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輔導 壹、校園自殺事件之輔導策略 一、自殺成因 (一)生物學觀點 生理變化,內分泌功能不均衡,導致心 理不平衡、衝動性高亢;若加上心理動力或 社會條件助長,即易發生自殺行為。 (二)心理學觀點 1.Freud:攻擊衝動向內發展,即有自殺傾 向。
生活輔導 2.Honey:自殺是一種自我發展的失 敗。 3.Adler:自殺乃因感受過高的自卑感,以 自殺來證明自己的無能與不值得 關愛。 4.Beck:認知錯誤與思考的偏差是自殺的導 因。
生活輔導 5.家庭系統觀點:自殺不是個人問題,也反 映一個家庭系統的病症。 整體言之,自殺的原因可從三方面加以探 討: 1.個人因素 2.家庭因素 3.環境因素
生活輔導 二、自殺動機與徵兆 (一)自殺動機 1.長期受到忽略,以自殺來引起他人關注。 2.覺得生活困苦,只有死可以超脫,藉死來逃避痛苦。 3.以自殺作為求救訊號,或一種溝通方式。 4.為贖罪,以死消除罪惡感。 5.維持自我尊嚴,以自殺向社會證明清白。
生活輔導 6.對外懲罰,為報復所憎恨者,或藉自殺令他人產生愧疚感、傷心或生氣反應。 (二)自殺徵兆 1.語言線索 2.行為線索 3.環境線索 4.併發症線索 5.間接備死行動
生活輔導 三、輔導策略 (一)自殺防治模式 1.第一層次:預防處置 2.第二層次:危機處置 3.第三層次:事後處置 (二)自殺防治的輔導原則 1.評估自殺的可能性與危急性 2.相信當事人所說的並給予強烈的情緒支持
生活輔導 3.傾聽、注意當事人的語言與非語言行為。 4.訂定生存契約或不自殺契約 5.讓當事人預見自殺後的可能結果 6.重燃希望與形成問題解決策略 7.結合當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 8.若當事人不幸採取行動而造成自殺未遂,避免責難,給予情緒支持與必要照顧。
生活輔導 貳、父母離異對學生身心的影響與輔導策略 一、父母離異對學生的影響 (一)認知態度方面 (二)人格發展方面 (三)情緒發展方面 (四)行為表現
生活輔導 二、父母離異對兒童生活適應的影響 父母離異對兒童生活適應影響的因素,分為 以下三類: 1.環境因素 2.父母、家庭因素 3.個人因素
生活輔導 三、輔導策略 (一)提供家長諮詢、諮商 (二)提供教師諮詢 (三)對兒童進行個別諮商 (四)實施班級輔導 (五)認知與閱讀輔導 (六)安排團體諮商
生活輔導 參、拒學學生的成因及其輔導策略 一、拒學症的特徵 (一)對於到校感到困難,因此導致長期缺席 (二)面對上學情境,可能有嚴重情緒困擾 (三)家長知悉學生未上學而留在家中 (四)沒有出現其他反社會行為
生活輔導 二、拒學症好發期 (一)初入學時 (二)進入中年級或國中時 (三)義務教育結束時 三、拒學症成因 (一)精神動力學觀點(分離理論) 1.兒童有強烈焦慮 2.母親焦慮增加
生活輔導 3.兒童與母親早期依賴關係未被妥善處理 (二)學習理論觀點 1.拒學症是害怕失去父母親的不當制約反應與學習結果 2.學生在學校中的負面經驗 3.觀察與模仿
生活輔導 四、拒學症的處理策略 (一)精神動力學派 治療者與兒童建立信任關係,使用遊戲 作為溝通的媒介法。 對於較大學童可運用戲劇、角色扮演、 寫故事、故事完成或直接諮商。
生活輔導 (二)學習理論 1.系統減敏法 2.放鬆訓練 3.心理意像 4.認知改變 5.減少次要酬賞 6.增進兒童行為能力及改變學校環境
生活輔導 肆、逃學與中途離校問題成因及其輔導策略 一、逃學與中途離校原因 (一)個人因素 1.缺乏成就感、成功經驗,對學校不感興趣 2.缺乏社會技巧、同儕關係不佳 3.學習技巧不佳,對讀書、考試感到緊張、焦慮 4.引起他人注意
生活輔導 5.害怕被取笑、欺凌及排斥 6.父母太過保護、照顧、依賴心強 7.自卑感重、缺乏自尊 8.身體健康欠佳、身體有缺陷 (二)家庭因素 1.家長管教態度不當 2.家長不適當的期望 3.家長過於忙碌,無暇注意子女行蹤
生活輔導 4.缺乏家庭教育傳統,家長不重視子女學業 5.家庭衝突、父母離異、家庭暴力 6.家中有兄長曾逃學、輟學 7.家長輕視、批評學校教育 8.家庭與學校缺乏溝通 9.家長要求學生隨意放棄學校
生活輔導 二、輔導策略 (一)早期發現學生可能逃學的症候 (二)分析逃學或中途輟學的原因 (三)針對個人因素的處理策略 1.增進學生學習技巧,加強客業輔導 2.增進學生人際、社交技巧以改善人際關係 3.提供成功經驗,不斷鼓勵 4.運用同儕輔導力量5.實施團體諮商 6.運用認知行為改變策略
生活輔導 (四)針對家庭因素的處理策略 1.加強學小與家長的溝通 2.對父母實行親職教育,以增加父母效能 3.對父母進行諮商 (五)針對學校、環境因素的輔導策略 1.改善學校教育方針及學習環境 2.增進教師的教育與輔導知能
生活輔導 伍、校園暴力事件的輔導策略 一、攻擊行為的原因 (一)生物學觀點 人類具有攻擊的本能 (二)挫折-攻擊假說 攻擊是因個體遭遇挫折所引起 (三)認知-行為理論 攻擊是在察覺激怒和挫折的情境中,
生活輔導 由於不當的認知過程而產生的一種行為 反應 (四)社會學習理論 攻擊行為是透過觀察、模仿的歷程而學 習。 二、暴力事件成因 (一)個人因素 1.人格因素
生活輔導 2.生理因素 3.錯誤的價值與道德觀念 4.欠缺自我調適的能力 (二)環境因素 1.家庭因素 2.學校因素 3.社會因素
生活輔導 三、輔導策略 (一)早期發現具有暴力傾向的學生 1.個性放任,表現自我中心傾向者 2.情緒不成熟、易衝動、較具攻擊性者 3.親子、師生及同儕間人際關係較差者 4.對校規、法令持冷漠態度,對自己行為不 負責者 5.在校缺乏成就感或家庭功能不健全者
生活輔導 (二)針對個人因素的處理策略 1.人際關係技巧訓練 2.情緒控制訓練 3.同理心訓練 4.問題解決訓練 5.放鬆訓練 6.現實療法
生活輔導 (三)針對環境因素的處理策略 1.實施父母親職教育,加強父母效能 2.加強教師效能訓練 3.改善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