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領導的理論與實務 指導教授:許良明 教授 研究生:胡平夷 學號:591701005
內容大綱 壹、前言 貳、教師領導的理論 參、教師領導的實務 肆、結語
壹、前言 教師領導是一種科學與藝術的工作,也是班級運作的核心,使班級的人際間產生一種相互影響的歷程,具有凝聚、合作、溝通、協調、緩衝的功用;其目的在促使班級成員形成共識進而全力以赴達成班級目標。
貳、領導的理論 一、領導的涵意 二、領導的本質 三、領導的理論發展
一、領導的涵意 (西方學者) Koontz (1990) 領導是一種影響力、一種技巧或程序,藉以影響他人,使其能自願的、熱心的,致力於全體目標的達成 。 Senge (1994) 領導是要建立一個環境,讓部屬自動自發的改變,如此企業才能產生深層的根本改變。 Jordan (1995) 領導就是投下遠景、目標和指令,讓部屬以自己的詮釋與想法去發揮。
一、領導的涵意 (東方學者) 謝文全(民77) 藉「影響力」來引導成員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共同目標的歷程 陳照明(民83) 一種程序,使人在選擇目標及達成目標上接受指揮,導向及影響;也是一種說服他人熱心追求一定目標的能力
二、領導的本質 1.領導係存在於團體情境裡。 2.領導需有組織目標的指引。 3.領導靠成員同心協力合作。 4.領導是影響力的發揮。
三、領導的理論發展 (1)非科學實徵性的研究 (2)特質論研究(trait research) (3)行為論研究(behavioral research) (4)情境論研究(situational research) 或權變理論研究(contingency theory research) (5)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與交易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1)非科學實徵性的研究(東方) 東方以中國的孔子為代表: 孔子的理論:領導者應該擁有遠大的志向、高度的自制力,並且成為他人追隨的典範。 成為領導者的條件:仁愛和公正。 仁爱就是對百姓的爱護。 公正就是公平地對待所有的事物。
(1)非科學實徵性的研究(西方) 1.大人物論:「大人物論」又稱「英雄論」或「大人物領導論」。大人物論含有兩個基本概念:即領導者的言行及決策, 繫一個國家或一個機關的安危盛衰, 至為重要;另一為成功的領導者必具有其獨特的人格素養,亦即必須是具有特殊的領袖的氣質及才能。 2.領導者必具有特殊的領袖氣質或才能,或具有一套獨特之人格特質,使他們能達成目標。
(2)特質論研究(trait research) 特質取向的基本假定為:(1)成功的領導者必定具有若干異於失敗領導者的領導特質,是故,特質論者往往強調『英雄造時勢』的主張;(2)有利的人格特質可利用科學方法予以發掘,以作為選拔及培訓領導人才的依據。一般研究者相信,成功的領導者必具有若干基本特質,諸如智慧(intelligence)、支配力(dominance)、自信(self-confidence)、精力或活動力(energe or activity),以及與領導工作有關的知識(task-relevant knowledge)等等。
(3)行為論研究(behavioral research) 行為論者之基本信念,乃認為有效能的領導者必定會利用某一種特定的方式,以領導部屬去達成目標。因此,研究者會試圖運用晤談、觀察及量表等方法,以鑑別最具效能的領導方法。 俄亥俄州立大學於一九五O 年由Hemphill 和Coons設計發展「領導行為者描述問卷」以『外顯的行為』來對領導現象作客觀及量化的探討,並以關懷及倡導之二層面理論為代表。 學者主張某種領導者行為形態在所有情境中,可能成為最佳之唯一領導方式
(4)情境論研究(situational research) 強調環境因素對領導效能具有絕對影響之理論,,抱持『時勢造英雄』的觀點,認為組織的結構、氣候以及角色特徵和部屬特性等,皆是影響領導的情境因素,因而,情境論者認為:『有怎樣的環境,就有怎樣的領導』。 其研究的基本假設為:不同的行為類型(或特質類型)將在不同的情境中發揮效能,是故,同一種行為類型是不可能適用於所有情境,必須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制宜,此種研究取向有時稱之為『權變取向』(contingency approach)。
(5)權變理論研究(contingency theory research) 領導者的人格特徵或動機決定了他的領導方式。。 領導效能是情境因素的有利程度與領導者類型(領導方式)交互作用的功能。 領導者、情境與效能乃成為『權變模式』的三個要素。 權變理論強調世上沒有所謂絕對最佳的領導方式,領導方式能否導致最大的效能,須視能否切合情境的特性而定。 費德勒(F. E. Fiedler) (1960-1970)所提出 。
(4)轉型領導與交易領導 轉型領導即是具有遠見、強調革新、鼓勵部屬提升其工作動機至較高層級,以共同完成既定目標的領導訴求。轉型領導以激發並鼓舞員工的動機, 使其自我實現,而超越原先預期的表現。 交易領導則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與權力的交換,如下屬必須服從命令,才能如願獲得酬賞或避免懲罰;同時,領導者必須擁有資源,才能換取下屬的合作。
參、教師領導的實務 一、教師領導的內涵 二、教師領導的方式 二、國內外學者的實務研究: 二、班級領導經驗分享:
一、教師領導的內涵 (一) 教師領導是藉教師之影響力的發揮來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歷程 (一) 教師領導是藉教師之影響力的發揮來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歷程 (二) 師領導是利用權力關係、倡導作用、說服方式使學生在選擇目標及達成目標上接受指揮,導向及影響。 (三) 教師領導是教室經營的一部份,教師運用技巧或程序,藉以影響學生,使其能自願的、熱心的,致力於學習目標的達成。 (四) 教師領導是投下遠景、目標和指令,讓學生以自己的詮釋與想法去發揮最大潛能。
教師領導的方式 (一)、獨裁式領導(Autocratic Leadership Style) (二)、放任式領導(Laissez-faire Leadership Style) (三)、民主式領導(Democratic Leadership Style)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Ⅰ Lippit 及White(1943)的研究結果:(1)民主式的領導學生之感情較融洽,並表現團結合作,自動自發的精神。(2)權威式的領導工作效率,略高於民主式,但學生常因競爭而易生侵略行為,而領導者不在時,工作進行滯緩。(3)放任式的領導下的學生,各方面表現最差(引自陳幸仁,民84、張玉茹,民86)。
(一)國外學者的研究Ⅱ Anderson(1945) 的研究結果:(1)專制領導型態下的學生,較為順從,但課業困擾多,也有反抗行為的出現。(2)統合型教師所領導的學生,則較能自動解決問題,並發揮團隊精神(引自林美玲,民82) 。
(二)國內學者的研究Ⅰ 吳武典、陳秀蓉(民67)研究結果:(1)教師民主領導行為有助於學生的學業成就、成就動機、人格適應和內控信念。(2)教師的權威領導行為有助於教師所教科目的成績之提高,卻不利於學生的內控信念,成就動機等。(3)教師的放任領導行為不利於學生的學業成就。
(二)國內學者的研究Ⅱ 盧貴美(民69)研究結果:(1)採高關懷高權威(倡導)的領導方式,學生有較好的學習行為表現。(2)採低關懷低權威的領導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都有不好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困擾也最多。(3)採高關懷低權威及低關懷高權威兩種方式,在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的效果介於上述兩種類型之間,而學習困擾方面,因會造成學生學習的機率或挫折,故效果並不理想。
二、我的班級領導經驗分享 權威式+民主式=改良式領導 (一)樹立教學專業的權威 (二)設置知生識生的管道 (三)堅持公正無私的原則 (四)同理心同感心的保持 (五)學生合理權益的捍衛 (六)班級共同願景的建立
肆、結語 教師領導的成功要訣: 誠心、用心、耐心、愛心 、信心 報告完畢 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