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免疫学剖析 禾丰牧业董事长 兽医 金卫东 2019年4月26日
1.1 生命的三种形态 微生物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植物 动物
1.2 动物的分类和进化 多细胞 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 有脊椎动物 线性-蛔虫 扁形-血吸虫 软体 疟原虫 节肢 螺旋菌 棘皮-海参 腔肠-海葵 软体 扁形-血吸虫 环节-蚯蚓 线性-蛔虫 棘皮-海参 节肢 单细胞 疟原虫 螺旋菌 海绵动物 有脊椎动物 蓝藻-发菜
1.3 微生物 细菌 细菌 真菌 真菌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病毒 病毒 黄曲霉 念珠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利什曼原虫 手足癣 蓝耳 PED
1.4-1 病毒的特点--形态 噬菌体 (蝌蚪状) 狂犬病病毒 (子弹状) 伪狂犬病毒 (圆形) 烟草花叶病毒 (杆状) 天花病毒 (砖形)
1.4-2 病毒的特点--增殖 吸附 穿入 脱壳 装配释放 生物合成
1.5 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 1、结构简单,借助宿主细胞繁殖,免疫原性不明显; 2、不易诊断:隐形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期; 3、胞内寄生,逃避部分免疫和大部分药物; 4、易变异,预防效果不理想:野毒变异、疫苗变异; 5、调控宿主机体,逃避免疫,部分病毒没有中和抗体; 6、目前对抗病毒性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免疫。
1.6-1 关于免疫--免疫系统 机体三道免疫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协同 第一道防线 (体表屏障) 超过90%! 第二道防线 物理屏障:皮肤、粘膜、体毛、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血睾屏障、血胸屏障 第一道防线 (体表屏障) 机体三道免疫防线 化学屏障:胃酸、溶菌酶、油脂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性 出现快 范围广 较稳定 较简单 作用弱 生物屏障:肠道有益微生物群 补体系统:攻膜复合体 超过90%! 炎症反应:局部、全身 第二道防线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NK细胞 协同 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酶类物质 后天性 出现慢 针对性 时间短 作用强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CTL、细胞因子 第三道防线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B细胞--抗体(IgA、D、E、M、G)
1.6-2 关于免疫--免疫流程 记忆T细胞 物理屏障 二次应答 增殖分化 杀伤 递呈 T淋巴细胞 效应T细胞 靶细胞 释放 (感染细胞) 巨噬细胞 (摄取、处理) 递呈 致病原 增殖分化 分泌 B淋巴细胞 浆细胞 抗体 结合 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 沉淀或细胞集团 免疫抑制 二次应答 直接刺激 记忆B细胞 巨噬细胞 PRSSV SFV M.hyopneumoniae (吞噬、消化)
1.6 巨噬细胞分类 组织 巨噬细胞 肝脏 枯否细胞 肺脏 肺泡巨噬细胞(尘细胞) 脾脏 白髓、红髓、边缘区、嗜金属巨噬细胞 淋巴结 巨噬细胞窦 骨髓 破骨细胞 浆膜腔 浆膜巨噬细胞 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 结蹄组织 组织细胞 血液 单核细胞 肾脏 血管系膜细胞 尘细胞指吞噬了尘粒的巨噬细胞;
1.6 巨噬细胞来源 08 07 06 05 01 02 03 04 组织巨噬细胞 血液单核细胞 单核粒细胞前体 髓样前体细胞 卵黄囊 胎肝 脾、骨髓 造血干细胞 细胞免疫杀伤感染细胞释放病原,体液免疫针对胞外病毒中和作用;
1.6 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 抗原递呈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介导炎症反应 分泌 细胞因子 酶 其它物质 IL-1 IL-6 1、吞噬和杀伤作用:清道夫,清除内源衰老和病变细胞、外源异物; 2、介导炎症反应 趋化作用 分泌IL-1,内源性致热源,调节体温; 3、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监视作用,激发免疫应答; 4、加工和提呈抗原:转职APC,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5、分泌功能:各种炎症和免疫调节因子,适度有利于吞噬杀伤,过度会损伤自身。 IL-1 IL-6 IL-12 TNF-α 溶菌酶 酸性水解酶 脂酶 胶原蛋白酶 前列腺素 补体因子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
1.6 病毒检测方法 病毒检测 病原抗体 病原 血清学 ELISA、胶体金等 PCR 病毒核酸 测序 Real-time PCR 电子显微镜 病毒特异性抗体 ELISA、胶体金等 病毒检测 PCR 病毒核酸 病毒遗传物质 测序 Real-time PCR 电子显微镜 病毒颗粒 病毒粒子、形态学 血凝试验 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病原也可以检测病原抗体;核酸用于检测病毒定性和定量以及遗传分析;病毒颗粒表示病毒形态结构;三者都不代表病毒是否为存活状态,即是否能够具备感染能力;只有感染单位检测能够鉴别病毒是否能感染,毒力如何。 空斑试验 感染单位 检测病毒浓度及毒力 终点稀释法:TCID50、ID50、EID50
1.7 病毒-宿主相互关系 寄生关系:宿主为病毒提供生存基础,营养、繁殖条件; 相互竞争:免疫压迫VS免疫反抗; 共同进化:互为自然选择条件; 感染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 传播途径广; 对宿主伤害小--毒力弱; 趋于共存。
2.1-1 非瘟的病原学
2.1-2 非瘟的病原学--病毒稳定性 材料/物品 存活时间 熟肉(70℃以上) 30min 空气中 数天 室温下粪便 11天 饲料原料 30天 污染的猪舍 熏制和剔骨肉 65℃血浆中 内脏 105天 腐烂的血液 带骨头和无骨肉及其碎肉 冷冻肉 110天 火腿 140天 干肉 300天 皮肤/脂肪(即使干燥) 在4℃储存的血液 18个月
2.2-1 非瘟的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的易感情况 类型划分 发病顺序 按照日龄 老龄猪(经产母猪、肥猪)>保育猪>乳猪 生理阶段 妊娠前期母猪>空怀母猪(断奶母猪)>妊娠后期母猪>后备母猪 >哺乳母猪 商品猪 肥猪>保育猪>哺乳乳猪
2.2-2 非瘟的流行病学--非瘟传播 传 播 方 式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蜱媒介 机械传播 病猪:猪与猪 污染物:物与猪 唾液、眼泪、 鼻腔分泌物、 血液、粪尿、 生殖道分泌物 泔水、冷冻肉、 饮水、车辆、 人员、饲料 蜱虫:叮咬 狗、刺猬 蚊等:叮咬 蚊、蝇
2.3 非瘟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截止3月12日官方报道114起,分布在七个区、28个省 市、85个市区; 以东北发病例数最高,西北、华南比例较低; 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2018年9月-2018年12月(官方); 2018年11-12月份全国超过十个省市同时在报道发病; 相对2019年1月,2月发病省市数量再次上升,说明疾 病有蔓延或者复发的趋势; 实际情况???
2.4-1 非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短期:非瘟形成常态化 长期:非瘟趋于温和化 非瘟来势凶猛,感染力强、毒力强; 猪群没有免疫记忆,几乎没有抵抗力; 养殖人员没有心理准备,措手不及,防 控意识和经验不足; 没有疫苗、没有治疗药物; 长期:非瘟趋于温和化 病毒逐渐弱化,与宿主共存; 猪群免疫记忆建立,适应病毒; 全员防控,严防死守; 疫苗、消毒药物作用。
2.4-2 非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对养猪行业的影响:生物安全、养殖规模、养殖区域、 猪周期; 对上下游行业的影响:饲料行业、屠宰行业、动保行业; 对国民膳食结构的影响: 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 尼 采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 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