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异: “断裂-重接”假说 数目变异: 减数、有丝分裂的异常
第三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19世纪末,狄 费里斯发现: 普通月见草(2n = 14) 特别大 的变异型(1901年命名为巨型月见草)。 1907年,巨型月见草体细胞数目是2n = 28Chr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变异特点是按一个基本的染色体数目 (基数)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一 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 染色体组:是一组完全非同源染色体数目,或称为基因组,x表示。 n:是指配子染色体数;x:是指染色体基数。 单倍体:含有一个完整的染色体组 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多倍体:含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2.不同种属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不同的 水稻 2n=2X=24 n=X=12 蚕豆 2n=2X=12 n=X=6 亚洲棉 2n=2X=26
4. 整倍性改变: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增减。 x(单倍体)2x(二倍体),3x(三倍体), 4x(四倍体) 5 4. 整倍性改变: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增减。 x(单倍体)2x(二倍体),3x(三倍体), 4x(四倍体) 5. 非整倍性改变:是以染色体数增减。 2n-1(单体),2n-2(缺体),2n+1(三体)
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 整倍性变异: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增减变异。整倍性变异产生整倍体。 非整倍性变异:在二倍体(2n)染色体的基础上,增减个别染色体的变异。非整倍性变异产生非整倍体。
1 整倍体:以染色体组为单位增加的个体。 (1)单倍体:只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n=x (2)二倍体:细胞核内具有二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狭义:2n=2X=AA 2个染色体组,一套。 广义:2n=4X=TTSS,4个染色体组,两套。无重复。 又叫功能性二倍体。
(3)多倍体:细胞核内超过2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物种。 2n=3X、4X、5X…… 同源多倍体:当所有的染色体组都来自同一物种的多倍体; 染色体组≥3套。例如: 2n=AAA 同源三倍体 2n=AAAA 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2n=AABB (功能性二倍体) 2n=AABBDD
设:三个二倍体种,染色体组(X)分别以A、B、E表示,X=3 ① 2n=2X=2A=(a1a2a3)(a1a2a3) =a1a1a2a2a3a3 =6=3Ⅱ ② 2n=2X=2B=(b1b2b3)(b1b2b3)=b1b1b2b2b3b3=6=3Ⅱ ③ 2n=2X=2E=(e1e2e3)(e1e2e3) =e1e1e2e2e3e3 =6=3Ⅱ ① 同源四倍体: AA AAAA 2n=4X=4A=AAAA=12=3Ⅳ BB BBBB 2n=4X=4B=BBBB=12 =3Ⅳ EE EEEE 2n=4X=4E=EEEE=12 =3Ⅳ 加 倍 ② 同源三倍体: AAAA×AA AAA 2n=3X=3A=AAA=9=3Ⅲ BBBB×BB BBB 2n=3X=3B =BBB=9=3Ⅲ EEEE×EE EEE 2n=3X=3E =EEE=9=3Ⅲ
牡丹三倍体 2n=3X=15 牡丹二倍体 2n=2X=10 5m
ABE AABBEE 2n=6X=AABBEE=18=9Ⅱ ③ 异源四倍体、同源异源八倍体 AA × BB AB AABB(2n=4X=AABB=12=6Ⅱ) 加倍 加倍 AAAABBBB(同源异源八倍体) 2n=8X=24=6Ⅳ ④ 异源三倍体、六倍体: AABB × EE ABE AABBEE 2n=6X=AABBEE=18=9Ⅱ 加倍 10 m 如:六倍体小麦(2n=6X=AABBDD=42)
同源三倍体 多倍体染色体组的组合
2.非整倍体: 某个体的染色体数比该物种中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个至几个染色体的个体(在2n基础上增减个别染色体的个体)。 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个体。 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个体。
亚倍体 双体:正常二倍体称为双体 2n 缺体:正常双体缺少了一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 单缺体:2n-2=(n-1)II 单体:正常双体缺少了一条或多条非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 单单体:2n-1=(n-1)II+I 双单体:2n-1-1=(n-2)II+2I
超倍体 三体:比双体多出一条或多条非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 注意: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多余染色体彼此非同源,但是它们各自与该个体的某条染色体同源。 单三体:2n+1=(n-1)II+III 双三体:2n+1+1=(n-2)II+2III 四体:比双体多出一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 单四体:2n+2=(n-1)II+IV 双四体:2n+4=(n-2)II+2IV
亚倍体 超倍体 单体 2n-1=a1a1a2a2a3=5=(n-1)Ⅱ + Ⅰ 双单体 2n-1-1=a1a1a2a3=4=(n-2)Ⅱ + 2Ⅰ 缺体 2n-2=a1a1a2a2=4=(n-1)Ⅱ 亚倍体 三体 2n+1=a1a1a2a2a3a3a3=7=(n-1)Ⅱ + Ⅲ 双三体 2n+1+1=a1a1a2a2a2a3a3a3=8=(n-2)Ⅱ + 2Ⅲ 四体 2n+2=a1a1a2a2a3a3a3a3=8=(n-1)Ⅱ + Ⅳ 超倍体
蚕豆:2n=12 超倍体:染色体数目>2n的非整倍体 ——三体、四体 亚倍体:染色体数目<2n的非整倍体 ——缺体、单体 双体
某物种2n=8,下图中每条横线代表一条染色体,请写出下列图示的正确名称。
三 单倍体
一倍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却不一定是一倍体! 1.概念: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n)个体或细胞。 2.分类:单元单倍体;多元单倍体 ① 二倍体植物:2n=2X n=X 单元单倍体 水稻、玉米的单倍体就是一倍体(n=X=12、10) ② 多倍体生物:n≠X 多元单倍体 普通烟草(异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二倍体(n=2X=TS=24) 普通小麦(异源六倍体)的单倍体是三倍体(n=3X=ABD=21) 一倍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却不一定是一倍体!
3. 发生:自然或者人工诱导的无融合生殖 4. 特点:单倍体表现高度不育 (1)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不配对联会,只在后期I形成单价体,随机分往两极,产生的二分体子细胞内含有Chr数目不等,导致不育。 (2)细胞、组织、器官和植株弱小、生活力差。
5.用途 (1)加速基因的纯合速度 单倍体的每个染色体组是单的,全部基因也是单的,加倍后,由不育变可育,而且全部基因都变成纯合。 (2)研究基因的性质和作用 单倍体中每个基因都是成单的,不论显隐性都可表达, 是研究基因及其作用的好材料。 (3)研究染色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异源多倍体的单倍体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任何染色体都只是单个,所以除去不得不成单价体外,可能与自己部分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联会成二价体。通过联会分析,可得知彼此同源的关系。
四 同源多倍体 同一染色体组(x)加倍2次以上的生物体
1. 概念: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组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2n=AAA 同源三倍体;2n=AAAA同源四倍体 同源组: 二倍体中,同源染色体成对:n对 同源多倍体,同源染色体成组:n个同源组, 同源三倍体:每个同源组三条同源染色体; 同源四倍体:每个同源组四条同源染色体。
同源三倍体 多倍体染色体组的组合
2. 同源多倍体的形态及遗传特征: (1)形态特征:巨大性 染色体倍数越多 核和细胞越大 器官越大; 染色体倍数越多 核和细胞越大 器官越大; 常用气孔和花粉粒来作为鉴别多倍体的标志。 金鱼草 2n=2X=16 金鱼草 2n=4X=32
烟草2倍体,4倍体和8倍体叶片气孔 以根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 鉴定染色体数 2X 2X=14 4X 4X=28 8X
例:大麦同源四倍体籽粒蛋白质含量,约增10-12%; 玉米同源四倍体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增43%。 (2)生理特征:增进品质 基因剂量增加 同源多倍体植株的生化反应与代谢加强 许多性状的表现更强 例:大麦同源四倍体籽粒蛋白质含量,约增10-12%; 玉米同源四倍体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增43%。 (3)生育特征:配子育性降低甚至完全不育 可获无籽的果实
染色体组的倍数是否越高越有利呢? 染色体组的倍数性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其器官和组织 就不再增大,甚至导致死亡。 如: 甜菜最适宜的同源倍数是三倍(含糖量、产量); 玉米同源八倍体植株比同源四倍体短而壮,但不育; 半支莲同源四倍体的花与二倍体相近; 车前草同源四倍体的花小于二倍体。
(4)遗传特征: ①.基因剂量增大基因类型增多。 ②. 表现型的改变 : 设:二倍体一对等位基因A-a,基因型是AA、Aa和aa。 同源四倍体:AAAA 四式、AAAa 三式、AAaa 复式 Aaaa 单式、aaaa 零式。 ②. 表现型的改变 : 二体加倍为同源四倍体后,常出现不同表现型。
四倍体菠菜♀XXXX,♂XXXY、XXYY、XYYY、YYYY 二倍体西葫芦 梨形果实 同源四倍体 扁圆形 二倍体菠菜♀XX,♂XY 四倍体菠菜♀XXXX,♂XXXY、XXYY、XYYY、YYYY 均为♂株,说明Y染色体在决定 性别的作用上具有特殊效应
3. 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 (1)同源多倍体联会时的特征: 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 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同源染色体 联会 组成同源组 联会成多个多价体 在任何同源区段内只能有两条染色体联会,而将其它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排斥在联会之外。 因此,每两个染色体之间的只是局部联会,交叉较少,联会松弛,就有可能发生提早解离。
(2) 同源三倍体联会和分离: 同源染色体组大多联会成多价体 联会不紧密,局部联会 提早解离,造成染色体分离不均衡 不联会 每一个同源染色体组主要有两种联会方式: 联会成Ⅲ 联会成Ⅱ+Ⅰ 分离:2/1或1/1
同源三倍体一个同源染色体组的联会
例如:曼陀罗同源三倍体(2n=3x=36=12 Ⅲ)的分离 不论何种分离方式 导致同源三倍体配子染色体的不平衡 造成同源三倍体的高度不育。 例如:曼陀罗同源三倍体(2n=3x=36=12 Ⅲ)的分离
同源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解析: (1)3条同源染色体前期I联会成一个III或一个II+I。 (2)后期I发生分离:2/1不均衡分离或 1/1 分离。 III:2条进入一极,1条进入另一极; II+I:II正常分离,I随机进入一极; (3)得到平衡配子(2n或n)概率是(1/2)n-1。 (4)大部分配子染色体在2n与n之间,是不平衡的。 所以同源三倍体高度不育。
(3)同源三倍体在农业上的应用:高度不育的特性。 无籽西瓜(X=11) 二倍体(2n=2X=22=11Ⅱ) ↓加倍 同源四倍体 × 二倍体 (2n=4X=44=11Ⅳ) ↓ 同源三倍体西瓜(无籽) 2n=3X=33=11 Ⅲ 葡萄和香蕉都是人工创造的同源三倍体
4.同源四倍体(2n=4X=AAAA)的联会和分离 每个同源组是由四个同源染色体组成,由于局部联会,也会发生不联会和四价体提早解离等现象,所以: 前期Ⅰ的联会: Ⅳ、 Ⅲ+Ⅰ、 Ⅱ+Ⅱ、Ⅱ+Ⅰ+Ⅰ。 后期Ⅰ的分离:2/2或3/1;2/2或3/1或2/1;2/2;2/2或3/1或2/1或1/1
同源四倍体的4条染色体可能发生这种或那种形式的不均衡分离造成同源四倍体的配子内染色体数和组合成分的不平衡造成部分不育和子代染色体数的多样性变化。
同源四倍体的基因分离: 一对基因,在四倍体有5种基因型: AAAA 四式 AAAa 三式、AAaa 复式、Aaaa 单式 (杂合) 假定2/2分离 所研究的基因与着丝粒相距很近,不发生交换 那么杂合体产生的配子和自交时表现型的比例是? 大多联会成Ⅳ和Ⅱ+Ⅱ,基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以AAAa(三式)为例: 配子类型及比例 :AA∶Aa=1∶1 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1AA:1Aa)2 = 1 AAAA :2 AAAa :1 Aaaa。 同源四倍体的染色体随机分离
同理复式(AAaa)和单式(Aaaa)的染色体随机分离的配子比例和自交子代基因型如下:
习题8: 某同源四倍体为AaaaBBbb杂合体,A–a所在染色体与B-b所在染色体是非同源的,而且A为a的完全显性,B为b的完全显性。试分析该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 P133:自交子代表型 A表型:a表型=3:1;B表型:b表型=35:1 四种表型以及比例 AB表型:105 Ab表型:3 aB表型:35 ab表型:1
五 异源多倍体 至少两个不同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物种进化的产物。 偶数倍和奇数倍的异源多倍体
被子植物纲内,占30-35%,主要分布在蓼科、景天科、蔷薇科、锦葵科、禾本科等; 禾本科中约占70%,如栽培的小麦、燕麦、甘蔗; 果树中有苹果、梨、樱桃等; 花卉中有菊花、大理菊、水仙、郁金香等。
在栽培植物中,多倍体种更为常见
1 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1)自然繁殖的异源多倍体都是偶倍数,由远缘杂交形成。 同源染色体都成对存在,减数分裂和育性正常。 例:普通烟草的产生: 拟茸毛烟草 × 美花烟草 2n=2X=TT=24=12Ⅱ ↓ 2n=2X=SS=24=12Ⅱ F1 2n=2X=TS=24=12Ⅰ+12Ⅰ ↓加倍 普通烟草(异源四倍体) 2n=4X=TTSS=48=12Ⅱ+12Ⅱ 双二倍体 偶倍数异源多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能象二倍体一样联会成二价体,故异源多倍体可表现出与二倍体相同的性状遗传规律。
异源六倍体(相似于异源六倍体的斯卑尔脱小麦) (2)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远缘杂交是形成异源多倍体的主要途径。 例如:普通小麦的演化过程 一粒小麦 ×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2n=AA=14=7Ⅱ ↓ 2n=BB=14=7Ⅱ F1 2n=2X=AB=14=7Ⅰ+7Ⅰ ↓加倍 (相拟二粒小麦)异源四倍体 2n=4X=AABB=28=14Ⅱ × 方穗山羊草 ↓ 2n=2X=DD=14=7Ⅱ F1 2n=3X=ABD=21=7I+7I+7I ↓加倍 异源六倍体(相似于异源六倍体的斯卑尔脱小麦) 2n=6X=AABBDD=42=21Ⅱ 也是形成新种的重要途径。 ↓基因突变、长期演化 普通小麦 2n=6X=AABBDD=42=21Ⅱ
(3)异源多倍体中的染色体部分同源性 相同编号的染色体(如1A、1B、1D)有时可以互相代替。 把普通小麦中各染色体分别命名: A组:1A 2A 3A 4A 5A 6A 7A 一粒小麦 B组:1B 2B 3B 4B 5B 6B 7B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D组:1D 2D 3D 4D 5D 6D 7D 方穗山羊草 编号相同的染色体具有部分同源的关系(携带相同基因)(1A、1B和1D)、(2A、2B和2D)… 具有部分同源的关系, 相同编号的染色体(如1A、1B、1D)有时可以互相代替。 如:R1-r1、R2-r2和R3-r3分别在3D、3A和3B,可以相互替代。
正常情况:同源联会(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 异源六倍体小麦(6X=AABBDD=21Ⅱ)减数分裂时,进行同源联会,如 1A与1A、4B与4B…7D与7D; 特殊情况:异源联会(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 如缺少某一染色体(如1A)的母细胞中,1A就可能与部分同源的1B或1D进行异源联会。
2. 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1)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是偶倍数多倍体杂交产生。 例1: 普通小麦 × 园锥小麦 例1: 普通小麦 × 园锥小麦 2n=6X=AABBDD=42=21II 2n=4X=AABB=28=14II n=3X=ABD n=2X=AB F1 异源五倍体 2n=5X=AABBD=35=14 II+7 I 又叫倍半二倍体---其中来源于一种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是双倍的,其他的染色体组是单倍的。
例2: 普通小麦 × 提莫菲维小麦 2n=6X=AABBDD=42=21Ⅱ 2n=4X=AAGG=28=14Ⅱ n=3X=ABD n=2X=AG F1 异源五倍体 2n=5X=AABDG=35=7Ⅱ + 21Ⅰ 结实率很低:单价体多,导致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的不平衡,致使不育或部分不育。 存在异源联会。
(2)自然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几乎不存在,只能依靠无性繁殖的方法加以保存。 单价体多 分离紊乱 配子染色体不平衡 不育或部分不育
六 多倍体形成途径及其应用 1. 形成途径: (1)未减数配子结合---种间杂种在减数分裂时偶尔形成包含全部染色体的配子,未减数的配子受精结合。 (2)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1)未减数配子的结合 远缘杂交可以形成未减数配子: 卡贝钦科(1928)获得萝卜与甘蓝的属间杂种异源四倍体,曾定为一个新属“Raphanobrassica”。最初的设想是希望育成上面长甘蓝菜、下面长萝卜的新种,结果却相反。 未减数配子 n=18 萝卜RR 2n=18 F1杂种 2n=RB=18 共种90株,仅获821粒 萝卜甘蓝异源四倍体 2n=RRBB=36 甘蓝BB 2n=18
(2)合子染色体数加倍:
2. 多倍体的应用 (1)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 白菜 × 甘蓝 反交: 甘蓝×白菜 亲本加倍,杂交后,提高结实率。 白菜 × 甘蓝 反交: 甘蓝×白菜 2X=20=10Ⅱ ↓ 2X=18=9Ⅱ ↓ 122朵花 70朵杂交花 未结种子 未结种子 将甘蓝的染色体加倍后,2n=4X=36=9Ⅳ 甘蓝×白菜 反交:白菜×甘蓝 ↓ ↓ 131朵花结4粒种子 155朵花结209粒种子 均长成植株 长成127株杂种植株
2n=4X=TTSS=48=24Ⅱ ↓ 2n=2X=GG=24=12Ⅱ 用普通烟草多次回交这个新种抗普通花叶病普通烟草品种。 ⑵.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 远缘杂种 大量的单价体 严重的不育; 使F1加倍 异源多倍体物种 可育配子。 异源多倍体新种具有两个原始亲本种的性状特征,作为再次 杂交的亲本之一,转移某些优良性状。 如: 普通烟草 × 粘毛烟草 2n=4X=TTSS=48=24Ⅱ ↓ 2n=2X=GG=24=12Ⅱ F1 3X=TSG=36不育 ↓加倍 异源六倍体 6X=TTSSGG=72=36Ⅱ ↓ 可育、抗病 新种名为N. digluta 用普通烟草多次回交这个新种抗普通花叶病普通烟草品种。
(3)育成作物新类型 三倍体甜菜(3X=27=9Ⅲ):含糖量 > 2X、4X。
↓秋水碱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 普通小麦(AABBDD)×黑麦(RR) 2n=42 2n=1 ↓ ↓ ABD(n=21) R(n=7) ↓ ↓ ABD(n=21) R(n=7) F1 ABDR(21+7=28) ↓秋水碱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 AABBDDRR(42+14=56)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穗大耐寒抗逆)
七 非整倍体 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 2n的个体。 亚倍体:染色体数 少于2n的个体。
常见的非整倍体类型(双体 2n=6)
2n=6
1.单体(2n-1):(n-1) Ⅱ+Ⅰ 比合子染色体数少一条染色体生物体。 (1)单体存在是一些动物的种性: 蝴蝶(2n-1,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时丢失一条 Y 染色体所产生)
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时丢失一条X染色体所产生的。 Y丢失 单体Ⅳ果蝇2n-1 ♀ X型(Y丢失) 单体Ⅳ果蝇2n-1(X丢失) 果蝇:XX + X0 两性嵌合体。 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时丢失一条X染色体所产生的。
(2)植物界: 二倍体群体中出现的单体往往不育。 异源多倍体中的单体具有一定的活力和育性。 例: 普通烟草是异源四倍体,其配子有两个染色体组(n=2X= TS=24=24Ⅰ),是第一个分离出全套24个不同单体的植物(2n-IA、2n-IB、2n-IC、……、2n-IW、2n-IZ)。 不同单体之间及与双体之间的主要差异: 花冠大小、花大小、朔果大小、植株大小、发育速度、叶形和叶绿素等方面。
理论上,单体自交产生双体 单体 缺体=1 2 1。 (n-1)雄配子在受精时竞争不过n雄配子,不正常染色体往往不能通过雄配子传递给子代,雌配子受精时被动参与,所以不正常染色体往往可以通过雌配子传递给子代。
单体自交后代会双体、单体和缺体在F2中的比例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I 在减数分裂中丢失的概率大小 (2)n-1配子参与受精的能力及其比例 (3)单体、缺体的存活能力
2. 缺体(2n-2) (1)缺体是异源多倍体所特有,一般来自(2n-1)单体的自交。 (2)有的植物见不到缺体,在幼胚阶段死亡了。 如:普通烟草的自交后代中无缺体。 普通小麦(n=21)缺体
(3)普通小麦缺体的特征: .生活力都较差; .育性较低; .可育缺体一般都各有特征。 例:2n-Ⅱ5A个体:丢失了抑制卑尔脱小麦穗型的基因,故5A 缺体就会发育成斯卑尔脱小麦穗型。 2n-Ⅱ7D:生长势 < 其它缺体, 有半数植株是雄性不育或雌性不育。 2n-Ⅱ4D:花粉表面正常,但不能受精,说明4D上也载有控制育性的基因。 2n-Ⅱ3D:种子是白果皮,而双体则为红果皮。
3 三体(2n+1): (n-1)Ⅱ+Ⅲ (1)三体与性状表现:危害较亚倍体小。 三体基因剂量从2个增加到3个,不同于正常植株; 三体间表现型产生差异。
曼陀罗12种三体的不同果形
水稻三体: 不同的三体表现不同的籽粒外形。 CS-M3水稻品种的一套初级三体 水稻端三体粗线期
人类的21三体: 唐氏综合症:较敏感和快乐,皮肤折痕。
(2)三体的联会及其传递 2n=(n-1)II+III 偶线期 终变期 后期 I 配子 III III 2/1 n+1:n=1:1
n配子数大于n+1配子, n和n+1配子的生活力 花粉:n配子正常;n+1花粉竞争不过n配子, 因而n+1花粉能够参加受精的机会并不多。 卵细胞:有较强耐力,n和n+1配子可参与受精 三体额外染色体是通过卵细胞传递的。 多数情形:n配子与n配子受精形成双体;少数:n与n+1→三体;极少数:n+1与n+1→四体 例如:小麦三体自交后代: 双体 :54.1%;三体:45%;四体:1 %。
(3)三体的基因分离: 当某对基因正好位于 III 时有3个等位基因四种基因型: AAA(三式) AAa(复式) Aaa(单式) 其余(n-1)对染色体基因有2个等位基因,三种基因型 AA,Aa,aa→3:1
设: 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位于三体染色体上; 为复式杂合体(AAa),设基因与着丝点间无交换发生。则:染色体分离 产生1 1的(n+1)和 n 配子 基因型 分别为AA Aa A a =1 2 2 1。
该三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i)n+1与n配子同等可育,雌雄配子同等可育: 表现型比例:A_ : aa= 35 : 1 (ii) n+1 精子全部不能参与受精,卵子中n+1 只有1/4,其余3/4是n。 表现型比例为:A_ : aa= 33 : 3 所以,实际情况A_表现型比例小于35。
4. 四体:2n+2 = (n-1) II + IV (1)来源:三体自交 (2)表现:遗传较三体稳定,在后期I 主要是2/2分离。 例:普通小麦的四体自交后代: 四 体(73.8%);三体(23.6%);双体(1.9%) 说明n+1配子占多数。 (3)联会与基因分离 IV III + I II + II II + I + I, 后期I 2/2分离为主。 A-a 基因如果位于II,与双体分离相同 A-a 基因如果位于IV,与同源四倍体染色体分离相同。
5.非整倍体的应用 1.用于测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1)单体测验进行基因定位 显性基因定位:即把一个未定位的显性基因定位到特定的染色体上(以及特定的位置) 杂交组合配制的总原则: 以待定位的基因的双体纯合体为父本 以对应的等位基的非整倍体为母本
测验过程中的遗传分析: F1 无论双体、单体均表现为显性 i 设显性基因A位于某染色体上,用AA双体和a表现型的单体杂交 P (n-1)II + I a × (n-1)II + IIAA G (n-1)I + I a (n-1)I (n-1)I + I A F1 (n-1)II + II Aa (n-1)II + I A F1 无论双体、单体均表现为显性 F2 无论双体、单体均表现为A显性。 细胞学鉴定出单体,自交
ii:设显性基因A不位于某染色体上,用AA双体和a表现型杂交 P (n-1) II aa+I × (n-1) IIAA + II G (n-1) I a + I (n-1) I a (n-1) I A +I F1 (n-1) II Aa + II (n-1) II Aa + I F1 无论双体、单体均表现为显性 F2 出现 A:a 表现型比例为3:1 细胞学鉴定出单体,自交
隐性基因定位 i. 设隐性基因a位于某染色体上时: F1细胞学鉴定和性状观察:双体表现为显性,单体表现为隐性 P (n-1) II+ I A × (n-1) II + IIaa G (n-1) I + I A (n-1) I (n-1) I+ I a F1 (n-1) II + II Aa (n-1) II + I a F1细胞学鉴定和性状观察:双体表现为显性,单体表现为隐性
ii. 设隐性基因a不位于某染色体上时: P (n-1) II A A+ I × (n-1) IIaa + II G (n-1) I A + I (n-1) I A (n-1) I a + I F1 (n-1) II Aa + II (n-1) II Aa + I F1 双体、单体均表现为显性。
⑵.三体进行基因定位: 三体作为母本和隐性纯合体杂交,F1三体自交F2分离随着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同而不同。 P A表现型三体 × a表现型双体 (n-1)II+IIIA (n-1)II+IIaa ↓ G n n +1 n (n-1)I+ IA (n-1)I+ II AA (n-1)I+Ia F1 2n(双体) (n-1)II+IIAa 表现型A 2n+1(三体) (n-1)II+ IIIAAa 表现型A ↓ 配子基因型AA Aa A a=1221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 A- aa=351
2. 有目的替换染色体 a. 利用双体与单体杂交 小麦:甲品种(II):优良品种,不抗病 乙品种(II):农艺性状不好,但是抗病。抗病基因在6B 20 II + I r6B × 20 II + II RR6B 20 I + I r6B 20 I 20 I + I R6B 20 II + II Rr6B 20 II + I R6B (淘汰) F2中有双体、单体、缺体 双体 20 II + II RR6B
现要使甲品种换进一对带有抗病基因(R)的6D染色体。 b 利用缺体进行置换: 例:已知小麦抗秆锈17生理小种的基因(R)是位于6D染色体上。 甲品种是一个优良而不抗病品种(2n=20 II+II6D rr ); 乙品种是一个不优良而抗病品种(2n=20 II+II6D RR )。 现要使甲品种换进一对带有抗病基因(R)的6D染色体。 方法: 缺体 × 双体 2n - II6D ↓ 20Ⅱ+ II6DRR F1(均为单体) 20II + I6DR ↓ 可获得带有一对抗病基因(R) 的6D染色体的双体即20II + II6D 叶锈病
本章作业 课后习题12、13、14、15、16
本章小结 1.染色体变异是比基因突变更大幅度的突变,它的遗传效应影响很大。
3.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内: ①.缺失:形成缺失圈(由正常染色体构成) 假显性 ②.重复:形成重复圈(由畸变染色体构成) 剂量效应、位置效应 ③.倒位:形成倒位圈(由一对着丝点染色体)、后期桥(双着丝点染色体) 位置效应(交换值改变形成新种) 发生在二对同源染色体间: ④.易位:形成“十字环”(由二对非同源染色体构成) 半不育、交换值改变等。
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影响: ①.影响个体发育和配子生活力,但♀配子具有更大传递力。 ②.改变重组率、形成新连锁群(易位)。 ③.形成新系、新种(倒位、易位)。 ④.剂量效应(重复)、位置效应(重复、倒位、易位)。 ⑤.假显性现象(缺失)。
4.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在染色体组这一基数上的变异: 同属生物的共同染色体基数,即为一组基因群(以X表示)。 性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n; n可以等于或不等于X染色体组,是分类上的依据之一。
5.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整倍性: (1)单倍体的特点和应用: 形态一般变小,染色体数为n,表现高度不育。 基因纯合快 (人工加倍);研究基因作用 (∵一个基因);可追溯染色体的同源关系。 (2)同源多倍体:形态特征、染色体联会(三倍体、四倍体)和分离。 (3)异源多倍体: 偶倍数异源多倍体: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奇倍数异源多倍体:偶数多倍体间杂交的子代 (如4X2→3)。
6. 非整倍体: ①.亚倍体:单体、缺体。 ②.超倍体:三体、四体。 ③.间接利用: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替换。
3. 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 一个是12·34567,另一个是12·36547(“·”代表着丝粒)。试解释以下三个问题。 (1) 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 (2) 倘若在减数分裂时, 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所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3) 倘若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3之间和5与6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但两次交换所涉及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不同,试图解说明二分子和四分子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所产生的孢子的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