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给药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技术 一、痰标本采集技术 二、咽拭子标本采集技术 三、呕吐物标本采集技术 四、血标本采集技术 五、尿标本采集技术 六、粪便标本采集技术.
Advertisements

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 处理 Medicine Anaphylactic Test and Anaphylaxis Treatment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周艳.
护理基本技术 第三章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造口病人护理新进展 凤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三凤. 玫瑰使者 什么是肠造口?  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 往往是 挽救、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治疗疾病的需要,将肠道的一部分外置 于腹部表面,以排泄粪便,就是「肠造口」
荨麻疹类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第一节 荨麻疹 俗称 ‘ 风疹块 ’ ,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 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 性水肿反应。
超敏反应 学习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Ⅰ、Ⅱ型超敏反应的 机制、常见病、防治原则。 2 、了解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的区别。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尚建伟.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男性不育症的对策 佛山市中医院男科 朱成彬 副主任中医师.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第十六章 给药护理.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四 冷热疗法 项目五 标本采集 项目六
腰部劳损.
神经阻滞在颈肩综合征 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门诊 管 昆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荨 麻 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皮肤科 徐宏慧.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膳食调查与评价 1.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新生儿破伤风 ( Neonatal tetanus )
第八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吉大二院 殷艳玲.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实 验 七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菌种保藏.
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高血脂 CHENDEFANG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高淳区沧溪中学初一备课组 蝌蚪能够变成青蛙,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还有人遇到寒冷的刺激会打哆嗦,引起上述行为的是一种物质——激素。 激素是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一些物质。
破伤风(Tetanus)  破伤风又被称为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深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临诊上以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本病分布广泛,呈散在性发生。 病 原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是一种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多单个存在。本菌在动物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其芽胞在菌体一端,似鼓锤状或球拍状,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
破伤风 Tetanus.
陈旧性会阴Ⅲ度裂伤 护理查房 妇科一病区.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石花镇中心学校 郑 鹏.
实验二十二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判断.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第五节 洗胃术.
点拨复习之 坐标曲线图 嘉兴三中 曹芳.
重金属通过食物富集到动物体内的研究 殷瀚之 刘邦媛 李琳慧 陈可歆 结题报告.
第13章 药物过敏试验法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常见皮试液和眼药水的配制.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洗手消毒液(优威) 1.杀菌力卓越,第一个获得中国卫生部“卫消字”批准文号的洗手液
说课课件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拜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张伟伟 护士群号: 欢迎新护士加入我们的“天使之声”群
CT检查 检出直径约2.0cm左右的早期肝癌 增强扫描可提高分辨率 有助于鉴别血管瘤 诊断符合率可达90% 费用昂贵.
乳腺炎的康复治疗 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冯小军.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inhalation.
周围静脉输液、输血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床上洗头.
柑橘皮中黄酮两种提取方法的探索 及含黄酮类饮料生产工艺改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给药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李小萍 副主任护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 2019/4/30 2019/4/30 1

第十三章 给药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2019/4/30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碘剂过敏试验 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学习目标 识记: 理解: 1.能正确说出常用过敏试验液的配置浓度 ,注入剂量和试验结果判断。 2.能正确说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和预 防措施。 3.能正确陈述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原理 和方法。 理解: 1. 能正确识别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 现。

学习目标 应用: 1.能准确配制青霉素皮内试验液并能正 确判断试验结果。 2.能准确配制头孢菌素类药物皮内试验 液并能正确判断试验结果。 3.能运用所学知识配合医生对青霉素过 敏性休克的病人实施急救措施。

药物过敏试验法 药物过敏反应是异常免疫反应。 发生的原因在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表现为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综合征,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反应 IgE 机体 抗体 药物 IgG 过敏 IgM 药物 T淋巴细胞 致敏

常见药物过敏 青霉素 破伤风 抗毒素 链霉素 过敏 碘剂类药物 普鲁卡因 头孢菌素类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药物过敏反应不具有普遍性。 通常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药物过敏反应有或长或短的潜伏期。 药物过敏试验时,少数病人会呈假阴性反应。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之间有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 特别注意对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的了解,过敏试验。药物性质,正确判断结果。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 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 (Alexander Fleming) 1945年 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青霉素(Penicillin,PNC )  在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细胞壁  在细菌细胞繁殖期起杀菌作用  作用:对青霉素敏感的G+和G-球菌、螺旋体  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  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青霉素过敏反应在各种抗生素中居首位  过敏反应的种类:皮肤过敏反应 血清样反应  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 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青霉素过敏反应在各种抗生素中居首位  过敏反应的种类:皮肤过敏反应           血清样反应           过敏性休克(Ⅰ型)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  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 酸、青霉烯酸)是主要致敏物质。  药物本身含杂质直接致敏 。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 多发生在曾用过青霉素或接触过青霉素 者,也有首次用药者。  青霉素高分子聚合体性质稳定,经煮沸  多发生在曾用过青霉素或接触过青霉素 者,也有首次用药者。  青霉素高分子聚合体性质稳定,经煮沸 灭菌处理后也不易破坏,抽吸过青霉素 的注射器是致敏来源。  青霉素降解产物可经空气吸入而致敏。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 皮肤丝状菌以及空气中的某些霉菌可能产 生青霉素样物质。  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 样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目的】 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确定病人对青 霉素是否过敏,以作为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的依据。

 评估: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并解释  评估: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心理 状态、意识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试 验的认识程度、合作态度。  解释:过敏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及配合。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前准备】 2.病人准备:了解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和配合要点;不宜空腹进行皮试。 3.护士准备:穿戴整齐、洗手。 4.用物准备:注射器、青霉素药物、稀释液、 消毒液;抢救药物与用品。 注意药物应现用现配。 5.环境准备:安静整齐、光线适宜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步骤】 1.皮试液的配制: 注入皮内的标准剂量为20u  50u / 0.1ml (2)取0.1ml+0.9ml生理盐水(2万u青霉素) (3)取0.1ml+0.9ml生理盐水(2000u青霉素) (4)取0.1ml+0.9ml生理盐水(200u青霉素)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2.试验方法: (1)确定病人无青霉素过敏史 (2)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 溶液0.1ml (含青霉素20或50u) (3)20min后观察结果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3.皮试结果的判断 阴 性:皮丘无改变或缩小,周围不红肿,无 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 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 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发痒。有 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严重时可发 生过敏性休克。 结果记录:( )、( )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 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及 家族过敏史。 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使用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 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及 家族过敏史。 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使用 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做过敏试验。  试验液须现配现用,浓度与剂量须准确。  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需观察30min。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各类本 上注明结果,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各类本 上注明结果,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 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作对照试验, 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  注射前均要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材,一旦 发生过敏,及时抢救。

(二)青霉素过敏性 休克及处理

全身反应、呼吸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 机制 半抗原 机体 全抗原 IgE 相同的变应原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高分子 降解产物 蛋白质、 多肽分子 活性物质 组胺、缓激肽、白三稀等 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 腺体分泌 通透性 肽 全身反应、呼吸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 血清病型反应  过敏性休克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哮喘或促发原有哮喘发 作。 消化道过敏反应:腹痛、腹泻、便血等, 可引起过敏性紫癜。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严重者可引起剥脱 性皮炎。

血清病型反应  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  属Ⅲ型变态反应  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  可见发热,荨麻疹,关节肿痛, 血清病型反应   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  属Ⅲ型变态反应  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  可见发热,荨麻疹,关节肿痛, 淋巴结肿大,腹痛,皮肤发痒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 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 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呼吸 困难,伴濒死感。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循环衰竭症状: 因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因脑组织缺氧,表现为头昏眼花、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其他: 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急救措施  立即停药、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  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l, 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 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 危险。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 药物,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 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以及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 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  激活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的β2受体,肾动 脉明显收缩,骨骼肌和冠状动脉则扩张。  激动支气管β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  作用于肝和脂肪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和脂 肪分解,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 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抢救。  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 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急救措施  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人工呼吸、呼吸兴奋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遵医嘱使用抗过敏、抗组织胺类药物。  根据病情使用升压药物及补充血容量。  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神 志等病情变化,并做好纪录。

过 敏 性 休 克 停药、平卧、报告、抢救 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吸 氧 改善缺氧 建立静脉通道 补液,对症治疗 不见好转 好 转 过 敏 性 休 克 停药、平卧、报告、抢救 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吸 氧 改善缺氧 建立静脉通道 补液,对症治疗 不见好转 好 转 抗过敏药物 激素类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加 重 好 转 复苏抢救 气管插管、切开 运用呼吸机 死 亡 好 转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 用药前须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 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准确判断皮试结果。 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过敏试验。  对已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停药3天后 或更换药物批号应重做过敏试验,结果应 告知本人或家属。  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准确判断皮试结果。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 在做过敏试验和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 病人的反应,并准备好抢救药物。  青霉素应现用现配,配置试验液或稀释 青霉素药液的生理盐水应专用。 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并在有关文 件上注明阳性标志,并告知本人或家属。

二、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 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机理与青霉素相似。 主要由于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而引起。 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皮试药液的配制(以先锋霉素为例) 将0.5g先锋霉素粉剂加生理盐水2ml 稀释为250mg/ml药液。 取0.2ml+0.8ml生理盐水(50mg先锋霉素) 取0.1ml+0.9ml生理盐水(5mg先锋霉素) 取0.1ml+0.9ml生理盐水(500g先锋霉素)

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皮内注射  注入皮内0.1ml药液(含50g先锋霉素)。  20min观察结果。  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注意事项 用药前询问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更换药物批号应常 规做过敏试验,结果应告知本人或家属。 皮肤试验液必须临用时配制,浓度与剂量准确。 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首次注射需观察30min。 皮肤试验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在相关文件注明,并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 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物理、 化学方法精制而成。  能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  常用于潜在有破伤风危险的外伤伤员, 作为被动免疫的预防注射。

(Tetanus Antitoxin, TAT) 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 TAT)  常在救治破伤风病人时应用。  TAT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 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 表现为速发型或迟缓型血清病,偶可 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 死亡。

破伤风抗毒素(TAT) 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须作过敏试验。结 果阴性,方可使用。  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皮试结果阳性者,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后即刻产生免疫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免疫时间 为2周,一般不超过3周。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有 不适症状。因该产品为人血液制品,尽管经过筛检及灭 活病毒处理,仍不能完全排除含有病毒等未知病原体 而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须作过敏试验。结 果阴性,方可使用。  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皮试结果阳性者, 可采用脱敏注射法或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 蛋白。

TAT皮肤过敏试验 TAT试验液的配制 从TAT药液(1ml含1500U )中抽吸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含150U )。 皮内试验 皮内注射TAT 0.1ml药液(TAT15U),20min后观察结果并记录。

TAT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结果判断 阴 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无异常,无全身异 常反应。 阳 性 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 阴 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无异常,无全身异 常反应。 阳 性 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 直径大于4cm,有时出现伪足或局部发 痒,全身过敏反应类似同青霉素过敏 反应,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TAT脱敏注射法 原 理  小剂量注射时变异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 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  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药物注射,可以逐渐消 耗体内已经产生的IgE,最终可全部注入 所需药量而不致过敏。

TAT脱敏注射法 TAT脱敏注射方法★ 次数 TAT量(ml) 加0.9%氯化钠溶液(ml) 注射法 1 0.1 0.9 肌内注射 1 0.1 0.9 肌内注射 2 0.2 0.8 肌内注射 3 0.3 0.7 肌内注射 4 余量 稀释成1ml 肌内注射

TAT脱敏注射时应注意★ 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 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以顺利将全部药液注入。  多次小剂量注射药物。  每隔20min注射一次。  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出现全身反应立即 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 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以顺利将全部药液注入。

四、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 Procaine  毒性较小,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 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 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方法:0.25%普鲁卡因溶液0.1ml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 结果的判断及过敏反应的处理:同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五、碘剂过敏试验法 碘过敏试验法 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每日3次,共3天,观察结果。

碘过敏试验法 结果判断 口服法:有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流泪、流涕、荨麻疹等症状为阳性。 皮内注射法: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lcm为阳性。 静脉注射法:有血压、脉搏、呼吸及面色等改变为阳性。

六、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1943年美国 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

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皮试药液的配制 试验液的标准剂量:为2500u / 1ml  将100万u链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 稀释为4ml药液(25万u/ml)  取0.1ml药液+0.9ml生理盐水(2.5万u/ml)  取0.1ml药液+0.9ml生理盐水(2500u/ml)

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皮内试验  注入皮内0.1ml药液(含250u链霉素)。  20min观察结果并记录。  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链霉素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同青霉素。 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救治措施与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基本相同。  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因链霉素 可与钙离子铬合,使链霉素的毒性症状减 轻或消失。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注意事项 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 药物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更 换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小 结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理。  各种药物皮试液的浓度。  正确判断各种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 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小 结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理。  各种药物皮试液的浓度。  正确判断各种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 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 实施TAT脱敏注射法。  配制各种皮试液,遵守安全用药原则。

案例 某患儿在门诊观察室静脉注射青霉素,皮试阴性,已连续注射3天,第4天护士在给患儿注射时,患儿突发脸色苍白、呼吸心跳停止。护士立即停药,果断进行抢救,最后患儿转危为安。但家长认为是护士操作失误或药品有问题,提出赔偿要求,调查查实,护士无操作失误,药品也无问题,属个体差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