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Advertisements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8.1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 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  基本积分公式表  不定积分的线性运算法则 第八章 不定积分.
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 专题五 数列解答题的解法.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2课时 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课标要求】 1.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应用. 2.了解等比数列同指数函数间的关系. 3.会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 【核心扫描】 1.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重点) 2.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重点) 3.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结合命题.(难点)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数列(一) 自强不息和谐发展 授课教师:喻永明.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第二节 函数的微分法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复合函数的微分法.
数形结合.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 徐水职教中心 王海水.
第2章 数列 2.3 等比数列 2.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p48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 ——乌海市第十中学高二数学组.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应用 虎山中学高一文科备课组 黄小辉.
第5课时 数列的综合应用.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3 第 1 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习题课 阶段方法技巧训练(一) 专训2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的四种应用类型.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等差数列》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等差数列(1).
高等数学 西华大学应用数学系朱雯.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数列.
实数与向量的积.
2.2等差数列.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等差数列.
等差与等比数列.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杨国华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等差与等比综合(3).
辅助线巧添加 八年级数学专项特训: ——倍长中线法.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3.2 导数的计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积分表 不定积分的性质 小结、作业 1/22.
数列求和 Taojizhi 2019/10/13.
数列求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1.数列综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分析涉及哪些数学内容,在每 个数学内容中,各是什么问题. (2)分解——把整个大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几个“步骤”, 每个小题或每个“步骤”分别是数列问题、函数问题、 解析几何问题、不等式问题等.

(3)求解——分别求解这些小题或这些“步骤”,从而得到 整个问题的解答. 具体解题步骤如下框图:

2.常见的数列模型 (1)等差数列模型:通过读题分析,由题意抽象出等差数 列,利用等差数列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2)等比数列模型:通过读题分析,由题意抽象出等比数 列,利用等比数列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3)递推公式模型:通过读题分析,由题意把所给条件用 数列递推式表达出来,然后通过分析递推关系式求解.

[思考探究]   银行储蓄单利公式及复利公式是什么模型? 提示:单利公式是等差数列模型;复利公式是等比数列模型.

1.设Sn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1,S2, A.1           B.2 C.3 D.4

解析: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S1=a1,S2=2a1+d,S4=4a1+6d. ∵ =S1·S4, ∴(2a1+d)2=a1(4a1+6d), ∴4 +4a1d+d2=4 +6a1d, ∴d2=2a1d. 又∵d≠0,∴d=2a1, 答案:C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的价格不断降低,若 每隔4年电脑的价格降低三分之一,则现在价格为8 100 元的电脑12年后的价格可降为 (  ) A.2 400元 B.2 700元 C.3 000元 D.3 600元 解析:12年后的价格可降为8 100×(1- )3=2 400 元. 答案:A

3.已知函数f(x)= ,其对称中心是( ,0),若an= (n∈N*),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使Sn>0的n 的最小值为 (  ) A.10 B.11 C.12 D.13 解析:因为函数f(x)= ,且函数关于点P( ,0) 对称,故f(1)+f(2)+…+f(10)=0,即S10=0.当n≥6时,f(n)>0,∴a11=f(11)>0,∴S11>0. 答案:B

4.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1,2S2,3S3成等差数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S1=a1,S2=a1+a2=a1+a1q,S3=a1+a2+a3=a1+a1q+a1q2. 由S1,2S2,3S3成等差数列,得2·2S2=S1+3S3,即4(a1+a1q)=a1+3(a1+a1q+a1q2),可得3q2-q=0,得q=0,q= ,因为q≠0,所以q= . 答案:

5.若数列{an}是正项递增等比数列,Tn表示其前n项的积, 且T8=T4,则当Tn取最小值时,n的值=    . 解析:由T8=T4,得a1a2a3a4a5a6a7a8=a1a2a3a4,所以a5a6a7a8=1,又a5a8=a6a7=1,且数列{an}是正项递增数列,所以a5<a6<1<a7<a8,因此T6取最小值. 答案:6

1.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问题的关键是将已知转化成 基本量的关系,求出首项与公差(公比)后,再进行其他 运算. 2.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注意公比q的取值,同时 对两种数列的性质,要熟悉它们的推导过程,利用好 性质,可降低题目的难度,解题时有时还需利用条件 联立方程求解.

设{an}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3=7,且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 (2)令bn=lna3n+1,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1)由已知得 解得a2=2. 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a2=2,可得a1= ,a3=2q. 又S3=7,可知 +2+2q=7,即2q2-5q+2=0. 解得q1=2,q2= .由题意得q>1,∴q=2,∴a1=1. 故数列{an}的通项为an=2n-1.

(2)由于bn=lna3n+1,n=1,2,…, 由(1)得a3n+1=23n,∴bn=ln23n=3nln2. 又bn+1-bn=3ln2,∴{bn}是等差数列, ∴Tn=b1+b2+…+bn= ·ln2. 故Tn= ln2.

若将“S3=7,且a1+3,3a2,a3+4构成等差数列”改为“Sn=2an-1,n∈N*”. (2)令bn=log2a3n+1,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解:(1)当n=1时,a1=S1=2a1-1,a1=1, 当n≥2时,an=Sn-Sn-1=(2an-1)-(2an-1-1), ∴an=2an-1, ∴数列{an}是首项为a1=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2n-1.

(2)由于bn=log2a3n+1,n=1,2,… 由(1)可得a3n+1=23n ∴bn=log223n=3n, ∴{bn}是等差数列, ∴Tn=b1+b2+…+bn =

1.解等差数列应用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深刻理解问 题的实际背景,理清蕴含在语言中的数学关系,把应 用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等差数列问题,使关系明朗化、 标准化,然后用等差数列知识求解.这其中体现了把实 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数学建模能力.

2.解等差数列应用题的关键是建模,建模的思路是: 从实际出发,通过抽象概括建立数列模型,通过对模 型的解析,再返回实际中去,其思路框图为:

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用电器一件,价格为1 150元,购买当天先付150元,以后每月这一天都交50元,并加付欠款利息,月利率为1%,若付150元之后的第一个月算分期付款的第一个月,问分期付款的第10个月该交付多少钱?全部付清后,实际共花了多少钱?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购买当天付了150元,余欠款1 000元,按题意分20次还清. 设每次付款依次构成数列{an},则a1=50+1 000×0.01=60元, a2=50+(1 000-50)×0.01=59.5元, a3=50+(1 000-50×2)×0.01=59元, …

an=60-(n-1)×0.5, ∴{an}是以60为首项,-0.5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10=60-9×0.5=55.5元. 20期共还款S20=20×60- ×0.5=1 105, 故共花了1 105+150=1 255元.

与等比数列联系较大的是“增长率”、“递减率”的概念,在经济上多涉及利润、成本、效益的增减问题;在人口数量的研究中也要研究增长率问题;金融问题更多涉及复利的问题.这都与等比数列有关.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 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度减少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度减少 .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有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度增加 . (1)设n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an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bn万元,写出an,bn的表达式; (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思路点拨]

[课堂笔记] (1)第1年投入为800万元,第2年投入800× 万元,…,第n年投入800× 万元, 总投入an=800+800× +…+800× =4 000× . 同理,第1年收400万元,第2年收400× 万元,…,第n年收入400× 万元, 总收入bn=400+400× …+400× =1 600× .

(2)由题意知bn-an>0, 即1 600× -4 000× >0, 化简,得5× +2× -7>0, 设x= <1,则5x2-7x+2>0, 解得x< 或x>1(舍去), 即 < ,∴n≥5. 至少经过5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以数列为背景的不等式证明问题及以函数为背景的数列构造问题是高考对本节内容的常规考法,09年广东高考将函数、数列、不等式、导数等知识综合命题考查学生推理论证能力、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和放缩法的应用,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新方向.

(1)求数列{xn}与{yn}的通项公式; (2)证明:x1·x3·x5·…·x2n-1<   [考题印证] (2009·广东高考)(14分)已知曲线Cn:x2-2nx+y2=0(n=1,2,…).从点P(-1,0)向曲线Cn引斜率为kn(kn>0)的切线ln,切点为Pn(xn,yn). (1)求数列{xn}与{yn}的通项公式; (2)证明:x1·x3·x5·…·x2n-1<

【解】 (1)直线ln的方程为y=kn(x+1),kn>0. 代入曲线Cn的方程得: ( +1)x2-2(n- )x+ =0. ∵ln与Cn相切, ∴方程有等根xn, Δ=4(n- )2-4( +1) =0⇒kn= ┄(2分) ┄┄┄(4分)

(2)证明:由(1)知,xn= 于是所证明的不等式变为 (a)先证明:

∵4n2-1<4n2, ∴(2n-1)(2n+1)<4n2 ⇒(2n-1)2(2n+1)<4n2(2n-1),┄┄┄┄┄┄┄(8分) (b)再证明 < sin .

令f(x)=sinx- x,则f′(x)=cosx- . 又xn= ∈(0, )(n≥1), ∴f(xn)=sin >f(0)=0. 所以 故x1·x3·x5·…·x2n-1< (14分)

(文)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Pn( , ) (n∈N*)在函数f(x)= +4的图象上,且a1=1,an>0.   [自主体验] (文)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Pn( , ) (n∈N*)在函数f(x)= +4的图象上,且a1=1,an>0.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Sn> ,n∈N*.

解:(1)由于点Pn( ),n∈N*,在函数f(x)= +4的图象上, ∴数列{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 =1,公差为4.

∴ =1+4(n-1)=4n-3,n∈N*, ∴ ,n∈N*. ∵an>0, ∴an= ,n∈N*.

(2)证明:∵an= ,n∈N*,

(理)已知曲线C:y=x2(x>0),过C上的点A1(1,1)作曲线C的切线l1交x轴于点B1,再过点B1作y轴的平行线交曲线C于点A2,再过点A2作曲线C的切线l2交x轴于点B2,再过点B2作y轴的平行线交曲线C于点A3,…,依次作下去,记点An的横坐标为a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anSn≤1; (3)求证:

解:(1)∵曲线C在点An(an, )处的切线ln的斜率是2an,∴切线ln的方程是y- =2an(x-an), 由于点Bn的横坐标等于点An+1的横坐标an+1, ∴令y=0,得an+1= an, ∴数列{an}是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an= .

(2)证明:∵Sn= =2(1- ), ∴anSn=4× (1- ).令t= ,则0<t≤ , ∴anSn=4t(1-t)=-4(t- )2+1. 当t= ,即n=1时,-4(t- )2+1有最大值1,即anSn≤1.

(3)证明:∵Sk≥ak,k∈N*,∴akSk≥ ,即 ∵数列{ }是首项为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故

1.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c、a、b成等 比数列,且a+3b+c=10,则a= ( ) A.4 B.2 C.-2 D.-4   1.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b、c成等差数列,c、a、b成等 比数列,且a+3b+c=10,则a= (  ) A.4            B.2 C.-2 D.-4

解析:∵a,b,c成等差,∴a+c=2b. 又∵a+c+3b=10,∴b=2. ∴ 由①②知a+ =4,解之得a=-4或a=2.由a,b,c互不相等知a=-4. 答案:D

2.某厂在2010年底制订生产计划,要使2020年底的总产 量在原有基础上翻两番,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  ) 解析: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1+x)10=4,∴x= -1. 答案:A

3.(2010·黄冈模拟)数列{an}满足a1= ,an+1= -an+ 1(n∈N*),则m= 的整数部分是(  ) A.0 B.1 C.2 D.3

解析:由题an+1=an(an-1)+1,则 ⇒ ,故有m= =2- ,由于a3= >2且an+1>an,故 ∈ (0,1),所以m∈(1,2)其整数部分是1. 答案:B

4.设x,y为正数,且x,a1,a2,y成等差数列,x,b1,b2,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a1+a2=x+y;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b1b2=xy, 所以 =4,当且仅当x=y时取等号. 答案:4

5.已知数列{an},定义其倒均数是Vn= , n∈N*.若数列{an} 的倒均数是Vn= ,则an=  .

解析:由于数列{an}的倒均数是Vn= , 所以= ,得 当n≥2时,有 所以两式相减得 =n,即an= ,又当n=1时, =1, 所以a1=1,适合an= ,所以an= (n∈N*). 答案:

6.已知数列{an}中,a1= ,点(n,2an+1-an)在直线y=x (1)令bn=an+1-an-1,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设Sn、Tn分别为数列{an}、{bn}的前n项和,是否存在 实数λ,使得数列为 等差数列?若存在,试 求出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由已知得a1= ,2an+1=an+n, ∴a2= ,a2-a1-1= - -1=- , 又bn=an+1-an-1,bn+1=an+2-an+1-1, ∴ = ∴{bn}是以- 为首项,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由(1)知,bn=- × n-1=- × , ∴an+1-an-1=- × ,∴a2-a1-1=- × , a3-a2-1=- × ,…,∴an-an-1-1=- × 将以上各式相加得: ∴an-a1-(n-1)=- , ∴an=a1+n-1- × = +(n-1)- +n-2.即an= +n-2.

(3)存在λ=2,使数列 是等差数列. ∵Sn=a1+a2+…an=3 +(1+2+…+n)-2n =3× -2n=3 = +3. Tn=b1+b2+…+bn=

数列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n+B(A、B是常数),即Sn+λTn=An2+Bn, ∴当且仅当1- =0,即λ=2时,数列 为等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