyF/Wz Mz y y (a) (b) (c) N (5) 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 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五、强度条件 (Strength condition) 最大拉应力 tmax 和最大压应力 cmin 分别在截面的棱角 D1 D2 处 . 无需先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直接观察确定危险点的位置 即可 五、强度条件 (Strength condition) y z D1 D2 中性轴 由于危险点处仍为单向应力状态,因此, 求得最大正应力后,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六、截面核心(The kern of a section) z (yF,zF) 中性轴 (yF,zF)为外力作用点的坐标 y ay,az为中性轴在y轴和z轴上的截距 当中性轴与图形相切或远离图形时,整 个图形上将只有拉应力或只有压应力

z z (yF,zF) 中性轴 (yF,zF) y y z 中性轴 (yF,zF) 中性轴 y

1、定义(Definition) 当外力作用点位于包括截面形心的一个区域内时,就可以保证中性轴不穿过横截面(整个截面上只有拉应力或压应力 ),这个区域就称为截面核心 (The kern of a section) z y 截面核心

2、截面核心的确定(Determine the kern of a section) z 当外力作用在截面核心的边界 上时,与此相应的中性轴正好 与截面的周边相切。截面核心 的边界就由此关系确定。 (yF,zF) y 截面核心 中性轴

作切线  为中性轴 ,在两个形心主惯性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例5 求圆形截面的截面核心 1 作切线  为中性轴 ,在两个形心主惯性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y z O d  A 圆截面的惯性半径 1 d/8 由于圆截面对于圆心O是对称的,因而,截面核心的边界对于 圆也应是对称的,从而可知,截面核心边界是一个以O为圆心,以 d/8为半径的圆 2

例6 求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The kern of a rectangle section) 作切线  为中性轴,得两截距分别为 1  h b A B C D y z O 1 矩形截面的

直线  绕顶点 B 旋转到直线  时,将得到一系列通过 B点 但斜率不同的中性轴,而 B点坐标 yB , zB 是这一系列中性轴 同理,分别作切线 、 、 , 可求得对应的核心边界上点的坐标 依次为 2 h b A B C D y z    2 1 3 4  矩形截面核心形状分析 3 直线  绕顶点 B 旋转到直线  时,将得到一系列通过 B点 但斜率不同的中性轴,而 B点坐标 yB , zB 是这一系列中性轴 上所共有的。

h b A B C D y z     2 3 4 1 这些中性轴方程为

上式可以看作是表示外力作用点坐标间关系的直线方程 。 这些中性轴方程为 上式可以看作是表示外力作用点坐标间关系的直线方程 。 故外力作用点移动的轨迹是直线。 h b A B C D y z    2 1 3 4 

(1) 对于具有棱角的截面,均可按上述方法确 定截面核心 4、讨论 (Discussion) (1) 对于具有棱角的截面,均可按上述方法确 定截面核心 (2) 对于周边有凹进 部分的截面(如T字形截 面),不能取与凹进部分的周边相切的直线作为中性 轴,因为这种直线穿过 横截面。

(Combined bending and torsion)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Combined bending and torsion)

(Combined bending and torsion)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Combined bending and torsion) 研究对象(Research object) 圆截面杆(circular bars) 受力特点(Character of external force) 杆件同时承受转矩和横向力作用 变形特点(Character of deformation) 发生扭转和弯曲两种基本变形 L a A B C F

(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 一、 内力分析 (Analysis of internal force) l a A B C F 设一直径为 d 的等直圆杆 AB , B 端具有与 AB 成直角的刚臂。 研究AB杆的内力。 将力 F 向 AB 杆右端截面的 形心B简化得: B A F m x 横向力 F (引起平面弯曲) 力偶矩 m = Fa (引起扭转) AB 杆为弯、扭组合变形

画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A F A m m Fl 固定端A截面为危险截面

二、应力分析(Stress analysis) C1  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曲 正应力 发生在C1 、C2 处。 C3 C4 C2 最大扭转切应力  发生在截面 周边上的各点处。  C3 C4 C2 C1 T 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为C1 和 C2 点

 对于许用拉、压应力相等的 塑性材料制成的杆,这两点的 危险程度是相同的。 可取任 意点C1 来研究。  C1 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 A截面 T  C3 C4 C2 C1 C3 C4  C2 C1 对于许用拉、压应力相等的 塑性材料制成的杆,这两点的 危险程度是相同的。 可取任 意点C1 来研究。 C1 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该点的单元体如图示 C1  

(Analysis of strength condition) 三、强度分析 (Analysis of strength condition) C1  1、主应力计算 (Calculating principal stress)   2、相当应力计算(Calculating equal stress) 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力 第四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

3、强度校核(Check the strength)  

讨 论 1    该公式适用于图示的平面应力状态。 是危险点的正应力, 是危险点的切应力。 讨 论 C1  1   该公式适用于图示的平面应力状态。 是危险点的正应力, 是危险点的切应力。 该公式适用于 弯,扭 组合变形;拉(压)与扭转的组合 变形;以及 拉(压),扭转 与 弯曲的组合变形

弯、扭组合变形时,相应的相当应力表达式可改写为 对于圆形截面杆有 C1 2   弯、扭组合变形时,相应的相当应力表达式可改写为 式中W为杆的抗弯截面系数。M,T分别为危险截面的弯矩和扭矩. 以上两式只适用于 弯,扭 组合变形下的圆截面杆。

例题8 传动轴如图所示。在A处作用一个外力偶矩m=1kN·m,皮带轮直径 D=300mm,皮带轮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且F1=2F2,L=200mm,轴的许用应力[]=16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 z F1 F2 x y A B l/2 m

z F1 F2 x y A B l/2 m 解:将力向轴的形心简化 m F=3F2 轴产生扭转和垂直纵向 对称面内的平面弯曲

m F=3F2 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 + T=1kN·m 1kN·m +

例题10 F1=0.5kN ,F2=1kN ,[]=160MPa。 (1)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 AB 的直径 (2)若AB杆的直径 d = 40mm,并在 B 端加一水平力 F3 = 20kN,校核AB杆的强度。 F1 F2 A B C D 400

解: 将 F2 向AB杆的轴线简化得 F1 AB 为弯、扭组合变形 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 F2 F2 F1 A B C D 400 400 m B A F2 C F1

(2) 在 B 端加拉力 F3 F3 AB 为弯,扭与拉伸组合变形 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 F1 F2 F3 F2 F1 A B C D 400 (2) 在 B 端加拉力 F3 F3 AB 为弯,扭与拉伸组合变形 固定端截面是危险截面 400 400 m F3 B A F2 C F1

固定端截面最大的正应力为 F3 F1 最大切应力为 F2 由第三强度理论 F3 F2 F1 A B C D 400 400 400 m B

作业: 8.10、8.16、8.18、8.21

本章完! 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