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四、常见的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I 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种属和不同个体中差异 很大。临床上与 I 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可以 是全身性的或局部性的。 ( 一 )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 I 型变态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组危急症候群。 发病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分钟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气急、
Advertisements

CONCEPT :是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 抗原时,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 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 ( HYPERSENSITIVITY ))
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 19 )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 allergy , anaphylaxis ) 某些物质某些个体致敏 allergy * 病理性免疫应答 该物质.
超敏反应. 病 例 某男, 15 岁 主诉:发热,咽痛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青霉素静脉滴注 处理经过: 青霉素皮试弱阳,被误作阴性处理。在静滴青 霉素约半分钟,患者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 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
Hypersensitivity 制作及主讲:林英姿 单 位:海南医学院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Copyright 2009.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第 17 章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 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 疫应答所致。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四型: 第一节 I( 速发 ) 型超敏反应,即过敏反应 第二节 II( 细胞毒或细胞溶解 ) 型超敏反应.
第 17 章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 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 性免疫应答所致。 第一节 I 型 ( 速发型 ) 超敏反应,即过敏反应 第二节 II 型 ( 细胞毒或细胞溶解型 ) 超敏反应 第三节 III 型 ( 免疫复合物或血管炎 ) 型超敏反应.
孙汶生主编 春 - 朱 1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第六章 抗体( Ab ) 内 容 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四、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 六、人工制备的抗体.
超 敏 反 应 超 敏 反 应.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张秋萍 第一节 概述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 二、超敏反应的分型 第二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特点 二、参与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三、发生机制 四、常见疾病 五、防治原则.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八章 临 床 免 疫 学. 一、教学目的 熟悉: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 II 型、 III 型、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应用: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 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 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 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俗称 变态反应( allergy) 或过敏反应( anaphylaxis.
免疫细胞 第二章.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 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 一群原始造血细胞.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超敏反应 学习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Ⅰ、Ⅱ型超敏反应的 机制、常见病、防治原则。 2 、了解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的区别。
1 气管支气管解剖 2 气管解剖 气管是个圆柱形管腔,位于第六颈椎至第五胸椎之间。它 往下走的时候随着椎体的弧度,近气管分叉的地方,它略向右 偏曲。 总长 : cm ; 软骨环 颈段气管:环状软骨 - 胸骨上窝, 7-8 个软骨环,内径 胸段气管:胸骨上窝 - 气管隆嵴,
润土堂.妈妈学堂欢迎您 润土堂.智慧妈妈联盟 润土堂.中国妈妈成长教育专业平台 Rentutang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免疫学.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定义: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一、 超敏反应的概念 二、I型超敏反应 三、II型超敏反应 四、III型超敏反应 五、 IV型超敏反应.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基本医疗、医疗保险 相关政策简介.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新生儿黄疸.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第五章 免疫应答.
免疫遗传 Immunogenetics.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矿中学 常跃.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第三十五章 超敏反应 学习目标 1.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 2.叙述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列出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Tm Ag Mφ T B 浆细胞 Bm Ab(抗体)
第一章 抗原 Antigen,Ag.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制作及主讲:林英姿 单 位:海南医学院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Copyright 2009.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微生物教研室 王峥.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冷雪飞.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13 超 敏 反 应 Hypersensitivity.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第七章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器官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allergen)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课程导入: 抗原 抗体 ? 补体.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免疫分子 (一).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机体的免疫防御 中国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曹 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概念: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抗原 --- 常为细胞性抗原 2.抗体 --- 调理性抗体 3.损伤细胞机制 --- 补体、吞 噬细胞、NK细胞等参与

(一)抗原 1. 细胞固有抗原: A. 同种异型抗原,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血小板; 2. 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如某些化学药物或病原微生物抗原或半抗原,吸附于细胞表面,形成新的抗原表位。

(二)抗体 主要:IgG(IgG1、IgG2或IgG3) 和IgM 少数:IgA

(三)损伤细胞机制 1.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抗体(IgG或IgM)+抗原(靶细胞表面) 激活补体(传统途径)  C3a、C5a  中性粒细胞到反应局部释 放溶酶体酶  溶解靶细胞; 膜攻击复合体 破坏靶细胞。

2.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 IgG抗体+靶细胞抗原  FcrR( M、中性粒细胞等)结合  吞噬靶细胞; IgG(或IgM)抗体+靶细胞抗原  C3b  CR(吞噬细胞)吞噬靶细胞。

3.ADCC作用 IgG抗体+靶细胞抗原  FcrR(NK细胞、M、中性粒细胞等)结合  ADCC杀伤靶细胞。

二、Ⅱ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 输血反应 1. 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2. 反复输血  抗白细胞、抗血小板或抗 (一) 输血反应 1. 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2. 反复输血  抗白细胞、抗血小板或抗 血浆蛋白等类抗体  白细胞、血小板 等其它血细胞破坏。

(二)新生儿溶血症

(三)血细胞减少症 药物(例如青霉素、潘那西丁、奎宁丁)半抗原 + 红细胞膜  产生抗体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奎宁等)+ 血小板(或粒细胞)  抗血小板(或粒细胞)抗体  血小板(或粒细胞)溶解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粒细胞减少症)。

(四)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Ⅱ型占20%左右。 发生机理: ① 链球菌感染  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改变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 补体、ADCC及吸引吞噬细胞参与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② 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  与肾小球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

(五)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又称Goodpasture’s综合征,临床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病毒或细菌  肺泡基底膜抗原性发生改变  产生IgG类抗体  肺泡基底膜和肾小球基底膜抗原(共同抗原)结合  组织损伤。

(六)甲状腺机能亢进(Grave病) 正常情况:脑垂体  TSH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甲状腺刺激素受体(TSH-R, 甲状腺细胞表面)  分泌甲状腺素T3、T4。 甲亢:抗TSH-R的抗体(IgG类,病人)  与TSH-R结合  分泌甲状腺素(过量) 刺激靶细胞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