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與認知功能障礙者 之物理治療社區發展 花蓮慈濟醫院 家庭醫學科 謝至鎠 醫師
以生態系統理論看健康與安適狀態 巨觀(Macro)層級 中觀(Meso)層級 微觀(Micro)層級 健康與安適狀態 巨觀社會因子 人口老化趨勢 醫療照護政策 健康促進政策 長期照護政策 國家經濟狀況 老人福利法規 宗教靈性認同 社會不平等 健康識能 經濟文化及城鄉差距 物質環境 醫療資源(醫院、診所、藥局) 交通服務 社區基礎建設(公園、圖書館、運動長所、運動設施) 社交場域(社區關懷據點、活動中心) 志工服務場域 壓力源 居住條件 環境安全 生活資源 健康行為 飲食 運動 健康篩檢 健康作息 認知功能促進 健康現況 慢性病 生理活動 營養均衡 認知功能 藥物不良反應 安適狀態 生活滿意度:對生活的認同、滿足感 生活品質 心理健康 社會互動與支持 社會參與 社會網絡與資源 社會支持 社會環境 社區功能 據點之作息安排 社交(同儕力量) 推廣到其他生態系統
以多元模式達到社區長者整體健康促進
認知障礙預防 - 多動腦 受教育指的不僅是正規教育所傳授的新知技能的學習和思考邏輯的訓練,其實它涵蓋了多動腦筋、多從事心智活動及休閒娛樂等。 其中以閱讀雜誌、書籍或報紙最為有效。當然玩遊戲、打牌、打麻將、看電視、造訪親友、散步、參觀博物館等也都有助益。
認知障礙預防 - 多運動 中年時期能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維持每週2~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認知障礙預防 - 多社會參與 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 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 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
以慈濟環保據點為例 認知功能問題社區介入模式 回收物材質分類認知訓練及實務操作 藉由營養狀態改善、活動能力改善及健康自主管理, 預防認知功能退化 透過人際連結及助人為善之利他行為,增加幸福感
身體活動社區介入模式 分析環保站長者環保活動 進行動作分級及設定訓練目標 配合長者「動動生活」手冊 調整環保站長者活動動作
分析環保站長者環保活動,進行動作分級及設定訓練目標: 分析動作使用之肌肉強度、關節活動度及平衡能力需求 將各類動作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等級 先進行身體體適能之檢測,並依據其慢性病狀況及原有身體活動習慣,分成衰弱到健康等不同等級 由環保站中之健康促進指導員,依據分級之結果,配合訓練目標,分配長者合適之環保工作。
物理治療對於失智症 ─ 團體活動帶領 不同時期的體適能運動帶領,目標不同,活動設計當然就不同 須將認知、表達、運動融於互動帶領技巧中 體適能評估、統計分析、適時調整、將結果告訴長輩與家人
長者跌倒問題社區介入模式 長者跌倒 危險因子改善 長者跌倒風險篩檢 藥物交互作用 跌倒風險篩檢 環保站環境安全評估
失智症之物理治療社區發展 居家復能 日間照顧中心 社區復健 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方案 互助家庭 照顧服務員、家庭照顧者之衛教及 教育訓練
Building dementia-friendly communities : A priority for everyone Building dementia-friendly communities : A priority for everyone. London, Alzheimer’s Society. 2013. (http://www.alzheimers.org.uk/site/scripts/download_info.php?downloadID=1236)
建構失智友善社區 英國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Society)於2013年提出: 讓失智長者能夠安心的居住在原來的社區,更能融入社區生活 1. 失智長者的參與 2. 改善污名化與增進了解 3. 社區活動之可近性 4. 了解失智長者之潛能 5. 早期診斷 6. 社區參與之支持系統 7. 社區導向之解決方案 8. 交通運輸之一致性與可靠性 9. 合適之物理環境 10. 尊重失智長者的商業服務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