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組自然報告 戴奧辛
世紀之毒-戴奧辛(Dioxin)日前比利時的乳類製品遭逢戴奧辛污染,舉世譁然,紛紛要求禁止該國農產進口,此舉讓數十年前,台灣中部與南部分別因製造米糠油、燃燒廢五金等爆發戴奧辛污染事件,從人們正逐漸淡忘的記憶中,又再度喚起對此一毒性化學物的恐慌。 戴奧辛(Dioxin)號稱「世紀之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於1997年已將2,3,7,8-四氯聯苯戴奧辛(2,3,7,8-TCDD)歸類為「人類確定致癌物」(至於其他戴奧辛,尚無法歸類為致癌物);而美國環保署(US-EPA)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戴奧辛歸類為「可能人類致癌物」。同時,日本通產省與環境廳亦將戴奧辛歸類為「環境荷爾蒙」之一。或許打一個比方來陳述,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何對於戴奧辛,人人都懷畏懼之感。 我們常在諜匪片中看過:當握底的幹探、情報員一但被捕時,常常會咬破嘴中預藏的氰化物藥丸,不下數分鐘,就在一陣痙攣後,該名人員隨即斷了氣。氰化物藥丸的威力是如此,但目前已發現一種比該物毒性強過10,000倍的化合物,不用懷疑,那就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戴奧辛(Dioxin)」。
戴奧辛(Dioxin)」一詞,其真正的學名是指-「多氯二苯基對二氧己」,乃是兩個氧原子聯結一對苯環類化合物的總稱,在此類化合物的苯環上,不同位置的氫原子被氯所取代時,可以產生不同類型的戴奧辛,包括75種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olychlorinated dibenzo-p -dioxins,簡稱PCDDs)以及135種多氯二聯苯夫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簡稱PCDFs),這210種戴奧辛中,毒性最高、最具代表型的是2,3,7,8-四氯聯苯戴奧辛 戴奧辛在平常狀態下、以及熱、酸、鹼的環境中非常穩定,一旦形成,在環境介質中極難分解,因而導致環境蓄積,並可經由食物鏈(Food Chains),形成生物轉化、生物累積及生物濃縮;由於戴奧辛具有極高的脂溶性,一旦進入生物體內,多儲存於動物脂肪、乳脂內,非常穩定,無法分解,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排出體外。 如何才能破解戴奧辛? 以「非生物性分解」試驗來測試戴奧辛的環境分解性,得知以光線照射含戴奧辛的泥土,48個小時之後,TCDD(戴奧辛的一種)減少達90%以上。此外,破解戴奧辛的方法以「熱處理法」是最為可行,處理溫度至少需達到850℃以上,含量高的則需達1000℃以上,才能將戴奧辛破壞。
而戴奧辛是如何產生的? 大致有下列幾種來源 1. 自然生成:自然界本身的活動會產生戴奧辛,在8000年前的泥層中發現已有戴奧辛的蹤跡,而燃燒未經污染的木材過程中,會產生微量的戴奧辛(濃度約在ppt-兆分之一的範圍內,含有2,3,7,8-TCDD),此外森林失火也被認為可能是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CDDs)的自然來源之一。 2. 工業原料製程的副產品:因為早期農藥製造技術的不良,生產含苯氯基的木材防腐劑、農藥、除草劑以及殺蟲劑等化合物,常含高量的戴奧辛,尤其是除草劑2,4,5-T多次在國外造成戴奧辛的污染事件。工業及家庭用清潔劑的製造,其中若含有氯的揮發油,則也會附生戴奧辛。此外,曾經一度在藥皂、牙膏、除臭劑或化妝品中所含的六氯基酚(Hexachlorophenol,俗稱G-1)裡發現戴奧辛,目前各國已禁止使用這類產品。
3. 特定工業製程的燃燒、生產行為:例如紙漿廠的紙漿加氯漂白過程、金屬冶鍊、以廢棄物為燃料之水泥窯、工業冷煤或熱煤的加熱、燃煤或燃油火力發電廠…等的高溫製程,亦可能產生。 4. 廢棄物焚化爐:一般廢棄物、事業廢棄物焚化爐,在燃燒的過程中若操作條件控制不當,極易產生戴奧辛。 5. 其它的人為行為:含多氯聯苯基類的化學廢棄物,若掩埋不當,就易造成附著在多氯聯苯基上的戴奧辛滲露出來。而香煙煙霧、汽柴油交通工具的廢氣、燃燒含氯有機物污染的東西例如廢電纜、廢五金等,加上變壓器失火、米糠油遭熱煤外洩污染,都有可能產生這種世紀之毒。 戴奧辛有多種途徑的來源(Sources)、流動(Flow)、儲留(Reservoirs)及沈積(Sinks)現象,在環境中的流向十分複雜:可經空氣媒介傳送含戴奧辛的蒸氣或懸浮微粒;由水體傳送受戴奧辛污染的水中懸浮物;而在土壤中,經由風力及水的侵蝕來移動;經由生物的營養(trophic)交換、或其他商業行為的污染來傳遞。戴奧辛暫時儲留的地點有土壤、底泥以及含戴奧辛的物質,隨後進入環境循環中,或沈積在未被翻攪過的土壤和底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