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第五章 频率响应分析法 经典控制理论最重要、最主要的分析方法; 根据开环系统的稳态频率特性图,分析闭环系统 的稳定性、稳定裕度及动态性能; Nyquist 1932 年提出频域稳定判据, Bode 1940 年 提出简化作图的对数坐标系; 系统的频率特性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既可实验 获取,也可由传递函数得到。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九章 医学原虫 一、教学目的 熟悉: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致病 性、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应用:疟疾的发作、复发、再燃及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机制和临床表现;疟原虫的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 :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的 红內期形态。 二、教学方法.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英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蕊蕊 2010 年 11 月. 一、何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 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又称群发性癔症,是一 种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的的一种在临床上只 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没有任何可 以检出的器质性病变。意识不丧失,易受心 理暗示影响,使病情加重或减轻。
第四节 关 格 第四节 关 格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科教研室 高昌杰 病 名 关格首载于《内经》,或指脉象或言 病机。《伤寒论》将小便不通和吐逆 为主症者称为关格。巢元方等则以大 小便俱不通为关格。至南宋时期,张 锐综合仲景与巢氏之说,提出关格病 上有吐逆,下有大小便不通。近代对 本病的认识逐渐统一于仲景,故本书.
C A D C D.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一、腰痛定义 二、腰痛历史沿革 三、腰痛病因病机 四、腰痛范围 五、腰痛诊断 六、辨证要点 七、治疗原则 八、分型论治 九、其他疗法 十、复习思考题 十一、临床病案.
肺癌. 概述 w 定义  肺癌或称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 邪毒外侵,痰浊内聚,气滞血瘀, 阻结于 肺,肺失肃降所致,以咳嗽、咯血、胸 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部恶 性肿瘤。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概 述 张华.
当系统模型不可知,难以分析,无法得到数学模型,又想知道系统运动特性的时候: 实验法
大洋洲.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无源RC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当代 国 际 关 系(案例6)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
報告人 方萱玉 100上學期教學組業務報告.
国医门诊部 白癜风诊治规范及工作流程.
国王赏麦的故事.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 吴斌.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0 引言 2-1 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线性化 2-2 传递函数 2-3 结构图 2-4 信号流图.
肺部大叶性肺炎 平山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康军.
第4章 频域分析法.
第五章 频域分析.
战 后 国 际 关 系 专题五: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
目 錄 壹、緣由 貳、問題解析 參、問題歸納 肆、因應對策 伍、評鑑獎勵 陸、追蹤考核 1.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Au Aum 0.7Aum f 下限截止频率 上限截止频率 fL fH 通频带:
翰林自然 六年級上學期 第二單元 聲音與樂器.
Examples for transfer function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5章 频域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第五章 中耕机械 一、除草技术与中耕机械 ○ 化学除草剂:易于污染环境、有些草难以除尽 ○ 中耕机械:适于行间除草
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开环系统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引言 §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2018/11/9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1 频率响应及其描述
In-depth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12-1试写出题图12-1(a)和(b)所示双口网络的转移电压比 ,并用计算机程序画出电阻R=1kΩ和电感L=1mH时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黄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专业.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四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 系统稳定性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五节 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一、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二、闭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主讲教师:朱高伟.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系统稳定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二、劳斯稳定判据 三、结构不稳定系统的改进措施
Module_4_Unit_11_ppt Unit11: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 第一节 系统校正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第三节 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校正: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三、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 四、带零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一、给定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二、扰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三、改善系统稳态精度的方法.
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1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3.2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3.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五章 频率响应法 5.1 频 率 特 性 5.2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5.3 奈奎斯特判据 5.4 稳 定 裕 度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第三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第一节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第三节 稳态性能分析.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 一、系统固有部分的简化处理 二、系统预期频率特性的确定 三、校正装置的设计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六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课件 2009年淮南师范学院 校级精品课程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设计举例 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电流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 三、速度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频率特性 一、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二、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第七章 频率响应 频率失真 (a)信号 (b)振幅频率失真 (c)相位频率失真
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如何與身心障礙者接觸 新竹教育大學 薛明里.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课件 2009年淮南师范学院 校级精品课程
第七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一、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 二、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
第四节 控制系统性能的频域分析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典型环节的Bode图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主讲教师:朱高伟.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 07/16/ 天津市第七十四中学 李家利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在工程实际中,人们常运用频率特性法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频率特性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的图形来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因而可避免繁琐复杂的运算。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 用实验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四节 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稳定性 第五节 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第六节 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第七节 MATLAB用于频域分析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二、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分析法的数学模型是频率特性。通过对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性能。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二、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一 频率特性的定义 e ω · ∑ ω e ∑ e r(t)=Asin ωt +A2 =A1 系统的稳态响应为 系统结构图如图: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 频率特性的定义 r(t)=Asin ωt e -j t ω j t +A2 =A1 系统的稳态响应为 系统结构图如图: cs(t)=limc(t) t→∞ [ G(j ω t+ cs(t)=A|G(j ω)|sin ω)] G(S) R(s) C(s) 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A1=G(s) (s+j s=-j A s2+ ω2 ω ω) 求待定系数: 系统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输出与输入的幅值之比为|G(jω)|,稳态输出与输入间的相位差为∠G(jω)。 G(s)= (s-s1)(s-s2)···(s-sn) U(s) R(s)= A s2+ ω2 ω 特征方程的根 -2j -j G(j ω) A|G(j ω)|e = =G(-j -2j A ω) · = (s-s1)(s-s2)···(s-sn) U(s) A s2+ ω2 ω C(s)=G(s)R(s) = 2j A|G(j ω)|e j G(j ω) G(j 2j A ω) A2= = A1 s+j Bi s–si ∑ n i=1 + ω A2 s-j 同理: -j G(j ω) G(-j ω )=|G(j ω)|e 根据 拉氏反变换得: c(t)=A1 e -j t ω j t +A2 ∑ n i=1 sit + Bi - 2j cs(t)=A|G(j e j[ G(jω)] ω t+ -j[ ω)|

ω 系统输入输出曲线 定义频率特性为: ) G(j ω r(t) t c(t) =|G(j ω)|e r(t)=Asin ωt )e =A(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系统输入输出曲线 定义频率特性为: ) G(j ω r(t) t c(t) j G(j ω) =|G(j ω)|e r(t)=Asin ωt )e j φ ( ω ) =A( A 幅频特性: )=|G(j ω)| A( ω 相频特性: G(j ω) A G(j ω ) G(j ω) φ ( ω )= G(j ω t+ cs(t)=A|G(j ω)|sin[ ω)]

频率特性表征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故可由频率特性来分析系统性能。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系统输入输出曲线 定义频率特性为: ) G(j ω r(t) t c(t) j G(j ω) =|G(j ω)|e r(t)=Asin ωt )e j φ ( ω ) =A( A 幅频特性: )=|G(j ω)| A( ω 相频特性: G(j ω) A G(j ω ) G(j ω) φ ( ω )= 频率特性表征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故可由频率特性来分析系统性能。

√ √ 例 求图所示RC电路的频率特性,并求该 电路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响应。 解: 传递函数为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G(s)=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例 求图所示RC电路的频率特性,并求该 电路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输出响应。 解: + - uc ur C i R 传递函数为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G(s)= Ts+1 1 = 1+( T)2 1 ω √ T=RC )=|G(j ω)| A( ω 频率特性 G(j ω) φ ( ω )= ω T =-tg-1 T+1 1 )= G(j ω j 电路的稳态输出: = 1+( ω T)2 -j 1 T ur(t)=Asin ωt ω T) t-tg-1 A sin( cs(t)= 1+( T)2 √

√ φ ω RC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频率特性可表示为: )=tg-1 ( Q( P( ) ) G(j ω )e =A( +Q2( )= A(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RC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 ω 1A 0.2A 0.4A 0.6A 0.8A A(ω) 1 2 3 4 5 T ω -80 -60 -40 -20 Φ(ω) 1 2 3 4 5 T 频率特性可表示为: )=tg-1 ( ω Q( P( ) φ ) G(j ω )e j φ ( =A( +Q2( √ )= A( ω P2( ) =P( ω )+jQ( )

二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常见的频率特性曲线有以下两种。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魁斯特曲线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二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常见的频率特性曲线有以下两种。 Im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ω ∞ Re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魁斯特曲线 也称极坐标图 ω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ω=0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 横坐标表示为: 为方便只表示ω 纵坐标表示为: L( ω )=20lgA( ) 单位为 dB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 dB L( ω )=20lgA( ) 斜率 横坐标表示为: -20dB/dec -40 -20 20 40 -40dB/dec 为方便只表示ω -1 1 lg ω ω 0.1 1 10 纵坐标表示为: 十倍频程 -20dB/dec dec L( ω )=20lgA( ) ) ( ω φ 单位为 dB -180 -90 1 10 0.1 ω 对数相频特性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图.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 (1) 作业习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