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长安大学 刘 强
“唯物辩证法” [教学目的、要求]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出发,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存在状况。正确认识矛盾学说,掌握矛盾分析法,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事物、处理事物、推动事物不断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基本规律——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 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一词的渊源 论战方法——通过揭露对方命题中的矛盾从而驳倒对方的方法。 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存在状况。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具体表现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运动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动观点的对立。 (3)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问题的对立。 这是二者对立的焦点
二、辩证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1、古代朴素辩证法 2、唯心主义辩证法 3、唯物辩证法
1、古代朴素辩证 特点: 唯物、直观、猜测 《老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赫拉克里特:“世界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 图片:赫拉克里特
2、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其主要贡献是: (1)阐述了自然、社会、思维处于联系、运动、发展之中。 (2)提出了联系、发展的三大规律及基本范畴。 (3)提出了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相一致的观点。 局限性:(1)和唯心主义相结合(2)没有把辩证法思想贯彻到底。即神秘性、不彻底性。 图片:黑格尔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3.唯物辩证法: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特点:唯物、现实、革命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
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所以,学习唯物辩证法原理,首先要了解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及其特点 A.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关系的总和。 B.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复杂多样性(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头痛医脚);具体条件性(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药材与毒材,甘露与洪涝)
“蝴蝶效应” “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案例: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
2.普遍联系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1)普遍联系的观点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A、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人们常常把两个差异很大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往往会引起科学的突破; B、引起了边缘学科和新学科的大量出现。 (2)科学的发展又不断证实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3、普遍联系和系统 老三论:系统论 (贝塔朗菲) 控制论 (美:维纳) 信息论 (申农) 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比利时:普里戈金) 协同论 (西德物理学家 卡通) 突变论(柏林大学一教授) (或超循环理论)
系统论的产生(美籍匈亚利人贝塔朗菲) 30年代提出思想(机体生物学研究中) 1945年在德国一刊物发表《一般系统论》,标志诞生 1954年在美国成立学会、创立刊物,进入发展期 60年代被广泛采用,得到重视,进入运用期 70年代形成系统论的全球热(17个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了第一届年会,并成立了世界问题系统论研究所) (系统论在我国:1972年清华翻译第一本书,8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传播)
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系统的定义: 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教材定义) 贝塔朗菲定义:“系统可以定义为互相作用着的诸要素F1,F2-----,Fn的综合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指系统同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系统由要素组成;②整体的功能大于各要素相加之和。 B.结构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如一定的比例、排列次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任何系统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的发展,不合理的结构延缓甚至阻碍系统的发展。因此,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决定于系统的结构。 C.层次性:主要指系统与其要素之间的地位、等级关系。系统由要素组成,;要素是系统的部分,处于系统的底一级层次上;要素也是可分层次的;系统与要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对其构成的各部分而言,也是一个系统。整个世界是由无限层次构成的无限的系统,不同层次的系统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 D.开放性:也叫相关性,指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系统是自身与环境的统一。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和转移,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意义 系统论丰富了辩证联系的思想并使之具体化。 ----深化了普遍联系的多样性类型; ----使得事物联系定量化和模型化; ----引深了对辩证联系观点的理解层面。 不能以系统论替代普遍联系原则。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1)运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方式。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到人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都是运动的具体表现。 (2)变化是指事物在位置上、形态上或性质上的改变。因为一切变化都是运动,所以,变化和运动是同等意义的概念。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变化更多地显示物质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 (3)发展仅仅是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识别一个事物是新 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 以是否是新出现的为根 据,不能以它表面上是 否强大为标准,也不能 以发展是否完善为依。
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发展的过程性和无限性 (1)事物发展具有过程性。过程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即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① 过程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具体过程-----有限的;而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无限的。 ② 过程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稳定性-----量变过程;变动性----质变过程。 ③ 过程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统一:阶段性----有固定的内容;持续性----继承、衔接。
(2)发展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就每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它的发展总是有限的、总要有一定的限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只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它的发展则是无限的,无数有限事物的有限发展,就构成了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推动整个世界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
5.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基本秩序和必然趋势。规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具有普遍性。 (3)规律具有重复性。 (4)规律具有稳定性。 规律的类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规律 统计规律与非统计(确定性)规律 唯物辩证法就是由各范畴和一系列规律所组成的科学体系
现实 现象 质 量 互 变、 对 立 统 一、 否 定 之 偶然 可能 本质 形式 必然 结果 内容 原因 联系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谓认识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把握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的规律;所谓改造世界,从根本上说,就是根据对矛盾的科学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正确处理事物的各种矛盾。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焦点。
本单元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