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Advertisements

德 国 鼓 励 生 育 的 宣 传 画.
温 度 定义: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开尔文(K) 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 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8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第八讲 企业信息管理的定量分析 8.1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评 8.2 企业信息管理绩效的测评.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课标要求】 1.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应用. 2.了解等比数列同指数函数间的关系. 3.会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 【核心扫描】 1.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重点) 2.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重点) 3.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结合命题.(难点)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不会宽容人的人, 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贝尔奈.
复习回顾 a a×a a×a×a a a×a×a= a×a= 1.如图,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为 平方厘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第四章 时间序列的分析 本章教学目的:①了解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是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②掌握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要求;③理解和掌握水平速度两方面指标的计算及运用④理解和掌握长期趋势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 本章教学难点: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出入口Y27 往塔城街口/中興醫院 出入口Y25 往延平北路一段/中興醫院 出入口Y23往延平北路一段 出入口Y21往延平北路一段
高考第二轮复习课件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丁文韬
高三二轮复习 课题:数列求和基本方法拓展 青岛十五中 王海蛟.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 徐水职教中心 王海水.
第2章 数列 2.3 等比数列 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p48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 ——乌海市第十中学高二数学组.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应用 虎山中学高一文科备课组 黄小辉.
第5课时 数列的综合应用.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等差数列(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1等差級數與等比級數 2-1 等差級數與等比級數 數列 等差數列與等差級數 等比數列與等比級數 符號Σ.
数列.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2.6 直角三角形(二).
2.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等差与等比数列.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等差与等比综合(3).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数学竞赛 方程整数解 方 法 策 略.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Polarization of electro- magnetic wave after reflection
4.7 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正切.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等差級數的和 自我評量.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YOUR SUBTITLE GOES HERE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制作:黎卓强 等差数列.
數列 等差數列 等差中項 自我評量.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数列求和 Taojizhi 2019/10/1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数列求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等差数列》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http://kejian.7139.com 的文字 然后再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点击“课件下载:http://kejian.7139.com”的文字文本框,删除,保存即可 更多PPT课件资源,请访问 课件下载:http://kejian.7139.com 使用时删除本备注即可

一、概念与公式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 1.定义 若数列 {an} 满足: an+1-an=d(常数), 则称 {an} 为等差数列. 2.通项公式 an=a1+(n-1)d=am+(n-m)d. 3.前n项和公式 Sn=na1+ = . n(a1+an) 2 n(n-1)d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 1.首尾项性质: 有穷等差数列中, 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 即: a1+an=a2+an-1=a3+an-2= … . 特别地, 若项数为奇数, 还等于中间项的两倍, 即: a1+an=a2+an-1=a3+an-2= … =2a中.

2.若 p+q=r+s(p、q、r、sN*), 则 ap+aq=ar+as . 特别地, 若 m+n=2p, 则 am+an=2ap . 3.等差中项 如果在两个数 a、b 中间插入一个数 A, 使 a、A、b 成等差差数列, 则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 a+b A= . 2 4.顺次 n 项和性质 若 {an} 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则  ak,  ak,  ak 也成等差数列, 且公差为 n2d. k=2n+1 3n k=1 n k=n+1 2n 5.已知 {an} 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1)若 n 为奇数, 则 Sn=na中 且 S奇-S偶= a中, = . S奇 S偶 n+1 n-1 (2)若 n 为偶数, 则 S偶- S奇= . nd 2

6.若 {an}, {bn} 均为等差数列, 则 {man}, {mankbn} 也为等差数列, 其中 m, k 均为常数. 7.若等差数列 {an} 的前 2n-1 项和为 S2n-1, 等差数列 {bn} 的前 2n-1 项和为 T2n-1, 则 = . S2n-1 T2n-1 an bn 三、判断、证明方法 1.定义法; 2.通项公式法; 3.等差中项法. 四、Sn的最值问题 1.若 a1>0, d<0 时, 满足 an≥0, an+1≤0. 二次函数 2.若 a1<0, d>0 时, 满足 an≤0, an+1≥0. 注: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 可设为 a-d, a, a+d(或 a, a+d, a+2d) 四个数成等差数列, 可设为a-3d, a-d, a+d, a+3d.

典型例题 1.已知 , , 成等差数列, 求证: , , 成等差数列. b 1 a c a+b c+a b+c 1.已知 , , 成等差数列, 求证: , , 成等差数列. b 1 a c a+b c+a b+c 2.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n, 若 SP= , SQ= (PQ), 求 SP+Q (用 P, Q 表示). Q P 解: 不妨设 Q>P, 则 SQ-SP=aP+1+…+aQ =- . P+Q PQ aP+1+aQ 2 则 SP+Q= = (P+Q)(a1+aP+Q) 2 (P+Q)(aP+1+aQ) (P+Q)2 PQ =- . 3.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n, 若 Sm=Sk(m≠k), 求 Sm+k. 4.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 a1>0, 前 n 项和为 Sn, 若 Sm=Sk, m≠k, 问 n 为何值时 Sn 最大. n= (m+k为偶数时); 或 (m+k 为奇数时). m+k 2 m+k+1 m+k-1

(2)当且仅当 n=12 或 13 时, Sn 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130. 5.在等差数列 {an} 中, 已知 a1=20, 前 n 项和为 Sn, 且 S10=S15. (1)求前 n 项和 Sn; (2)当 n 为何值时, Sn 有最大值, 并求它的最大值. (1)Sn=- (n2-25n); 5 6 (2)当且仅当 n=12 或 13 时, Sn 有最大值, 最大值为130.  6.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且 a2=1, S11=33. (1)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2)设 bn=( ) , 且数列 {bn}的前 n 项和为 Tn, 求证: 数列 {bn} 是等比数列, 并求 Tn. an 1 2 (1)an= n; 1 2 (2)Tn=( 2 +1)(1-2- ). n 2

7. 已知函数 f(t) 对任意实数 x, y 都有: f(x+y)=f(x)+f(y)+3xy(x +y+2)+3, f(1)=1 7.已知函数 f(t) 对任意实数 x, y 都有: f(x+y)=f(x)+f(y)+3xy(x +y+2)+3, f(1)=1. (1)若 t 为正整数, 试求 f(t) 的表达式; (2)满 足 f(t)=t 的所有整数 t 能否构成等差数列? 若能构成等差数列, 求出此数列; 若不能构成等差数列, 请说明理由; (3)若 t 为自然数, 且 t ≥4, f(t)≥mt2+(4m+1)t+3m 恒成立, 求 m 的最大值. (1)f(t)=t3+3t2-3 (tN*);  (2)f(t)=t3+3t2-3 (tZ), f(t)=t  t=-3, -1, 1,  所求数列为: -3, -1, 1 或 1, -1, -3;   (3)f(t)≥mt2+(4m+1)t+3mf(t)-t≥m(t2+4t+3)m≤t-1.  故 m 的最大值是 3.  

8. 已知函数 f(x)=px2+qx, 其中, p>0, p+q>1 8.已知函数 f(x)=px2+qx, 其中, p>0, p+q>1. 对于数列 {an}, 设它的前项和为 Sn, 且 Sn=f(n)(nN*). (1)求数列 {an} 的通项 公式; (2)证明: an+1>an>1; (3)证明: 点 M1(1, ), M2(2, ), M3(3, ), …, Mn(n, ) 都在同一直线上. 1 S1 2 S2 3 S3 n Sn (1)an=(2n-1)p+q (nN*);  (2)an+1-an=2p>0, ∴an+1>an>a1=p+q=1;  (3)只要证其中任意一点 Mr(r, )(r>1, rN*)与点M1(1, ) 1 S1 r Sr 连线的斜率为定值(p)即可. 

课后练习题 1.已知 {an} 是等差数列. (1)前 4 项和为 21, 末 4 项和为 67, 且各项和为 286. 求项数; (2)Sn=20, S2n=38, 求 S3n; (3)项数为奇数, 奇数项和为 44, 偶数项和为 33, 求数列的中间项和项数. 解: (1)设数列的项数为 n, 依题意得: a1+a2+a3+a4=21, an-3+an-2+an-1+an=67, 且有: Sn=286, a1+an=a2+an-1=a3+an-2=a4+an-3. ∴4(a1+an)=21+67=88. ∴a1+an=22. ∴由 n(a1+an)=2Sn=2286 得: n=26. 故所求数列的项数为 26. (2)∵Sn, S2n-Sn, S3n-S2n 成等差数列, ∴S3n-S2n+Sn=2(S2n-Sn). ∴S3n=3(S2n-Sn)=3(38-20)=54. S奇+S偶=Sn, S奇-S偶=a中, Sn=na中. Sn=77,  a中=11, Sn=na中. (3)依题意 解得: a中=11, n=7.

2.等差数列 {an}, {bn} 中, 前 n 项和分别为 Sn, Sn, 且 = , 求 . ∴可设 Sn=kn(7n+2), Sn =kn(n+4), ∴a5=S5-S4=65k, b5=S5-S4 =13k. a5 b5 ∴ = =5. 65k 13k S9 S9 79+2 9+4 a5 b5 或 = = = = = =5. a1+a9 2 b1+b9 9 13 65

3. 设 {an} 是一个公差为 d(d0) 的等差数列, 它的前 10 项和 S10=110, 且 a1, a2, a4 成等比数列 3.设 {an} 是一个公差为 d(d0) 的等差数列, 它的前 10 项和 S10=110, 且 a1, a2, a4 成等比数列. (1)证明: a1=d; (2)求公差 d 的值和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1)证: ∵a1, a2, a4 成等比数列, ∴a22=a1a4. 而 {an} 是等差数列, 有 a2=a1+d, a4=a1+3d. ∴(a1+d)2=a1(a1+3d), 整理得 d2=a1d. ∵d0, ∴a1=d. (2)解: ∵S10=110, 而 S10=10a1+45d, ∴10a1+45d=110, 即 2a1+9d=22. 又由(1)知 a1=d, 代入上式得: 11a1=22. ∴a1=2. ∴d=a1=2. ∴an=2+(n-1)2=2n. ∴公差 d 的值为 2, 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2n.

4. 已知数列 {an} 满足 a1=4, an=4- (n≥2), 令 bn= 4.已知数列 {an} 满足 a1=4, an=4- (n≥2), 令 bn= . (1)求证: 数列 {b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an-1 4 an-2 1 (1)证: 由已知 an+1-2=2- = . 4 an 2(an-2) an+1-2 1 ∴ = = + . 2(an-2) an an-2 2 ∴ - = . an+1-2 1 an-2 2 即 bn+1-bn= . 1 2 故数列 {bn} 是等差数列. (2)解: ∵{ } 是等差数列, an-2 1 ∴ = +(n-1) = . a1-2 1 an-2 n 2 ∴an=2+ . 2 n ∴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2+ .   2 n

5. 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npan(nN 5.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npan(nN*), 且 a1a2, (1)求常数 p 的值; (2)证明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 (1)解: 当 n=1 时, a1=pa1, 若 p=1, 则当 n=2 时有 a1+a2=2pa2=2a2. ∴a1=a2 与 a1a2 矛盾. ∴p1. ∴a1=0. ∴由 a1+a2=2pa2 知: (2p-1)a2=a1=0. ∴p= . 1 2 ∵a2a1, ∴a20, (2)证: 由已知 Sn= nan, a1=0. 1 2 当 n≥2 时, an=Sn-Sn-1= nan- (n-1)an-1, 1 2 ∴ = . an-1 an n-1 n-2 则 = , …, = . an-2 an-1 n-2 n-3 a2 a3 2 1 ∴ =n-1. a2 an ∴an=(n-1)a2. ∴an-an-1=a2. 故数列 {an} 是以 a1 为首项, a2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证: 由 an+1=Sn+1-Sn 得: 8an+1=(an+1+2)2-(an+2)2. 6.已知数列 {an}, anN*, Sn= (an+2)2, (1)求证: {an} 是等差数列; (2)若 bn= an-30, 求数列 {bn} 的前 n 项和的最小值. 1 2 8 (1)证: 由 an+1=Sn+1-Sn 得: 8an+1=(an+1+2)2-(an+2)2. ∴(an+1-2)2-(an+2)2=0. ∴(an+1+an)(an+1-an-4)=0. ∵anN*, ∴an+1+an0. ∴an+1-an-4=0 即 an+1-an=4. ∴{an} 是等差数列. (2)解: 由已知 8a1=8S1=(a1+2)2 a1=2, 故由(1)知 an=4n-2. ∴bn=2n-1-30=2n-31. ≤n< . 2 31 29 解 2n-31<0 且 2(n+1)-31≥0 得: ∵nN*, ∴n=15. ∴{bn} 的前 15 项为负数, 其前 15 项和 T15 最小. ∵b1=-29, 公差 d=2, ∴T15=15(-29)+1572=-225. 故所求前 n 项和的最小值为 -225.

7.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是 2, 前 10 项之和是 15, 记An=a2 +a4+a8+…+a2n (nN 7.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是 2, 前 10 项之和是 15, 记An=a2 +a4+a8+…+a2n (nN*), 求 An 及 An 的最大值. 解: 设等差数列 {an} 的公差是 d,  由已知: a1=2 且 10a1+45d=15. 解得: a1=2d=- . 1 9 ∴An=a2+a4+a8+…+a2n=na1+d[1+3+7+…+(2n-1)] =na1+d(2+22+23+…+2n-n) =2n- ( -n) 1 9 2-1 2n2-2 = (19n+2-2n+1). 1 9 求 An 的最大值有以下解法: 法1: 由 a1>0, d<0, 则有 a1>a2>…>ak≥0>ak+1>…. 由 ak=2- (k-1)≥0 得 k≤19. 1 9 由 k=2n≤19(nN*) 得 n≤4. 即在数列 {a2n} 中, a21>a22>a23>a24 >0>a25>…. ∴当 n=4 时, An 的值最大, 其最大值为: {An}max= (194+2-24+1)= . 1 9 46

7.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是 2, 前 10 项之和是 15, 记An=a2 +a4+a8+…+a2n (nN 7.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是 2, 前 10 项之和是 15, 记An=a2 +a4+a8+…+a2n (nN*), 求 An 及 An 的最大值. 解: 求 An 的最大值有以下解法:  法2: 若存在 nN* 使得 An≥An+1 且 An≥An-1, 则 An 的值最大. = (19n+2-2n+1), 1 9 ∵ An An≥An+1 An≥An-1 ∴  19n+2-2n+1≥19(n+1)+2-2n+2 19n+2-2n+1≥19(n-1)+2-2n 解得: 9.5≤2n≤19(nN*)n=4.  故取 n=4 时, An 的值最大, 其最大值为: {An}max= (194+2-24+1)= . 1 9 46

8. 设 {an} 为等差数列, Sn 为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8.设 {an} 为等差数列, Sn 为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已知 S7=7, S15=75, Tn 为数列 { } 的前 n 项和. 求 Tn. Sn n 则 Sn=na1+ . n(n-1)d 2 解: 设等差数列 {an} 的公差为 d, ∵S7=7, S15=75, 7a1+21d=7, 15a1+105d=75, ∴ a1+3d=1, a1+7d=5, 即 解得: a1=-2, d=1. ∴ =a1+ (n-1)d=-2+ (n-1). Sn n 1 2 ∵ - = , Sn+1 n+1 Sn n 1 2 1 2 Sn n ∴数列 { } 是等差数列, 其首项为 -2, 公差为 .  ∴ Tn= n2- n. 9 4 1

9.两个数列 {an} 和 {bn} 满足 bn= , 求证: (1)若 {bn} 为等差数列, 则数列 {an} 也是等差数列; (2) (1)的逆命题也成立. a1+2a2+…+nan 证: (1)由已知得 a1+2a2+…+nan= n(n+1)bn. ① 1 2 ∴a1+2a2+…+nan+(n+1)an+1= (n+1)(n+2)bn+1. ② 1 2 an+1= (n+2)bn+1- nbn. 1 2 将 ② 式减 ① 式化简得: ∵{bn} 为等差数列, ∴bn-1=2bn-bn+1, bn+1-bn 为常数. ∴an= (n+1)bn- (n-1)bn-1= (n+1)bn- (n-1)(2bn-bn+1). 1 2 ∴an+1-an= (n+2)bn+1- nbn- (n+1)bn+ (n-1)(2bn-bn+1) 1 2 = (bn+1-bn) 为常数. 3 2 故数列 {an} 也是等差数列. 

证: (2) (1)的逆命题为: 两个数列 {an} 和 {bn} 满足: a1+2a2+…+nan bn= , 若 {an} 为等差数列, 则数列 {bn} 也是等差数列. 证明如下: ∵{an} 是等差数列, ∴可设 an=an+b(a, b 为常数).   ∴nan=an2+bn.   ∴a1+2a2+…+nan=a(12+22+…+n2)+b(1+2+…+n).   1+2+…+n a1+2a2+…+nan ∵bn= = an(n+1)(2n+1)+ bn(n+1) n(n+1) 1 2 6 1 3 = a(2n+1)+b. ∴ bn+1-bn= a, 为常数. 2 3 故数列 {bn} 也是等差数列.

10. 已知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 其前 n 项和为 Sn, a3=7, S4=24 10.已知数列 {an} 是等差数列, 其前 n 项和为 Sn, a3=7, S4=24. (1)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2)设 p, q 是正整数, 且 pq, 证明: Sp+q< (S2p+S2q). 1 2 (1)解: 设等差数列 {an} 的公差为 d, 依题意得: a1+2d=7 且 4a1+6d=24. 解得: a1=3, d=2.   ∴an=a1+(n-1)d=3+2(n-1)=2n+1.   故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2n+1. (2)证: 由 (1) 知 an=2n+1, ∴Sn=n2+2n. ∵2Sp+q-(S2p+S2q)=2[(p+q)2+2(p+q)]-(4p2+4p)-(4q2+4q)   =-2(p-q)2.   又 pq,   ∴2Sp+q-(S2p+S2q)<0. Sp+q< (S2p+S2q). 1 2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