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0~18 μm ,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稍 偏位或着边,核染色质细致,呈颗 粒状,较原粒稍粗,着色较浅,核 膜浓厚而清楚,核仁多为 1~2 个, 小而清楚,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 量少,呈透明天蓝色,不含颗粒。原始淋巴细胞.
Advertisements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 、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二 ) 类型 :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十一章 人體的防禦系統.
神创造万物及人类.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基因工程及应用.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揭开生命秘密的科学家们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思(Griffith)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为什么呢?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的艾弗里(Avery)立刻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进行了“转化因子”实验,艾弗里等人的研究工作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2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有儿无女不称心,有女无儿就伤心; 一儿一女不放心,多子多女才舒心。 有权的顶着生,有钱的买着生;
医学分子生物学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人类科学史上 三大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阿波罗计划(登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了解人类自身,操纵生命 其意义比以上两个计划更为深远.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肥西中学 蔡林.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mRNA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核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信息传递 时间 产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
遗 传 生命与繁衍的保证.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基因突变 授课人:羊金华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第1章 走近细胞 制作人:周红锳 第1章 .
司法机关.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基本概念介紹 生命是什麼? 生命的密碼~DNA 解讀生命的執行者~RNA 生命舞台的主演者~蛋白質 DNA、RNA、蛋白質的三角關係
第三章 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安全急救教育 主講人:蘇妙玉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必修1 提升能力 夯实基础 新课标专用 2011高考 自动播放 共16套 作者:邵寄璋(生物特级教师) 新人教版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复习:蛋白质的形成 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氨基酸 …….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授课教师:王建友.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 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走上成功讲台 --从评委视角谈魅力课堂! 温州市第八中学 李先明
第四节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合成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00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

水稻 重要的農作物 以米為主食的人口占全球的1/2以上 研究水稻的基因體解碼,成立IRGSP「國際水稻基因體定序計畫」(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水稻 基因體(12對染色體):8億6千萬鹼基對 研究及改良農作物以增加糧食生產很有幫助

共有10個國家參與此一國際合作計畫,但只有5個國家(國旗排在染色體頂端的國家)完成一整對染色體的定序分析 我國完成第5染色體的定序及基因解碼

想一想 英國有條件的准許複製人獸胚胎 若科學家能從侏羅紀的琥珀化石中,取出蚊子吸取的恐龍血液,是否能讓恐龍再現? 請說出你的理由

現階段我國行政院衛生署規定以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之食品中,若有5%以上的基因改造原料,則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 但基因改造作物所製造之醬油、沙拉油、玉米糖漿、玉米澱粉等得免標示,為什麼?

孟德爾 研究豌豆種子的表現型(phenotype)是圓滑或皺縮型的變異,推測是由可遺傳的特定因子(現稱基因)所控制 孟德爾當初不知基因是什麼,它如何來控制遺傳性狀

現今科學家已知: 矮莖豌豆因缺乏一種合成吉貝素所需酵素的基因 不能合成吉貝素,故無法長至正常高度

科學家證明了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是DNA 生物體藉DNA分子一代一代地複製和傳遞的結果,乃使子代與親代具有相似的遺傳性狀

DNA經由蛋白質表現特定的外型時,遵守著一個流程: DNA的核苷酸序列→mRNA的核苷酸序列→胺基酸序列(特定的蛋白質)

蛋白質如何控制遺傳性狀 鐮刀型貧血症: DNA上之基因發生變異,而導致蛋白質結構發生改變,使其紅血球外形呈鐮刀形 正常人的紅血球是雙凹圓球狀

生物體內的基因:透過蛋白質來表現遺傳性狀 蛋白質:基因型與表現型的橋梁

第一節 核酸的發現

13-1.1 核酸為遺傳物質的發現過程 核酸的發現 1869年瑞典科學家米歇爾(Johann Miescher, 1844~1895): 13-1.1 核酸為遺傳物質的發現過程 核酸的發現 1869年瑞典科學家米歇爾(Johann Miescher, 1844~1895): 從病人傷口的膿中抽出酸性的黏稠物質 在細胞核中也發現有很多呈酸性的物質 當時稱為核素(nuclein),現稱為核酸(nucleic acid)

1902年美國人洒吞提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染色體:由蛋白質與DNA所組成 那麼遺傳物質究竟是DNA或蛋白質?引起生物學家很大的興趣

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由20種胺基酸組成,他們認為以不同數目和順序的胺基酸所形成的蛋白質 其種類遠比由四種核苷酸組成的DNA還多,且染色體上蛋白質的含量遠多於DNA

在二十世紀初,許多科學家都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而DNA只是輔助基因的複製和表現而已

性狀轉變 1928年英國醫生格里夫茲(Frederick Griffith, 1881~1941): 肺炎雙球菌的菌落型態: 光滑型(簡稱S型) 粗糙型(簡稱R型)

光滑型菌落: 具有莢膜 有致病力 能使寄主產生肺炎 粗糙型菌落: 不具莢膜 沒有致病力

格里夫茲 S型菌注入老鼠體內,老鼠會得肺炎而死亡 注入R型菌,老鼠不會患病 注入用熱殺死的S型菌,老鼠亦不會得肺炎

將已用熱殺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混合後注入老鼠體內,老鼠卻死於肺炎

這些活的、具莢膜的肺炎雙球菌究竟來自何處? 格里夫茲推論 死的莢膜雙球菌具有某種物質,可以使無莢膜雙球菌所產生的子代,其遺傳性狀改變而成為有莢膜的雙球菌 性狀轉變(transformation):這種遺傳性狀改變的現象

DNA是引起性狀轉變的物質 1944年美國細菌學家艾佛力(Oswald Avery, 1877~1955)等人: 共同致力於R型菌轉形為S型菌的性狀轉變研究

抽取用熱殺死的S型菌之DNA並與R型菌混合培養,則出現S型菌落(C組)

將其中三組分別加入RNA酶、DNA酶或蛋白酶處理 只有用DNA酶處理的組別無S型菌落生長(E組)

艾佛力等人於1944年共同發表引起性狀轉變的物質是DNA

想一想 圖13-2之實驗,C組若不加入R型血清,則觀察時會出現幾種菌落?

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1952年美國科學家賀雪(Alfred D. Hershey, 1908~1997)和蔡斯(Marha Chase, 1927~2003):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蹤法 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為DNA。

含放射性磷(32 P)的物質培養大腸桿菌,再以噬菌體感染,使培養的噬菌體核酸皆含放射性磷 含放射性硫(35 S)的物質培養大腸桿菌,再以噬菌體感染,使培養的噬菌體蛋白質殼皆含放射性硫

將這些具不同放射性的噬菌體分別感染無放射性的大腸桿菌 一段時間後用果汁機攪拌,以震落附著在細菌壁上的蛋白質殼,再經離心分離

大腸桿菌被帶有放射性蛋白質(35 S)的噬菌體感染後,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存在上清液中,顯示噬菌體的蛋白質殼未進入細菌體內 32 P標記噬菌體核酸的這一組,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存在於沉澱物中(細菌較重,沉澱在離心管底部),顯示噬菌體的核酸(DNA)進入細菌體內

賀雪和蔡斯推論: 噬菌體的蛋白質殼被留在細菌體外 DNA則被注入細菌體內 隨後再製造噬菌體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質殼 最後病毒的核酸與蛋白質殼再組合成病毒顆粒

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非蛋白質 生物學家證明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RNA病毒,由其他實驗證明其遺傳物質為RNA

想一想 將A、B兩品系的菸草鑲嵌病毒(TMV) A品系含RNA A及蛋白質A B品系含RNA B及蛋白質B 用生化的方法分別將A和B兩品系的RNA與蛋白質分離開來,隨後將RNA A和蛋白質B重組之TMV感染菸草葉,結果子代之RNA及蛋白質應屬哪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