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综合练习 (一) Hqez wjl321 制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 定及其性质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题讲解 小结 作业.
Advertisements

加強輔導課程家長簡介會 時間: 9 月 30 日(二) 晚上 : 6:45 至 8 : 00 地點:禮堂.
1.2 应用举例 ( 一 ). 复习引入 B C A 1. 什么是正弦定理? 复习引入 B C A 1. 什么是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 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2011年会计初级职称全国统考 初级会计实务 教案 主讲:高峰 2010年12月.
鲁班培训-培训类项目 一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物业工程师 造 价 员 职称英语
颜 港 小 学 2009年数学教师暑期业务培训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高 唱
服务热线: 菏泽教师招聘考试统考Q群: 菏泽教师统考教育基础模拟题解析.
2011年广西高考政治质量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会计学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章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告及其目标: 1、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圓的線段乘冪性質.
第1讲 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考纲展示 考向预测 工业区位因素。
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 辩 证 法.
三角形的邊角關係 大綱:三角形邊的不等關係 三角形邊角關係 樞紐定理 背景知識:不等式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 方法 能力 ---数学教育教学感悟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郑伟君
与三角形有关的内角.
1.1 等腰三角形.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圆上!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中线 与角平分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移与平行.
第11章 三角形.
热身练习 1、如图,已知AD⊥BC,BD=CD,则△ABC是什么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新课导入 回顾 B 锐角三角函数 sinA 、cosA、tanA 、cotA分别等于直角三角形中哪两条边的比? ┓ C A
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专题训练 三角形的边与角.
初级职称前导课 第一章 资产 主讲老师:海伦老师(兰老师).
第19讲 尺规作图与命题证明 考点知识精讲 中考典例精析 举一反三 考点训练.
相似三角形 青铜峡市第六中学: 李 成.
引例 问题1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三章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10.2 排列 2006年4月6日.
练习: 由三个不同的英文字母和三个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六位号码(每位不能重复),并且3个英文字母必须合成一组出现,3个阿拉伯数字必须合成一组出现,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3-4三角形的邊角關係 重點:三角形邊角間的不等關係 (1)三角形任意兩邊和大於第三邊 (2)三角形任意兩邊差小於第三邊
特殊三角形复习.
《2015考试说明》新增考点:“江苏省地级市名称”简析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第1课时)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格林.
第18讲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考点知识精讲 中考典例精析 举一反三 考点训练.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乘法公式 (1) 乘法分配律 (2) 和的平方公式 (3) 差的平方公式 (4) 平方差公式.
变 阻 器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陆 俊.
§ 等腰三角形的复习.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认识三角形(2) 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金 雪 花 数学组.
圆周角.
会计基础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刘颖
12.1 轴 对 称(3).
考试大纲相关要求: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2)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3)探索圆的性质
圆的切线(习题课) 威海市冯家初中 宋晓伟.
第二十四章 圆 圆也是一种和谐、美丽的图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具有同一形状。: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第四章:相互作用 第1节:重力与重心.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 股 定 理 包头市一机四中 赵鲜丽.
分配律 ~ 觀念 15 × 15 × + 15 × 乘法公式 蘇德宙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 正弦公式 附加例題 1 附加例題 2.
尺規作圖 大綱: 線段 角度 垂直平分線與角平分線 張婷萱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轴 对 称(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数学》( 北师大.七年级 下册 )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第二节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厦大附中 李艺珍.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 泰兴市马甸初中赵扣琴 初中数学资源网.
相关知识回顾 1.垂线的定义: 2.线段中点的定义: 3.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初中数学 中点问题专题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王锦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综合练习 (一) Hqez wjl321 制作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判定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1 ,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1)计算角的度数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计算角的度数,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①已知角的度数,求其它角的度数 ②已知条件中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此时往往设法用未知数表示图中的角,从中得到含这些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以等腰三角形为条件时的常用辅助线: 如图:若AB=AC ①作AD⊥BC于D,必有结论:∠1=∠2,BD=DC ②若BD=DC,连结AD,必有结论:∠1=∠2,AD⊥BC ③作AD平分∠BAC必有结论:AD⊥BC,BD=DC 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辅助线,然后证出其它两个性质,不能这样作:作AD⊥BC,使∠1=∠2.

例题分析 例1 已知一腰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a、h 求作:△ABC,使AB=AC=a,高AD=h 作法: 例1 已知一腰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分析:我们首先在草稿上画好一个示意图,然后对照此图写出已知和求作并构思整个作图过程…… 已知:线段a、h 求作:△ABC,使AB=AC=a,高AD=h 作法: 1、作PQ⊥MN,垂足为D 2、在DM上截取DA=h 3、以点A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弧,交PQ于点B、C 4、连结AB、AC 则△ABC为所求的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求证:BM=CM。 例题分析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求证:BM=CM。 证明:∵AB=AC ∴∠ABC=∠ACB(等边对等角) ∴BD⊥AC于D,CE⊥AB于E ∴∠BEC=∠CDB=90° ∴∠1+∠ACB=90°,∠2+∠ABC=90°(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1=∠2(等角的余角相等) ∴BM=CM(等角对等边) 说明:本题易习惯性地用全等来证明,虽然也可以证明,但过程较复杂,应当多加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3.已知:如图,∠A=90°,∠B=15°,BD=DC. 请说明AC=1/2 BD的理由. 例题分析 例3.已知:如图,∠A=90°,∠B=15°,BD=DC. 请说明AC=1/2 BD的理由. 解∵BD=DC,∠B=15° ∴∠DCB=∠B=15°(等角对等边) ∴∠ADC=∠B+∠DCB=30°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90° ∴AC= DC ∴AC= BD

例4.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例题分析 例4.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 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MD=ME。连结CM,可利用△BMD≌△CME得到结果。 证明:连结CM ∵∠C=90°,BC=AC ∴∠A=∠B=45° ∵M是AB的中点 ∴CM平分∠BC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中线重合) ∴∠MCE=∠MCB=∠BCA=45° ∴∠B=∠MCE=∠MCB ∴CM=MB(等角对等边) 在△BDE和△CEM中 ∴△BDM≌△CEM(SAS) ∴MD=ME ∴△MDE是等腰三角形

例5.如图,在等边△ABC中,AF=BD=CE, 请说明△DEF也是等边三角形的理由. 例题分析 例5.如图,在等边△ABC中,AF=BD=CE, 请说明△DEF也是等边三角形的理由.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 ∵CE=BD ∴BC-BC=AC-CE ∴CD=AE 在△AEF和△CDE中 ∴△AEF≌△CDE(SAS) ∴EF=DE 同理可证EF=DF ∴EF=DE=DF ∴△DEF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证明等边三角形有三种思路: ①证明三边相等 ②证明三角相等 ③证明三角形是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具体问题中可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求解。

例6 .如图2-8-1,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交BC于G 请说明DG=EG的理由. 例题分析  例6 .如图2-8-1,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交BC于G 请说明DG=EG的理由. 思路 因为△GDB和△GEC不全等,所以考虑在△GDB内作出一个与△GEC全等的三角形。 说明 本题易明显得出DG和EG所在的△DBG和△ECG不全等,故要构造三角形的全等,本题的另一种证法是过E作EF∥BD,交BC的延长线于F,证明△DBG≌△EFG,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例7. 如图2-8-6,在△ABC中,AB=AC=CB,AE=CD, AD、BE相交于P,BQ⊥AD于Q. 请说明BP=2PQ的理由. 例题分析 例7. 如图2-8-6,在△ABC中,AB=AC=CB,AE=CD, AD、BE相交于P,BQ⊥AD于Q. 请说明BP=2PQ的理由. 思路 在Rt△BPQ中,本题的结论等价于证明∠PBQ=30°  证明 ∵AB=CA,∠BAE=∠ACD=60°,AE=CD,   ∴△BAE≌△ACD   ∴∠ABE=∠CAD   ∴∠BPQ=∠ABE+∠BAP   =∠CAD+∠BAP=60°   又∵BQ⊥AD   ∴∠PBQ=30°   ∴BP=2PQ 说明 本题把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证明角的度数,这种转换问题的方法值得同学们细心体会。

例题分析 例8:如图、在△ABC中,D,E在 直线BC上,且AB=BC=AC=CE=BD, 求∠EAC的度数。 在直线BC上,且AB=AC=CE=BD, ∠DAE=100°,求∠EAC的度数。

练习 1. 下列结论叙述正确的个数为( ) ( 1)等腰三角形高、中 线、角平分线重合; (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的外角相等; 1. 下列结论叙述正确的个数为( ) ( 1)等腰三角形高、中 线、角平分线重合; (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的外角相等;  ( 3)等腰三角形有且只有一条对称轴; (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等腰三角形顶角为36°,底角为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之和为100°,则顶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两个角之比为4:1,则顶角为__________,底角为___________。 5.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6,这个三角形周长为_____________。 6.已知△ABC中AB=AC,AB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AB于D,连结BE,若∠A=50°,∠EBC=__________。 7.△ABC中,AB=AC,AD⊥BC于D,若△ABC的周长为50,△ABD的周长为40,则AD=____________。 8.若等腰三角形顶角为n度,则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

a 9.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D H ∠ 150° ⌒ H O a C E F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5,求腰长? A B C D 解:如图,令CD=x,则AD=x,AB=2x x 2x ∵底边BC=5 x ∴BC+CD=5+x AB+AD=3x 5 ∴(5+x):3x=2:1  或3x:(5+x)=2:1

10、如图,D是正△ABC边AC上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请说明BD=DE的理由. ∴ ∠ABC= ∠ACB=600 ( ) ∵ D是AC边上的中点 ∴∠1= ∠ABC=300( ) A B C E D 2 1 ∵CE=CD ∴∠2= ∠E( ) ∵ ∠2+ ∠E= ∠ACB=600( ) ∴ ∠E=300, ∴ ∠1= ∠E ∴BD=DE( )

3、如图,在Rt△ABC中,∠ACB=900, ∠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AB边上的高线CE交AB于E,交AD于F,求证:CD=CF 分析: CD=CF B A C E D ∠1=∠2 ∠1=∠B+∠BAD ∠1=90°-∠BAD 1 F ∠2=90°-∠CAD ∠2=∠3+∠DAC 2 3 ∠3=∠B ∠ACB =90°,CE是AC边上高

小结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3、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三线合一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习题,能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的大小、线段长度的方法。

布置作业 课本第51页(目标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