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選
相關韻文常識 ˙123必背詩詞曲 p.111~114 ˙大勝戰 p.241 ~242/ p.136~137 ˙方舟 p.21~24
近體詩格律幾問 1.體製 1近體詩分哪兩類? 答: 2以字數分別,又各自有那兩類?各有多少字? 分絕句和律詩。 又分五言和七言;各為20、28及40、56字。
3排律也是近體詩嗎?一首排律至少有幾句?可以是單數句嗎? 答: 是律詩之一種;至少10句,不可為單數句, 首尾體例同於律詩,只是中問對對仗聯增加。
2.平仄 1古音有四聲,指的是哪四聲?這四聲何者屬平聲?何者屬仄聲? 2這四聲與今日國語的四聲相合相異的情形如何? 答:平、上(ㄕㄤˇ)、去、入。 平聲分陰平.陽平,是平聲;上、去、入是仄聲。 答:一般而言平聲分陰平.陽平, 相當國語輕1.2聲; 上、去、入是仄聲,相當國語3、4聲。
3凡是近體詩都講求上下句平仄相對嗎? 4一首五言首句不押韻的律詩,其平仄格律該如何寫? 答:是(1、3、5不論,2、4、6分明) 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5一首七言首句押韻的律詩,其平仄格律該如何寫? 6一首絕句的平仄剛好是截一首律詩的一半嗎? 答:是 答: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7詩家鍛字鍊句,在平仄上有些忌諱或規則可尋,以下名詞,請試了解之: *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 *孤平 *三平落腳 * 失黏 *拗救 答: 1每句的一三五字的平仄暫不要求,先要求二四六字的平仄 2不可兩仄中間孤立一個平聲 3每句的最後三字不可皆為平聲 4每首詩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要同,若有異則為失粘,又叫失嚴 5若第一句的三四字平仄有出律處,則以本句(當句救)或第二句的三四字平仄來補救(對句救)
3.對仗 1.凡是近體詩必講究對仗嗎? 答:律詩才一定要 2嚴格的對仗是指哪些方面的講究? 答:上下句平仄、詞性、數字、屬性、意思等都要相對
3一首律詩有幾聯?必須對仗的是哪兩聯? 答:四聯;中間頷聯及頸聯 4有不合格式的對仗,如: 偷春格、蜂腰格,是指怎樣的對仗? 答:律詩中不必對仗之首聯先對仗稱之偷春 該對仗之中間兩聯未對仗稱之蜂腰
4.押韻 1凡近體詩都只能押平聲韻嗎? 答:律詩才是 2凡近體詩都必須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嗎? 答:是
3凡近體詩都必須偶數句押韻,奇數句必不能押韻嗎? 答:首句可押韻
4一首近體的平起仄起式由何判斷? 答:首句的第二字
(二)中國古典詩比較總表 樂 府 詩 古 體 詩 近體詩-律詩 近體詩-絕句 備註 ‘別 名 長短句、歌行 古風 今體詩。 截句、斷句、短句 ‘別 名 長短句、歌行 古風 今體詩。 截句、斷句、短句 興 衰 史 起於兩漢,盛於 南北,唐後式微 魏晉,衰於唐宋 起於唐,盛於唐
格律 字句數 不限 五、七言居多 五、七言;四句 五、七言;八句 平仄 相對 對仗 中間兩聯 用韻 韻諧即可 只押平聲 不可換韻
風 格 遒勁 溫雅 各詩派風格內容不同 內 容 敘事 抒情 音 樂 合樂 徒歌 朗誦 七絕可合樂 作 者 多民間 多士大夫、文人 文人 影 響 影響七絕及後來宋詞元曲 影響五絕
(三)中國古典詩各期詩人比較總表 詩風/流派 詩人 唐 初唐 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盛唐 自然派 王維 孟浩然 儲光羲 劉長卿
邊塞派 高適 岑參 王昌齡 盧綸 王之渙 王翰
社會派 杜甫 浪漫派 李白
中唐 社會派 劉、白、 元 張籍
奇險怪誕派 韓愈、 賈、 孟、 李賀
晚唐 綺靡派 小李杜 溫庭筠 香奩派 韓偓
宋 北宋 江西詩派 陳師道、陳與義、黃庭堅 楊億 梅堯臣、歐陽修、蘇軾 尤袤、楊萬里、范成、陸游 西崑體 其他名家 南宋四大家 金元明清 金—元好問、明---劉基、高啟、清----王士禎
文學史成就 詩 仙 李白 詩史 杜甫 五言律完成者 沈佺期 宋之問 江西詩派之祖
詩 俠 李白 詩豪 劉禹錫 七言律完成者 杜審言 郊寒 島瘦 孟郊 賈島
詩 聖 杜甫 詩佛 王維 鬼才 李賀 元輕 白俗 元稹 白居易
並稱 大李杜 李白 杜甫 溫李 溫庭筠 李商隱 高岑 高適 岑參 小李杜 杜牧 元白 元稹 白居易 沈宋 沈佺期 宋之問
王 孟 王維 孟浩然 劉白 劉禹錫 白居易
(四)關於宋詩 甲、宋詩的特色: 1、從藝術旨趣和風格看,宋詩主要向理想、顯露和精細方面發展 2、宋詩傾向( )化、( )化、以 ( )為詩 2、宋詩傾向( )化、( )化、以 ( )為詩 3、( )多 4、( )多 議論 散文 才學 派別 詩話
乙、宋詩與唐詩: 時代 性 質 表現 風 格 作法 詞 評論 唐詩 主(情),近三百篇 蘊蓄 (韻)流言外 多(比興) 婉而微 詩論少 宋詩 性 質 表現 風 格 作法 詞 評論 唐詩 主(情),近三百篇 蘊蓄 (韻)流言外 多(比興) 婉而微 詩論少 宋詩 主(理),遠三百篇 發露 (意)盡其中 多(賦) 徑以直 詩論精
丙、宋詩比唐詩之勝點: 不 勝 點 勝 處 一 消失了唐代悲壯的(邊塞派)的作風 整鍊規矩,無唐詩之(不工穩)之病 二 不 勝 點 勝 處 一 消失了唐代悲壯的(邊塞派)的作風 整鍊規矩,無唐詩之(不工穩)之病 二 消失了唐代感傷的(社會派)的作風 描寫越發細緻,無唐詩粗率之病 三 消失了唐代哀豔的(閨怨宮怨詩)的作風 描寫特別(沖淡),無唐人一味豪邁意氣之病 四 消失了唐代纏綿活潑的(情詩)的作風 宋詩中有一種充滿畫意的詩--(題畫詩)
唐詩 VS 宋詩 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 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貴深析透闢 唐詩美在情辭,故豐腴 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 唐詩如芍藥海棠,濃華繁采 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 唐詩如啖荔枝,一顆入口,則甘芳盈頰 宋詩如食橄欖,初覺生澀,而回味雋永 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 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 ~~摘自繆鉞《詩詞散論 》
終南山 王維 詩人及其畫作 王維的詩風與成就 王維軼事 〈終南山〉賞析 王維作品欣賞 田園詩 自然恬淡詩風 帶有禪境詩風 傅抱石 終南山 傅抱石 終南山 圖片來源:http://www.jllib.cn/olread/special/fbs/pic/zp104.jpg
維摩詰
王維的母親喜愛佛法,故以維摩詰為王維的名及字。 維摩詰,人名。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 。 意譯為 ﹁ 淨名 ﹂ 、 ﹁ 無垢 稱 ﹂ ,意即清淨無垢、 名聲遠布。為維摩詰經的主角。隨著維摩詰經在中國的流行,經中維摩詰居士的神通機智,深為中國佛教徒所欣賞。
自然詩人 ——王維 文章冠世,畫絕千古 後人尊王維為南宗之祖 宋朝文學大師蘇東坡讚美王維: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通曉音律,音樂才華和詩文並佳 自然詩人 ——王維 圖片來源:http://members.tripod.com/~chinproj98/newpage11.htm
王維的詩風與成就 長於描繪山水田園、歌詠隱居生活 流露閒逸蕭散的情趣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兼長各體 盛名古今,影響深遠 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 盛名古今,影響深遠 世稱「詩佛」,與「詩聖」「詩仙」並提
王維相關畫像 溪雪圖 王維 圖片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
長江積雪圖 王維 圖片來源:http://big5.ce.cn/kjwh/scpm/tzjb/zhgsh/zgshdh/200508/30/t20050830_4553834.shtml
王維軼事 見畫知音節 一天,王維來到洛陽庾敬修的宅邸,宅邸牆壁上彩繪得美侖美奐,他四處觀看,有一面牆畫著「奏樂圖」,氣派很大,王維看了不由得點頭稱許,並說道:「畫裡奏樂的場面,正好是『雲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 有人真的召集樂工,當場試驗,演奏到這裡,那樂工的動作姿勢,和彈奏的指法果然和畫上所畫的絲毫不差,從此大家對王維更另眼相待。
王維軼事 賦詩續人姻緣 王維年輕時經常出入寧王府,寧王有寵妓數十人,皆絕色。其宅左有位賣餅者之妻,纖白明媚。寧王厚賜餅師,買其妻為妾,甚寵愛。年餘,寧王問:「尚念前夫否?」婦人沉默不答。寧王遂尋來餅師,使夫妻相會,餅師之妻默視丈夫垂淚。 寧王命眾文士賦詩,王維詩云:「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息夫人〉)詩中借楚王奪息國夫人事,述忠貞不渝之女性形象,使諸文士為之擱筆。 寧王見詩,遂將婦人還于餅師。(唐孟棨《本事詩》)
巨石飛走 傳說,王維曾給歧王李范畫過一幅《巨石圖》,歧王一有時間就細細觀賞,常常恍恍惚惚地進入畫中的空古幽靜的境界。一天,突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一塊巨石從屋裡騰空飛起,沖出屋外,歧王趕緊到屋中察看,原來是畫上的巨石飛走了。后來,到了唐憲宗時,高麗國派使臣到中國,說是若干年前的一天從空中飛來一塊巨石,上面有王維的題字,知道是中國的寶物,現在把這巨石送了過來。
終南山 圖片來源:http://www.tourq.cn/picfile http://tw.mjjq.com/pic/
終南山,在西安市長安縣城南15公裡處,它東起盛產美玉的藍田山,西至秦嶺主峰太白山,橫跨藍田、長安、戶縣、周至等縣,綿延200余裡,天造地設,雄峙在古城長安(西安)之南,成為長安城高大堅實的依托、雄偉壯麗的屏障。她舒展青蒼秀美的雙臂,捧起長安城這一人類文明的瑰寶,奉獻給古往今來的人們。長安城無疑是終南山的重心、終南山的靈魂。終南山因長安城而姿顏煥發,名揚四海,成為人們樂於游覽的勝地。
終南山,一名中南山,又稱太乙山。主脈為東西走向,支脈多呈南北走向,排列較為整齊。這些南北走向的支脈,為數多達175道,長度多在10公裡左右(最長的15公裡),高度多在2000米,透迤峻峭,中間孤峰蔚起,十分壯觀。著名詩人王維詩贊曰:“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人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唐太宗李世民也對終南山著意頌揚道:“重巒俯渭水,碧峰插遙天。出紅扶嶺日,人翠貯岩煙。迭松朝若夜,復岫缺疑全。”從這些詩篇中可以看出,終南山的奇峰秀嶺、碧水幽胸、茂林修竹、繁花蔓草,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著歷代的游人。李白心馳神往,王維長期隱居其中,而唐太宗覺得住在終南山中仿佛進人仙山瓊字一樣心悅神怡!
讀 詩 先 問 平 仄 說 明 : 仄 起 , 首 句入 韻 , 押 平 聲 韻 。 韻 腳 : 都 、 隅 、 無、 殊 、 夫 。 仄 起 , 首 句入 韻 公 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乙近天都,1 分野中峰變,5 連山到海隅。2 陰晴眾壑殊。6 白雲回望合,3 欲投人處宿,7 青靄入看無。4 隔水問樵夫。 8 │││─ ─ 分野中峰變,5 陰晴眾壑殊。6 欲投人處宿,7 隔水問樵夫。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終南山〉賞析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用誇張手法勾劃了終南山的總輪廓。寫遠景。 首 聯 寫 遠 望 此 山 , 覺 其 高 峻 似 若 直達 天 庭 , 連 綿 恍 如 盡 於 海隅 ;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頷 聯寫近景。寫 人 在 山 路中 , 穿 行 於雲 霧 之 間 , 有 縹 緲 變 幻 之 感 ; 身入終南山,朝前看,白雲瀰漫;回頭看,白雲合攏來,匯成茫茫雲海。此奇妙境界,凡有遊山經驗者都不陌生,然唯有王維,能用寥寥數字表現如此真切。 頷 聯 是 傳 誦 千 古 的 名 句 , 雖 然 僅 截 取 路 程 中 的 一 個 片 斷 , 卻能 留 給 讀 者 寬 廣 的 想 像 空 間 ; 縹緲 的 雲 霧 , 時 有 時 無 的 感 覺 , 使得 山 在 雄 偉 之 中 , 另 有 一 番 如 夢 似 幻 、 若 假 還 真 的 美感 , 是 第 一句詩 的開 展 。
指主峰太乙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頸聯寫登上 主 峰 , 俯 看 四 面 , 是 不 同 的州 界 , 和明 暗 不 一 的 山 谷 ,顯 示 此 山 的 廣 闊,並 呼 應頷 聯 雲 霧 變幻 的 光影 差 異 ;頸 聯 由 分 野 及 陰 晴 的 變 化 呈 顯 山 勢 的 廣 袤 , 是 第 二句詩 的 開 展。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尾 聯 寫 深山 人 跡 罕 見 , 欲 往 山 中 人 家 借 宿 , 只 能 隔 水 向 樵 夫 打 聽 , 更 顯 山林 之 幽 寂 。 尾 聯 看 似 與 山 無 關,卻 意在 言 外 地 寫 出 此 山 的 深邃 , 而 樵 夫在 古 典 詩 歌 中 往 往帶 有 的 隱 士 意 象 , 也 讓 這 首 詩 留 下有 餘 不 盡 的 韻 味 。
王維作品欣賞 田園詩代表〈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作品欣賞 田園詩代表〈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山裡剛下了一陣新雨,到傍晚時,天氣就有些秋意。月光灑進松陰來,清泉從石上流過。洗衣服的女孩子回來了,穿過竹林子發出一些聲響,漁舟擦過蓮葉,蓮葉搖動。春草到了秋天,很容易就凋零了,在外出遊的王孫們,自然可以留在這裡。
王維作品欣賞田園詩代表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作品欣賞田園詩代表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是一首寫山居的詩。全詩著重在一個「暝」字,寫夜景,寫歸人,美得像一幅圖畫,給人一種閒適的感覺。詩中兩聯對仗,同是寫景,但各有所述,上聯寫景,重在寫物,下聯寫景,景中有人,但明月、清泉、幽竹、青蓮,以示山居秋晚的高潔。尤其「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自然禪境。在這種美好的情調中,當然不忍歸去。東坡嘗謂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信然。
王維作品欣賞 自然恬淡的詩風〈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 王維作品欣賞 自然恬淡的詩風〈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 下馬請您喝一杯酒吧,問道:「您上那兒去?」您說:「由於不得志,隱居到南山邊。」您走後不再聽到您的消息,只見山中的白雲悠悠沒有窮盡的時候。
王維作品欣賞 自然恬淡的詩風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 王維作品欣賞 自然恬淡的詩風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聞,白雲無盡時。 前四句用問答體,寫送別。詩的開端,便用飲酒切入,用餞別點題。繼而設問對答,引來對話,寫歸隱之情。末兩句寫感慨,以景託情,表示作者對友人的關懷,白雲無盡,情意無窮,使全詩頓然生色,韻味倍增。
帶有禪境的詩風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帶有禪境的詩風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中年以後,我頗喜愛佛理,晚年便隱居在終南山的邊上。興致來時,就獨來獨往,箇中的快意,只有自己才能知道。我走到水源的盡頭,坐下來,看雲霧升起。偶然也會碰到住在山林中的老頭兒,談得開心起來,便忘了回家。
帶有禪境的詩風〈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帶有禪境的詩風〈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就是輞川別墅,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這首詩是寫隱居的意趣。首先說明隱居終南山,晚年好佛,興致來時,獨往山中,時有勝事,唯有自己知道。後四句連舉兩件勝事,都富有禪理。一是尋找水源,直窮水泉處,卻坐看雲起,此為絕處逢生,無限禪機;一是下山遇林叟,與之言談,忘了回家,自由無礙,毫無牽掛,也是禪趣。
登高 杜甫 杜甫生平 杜甫詩風及其藝術特色 〈登高〉賞析 杜甫作品欣賞——〈春望〉 傅抱石 登高圖 傅抱石 登高圖 圖片來源:http://www.hanmoxuan.com/exhibition/exh_16/main.html
杜甫 生平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在長安時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稱少陵野老;在成都時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稱「杜少陵」、「杜工部」 圖片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htm
杜甫 生平 一生坎坷多遭離亂 杜甫年少便能詩,極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了李白、高適等詩友。 杜甫 生平 一生坎坷多遭離亂 杜甫年少便能詩,極受時人讚賞。二十歲後,曾有兩次長時間漫遊,到過吳、越、齊、趙,並結交了李白、高適等詩友。 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兩次應試,都未能如願。仕途亦不順遂,難以生存,曾輾轉入蜀依劍南節度使嚴武。嚴武卒,移居夔州。年餘出蜀,飄泊於湖北、湖南一帶,最後病死在船上。
杜甫 生平 故居 圖片來源:http://www.qingdaonews.com/images/2006-01/18/xin_1801031816200781742432.JPG http://www.chengduwenhua.gov.cn/photo/uf1141963151067.jpg
杜甫 生平 據說,有一次杜甫到衡山去遊嶽祠,忽然大水到來,不能下來,也不能得食。這樣過了十餘日,耒陽令知道了,就雇了小舟迎接他。送他牛肉白酒,他高興得不得了,便把所有牛肉白酒,統統吃光。就在那一夜,他大醉大飽之後死了,終年五十九歲。
杜甫詩風及其藝術特色 憂國憂民,反映現實,描述民間疾苦 格律嚴明, 窮絕工巧,感情真摯,詩中字句,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宋刻本杜工部集 憂國憂民,反映現實,描述民間疾苦 格律嚴明, 窮絕工巧,感情真摯,詩中字句,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描寫深刻,細膩感人 ,形象鮮明, 乃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聖、詩史之稱。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憂國憂民的詩句 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吾寧拾一衰,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登高〉賞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藉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 《杜詩鏡詮》言此乃杜集七律第一;胡應麟言此乃古今七律之冠。
〈登高〉賞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 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 夔州向來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 詩人登高,峽中傳來猿嘯聲,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 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不僅句對,還有句中自對,讀來富有節奏感。
〈登高〉賞析 首聯著重刻劃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
〈登高〉賞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 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同時也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 「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
〈登高〉賞析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頸聯點出秋字。「獨登臺」表明詩人高處遠眺,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繫。 常作客,指出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 「悲秋」二字寫得沉痛。秋天未必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秋景,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此聯表現感情,從時間、空間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
〈登高〉賞析 此聯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詩人憂國傷時之情躍然紙上。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 詩人備嚐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 原本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盡現。 此聯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詩人憂國傷時之情躍然紙上。
杜甫作品欣賞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作品欣賞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國家遭戰火的破壞,然而河山依然存在,長安城裡春光來到,草木長得很雜亂。我感傷時事,連看到花兒燦爛,也叫人灑淚,和家人離別久了,甚至聽到鳥叫,也倍覺心驚。戰爭已經連續了好幾個月,能收到一封家信,真值得上萬金啊。我頭上的白髮越抓越稀少了,簡直要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作品欣賞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作品欣賞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首聯點出國破,然山河猶在,春天依舊來到,切詩題春字。以下六句,寫春來登臨遠眺的感傷,「感時」句承春字,「恨別」句承破字,而「烽火」句又承時字,「家書」句又承別字,輾轉相承,脈絡分明。這六句,寫情景極為悲壯。末以飽經憂患,白髮稀落,幾乎插不上簪作結,語極平常,卻境苦情真。
觀書有感 朱熹 朱熹生平 理學家朱熹 詩人朱熹 〈觀書有感〉賞析 朱熹家鄉——江西婺源 圖片來源: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523/2006/07/12/421@1129207.htm
朱熹 生平 宋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 朱熹在政治上屬於主戰派,因與執政者政見不合屢次辭仕。 朱熹 生平 宋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號晦庵。 朱熹在政治上屬於主戰派,因與執政者政見不合屢次辭仕。 故中進士至死50多年間,為官僅9年,在朝廷任職僅40天,卻都能革除弊端、打擊貪吏救災安民。 一生精力傾注於講學和著述之上。 朱熹 城南唱和詩卷 圖片來源:http://cathay.ce.cn/person/ 北京故宮博物院
理學家朱熹 朱熹繼承周敦頤、二程(程顥程頤)兼採釋道各家思想資料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 其思想核心範疇是理或稱道、太極。 他曾在淳熙二年與呂祖謙、陸九淵等相會於江西鵝湖寺,是為著名的鵝湖之會。 朱熹認為做學問要先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陸九淵兄弟則主張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博覽。朱陸之學的分歧由此更加明確。 朱熹建立白鹿洞書院,訂立《學規》講學授徒宣揚其道學。
白鹿洞書院 圖片來源:http://env.people.com.cn/BIG5/1074/4443563.html http://www.jjqnxz.com/picture/bai.asp
著作及成就 所撰《四書集註》為元代以後科舉考試的依據。 《朱子語類》共140卷,紀錄朱熹的思想學說,是宋代以後新的語錄體奠基之作。 其學術思想在朝鮮日本稱朱子學,曾一度十分盛行。在東南亞和歐美朱學亦頗受到重視。 明刻本朱子語類 圖片來源:http://www.lib.u-tokyo.ac.jp/tenjikai/tenjikai95/k08.html
詩人朱熹 朱熹詩現存745篇,1200首;另有詞18首。 按作者思想發展歷程,其創作可劃分為前後兩期,以35歲為分水嶺。35歲之前,即「學道未能專一之時」,此期作品較稚嫩,多愁善感,然情真意切,即使言理,也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 行書詩 圖片來源:http://pm.cangdian.com/Data/2005/PMH00545/CD001385/html/CD001385-0921.html
詩人朱熹 35歲之後,完成了「盡棄異學」的思想轉變,確立了專治理學的方向,不再過多地留心詩歌創作。所作題贈、唱酬等應景應用之作居多,真正有感而發為創作的詩篇比較少見。此期作品情少理多,少有藝術表現。 城南唱和詩卷(作於 38歲以後) 圖片來源:http://www.arthtml.com/eNews/news/200612/0008_1102496415.html
〈觀書有感〉賞析 天光雲影共徘徊。 半畝方塘一鑑開, 半畝大一塘池水,像鏡子般打開了,澄澈之極。由於澄澈,藍天上的日光、雲彩,還有外界的諸多景物,都「納入」澄澈鏡中了。「開」與「共」字,使得天光雲影的大千世界現身於半畝見方的小塘中,形成了大小相隨、小中聚大的奇觀。
〈觀書有感〉賞析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水鏡何以如此清澈、鮮亮?池塘之水反映外物,不同於銅鏡之反映,乃是以其瀲灩多姿之漣漪與天光雲影造就了豐富、靈動的水中倒影。「共徘徊」三字寫足了池塘這一方「水鏡」的活力,也把結尾精彩的「活水」逗引而出,展現了水靠運動保持自身活力的內在本質。
〈觀書有感〉賞析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確有他不同凡響之處。作者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究,在天文、地理、中醫、養生、教育、政治、經濟、文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與精闢的見解。他要對中國古代哲學進行一番總結,要對宇宙萬物及人類社會之根本規律(即他所說的「理」)進行深入的研究。他認為必須通過遍讀百書,體認每一事、每一物中之理才能達到「窮理」。 〈觀書有感〉賞析
〈觀書有感〉賞析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人之心靈的智慧也要隨之永遠清新,以映照那永恆變動的誘人世界。這樣,無窮活水的供應,便是絕對必要,詩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深意如是。
學習評量
一、單選題 1.「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點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的老朋友了。」這段文字所化用的是哪一位詩人的作品? (A)王維 (B)杜甫 (C)李白 (D)孟浩然。
一、單選題 1.「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點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的老朋友了。」這段文字所化用的是哪一位詩人的作品? (A)王維 (B)杜甫 (C)李白 (D)孟浩然。
2.下列七言詩作,依內容判讀,分類不當的選項是: (A)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屬田園詩 (B)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屬閨怨詩 (C)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屬邊塞詩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屬詠史詩 (94年指考)
2.下列七言詩作,依內容判讀,分類不當的選項是: (A)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屬田園詩 (B)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屬閨怨詩 (C)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屬邊塞詩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屬詠史詩 (94年指考)
3.下引詩句,都有季節景物描寫,若依春夏秋冬時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乙)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丙)寒蟬聒梧桐,日夕長悲鳴。 (丁)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92年指考)
3.下引詩句,都有季節景物描寫,若依春夏秋冬時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乙)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丙)寒蟬聒梧桐,日夕長悲鳴。 (丁)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92年指考)
4.關於唐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李白、王維、杜牧都是盛唐詩人 (B)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都是社會詩人 (C)近體詩講求平仄格律,奇數句押韻且多押平聲韻 (D)律詩首聯尾聯不用對仗,頸聯頷聯要對仗。
4.關於唐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李白、王維、杜牧都是盛唐詩人 (B)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都是社會詩人 (C)近體詩講求平仄格律,奇數句押韻且多押平聲韻 (D)律詩首聯尾聯不用對仗,頸聯頷聯要對仗。
二、多選題 5.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A)襯字:古詩、近體詩無襯字,散曲有襯字 (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C)押韻:賦可以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D)每句字數:古詩四言,近體詩五言或七言 (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93年指考)
二、多選題 5.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A)襯字:古詩、近體詩無襯字,散曲有襯字 (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C)押韻:賦可以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D)每句字數:古詩四言,近體詩五言或七言 (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93年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