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管教與修復式實踐 好棒棒?負責任? 2019/4/7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IT 服务与业务发展融合 王维航 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分钟的悲剧.
Advertisements

蕭文生 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學院院長.  壹、前言  貳、司法院釋字第六八四號解釋  參、大學生之受教權  肆、大學自治之範疇  伍、大學生之其他基本權利  陸、救濟管道之改善  柒、結語.
大陸學歷採認相關問題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學歷採認的定義與範圍 廣義的定義 — 承認學歷 狹義的定義 — 具備任職, 任教, 考試資格 範圍 — 高等教育為主 台灣人取得大陸學歷的採認 大陸人取得大陸學歷的採認 外國人取得大陸學歷的採認.
提昇餐廳供餐品質 及服務滿意度 標竿學習主題 標竿學習計劃排定進度 分析客戶對餐廳供餐滿意度偏低原因:
第八課 謝 天. 第八課 謝 天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陳之藩 謙卑感 恩,功 成不居 以「謝天」的傳統觀念 為中心,經由疑惑、思 索、領悟三個層次的敘 述,賦予新的意義 ★題目含義:表示對很多「人」的感謝。
蔬菜大觀園 V.S 大家來種菜 蔬菜的外觀及分類  蔬菜是我們常吃的食物,蔬菜的外觀形狀不 同,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形狀、氣味等,嚐 起來的味道也不相同。  蔬菜的營養價值不盡相同,可實用的部位也 不同,有的是根、有的是莖、有的是葉、有 的是花、有的是果實,還有的是種子。  依據蔬菜種類和食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將蔬.
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国际贸易 第一章 导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何元贵教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国际贸易课程的历史及其地位 早期的苏联模式 90 年代的国际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亲子沟通技巧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 大豫网、郑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幸福课.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 九龙坡区法院一名张院长称,法院已组织6次调解,有时1天就有2次调解。3月28日下午,九龙坡区委书记郑洪还专门接待吴苹3小时。1日,在法院组织下,拆迁双方基本达成口头协议,今天下午,双方签字生效。按协议,吴苹选择了异地实物安置方案,开发商将其在沙坪坝开发的一处门面房,按同样面积交付吴苹,吴同意此方案.
类别资料分析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王德育 (T. Y
蔬菜大觀園V.S大家來種菜 高雄市楠梓區翠屏國中小教師 林珮如
“腸”保安康 現代人的腸胃保健.
凱琪的包裹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故事 藉由美國及荷蘭的兩位小女孩,因書信的往來而發
国内社会热点问题 (上) 文法学院 汤晓颖.
小琉球空照圖.
建立健全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中共恩施州委党校 潘锦萬 标题 1.
授課主題:生涯規劃之自我概念與自我肯定 授課教授:郭武平教授 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
人類不可少的東西─ 皮膚與觸覺 研究者:郭姿筠 指導老師:簡偉娟老師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按滑鼠)人類不可少的東西─皮膚與觸覺.
社會動態學調查(2) 去個人化、去人性化以及 不為之惡
補救教學班級經營 低成就學生學習診斷與評量
大陸高等教育現況之分析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个人品牌塑造 主讲:施隆光博士、教授.
推動校園生命教育 體驗活動之融入教學設計 舊社國小 莊麗卿 父母學四堂課.
价格 经验 利益 对象 信息 资源 承诺 政策 市场 策略性提案技巧课程 策略 策略 方案 创意 创意 文国基 周详计划.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分析(一) 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周玫.
我们会赞叹生命之花的绚丽和多姿,也会歌颂生命之树的烂漫和青翠,但是生命是如此脆弱……
趣味小故事:马和驴子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 是好朋友。贞观3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 发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经书回到长 安,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 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云霄的山岭,凌云的 冰雪,壮阔的波澜……神话般的一切,让驴子听了 大为惊异、好生羡慕!驴子惊叹到:“你有多么丰.
成為快樂父母、培養幸福小孩                                                                   主講者:徐澤佼.
PISA科学试题和国内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比较分析
SD6.2:让爱回家 同来正面看事物.
第5章 知覺.
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图.
校園偏差與霸凌 的解析與處理 林滄崧 2017/3/22.
指導教授:林君憶老師 報告者:江秀英 日期: (三)
国语主日学 课程系列 灵命进深 事奉装备 生活指导 青年课室 信仰栽培.
竹北國小的DFC課程 羅雪瑞主任 曾微分組長 林詩敏組長 陳思琦組長
主講者:張雪君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副教授 時間:10/12/2011 地點:中山醫學大學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 Science Communication
第九課 現代詩選 (ㄧ)再別康橋 (二)斷  章.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 果陀劇場 2015.
项目六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第1週 課程導論 為什麼要研究應用倫理學?探討哪些議題?
男女大不同: 兩“性”心理學 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課程 王惠蓉 授課週數:2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校園霸凌.
Content 目录 中学生领导力项目简介 Introduction 往届内容 Previous Conventions
導師: 溫錦屏女士丶馮映筠女士 2016年10月13日晚上七時三十分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Ch3 社會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的社會發展(一) 林蓬榮 通識教育中心 大葉大學
參考資料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學術定向與專業成長 期末報告 主題:教育心理學
研究成果與期刊投稿 陸偉明 成大教育所特聘教授.
100年度「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
校園衝突事件 運用修復式正義 的理論基礎 2014/7/23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很多人最近在新聞常常聽到校園霸凌這4個字,校園霸凌的含意是什麼?今天我就來告訴你。
洪雯柔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Oxford English Module 2 Relationships 6 E-friends.
如何讓孩子成為明日之星 芃芃森林幼稚園 許玉芳 園長.
靈 修 週.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2011年教學觀摩會 教學心得報告 共同學科軍訓室馬毓君 2011年4月28日.
小學訓育持續教育証書 第三部份 – 家庭與社區
送給你 六個生活的啟示.
搞創意、玩點子…未來等於無限大 陳博鍊 時間: 心情:快快樂樂.
侯崇文 國立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 地點:苓雅國中 時間:2018/10/3
行動研究之分享 終止國中校園霸凌行為- 「共同關懷方法」的介入 報告人:施 施老師.
P4 STEAM SCIENCE.
全方位起動通識 戴偉森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4/7/2009.
我的學校.
愛永不止息 VS. 恩賜會止息 Why? 現在 主再來 所知、所見有限 (預言也有限) 面對面、全知道 (不再需預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正向管教與修復式實踐 好棒棒?負責任? 2019/4/7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Overview 衝突事件中的各種角色 『好棒棒』的正向管教 修復式實踐? 旁觀者的角色

衝突事件中的各種角色

霸凌圈(The Bullying Circle) 霸凌者 計畫、起頭、 執行 捍衛者、證人 挺身相助 小嘍嘍 執行,但不 計畫、起頭 被霸凌者 主動支持者 吆喝並從霸凌 中獲得利益 潛在證人 反對霸凌,想出手 但不知道如何出手 潛在支持者 樂在其中,但 未公開支持 旁觀者 不干我的事 默默離開

違規者的反應 – 內歸因vs.外歸因 人有追求認知一致性的驅力 認知失調:兩項認知不一致 不舒服 → 想要消除 最簡單的方式

違規者的反應 – 合理化過程 我是好人,別人說我霸凌同學… 認知失調 → 不舒服 要解決:最簡單的方法 → 改變態度 合理化過程 責任的否定 損害的否定 被害者的否定 責備責備者 訴諸較高的忠誠 (Appeal to Higher Loyalties)

管教的四種態度 控 制 應報 懲罰/嚇阻 發生了什麼? 要責怪誰? 什麼是合適的懲罰? 支持

如果人是這麼簡單的話… 嫌惡制約 處罰訓練能夠有效排除不想要的反應,尤其是當替代 反應被獎勵時 處罰的缺點 在處罰訓練中,反應之後緊跟著嫌惡刺激,導致反應變弱或 抑制 負向或嫌惡事件(如電擊或噪音) 處罰訓練能夠有效排除不想要的反應,尤其是當替代 反應被獎勵時 處罰的缺點 處罰沒告訴你該做什麼,結果替代行為可能比遭受處罰的行 為更糟 導致討厭或害怕處罰者或處罰情境 極端痛苦的處罰可能產生更嚴重的不良行為

違規者的反應 - 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Merton, R. K. (1948)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he Antioch Review, 8, 193-210.  畢馬龍效應 (錯誤的) 想法或信念 (預期) 行為會受到信念或想法的影響 因為行為,塑造出「新」的「現實」

標籤後的影響 仇視權威 烙記 Stigma 自我形象Self-image的修正或自我預言的實 現 公開譴責是一種 身分貶低儀式(Garfinkle, 1956) 追溯既往的閱讀改變被標籤者過去行為的意義 (Lofland,1969) 仇視權威 自我形象Self-image的修正或自我預言的實 現 外在標籤力量逐漸強化的邪惡的戲劇化 (Tannebaum, 1938) 過程產生了二級偏差 第二個階段是多次標籤以及多人被標籤以後導致犯罪副文化的出現,這個部分主要有兩個影響-烙記以及自我形象的修正 烙記的產生,課本提到有兩個重要的過程,一個是葛芬格Garfinkle所稱的身分貶低儀式,將使受標籤人接受犯罪人的自我形象,且成為其身分的主要象徵(主要身分為criminal status,而超越其所擁有的其他身分,如公民),進而向社會宣布其從合法的社會中隔離,Garfinkle認為一旦被標籤,幾乎終身無法改變,故使被標籤人永遠從事犯罪行為 另外,因為標籤和烙記會逐漸促使他人修正對被標籤者的形象,這不但適用於被標籤以後的行為,甚至會回過頭去改變其過去行為的定義和描述,此時,被標籤者的行為會被重新檢討以符合其現在的形象,例如:對犯罪者的生命史研究常常都會做出一些「追溯既往的閱讀」,由於他今日成為犯罪人,而對其過去的形象標籤為惹麻煩的,不信任他人的等等 標籤的二個結果是所謂:個人自我形象的接受,當外在的標籤逐漸強化時,被標籤者會問自己,是否我真是如此的?故慢慢地放大自己的偏差行為,這個過程就如同自我預言的實現「大家都認為我一定會成為小混混,所以我就加入幫派吧」田那邦又將這個過程稱為「邪惡的戲劇化」,他認為,是因為外在社會控制機構,無論是警察,法院或是觀護人,或者是父母,兄弟等越是去強調行為人行為的不平常,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有異於別人的地方,就越容易去強化這種犯罪的結果

注定失敗的懲罰模式 認知失調 自我實現預言 用嫌惡刺激減少某行為… 古典犯罪學派 內歸因與外歸因 懲罰三要件 快、準、狠 迅速、確定、嚴重 很不幸的…大多數學生間的衝突沒被老師察覺

被霸凌者的反應 不安全感、焦慮、憂鬱、孤獨、不開心、低 自尊 習得性無助 (Overmier & Seligman, 1967)

管教的四種態度 發生了什麼? 要責怪誰? 什麼是合適的懲罰? 控 制 應報 懲罰/嚇阻 支持 放縱 無條件支持 忽視 不作為/忽略

被污名化的 正向管教 何謂正向管教? 教導孩子成為一個負責任、尊重他人且具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人 正向管教的工具及概念 (Nelsen, 2006) 相互尊重 孩子行為的原因與信念,而非單純試圖改變孩子的行為 有效的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 管教的目的是教導孩子未來面對問題時正確的反應方式 重點在問題的解決而非懲罰 除了成功之外,更要鼓勵孩子的努力與進步 達到賦權的目的,讓孩子能夠建立長遠的自信心

修復式實踐 核心價值 療癒 自願參與 尊重 賦權 包含所有參與者 平等地位 負責任 問題解決 釐清傷害 → 修補傷害的解決方式 充分了解相關資訊 無條件的義務 不被恐嚇、沒有恐懼,主動參與討論 所有參與者都自由的表達意見並參與決策 維持各方參與者的尊嚴 違反規定(法律) vs. 所造成的傷害 「誰有罪」與「該如何懲罰」 vs. 「誰有責任」與「如何解決問題」

傷害造成後需要什麼? 被傷害的人 造成傷害的人 給我一點時間想想 有人可以聽聽我的故事 有機會讓我對自己和其他人 解釋為什麼我做了這事 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平靜一下 有機會可以問問 我什麼是我? 我做了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 做出這事的人能瞭解並承認他 的行為對我所造成的傷害 真誠、自發的道歉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讓事情恢 復正常 確保事情不會再次發生 給我一點時間想想 有人可以聽聽我的故事 有機會讓我對自己和其他人 解釋為什麼我做了這事 一個道歉的機會 一個能夠改善的機會 再確認我所造成的影響可以 恢復 希望不會有怨恨遺留下來

管教的四種態度 修復 應報 忽視 放縱 控 制 支持 發生了什麼? 要責怪誰? 什麼是合適的懲罰? 修復/重建 懲罰/嚇阻 發生了什麼? 誰受到影響?怎麼樣的影響? 我們如何將所造成的傷害恢復正常? 我們學到了什麼?未來如果遇到類似 的情況能有什麼不同的選擇? 忽視 不作為/忽略 放縱 無條件支持

道歉與原諒 道歉的時機與前提 道歉真的比較好? 傷害的意圖 工具性的道歉 越快越好? 那什麼才是有用的道歉? 那原諒呢?

要求被傷害的孩子立即原諒 是粗魯且錯誤的 原諒與寬容是被傷害孩子所給予 禮物 (Braithwaite, 2004)

是不是忘了誰?

旁觀者 – 不為之惡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四個決策歷程 人們在他人在場時較不願意提供協助 注意到事件 理解事件的嚴重性 從眾行為 訊息性社會影響(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規範性社會影響(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旁觀者 – 不為之惡 四個決策歷程 有責任 知道如何協助被害者 知識的力量 環境的訊息 責任分散(the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知道如何協助被害者 知識的力量 環境的訊息

我想看書…. http://olive.ntpu.edu.tw linuslin@mail.ntpu.edu.tw Cowie, Helen, & Wallace, Patti. (2000). Peer support in action: From bystanding to standing by. 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Hendry, Richard. (2009). Building and restoring respectful relationships in schools: A guide to using restorative practic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Jimerson, Shane R., Swearer, Susan M., & Espelage, Dorothy L. (2010). Handbook of Bullying in School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outledge. Olweus, Dan.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Rigby, Ken. (2007). Bullying in School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Melbourne, Vic.: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