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鴻 助理研究員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核心素養之發展 楊俊鴻 助理研究員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104年9月22日
國際教改趨勢 二、PISA 2018(李榮安,2015) (一)包含「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方面的評量。 (二)採用電腦化評量,包含了「認知」(cognitive)與「非認知」(non-cognitive)的項目。 (三)評量的範圍涵蓋關於全球議題的「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s)、「態度」(attitudes)與「性情傾向」(dispositions)。諸如:全球就業力、青少年移動…等議題。 (四)評量的架構將可於今年12月取得。 一、教改政策關注的典範轉變(鄭燕祥,2015) 政策 傳統 未來 構想理念 單一、簡單、粗淺 多元、複雜、精緻 結構 直線的、單向的 階層上下的 網路的、互動的 矩陣縱橫的 觀點 機械、被動 生態、互動
世界各國國定課程中的核心素養 一、紐西蘭:思考;使用語言、符號和文本;自我管理;建 立與他人的關係;參與和貢獻。 二、法國:法語的運用能力;外語的運用能力;數學、科學 與科技的基本素養;一般資訊通訊科技的運用能 力;人文素養;社會和公民素養;自動自發精神 。 三、西班牙:語文溝通素養;數學素養;關於物理世界的知 識以及與其互動的素養;資訊處理與數位素養; 社會和公民素養;文化與藝術素養;學習如何學 習;自動自發精神。 四、丹麥:社會素養;讀寫素養;學習素養;溝通素養;我 管理素養;民主素養;生態素養;文化素養;健 康、運動與身體素養;創造與創新素養。 一、素養導向 課程以核心素養為連貫統整的主軸,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學生能夠理解所學,進而整合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一)核心素養彰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理念,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全人發展,需兼顧並統整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 (二)各領域/科目需兼重核心素養與分殊能力,核心素養主要用以引導一般課程的發展,各階段領域/科目應依其特性,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 (三)核心素養要適切地統整並融入課程內涵中,係經由總綱之「核心素養」、「各教育階段之核心素養」、「各領域/科目之核心素養」及「學習重點」間的雙向轉化而來,並需兼顧學習歷程與學習內容。 (四)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待教材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習評量、行政支援等各層面的配合。 二、連貫統整 課程綱要研修應將國小、國中、高級中等學校三階段作整體與系統的考量,強化階段間的縱向連貫及領域/科目/群科課程間的橫向統整。 (一)總綱以十二年連貫方式進行研修,但需顧及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學校類型的差異,原則上可分為普通教育(含國小、國中、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技術型及綜合型高級中等教育,以及特殊類型教育等三種總綱。 (二)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規劃,宜有十二年連貫的清晰脈絡,以避免名稱、內涵上的混淆。 (三)依據各教育階段性質及現場實務,合理分配各領域/科目/群科課程的學習節數或學分數。 (四)各領域/科目學習階段的劃分宜有一致性。 (五)重大議題或新興議題,應整合融入相關領域/科目/群科課程或彈性學習節數實施,並加以落實。 三、多元適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程發展應考量其多元智能、興趣和性向等不同特質,激發其學習動機,促進其適性揚才。 (一)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習需求,適時進行課程分化或必要的課程分級。 (二)課程發展應考量特殊需求學生的特質,提供充實性、補救性或功能性課程及課程調整的彈性。 (三)課程規劃以「漸進分化」為原則,強調共同、試探、分化、專精的精神,輔以生涯發展,並提供專題、實作或探索等自主學習課程,讓學生了解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性向。 (四)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應兼顧共同核心課程的強化與彈性分流的需求,以利基本知能之奠定及生涯發展之規劃。 (五)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減少必修課程,提供多元的選修課程。 (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應朝向務實致用,適切規劃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 (七)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應提供學術導向及專業導向課程,並輔導學生適性發展。 (八)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應強化特定領域科目的課程安排,提供學生繼續發展其潛能。 四、彈性活力 課程綱要必須具備調整改變的彈性,兼顧教師、學校、家長及地方的需求和參與,且能夠連結社區力量及社會資源,發揮教學的活力。 (一)持續落實與推動學校本位課程,鼓勵學校及教師結合社會資源以充實課程、活化教學。 (二)保留國中小的彈性學習節數,並提供參考原則,以利其發揮正面效果。 (三)增加學校課程安排的彈性,並落實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的學年學分制。 (四)明確劃分中央、地方及學校的課程權責,三者既分工又協作。 (五)鼓勵中小學的實驗辦學、民間參與,並強化高級中等學校與大學、產業的攜手協作。 (六)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考量與社區特色結合,加強師生互動及親師合作。 五、配套整合 配套措施的規劃係為落實課程綱要的施行,以促進學生學習及維護學生學習權作為目的。配套措施應基於自發、互動、共好之理念,並持續以學生學習為焦點而進行對話與協作。 (一)建構協作平台:透過課程研發、課程教學輔導、師資培育及學習評量等系統之協作平台,整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教學之推展與實施。 (二)強化支持系統: 1.中央層級:爭取社會大眾對課程改革的理解與認同、健全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體系、優化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修訂相關法規、挹注經費支援課程試行、鼓勵教材教法研發、完善教學與學習支援平台、持續建置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建置國家課程永續發展的機制與配套等。 2.地方層級:強化地方層級課程教學的輔導與支持網絡、充實圖書儀器與空間設備、協助學校課務運作與教學正常化、推動地方課程特色發展與評鑑等。 3.學校層級:強化課程研究發展的組織與運作、落實課程評鑑、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健全教學輔導制度、推動有效教學策略與學習策略,研發有助學習的多元媒材,強化多元學習評量,以及實施充實與補救的適性教學。 (三)完善整體配套: 1.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動,重新檢視與修訂課程綱要實施之相關法令規章。 2.配合課程綱要的研修與實施各階段,強化課程的溝通與傳播推展。 3.除正式課程外,應包括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等層面的改革。 4.課程綱要實施期程應整體考量課程試行、教材發展、教學轉化、學習評量及教學資源等,並以學生順利銜接不同學習階段或轉銜不同類型學校為原則。 5.配合課程綱要研修,同步調整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含在職進修),以及大學與技專校院招生方式、考試命題等。
核心素養的定義與功能 定義:係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與十二年國教的關係:每一位接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且共同的素養,代表著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所應培養的最低共同要求。 在總綱與領綱中的功能:強化各教育階段、課程總綱與領域/科目之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彼此之間的統整。
核心素養的特性 是人人都應擁有的 不分種族、性別或階級,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素 養。 是基本且必要的 相對於專業職業或行業(例如醫師或律師)所需要 的素養,它是一般及普遍性的素養。 是具備多元面向的綜合整體 具備跨領域運作的特質,是知識、能力與態度的 綜合體。
總綱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內涵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核心素養與領域/科目的關係 核心素養的培養需秉持漸進、加廣加深、跨領域/科目等原則,可透過各教育階段的不同領域/科目的學習來達成。 各教育階段領域/科目的課程內涵應能呼應所欲培養的核心素養,並透過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習評量三者的綜合運用,將各領域/科目課程內涵與核心素養的呼應關係具體地展現出來。 各領域/科目各有其特性而會有其強調的重點,因此,未必需要對應所有的核心素養項目。
從總綱到領綱:核心素養的轉化
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係指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結合各領域/科目理念與目標後,在各領域/科目內的具體展現。 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可考量其領域/科目的獨特性或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校類型的差異性而加以發展,不必涵蓋核心素養或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的所有面向。 領域/科目核心素養的設計是兼顧進階性的概念(依教育階段循序設計,垂直的關係)與衍申性的概念(依不同領域/科目之內涵來衍申與呈現核心素養,水平的關係)。
學習重點(一) 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由「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兩 個向度所組成。 學習表現: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概念,重視認知歷程、 情意與技能之學習展現。 例:健體5-II-2 能於生活中獨立操作基本的健康技能。 健體12-III-1 分享運動欣賞與創作的美感體驗。 學習內容:係該領域/科目重要的、基礎的內容,涵蓋該 領域/科目之重要事實、概念、原理原則、技能、態度與 後設認知等知識,不應被窄化為僅指記憶性的知識。 例:健體La-III-3 投擲的基本動作。 健體C-IV-3 不同性傾向的尊重與接納。
學習重點(二) 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用以引導課程設計、教材發展、教科書審查及學習評量等,並配合教學加以實踐。 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係由該領域/科目理念、目標與特性發展而來,但各領域/科目學習重點應與「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進行雙向檢核,以瞭解二者的對應情形。 領域/科目學習重點的架構提供各領域/科目教材設計的彈性,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對應關係。
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自主行動部分
從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到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草案之示例(以E-A2為例) 健體-E-A2 具備探索身體活動與健康生活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中運動與健康的問題。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題。 客-E-A2 透過客家經驗傳承與體驗,使學生具備以客家語文思考的能力,並能運用所學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
透過學習重點以落實該領域/科目核心素養(示例)
各領綱學習重點草案與未來教材、教科書各單元的關係(示例)
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對應的層次 學習表現向度 科目 領域 跨領域 學習內容向度
跨領域教材單元發展之示例
素養導向的教材(含教科書)發展步驟 步驟一:熟讀並理解指引、總綱及領綱的意義與內涵。 步驟二:確認要發展的跨領域、領域或科目及學習階段(或年級) 。 步驟三:計算該學習階段(或年級)可上課的節數,並預估其單元數。 步驟四:羅列該學習階段(或年級)的學習表現(橫軸)與學習內容(縱軸), 形成一個矩陣。(請見附件之示例) 步驟五:討論與確認每一條學習表現與每一條學習內容的對應關係。該學 習階段(或年級)的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都必須被對應到。 步驟六:討論與確認這樣的對應關係,是可以達成該教育階段所羅列出來 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請見附件中A1-C3之示例) 步驟七:根據可上課的節數與上述確認的對應關係,決定其單元數。 步驟八:依據每條學習表現或學習內容的邏輯次序或難易程度,決定每個 單元的先後次序。 步驟九:依據學習表現、學習內容以及其所對應的領域/科目核心素養, 發展每個單元的名稱與目標。 步驟十:依據每個單元的名稱與目標,發展教材或教科書內容。
素養導向的教學原則與方法(一) (一)不僅教知識,也要教技能與情意 (二)不僅教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歷程與方法 1.教師應調整偏重學科知識的灌輸式教學型態,可透過提問、討論、欣賞、展演 、操作、情境體驗等有效的教學活動與策略,引導學生創造與省思,提供學生 更多參與互動及力行實踐的機會。 2.以國語文教學為例,除了課文內容的學習之外,應培養學生能運用科技、資訊 及媒體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以進行檢索、擷取、統整、閱讀、解釋及省思,並 轉化成生活的能力與素養。 (二)不僅教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歷程與方法 1.學校教材之設計,除了知識內容的學習之外,更應強調學習歷程及學習方法的 重要,以使學生喜歡學習及學會如何學習。 2.以自然科學領域教學為例,除了教導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或事實之外,應培養 學生能從觀察、實驗的歷程,學習探索證據、回應不同觀點,並能對問題、方 法、資料或數據的可信性進行檢核,進而解釋因果關係或提出可能的問題解決 方案。
素養導向的教學原則與方法(二) (三)不僅教抽象知識更要重視情境學習 (四)不僅要在學校中學習更要能夠落實於社會行動 1.學生能主動地與週遭人、事、物及環境的互動中觀察現象,尋求關係,解決問 題,並關注在如何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實踐性的知識,並落實於生活中。 2.以數學領域教學為例,除了要能在數學課解題之外,還應能以數學的觀念處理 真實世界及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問題。 (四)不僅要在學校中學習更要能夠落實於社會行動 1.核心素養係能促進個人在多元的情境或社會領域中更有效率的參與,並且增進 個人成功的生活及健全社會發展的能力。 2.以社會領域教學為例,除了課本知識的學習之外,應培養學生具備對道德、環 境與公共議題的思考與對話素養,也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種環境保育活動與 社會公共事務。
素養導向的評量原則與方法 (一)素養導向的評量主要有下列幾項原則: (二)素養導向評量的方法(舉例): 1.不僅評量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評量學生的態度。 2.重學習結果也重學習歷程,總結性與形成性的評量兼重。 3.強調對於學生能整合所學並應用於特定情境中的評量。 (二)素養導向評量的方法(舉例): 1.進行表現本位評量(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例如,評量學生共同合 作以解決問題的能力;評量學生展示、實驗、團隊工作、訪談、角色扮演等能 力。 2.實施卷宗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卷宗」可以對於學生的知識、技能 與態度,運用在適當情境脈絡中的程度來進行評價,透過卷宗可以知道學生在 某種學習項目上進步或改變的情形。 3.發展學生自我評量(self- assessment)的能力:強調由學生自己確認自己的學 習結果,對於自己學到什麼樣的程度能進行自我的判斷。透過管理與控制自己 的學習歷程,發展學生自我評量的能力,並提升「後設認知」(meta- cognitive)技能。
問題討論 一、素養導向評量的意義? 二、由單向度的「分段能力指標」到雙向度的「學習表現、學習內容」之架構,評量標準該如何發展與設計? 三、關於技能、態度與性情傾向的部分,該如何進行評量 ? 四、關於領域或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該如何進行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