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 阳 一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殷商时期甲骨文 阳 日 晦 月 朝向日光、明亮 背向日光、晦暗 一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 阳 殷商时期甲骨文 阳 日 晦 月 朝向日光、明亮 背向日光、晦暗 温暖、生长、生发 寒冷、收藏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 阳 殷商时期甲骨文 阳 日 晦 月 朝向日光、明亮 背向日光、晦暗 温暖、生长、生发 寒冷、收藏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 一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 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代表相互关联的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属性 事物 季节 温度 时间 亮度 阳 日 火 春夏 温热 昼 明亮 阴 月 水 秋冬 寒凉 夜 晦暗 事物的运动状态 阳 —— 运动 上升 向外 兴奋 亢进 生长 阴 —— 静止 下降 向内 抑制 衰退 收藏
属性 空间(方位) 事物 季节 温度 时间 湿度 性状 亮度 现象 阳 上 南 天 日 火 春夏 温热 昼 干燥 清 明亮 功能 阴 下 北 地 月 水 秋冬 寒凉 夜 湿润 浊 晦暗 物质 事物的运动状态 阳 —— 运动 上升 向外 兴奋 亢进 生长 阴 —— 静止 下降 向内 抑制 衰退 收藏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1. 阴阳的抽象性 阴阳代表事物属性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不指某一特定的事物或现象 不指具体的事物
2. 阴阳的普遍性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宇宙中一切相关的对立统一的事物现象 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属性加以概括分析 作为普遍规律,解释万物的发生、发展和联系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3. 阴阳的相对性 各种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 一成不变的 绝对的 是 相对的
3. 阴阳的相对性 1. 阴阳的可分性 阴或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昼 阳 上午 阳中之阳 夜 阴 前半夜 阴中之阴 昼 阳 上午 阳中之阳 夜 阴 前半夜 阴中之阴 下午 阳中之阴 后半夜 阴中之阳
3. 阴阳的相对性 2. 阴阳转化: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促使事物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阴阳的相对性 3. 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按部位划分 心、肺 阳 按部位划分 心、肺 阳 肝脾肾 阴 按功能划分 肝 阳 肺 阴
4. 阴阳的相关性 (二)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 是同一范畴相互关联的对立统一双方 ——可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能分阴阳
(三)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的核心 阐述自然界万物生长、发展和变化的内在机理及规律
1. 阴阳对立制约 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 阴阳对立制约 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阴阳双方: 对立的、矛盾的 相互抑制、相互约束 动态平衡
2. 阴阳互根互用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 阴阳互根互用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相互依存 互根:阴和阳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阴阳的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功能 阳 功能活动化生物质 气 物质 阴 物质运动产生功能 血、津液
3. 阴阳消长平衡 Wane and Wax between yin and yang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阴阳消长平衡 Wane and Wax between yin and yang 在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基础上 在一定限度内的消长动态平衡 不断的消长,不断的平衡 推动事物的正常发展 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功能活动(阳)的产生 消耗营养物质(阴) 阳长阴消 物质的新陈代谢 消耗功能活动 阴长阳消
3.阴阳消长平衡 Wane and Wax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不能保持相对平衡, 阴阳的偏盛偏衰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4. 阴阳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 阴阳消长—量变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相互转化。 事物内部 阴阳消长—量变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事物的整体属性 阴阳转化—质变
(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4. 阴阳相互转化 热证 寒证 实证 虚证 表 里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阳 阴 热证 寒证 实证 虚证 表 里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从整体上说明人与自然 阴阳学说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宇宙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从整体上说明人与自然 阴阳学说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宇宙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与天地相应也” 《黄帝内经· 素问》 顺应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调理人体的阴阳生理变化,预防治疗疾病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黄帝内经· 素问》 阳 表 上 左 四肢外侧 背 胸 皮毛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黄帝内经· 素问》 阳 表 上 左 四肢外侧 背 胸 皮毛 六腑 气 手足三阳经 阴 内 下 右 四肢内侧 腰 腹 筋骨 五脏 血 手足三阴经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 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功能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物质 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功能 肾阳、肾阴;肝阴、肝阳;脾阴、脾阳等 “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黄帝内经· 素问》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正 气 阴 阳 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正 气 阴 阳 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 (抵抗能力、适应能力、自身调控修复能力) 物质、结构 功能 邪 气 阴 邪 阳 邪 寒、湿、凉燥 风、暑、火(热)、温燥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邪正斗争的过程 打破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动态平衡 疾病的过程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邪正斗争的过程 打破人体生理状态的阴阳动态平衡 疾病的过程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偏盛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阴阳偏盛 感受温热、暑热之邪:高热、汗出、面赤、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浮数 阳邪 阳盛 阴病 生热 热证 感受寒湿之邪:畏寒、面色青白、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阴邪 阴盛 阳病 生寒 寒证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阴阳偏衰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阴阳偏衰 寒湿阴邪日久伤阳 阳虚 阴偏盛 虚寒 温热之邪日久伤阴 阴虚 阳偏盛 虚热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互损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阴阳互损 阳虚 不能化生阴液 阴虚 阳损及阴 阴阳两虚 阴虚 不能滋养化生阳气 阳虚 阴损及阳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阴阳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学从整体的病理状态判断阴阳属性的相对强弱 阴阳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黄帝内经· 素问》 “重”、“极” 阴证 阳证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1. 四诊分阴阳 阳 阴 望诊 色泽 鲜明 晦暗 闻诊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1. 四诊分阴阳 阳 阴 望诊 色泽 鲜明 晦暗 闻诊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问诊 症状 热、动、燥 寒、静、湿 脉象 数、浮、大、洪、 迟、沉、小、细、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概括疾病证候 表证、实证、热证 里证、虚证、寒证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2. 辨证概括为阴证或阳证 八纲辨证:阴阳为总纲 表实热 阳证 里虚寒 阴证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3. 分析病机审察阴阳失调 邪正斗争的过程 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3. 分析病机审察阴阳失调 邪正斗争的过程 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 疾病的过程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 确定治疗原则 泻其有余 阴阳 偏盛 实证 阴盛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阳盛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 确定治疗原则 泻其有余 阴阳 偏盛 实证 阴盛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阳盛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补其不足 阴阳 偏衰 虚证 1. 确定治疗原则 虚热证 补阴 阴虚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 确定治疗原则 虚热证 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补其不足 阴阳 偏衰 虚证 阴虚 阳虚 虚寒证 补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1)归纳药性: 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寒、凉属阴 实热证、虚热证 。 温、热属阳 实寒证、虚寒证 。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2)分析五味: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2)分析五味: 五味: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2)升降浮沉作用 升、浮:上升发散 阳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2)升降浮沉作用 升、浮:上升发散 阳 降、沉:内收、泄下、重镇 阴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六)指导养生防病 “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 养生的根本原则: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调理人体阴阳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六)指导养生防病 “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 养生的根本原则: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调理人体阴阳 使人体阴阳的变化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协调一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重点英文词汇 阴阳Yin-yang , 阴阳的特性the property of yin-yang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Interac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对立制约 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阴阳互根互用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消长平衡 Wane and Wax between yin and yang 阴阳相互转化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重点英文词汇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yin-yang in TCM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Explanation of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Explanation of the physiology function activity of the human body 阐释病理变化Explanation of pathogenesis
重点英文词汇 阴阳偏盛Relative predominance of yin or yang 阳偏盛Relative predominance of yang 阴偏盛Relative predominance of yin 阴阳偏衰Relative decline of yin or yang 阳偏衰Relative decline of yang 阴偏衰Relative decline of yin
重点英文词汇 五行the five elements, 五行特性the five elements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