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房屋构造部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第 4 篇 建筑构造 房屋建筑学 教学课件. 第 4 篇 建筑构造 第 1 章 建筑构造综述 1.1 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 组成建筑物实体的各种构、部件,特别是作为建筑物的围护、 分隔系统,它们相互间的基本构成关系和相互连接的方式以及 建造实现的可能性和使用周期中的安全性、适用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房屋建筑学 授课人:彭建勋 TEL: (O) (H) MOBILE:
第三篇第一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综述 2-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2 高层的特点 3-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3-4 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建筑消防基本知识.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第三章 建筑防火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火灾蔓延的基本途径,重点掌握建筑防火设计。了解建筑安全疏散时间和疏散距离的概念,重点掌握建筑安全疏散设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筑设计、建筑安全疏散 教学方法及课时数: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4课时 主要参考书:《实用消防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教程》、《建筑灭火设施》、《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一、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建筑物是由各种建筑材料建造起来的。根据使用功能,建筑材料主要可分为结构材料和装修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粘土砖等)的作用是组成结构构件并承受各种载荷,维持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不变;装修材料(各种饰面材料、木材及各种塑料、聚合物等)的作用是美化室内环境,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此外,建筑材料还包括多种功能不同的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及防水材料等。这些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以及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扩大的速度。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主要
房屋建筑学 第5章.
第十三章 航材的采购与库存管理.
实用操作系统概念 张惠娟 副教授 1.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植物和我们.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结构设计原理 第 一 讲.
李 悦 Tel: 房屋建筑学 李 悦 Tel: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建筑——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第一章 民用建筑概述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求重点掌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义、建筑模数与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熟悉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建筑剖面设计.
室内主题设计 INTERIER DESIGN PROPOSAL 第五章 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建 筑 结 构 土木工程系 闫肖武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七节 预应力筋原材料.
房屋建筑学 工程系:李 鹏.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BPA 集团设计建筑公司.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德语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德语表达 浙江科技学院 金韶霞.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品清单 类型.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0 砌体结构的材料及力学性能 1 砌体结构构件计算 2 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3 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4 过梁、挑梁、雨篷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项目二 房屋构造与功能分析.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第4课时 绝对值.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体温计消毒盒 所属分类:(新产品) 申请人:牛晓华 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Sssss.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列类型 2、列类型之数值类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篇 房屋构造部分

10. 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本章介绍了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求重点掌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义;建筑模数与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熟悉建筑物的分类和分级;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本 章 内 容 提 要 10.1 建筑的构成要素 10.2 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 10.3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10.4 建筑构造及影响因素

10.1 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无论建筑物还是构筑物,都是由三个基本的要素构成,即: 1.建筑功能 10.1 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无论建筑物还是构筑物,都是由三个基本的要素构成,即: 1.建筑功能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3.建筑形象 上述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中,建筑功能是主导因素,它对物质技术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建筑功能起制约或促进发展的作用。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10.2 建筑物的分类和分级 10.2.1 建筑物的分类 10.2.1.1 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 10.2 建筑物的分类和分级 10.2.1 建筑物的分类 10.2.1.1 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 (1)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房屋和场所。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1)居住建筑 供人们生活起居的建筑物,如住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 供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如办公、科教、文体、商业、医疗、邮电、广播、交通和其他建筑等。 (2)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用房,一般称为厂房。 (3)农业建筑 农业建筑是指供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种子库等 。

10.2.1.2 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 (1)木结构建筑 用木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10.2.1.2 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 (1)木结构建筑 用木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2)砖混结构建筑 用砖墙(或柱)、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4)钢结构建筑 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外围护墙和分隔内墙用轻质块材、板材的建筑。 (5)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竖向承重体系,用钢结构组成水平承重体系的大空间结构建筑,其横向可跨越30m以上的空间。

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 (2)公共建筑 10.2.1.3 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 (1)住宅建筑 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 (2)公共建筑 建筑物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建筑物高度不超过24m者为非高层建筑。 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中规定:建筑物层数在9~16层,建筑总高度在50m 以下的为低高层建筑;建筑物层数17~25层,建筑总高度在50~75m的为中高层建筑;建筑物层数在26~40,建筑总高度可达100m的为高高层建筑;建筑物层数超过40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为超高层建筑。

10.2.1.4 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分 (1)大量性建筑 主要指建筑规模不大,但建造数量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学教学楼、医院等。 (2)大型性建筑 主要指建造于大中城市的体量大而数量少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火车站等。

10.2.2 建筑的等级 建筑的等级包括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两个方面。 10.2.2.1 耐久等级 10.2.2 建筑的等级 建筑的等级包括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两个方面。 10.2.2.1 耐久等级 建筑物耐久等级的指标是主体结构的使用年限。《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对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作了如下规定: 一级: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使用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的建筑。 三级:使用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或简易建筑。

10.2.2.2 耐火等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是根据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两级;其他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耐火极限是指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木结构)或完整性被破坏(砖混结构)或失去隔火作用(钢结构)时为止的这段时间,以小时表示。 燃烧性能是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及燃烧的难易程度。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非燃烧体是指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砖、石、混凝土、金属材料等。 难燃烧体是指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制作,而用非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如沥青混凝土、石膏板、水泥刨花板、抹灰木板条等。 燃烧体是指用容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材、纸板、纤维板、胶合板等。

10.3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为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在建筑业中必须共同遵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的有关规定。

10.3.1 建筑模数 (1)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的单位,用符号M表示, 1M=100㎜。 (2)导出模数 10.3.1 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1)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的单位,用符号M表示, 1M=100㎜。 (2)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为基本模数的整数倍,以3M(300㎜)、6M(600㎜)、12M(1200㎜)、15M(1500㎜)、30M(3000㎜)和60M(6000㎜)表示。分模数为整数除基本模数,以1/10M(10㎜)、1/5 M(20㎜)和1/2 M(50㎜)表示。

( 3)模数数列及其应用 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的数值系统,应根据建筑空间的具体情况拥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建筑物中的所有尺寸,除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

10.3.2 几种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为保证设计、生产、施工各阶段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与协调,必须明确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图10.1)。 图10.1 几种尺寸间的关系 (a)构件标志尺寸大于构造尺寸;(b)构件标志尺寸小于构造尺寸

10.4 建筑构造及其影响的因素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而建筑物各部位的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和构造做法的确定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遵循“功能适用、安全耐久、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切实可行、注意美观”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构造方案和措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影响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外力作用的影响 2. 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人为因素的影响 4. 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

本章小结 1.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为满足一定的功用,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并依据美学原则建造的相对稳定的人为空间。建筑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2.建筑物按功能分为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工业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等;按承重结构形式分为砌体结构建筑、框架结构建筑、剪力墙结构建筑、筒体结构建筑和空间结构建筑等;按层数和总高度分为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等。 3.建筑物的等级包括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两个方面。

4. 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建筑工业化。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模数的概念(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模数数列及其应用。 5.一座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它们各处在不同的部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一座建筑物建成后,它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能,经受着各种因素的考验,如外力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人为因素影响、物质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