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選擇觀 林建甫 Chien-fu Jeff Lin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所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Advertisements

Notes appear on slides 3, 4, 5, 29, 42, 43, 63, 80, and 84.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四章 消費理論與應用 4.1 序列效用與無異曲線 4.2 無異曲線分析與應用 4.3 計數效用與需求曲線 4.4 消費者剩餘與應用
第五章 效用與消費者選擇.
收益的種類 溫故知新 1.
五.家庭在要素市場之選擇 (一)勞動供給決定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二 音名、唱名.
前三章討論供給、需求與均衡。 本章從消費者選擇, 解釋負斜率需求線。 第6、7兩章則從生產者的行為, 導出正斜率的供給線。
第三章 家計與廠商 學前預知 3-1 需 求 慾 望 需 求 消 費
第一節 效用與理性 第二節 無異曲線 第三節 邊際替代率 第四節 預算線 第五節 消費者均衡 第六節 消費者均衡的變動
主題三 現代公民與經濟生活 錢 「經濟就是生活」 什麼是「經濟」? 社會科學: 研究人的行為與社會關係 柴米油鹽醬醋茶,食衣住行育樂
以無異曲線分析物價指數作為COL指標, 有高估或低估的現象。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三章 家計與廠商 3-1 慾望 3-2 需要 3-3 消費 3-4 消費者如何獲得最大滿足 3-5 消費者保護運動 3-6 供給
Individual and Market Demand 個人與市場需求
五、消費者的選擇 效用與價值 邊際效用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邊際效用分析法.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效用的基本概念 瞭解計數效用分析法 瞭解序列效用分析法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單元2-7-1 稽納二極體 單元總結.
第4章 偏好與消費限制 th Edition.
4.1 計數效用 效用:賦予滿足程度一定的單位(效用),用來測度人們進行消費時滿足(快樂)程度的高低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第四章 消費者選擇與需求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消費者均衡 需求曲線 消費者剩餘.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學習目標 定義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解釋消費者選擇的預算限制 解釋水與鑽石的價值矛盾 以邊際效用分析法導出需求曲線 OBJECTIVES.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1 數系的發展.
3 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边际效用分析 3.2 无差异曲线分析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钱胡风 2019/2/24.
第三章 效用论 两种方法分析: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 4 章 需求理論--效用與無異曲線 總效用(total Utility) 邊際效用
經濟學基本概念介紹簡介 林建甫 Chien-fu Jeff Lin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所長
第五章 無異曲線與消費者選擇 授課老師 簡立賢老師.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第十章補充 允收抽樣.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複 拍 子 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 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效用函數 需求決策是家庭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所推導出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效用與 消費者行為 3. 效用與 消費者行為 3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何謂效用與消費者行為。 應用邊際效用分析法分析消費者的效用。 說明無異曲線之意義與其特性。 應用效用極大的觀念來分析消費者的選擇行為。 區別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與總剩餘。 理解何謂價值的矛盾。
3-3 正、反比大挑戰.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經濟學100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韋斯登電橋 Wheatstone Bridge ATS電子部製作.
交流電路(R-L) R-L Series Circuits ATS電子部製作.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效用關係 需求決策是家庭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所推導出的。
效用函數 需求決策是家庭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所推導出的。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019/5/20.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之間 的距離及平面圖形的面積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基数效用(边际效用分析) 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營運模式.
Chapter 16 動態規劃.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經濟學的選擇觀 林建甫 Chien-fu Jeff Lin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 教授兼系主任、所長 URL: http://www-ms.cc.ntu.edu.tw/~clin e-mail: clin@ccms.ntu.edu.tw

經濟學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它有一套基本的經濟理論, 可以分析各類不同的問題。 經濟行為就是選擇的行為。 經濟學通常被稱為是一門選擇的科學。

經濟學是一門行為科學, 主要是用來研究如何選擇具有多種用途的有限資源, 以生產物品與勞務, 供應目前與將來的消費。 「必須選擇」是因為資源是稀少 (scarcity) 的; 「可以選擇」則是指資源具備多種用途 (alternative uses)。

陽光、空氣稱之為自由財 (free goods)。 稀少的東西則稱為經濟財。 稀少與貧窮是不同的兩回事。

經濟學「不只是」研究如何賺錢的學問;因為賺錢固然需要選擇,它只是人們各種決策、選擇的經濟行為之一。 經濟學強調行為的決策選擇層面。 以下的選擇以消費者理論來說明。

第一節 基本觀念 人們從事消費行為時,經濟學就稱他們為消費者(consumers); 從事生產行為時,就叫做生產者(producer)。 第一節 基本觀念 人們從事消費行為時,經濟學就稱他們為消費者(consumers); 從事生產行為時,就叫做生產者(producer)。 消費、生產或其他任何涉及選擇的行為,都是經濟行為。 消費(consumption)就是人們直接用來滿足慾望的行為。 慾望滿足的程度,稱為效用。

追求效用極大(utility maximization)是經濟學認定的所有人類經濟行為(選擇決策)的基礎。 「效用最大」不一定等於「賺最多錢」,因為賺錢需要犧牲其他東西(如時間),賺到一定程度後,它可能「得不償失」。 追求最大效用的行為,乃是源自於個別行為者的自利心(self-interest),經濟學上稱為自利行為。

把「自利」與「自願」畫等號的「自利行為」,與一般所稱的「自私」、「自私自利」的觀念,並不完全相同。 一般人所謂的自利可包括「利人利己」或「害人利己」的行為,但決不會包括「利人害己」的完全利他行為。 經濟學所稱的自利則包括人們可能有的利人害己的利他行為---一般人稱此為「犧牲」。

通常,經濟學家做問卷調查時,很少問「你想怎麼做?」或「你喜歡什麼?」 而是問「你做了什麼?」或者「你買了什麼?」 質言之,經濟學家相信的是人們真正的「行為」,而不是他們所「說」或所「想」要的。因為人們常常說的是一回事﹐作的是一回事.

價值的矛盾(paradox of value):有用的水比無多大用途的鑽石價格低。 解答這個價值矛盾的效用理論是這樣的:消費者購買一物願付的需求價格,乃是決定於該物的邊際效用,而不是總效用;而水的總效用雖然很大,但邊際效用卻遠低於鑽石,故價格較低。

第二節 邊際效用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消費者對一物品之消費數量愈多,總滿足程度愈大,但每增加一單位物品的消費,「滿足的增加量」可能遞減。 第二節 邊際效用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消費者對一物品之消費數量愈多,總滿足程度愈大,但每增加一單位物品的消費,「滿足的增加量」可能遞減。 經濟學稱此種現象為總效用(total utility, 為TU)增加,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遞減。 效用是個主觀的概念,通常很難用一個精確的數字來衡量。但為了分析方便起見,我們可以假想有一種效用單位,用這個單位數的增減來代表效用的大小。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在一定期間內(嗜好保持不變),消費者消費一物的邊際效用(不論是否有遞增的階段),終究會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現象。 一個物品通常有多種用途,人們用它來滿足不同的慾望,而且通常是先滿足效用比較高的,行有餘力,再到較不急需的用途。

第三節 邊際效用分析法 消費者要達到效用最大,必須滿足這個條件:「花在各種物的最後一塊錢的邊際效用,必須相等」;否則,他所獲得的總效用就不會是最大。 以數學式表示,這個條件就是: MUx/Px=MUy/Py

如果MUx/Px > MUy/Py,表示花在X物品的最後一元所增加的效用(即邊際效用),大於最後一元用在Y物所獲得的。 此時若減少一元在Y的消費,拿來買X,總效用必然會提高;因為Y的減少會使效用減少(MUy/Py)單位,但X的增加則增加(MUx/Px)單位的效用。而(MUx/Px) > (MUy/Py),因此總效用提高。

邊際效用遞減與需求曲線 I=Px.X+Pm . M=Px . X+M 如果我們想要分析消費者對某一特定物的需求時,可以把這個特定物品分離出來,而把所有其他物看成一種物組合,再進一步以其貨幣價值代表之。 根據上述消費者的選擇理論 Mux/Px=Mum/Pm=Mum

在貨幣的邊際效用(MUm)固定的假設下X的邊際效用(MUx)遞減就會導出X的需求量與其價格間的反向變動關係。 至此,我們多了一個解釋「何以需求線是負斜率」的道理: 為了使總效用最大,消費者願付的價格決定於邊際效用的貨幣值,而因邊際效用遞減,故需求線呈負斜率。

這裡所謂的「X物邊際效用的貨幣值」,就是:Mux/Mum。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需求價格」,或稱為X的邊際效益(marginal benefit)。 一物的邊際效益,就是該物「邊際效用的貨幣值」,也就是該物的需求價格。

「價值的矛盾」也可以從「邊際效用決定需求價格」這個消費行為中獲得較完滿的解釋。 水對人們的確是不可或缺的,其「總效用」非常大;但因水的消費量大,故其最後一單位的邊際效用很低,而消費者願付的需求價格則是根據最後一單位的邊際效用來的,因此水的價格低。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對一物品的消費時,前面的單位產生較高的邊際效用,以貨幣邊際效用換算之,將成較高的需求價格(Px=MUx/MUm)。 但他實際購買時,是以最後一單位對應的較低價格付款。 因此消費者購買一物時,除了最後一單位之外,前面各單位的需求價格均高於實際售價,其間的差額就稱為消費者剩餘。

價值的矛盾裡,水的用處大,但價格低;鑽石則反是。 但各物的消費者剩餘則充分反映各物對品消費者的總價值。水的消費者剩餘很大,鑽石的消費者剩餘很小。 一物對消費者的總價值應以需求線以下的全部面積計算,即其總效用;但交換價值(市場價格)則是以邊際效用為準的。

第四節 無異曲線 邊際效用分析法有一項很明顯的缺點, 第四節 無異曲線 邊際效用分析法有一項很明顯的缺點, 這種分析法是基於效用的「可測性」來說明的,也就是假定消費者對任何物品所給予他的滿足程度(亦即效用),都可以說出一個明確的數字來。 無異曲線是用來探討消費者選擇行為的一個非常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不要求可測性,只要知道效用的大小順列,即可分析消費者行為。

無異曲線,乃是兩種物品產生同等的某一特定總效用水準的所有各種組合的軌跡。 在同一條無異曲線上的任何兩點所代表的物品的兩個組合,給予消費者的滿足程度都是相同的。

無異曲線的特性 無異曲線是負斜率、不相交、任何一點有唯一的一條曲線通過、愈右上方之總效用愈高、及凸向原點。 負斜率 因為當X物的消費量增加,而Y物的消費量不變時,必然會提高他所得到的總效用。因此,若想保持總效用在原來水準,則勢必要減少Y物的消費。

任何兩條無異曲線都不會相交 不然會有矛盾產生。 平面上任何一點,必有唯一的一條無異曲線通過 愈往右上方的無異曲線,其效用愈高 兩種產品都增加﹐效用自然也愈高。

凸向原點特性 代表邊際替代率遞減的性質。 為了維持同一效用水準,當增加一個單位X物的消費時,可以放棄的Y物的數量,就是以X替代Y的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簡稱MRS)。 代表機會成本的增加。

無異曲線只能單純地反映消費者主觀的偏好,若想要進一步知道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則必須同時考慮他的所得 I 與物的市場價格P。 消費者的所得限制條件,可寫成下式: Px.X + Py . Y = I

消費者追求最大效用時,就必定會在這條預算線上做選擇,以決定X、Y的取捨。 在預算線左方(三角形內),效用必定不是最大,預算線右上方則是他能力所不及。 消費者效用最大的選擇是在某一條無異曲線與預算線的相切點。

無異曲線不但袪除了效用可測性的麻煩,而且分析消費行為時比邊際效用分析法嚴謹,因為它同時考慮到嗜好、所得與價格三個因素。 事實上,任何人的任何經濟行為,都是決定於這三個因素。嗜好表現在無異曲線的形狀(彎曲度),所得與價格共同構成預算線。 消費者在預算限制內(資源有限),從事兩個物間選擇也反映了需求量的定義中所強調的「有能力」(在預算線內)且「願意」(效用最大)購買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