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四、常见的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I 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种属和不同个体中差异 很大。临床上与 I 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可以 是全身性的或局部性的。 ( 一 )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 I 型变态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组危急症候群。 发病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分钟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气急、
Advertisements

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 19 )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 allergy , anaphylaxis ) 某些物质某些个体致敏 allergy * 病理性免疫应答 该物质.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 正常菌群 ( normal flora ) 1 概念: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 体无害的细菌 2 分布:皮肤、外耳道、眼结膜、鼻咽 腔、口腔、肠道、尿道、阴道 等.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八章 临 床 免 疫 学. 一、教学目的 熟悉: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 II 型、 III 型、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应用: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 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荨麻疹类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第一节 荨麻疹 俗称 ‘ 风疹块 ’ ,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 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 性水肿反应。
农林与工程系 讲授人:张晓燕 抗 体 ( antibody , Ab )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 抗体的概念 31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33 抗 体( antibody , Ab )
超敏反应 学习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Ⅰ、Ⅱ型超敏反应的 机制、常见病、防治原则。 2 、了解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的区别。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第六章章 补 体 系 统 complement system 主讲 孟学平 教授 淮海工学院生物技术系.
1 气管支气管解剖 2 气管解剖 气管是个圆柱形管腔,位于第六颈椎至第五胸椎之间。它 往下走的时候随着椎体的弧度,近气管分叉的地方,它略向右 偏曲。 总长 : cm ; 软骨环 颈段气管:环状软骨 - 胸骨上窝, 7-8 个软骨环,内径 胸段气管:胸骨上窝 - 气管隆嵴,
兽医应用免疫学 ——兽医专业重要基础课 黄青云 唐满华 谢安新 编制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定义: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六十六讲 主讲教师:杨文.
105例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资料分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景红梅 主任医师.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基本医疗、医疗保险 相关政策简介.

新生儿败血症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罗开源 副教授.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乙脑的预防和控制.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新生儿黄疸.
II-1 Chap12 免疫系统之免疫分子.
Chap1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十一、十二章 抗体、疫苗与基因治疗.
免疫球蛋白.
英国医生 Jenner 在 1796 年首创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免疫 前言 天生的免疫力 後天的免疫力 免疫作用造成的不適 免疫學的生物技術應用   B 蔡政村.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简称B细胞,是由哺乳动物骨髓或鸟类法氏囊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它们是长寿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 (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抗体工程研究进展 沈倍奋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第二单元 免疫沉淀实验.
第五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免疫是机体对异种、异体及自身物质所产生的反应,即机体“自我识别,排除异己”,以达到自身稳定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性保护,并且与人体的胚胎发育、疾病发生、衰老等一系列的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是人体进化的结果。免疫学是研究人类和实验动物体内、外免疫反应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 九 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二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概论 一、超 敏 反 应: 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指已经免疫的机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后,所引起的组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第4章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 与螺杆菌属.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Immunoglobulin,Ig.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Molecular Genetics of Immunoglobulins
Antibody Molecules, Their Genes and B Cell Development
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表达.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 T、B淋巴细胞的发育
第3讲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生物技术实验—凝集反应 免疫学教研室 刘平.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Immunoglobulin , Ig Antibody, Ab 免疫球蛋白·抗体 主讲:肖 健 沈倍奋.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免疫分子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Immune Regulation Xiao Jian.
第十九章 免疫学概论 授课教师:房志家.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概述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四肽链结构 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构。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

人类Ig根据其重链恒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其重链分为五类:γ(Gamma)链、α(Alpha)链、μ(Mu)链、δ(Delta)链、ε(Epsilon)链。 相对应的Ig分别为: IgG、IgA、IgM、IgD、IgE。 轻链可分为两型:κ、λ型

可变区 根据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分为可变区(V)和恒定区(C)。 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易变化,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也称为互补性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其余称骨架区(FR)。

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类Ig的重链CH长度不一,同一种属动物中,同一类别Ig分子C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

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IgM和IgE无铰链区 。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每个功能区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其氨基酸的序列具有相似形或同源性。其二级结构是反向平行的β片层

功能区的作用有:①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②CH1和CL上具有部分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③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④IgG可通过胎盘;⑤IgG的CH3可结合细胞表面的FcR,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IgE Fc受体结合。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IgG 得到两个相同的Fab段和一个Fc段。 胃蛋白酶(pepsin)裂解IgG 得到一个具有双价活性的F(ab’)2段和若干个小分子多肽碎片(pFc’)

四、J链和分泌片 J链 J链是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单体成双体、五聚体和多聚体。 分泌片 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并一起被分泌到黏膜表面。对分泌型IgA具有保护作用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V区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特异性的结合抗原, 是V区特别是HVR(CDR)的空间构型所决定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V区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特异性的结合抗原, 是V区特别是HVR(CDR)的空间构型所决定 Ig单体可结合两个抗原表位,为双价 Ab +Ag——发挥免疫效应 B细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C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 IgM,IgG1~3 + Ag ☆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调理作用、ADCC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黏膜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在Ig分子上主要有三种抗原决定基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在Ig分子上主要有三种抗原决定基 (一)同种型 指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同一类Ig分子所共有的抗原特异性,主要存在于Ig的C区。 (二)同种异型 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同一类Ig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主要存在于Ig的C区。

(三)独特型 idiotype, Id 指在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特异性IgV区上的抗原特异性,尤其是HVR的氨基酸组成、排列和构型决定了独特型的抗原特异性。Ig独特型的抗原决定簇称为独特位(idiotope),Ig独特位作用于异种、同种异体和自体,可诱导产生相应抗独特型抗体,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Id也存在于TCR和BCR上。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IgG1、IgG2和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发挥调理作用;与K细胞结合,发挥ADCC作用;与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 具有抗菌、抗毒和抗病毒作用 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二、IgM 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 IgM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 ABO血型抗体的类型是IgM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最早能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表示该儿曾有宫内感染

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也可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三、IgA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而分泌型IgA(S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 主要存在于初乳、唾液、泪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 分泌型IgA的合成和主要作用部位在黏膜

四、IgD 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SmIgM,后来出现SmIgD,他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了。

五、IgE 又称亲细胞抗体 CH2和CH3功能区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多个抗原决定基——机体——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多个抗原决定基——机体——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由一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 McAb的特点:高度特异性、高度均一性、高效价、大量产生。

应用 检测各种抗原,包括肿瘤抗原、细胞表面抗原及受体、激素、神经递质以及细胞因子;抑制器官移植排斥、治 疗自身免疫疾病 、生物导弹等。

第六节 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又称重组抗体,它是在充分认识Ig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应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装成的新型抗体分子。它保留了天然抗体的特异性和主要生物学活性,去除或减少了无关结构,并可赋予抗体分子以新的生物学活性。

基因工程抗体的类型 迄今已成功构建多种基因工程抗体,包括4种最基本的类型,即人-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或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和抗体融合分子,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催化抗体、独特型-抗体独特型抗体、抗原化抗体、双功能抗体、免疫毒素和噬菌体抗体等。

嵌合抗体:抗体的可变区为鼠源,恒定区为人源。 改型抗体:CDR区为鼠源,其余为人源 小分子抗体:Fab片段(VH/CH1/L);单域抗体(VHorVL);Fv片段(VH/VL);单链抗体-ScFv(由一条单一肽链按VH-Linker-VL或VL-Linker-VH的须序组成)。

双特异抗体:一个抗体分子中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可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表位 双功能抗体:用抗体片段和毒蛋白相连以进行直接的导向杀伤。 噬菌体抗体库:将克隆的人抗体可变区基因与噬菌体DNA上的基因-Ⅲ或基因-Ⅷ 精确连接,转染细菌后在其膜表面表达Fab片段-噬菌体外壳蛋白的融合蛋白.

在上述技术中,噬菌体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一个人B细胞克隆,将B细胞全套可变区基因克隆出来与噬菌体DNA相连,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表达,可制备人全套抗体,称为噬菌体抗体库。通过用不同抗原进行筛选,可获得携带特异抗体基因的克隆。,从而大量制备相应的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