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 、微分 概念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 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四 、小结.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供求理论 需求与供给: 弹性理论 (一)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二)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关于汇率计算.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一、需求 二、供给 三、均衡价格 四、需求与供给的弹性理论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西方经济学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论 三、均衡理论 四、弹性理论 五、价格政策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西方经济学 廊坊电大 宋万生.
西方经济学 ECONOMICS 臧良运 主编 科学出版社.
走势分析.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微观部分.
经济学概论 第二讲 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开始.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 :供求定理 Demand-Supply 五、经济模型 一、微观经济学特点 六、弹性 二、需求曲线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2 供给与需求(I):市场如何运行.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发展 海 闻 教授 2006年秋季.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曲线及其有关概念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2章 国际贸易一般均衡与贸易利益 2.1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2.2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价格 第一节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节 需求 第三节 供给 第四节 供求法则: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第三章 弹性分析理论 五、其他需求弹性 六、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弹性概念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七、蛛网模型 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第 3 章 彈性 陳映君 3.1 需求的價格彈性之意義 3.2 衡量需求的價格彈性 3.3 直線型需求曲線上各點的彈性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一、需求曲线 二、供给曲线 三、供求均衡 四、弹性理论 五、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第二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
2 供给与需求 2.1 需求的基本原理 2.2 供给的基本理论 2.3 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2.4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二章 供求与均衡价格  .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经济学学位课考试复习.
需求、供給與 市場均衡 2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需求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了解供給的概念、定義與內容。 認識市場供需均衡與市場失衡時的調整。 了解價格機制與價格管制。
二、供給,需求與市場平衡 需求 供給 市場均衡 均衡的變動 價格彈性.
第二章 需求與供給 2-1 需求與需求法則 2-2 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 2-3 供給與供給法則 2-4 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
共同決定價格與交易量, 這是市場經濟分配資源的方法。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第4章 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1.
第一部分:概率 产生随机样本:对分布采样 均匀分布 其他分布 伪随机数 很多统计软件包中都有此工具 如在Matlab中:rand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第6版)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重点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框架   考察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微观分析的出发点

2.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五节 经济模型 2.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五节 经济模型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

2.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 2.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分三个层次逐步深入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   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三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1)商品价格;(2)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价格;(4)消费者偏好;(5)价格预期。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表示: 其中,P为商品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 (元) 1 2 3 4 5 6 7 需求量 (单位数) 700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F G 价格 (元) 1 2 3 4 5 6 7 需求量 (单位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在图中,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1)商品价格;(2)生产成本;(3)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公式表示: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A B C D E 价格(元) 2 3 4 5 6 供给量(单位数) 200 400 200 400 600 800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在图中,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 6 5 4   均衡 3 2 需求量(单位数) 200 300 400 500 600 供给量(单位数) 800

均衡价格的决定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2.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2.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   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1)先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再分析供给变动的影响 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第五节 经济模型 一、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等)来表示。例如:

二、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参数(Coefficient)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假设(Assumptions)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s):通过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指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Elasticity):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Elasticity):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   弹性系数=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变动率 价格变动率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弧弹性公式: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即利用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计算。

 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需求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单位弹性)

五、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 ed>1 ed=1 ed<1 ed=0 ed=∞ 降价 增加 不变 减少 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 涨价 同比例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 弹性 收入 价格

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1.供给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公式: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点弹性公式: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一)

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二)

曲线型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即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他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弧弹性:   点弹性: 替代品(Substitutes):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互补品(Complements):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3.其他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正常品(Normal goods):收入弹性大于0。 劣等品(Inferior goods) :收入弹性小于0。 正常品又可以分为必需品(Necessities,收入弹性小于1)和奢侈品(Luxury,收入弹性大于1)   ·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易腐商品的售卖 鲜鱼的定价

二、价格放开 取消限价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1. 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

2. 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

四、关于“谷贱伤农” 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和谷贱伤农

第八节 蛛网模型 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 基本假定: 1.商品的本期产量 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 ,即供给函数为 ; 第八节 蛛网模型 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 基本假定: 1.商品的本期产量 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 ,即供给函数为 ;   2.商品本期的需求量 决定于本期的价格 ,即需求函数为 。

三个联立方程式:

第一种情况:“收敛型蛛网” 收敛型蛛网

第二种情况:“发散型蛛网” 发散型蛛网

 第三种情况:封闭型蛛网 封闭型蛛网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2.1】什么是经济学中的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各举一个微观经济学的例子说明这两种分析。[中国人民大学2012研]

  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经济学的三种分析方法。由于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寻找均衡状态,所以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区别和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这三种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给定的情况下,二者的交点即为均衡点,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均衡点不再发生变化。这就是静态分析方法。

  (2)比较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例2.2】有人说,气候不好,农民的收入减少对农民不利。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农产品价格会上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反而对农民有利。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暨南大学2011研]  

  答: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作出准确判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图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歉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左平移至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上升。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增加,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和 的面积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