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金属磁性材料 概述 磁学基础知识 金属磁性材料的理论基础 金属软磁材料 金属永磁材料 非晶磁性合金
2
第一章概述 材料主要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金属磁性材料为金属功能材的一种,由金属、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所组成。历史悠久、种类多、应用广。特别是近年来,有重大突破,发展很快。例如:稀土永磁材料;双相纳米晶软磁材料;非晶软磁薄带;超细微粉(纳米级)。
3
什么是金属磁性材料? 由金属、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所组成的磁性材料。一般分为:金属软磁材料和金属永磁材料。 分类 原子内部结构 晶态合金 非晶态合金 磁性能特点 软磁合金 硬磁合金 矩磁合金 压磁合金(磁致伸缩材料)
4
金属软磁材料(HC<800 A/M) 应用:电力工业、通讯技术、自动控制、微波技术、雷达技术及磁记录方面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 作用形式:①能量转换;②信息处理。 特点:在外磁场作用下才显示磁性,去掉外磁场后不对外显示磁性。 金属永磁材料 应用:精密的仪器仪表;电讯、电声器件;工业设备;控制器件; 其它器件。 作用原理 利用永磁合金在给定的空间产生一定的磁场强度; 利用永磁合金的磁滞特性产生转动矩,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特点 充磁后,去掉外磁场后仍可保留磁性。
5
第二章金属磁性材的理论基础 铁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相变、脱溶和失稳分解 金属软磁材料的理论基础 金属磁性材料的损耗
金属永磁材料的理论基础 金属磁性材料的织构化
6
§2.1铁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一、铁磁金属的结构和磁性 (一)铁、镍、钴的晶体结构和磁性 Fe:
Fe、Ni、Co的晶体结构代表金属磁性材料三种典型的、最简单的晶体结构 Fe: ⑴ 常压下,温度<910℃ 为体心立方(bcc), 铁磁性的α-Fe, 居里温度为770 ℃ , 易磁化方向为<100>, 难磁化方向为<111> ⑵910 ℃ <温度<1400℃ 面心立方, 顺磁性的γ-Fe ⑶温度<1400℃ 体心立方 顺磁性的δ-Fe
7
Ni: 在常压下,在熔点以温 范围内,均是面心立结 构(fcc)为铁磁性的 γ-Ni居里点为358℃ 易磁化方向为<111>
难磁化方向为<100>
8
Co: ⑴ 温度<450 ℃ 简单六方结构 铁磁性的ε- Co 居里点为1117℃ 易磁化方向为<0001>
难磁化方向为<2110>和1010> ⑵ 温度>450 ℃至熔点 面心立方γ - Co [1120] [1010] [0001]
9
Fe、Ni、Co : Cr、Mn: Cr、Mn的合金或化合物: 3d过渡族元素的磁性来源
3d电子的交换相互作用,铁磁性(2.2μB,0.6μB,1.7μB) Cr、Mn: 3d电子的直接交换相互作用,反铁磁性 Cr、Mn的合金或化合物: 3d电子的超交换相互作用,亚铁磁性或铁磁性
10
㈡、稀土族元素的结构和磁性 ⑴ 结构 主要指原子序数为57(La)至71(Lu)的15个元素, 加 上性质类似的Y和Sc; 晶体结构大都为密排六方结构。 ⑵ 磁性 Gd从0K到居里温度239K只表现出纯粹的铁磁性,但磁 矩的取向随温度而变。 Gd以前的轻稀土Ce、Nd、Sm具有反铁磁性。 重稀土金属Tb、Dy、Ho、Er、Tm表现为铁磁性或亚铁 磁性。 Y、Sc、La、Yb、Lu为非磁性稀土元素,但Y、Sc、Yb 的离子具有磁矩。
11
二、合金的组成和磁性 ㈠、相图的作用 1、什么是相图?
金属或合金所处的状态主要依赖于其成分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的变化。相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示金属或合金的组织随成分、温度、压力等变化的关系。 注意:相图又称为相平衡图,反映的是合金在平衡条件下转变的规律。 2、相图的构成 单元系:成分不变,由压力-温度直角坐标平面图表示 二元系:温度、压力、成分的立体图。由于一般情况下,压力常为恒定,相图简化为温度、成分的直角坐标平面图。 三元系:(压力恒定)是一个立体图,底面呈正三角形(成分三角形),三条底边上-的含量百分数。垂直于底面的纵轴表示温度。(加图示)三角形内任何一点代表一定成分的三元合金。
12
2、相律和杠杆定理 f=c-p+n f=c-p+1(常压) ⑴、相律
是指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统的组元数、相数和自由度数之间的关系式。可以用下式表示: f=c-p+n f=c-p+1(常压) f:自由度数 c:组元数 p:平衡时相数 n:外界条件可变的数目 应用: 分析系统中最多能有多少相可以平衡共存 分析结晶是在恒温还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 例如:二元系合金,C=2,令f=0,则p=3(三个平衡相) 二元系合金,如结晶时,p=2,则f=2-2+1=1(变温) 如结晶时,p=3,则f=2-3+1=0 (恒温)
13
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各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将发生变化。对于相图中的两相区,可以应用所谓杠杆定律求出这两相的成分及相对含量。
(2)、杠杆定理 合金在结晶过程中,各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将发生变化。对于相图中的两相区,可以应用所谓杠杆定律求出这两相的成分及相对含量。 在A-B二元系中,任选一合金p,它的成分是Xp(组元B的浓度),组元A的浓度为(1-Xp),在温度T时处于二相平衡,和两相中组元B的浓度分别为Xa和Xb,而组元A的浓度为()和(),设合金的重量为1,和的相对量分别为C的C。这样P点处两相中同一组元含量之和必等于合金P中相应组元的含,可得两个方程式: CαXa+CβXb=Xp Cα(1-Xa)+Cβ(1-Xb)=1-Xp T T1 A B β α α+β a b p Xa Xp Xb
14
3 二元合金常见相图的类型和特征 L L+α L→α α γ L+γ γ → α α+γ L →α+β β γ → α+β L+β → α
γ+β → α
15
(二)、合金的组成 { 1、基本概念 2、合金的基本相 合金:由一种金属元素与其它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单元。可以是金属元素,也可以是化合物。 相:合金中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并有界面隔开的独立均匀部分。 组织: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图象。 2、合金的基本相 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 据结构的基本特点可分为 {
16
⑴固溶体 定义:固溶体是溶质组元溶于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均匀固体。溶质只能以原子状态溶解,在结构上必须保持溶剂组元的点阵类型。 分类
据溶剂类型 一次固溶体 二次固溶体 按固溶度 有限固溶体 无限固溶体 按溶质原子的占位 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按溶剂、溶质原子间相对分布 无序固溶体 有序固溶体
17
⑵金属间化合物 合金中各组元 的化学性质和原子半径彼此相差很大,或者固溶体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溶解度极限,就不可能形成固溶体,这时,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常按一定比例和一定顺序,共同组成一个新的、不同于其任一组元的典型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统称为金属间化合物。 稀土元素和过渡元素可以形成许多金属间化合物,其中许多是强磁性化合物,著名的高性能永磁合金SmCo5和Sm2Co17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属 间化合物可以大约写出其分子式,但不一定满足正常化合价平衡的规律。
18
(三)、合金的磁性 3d过渡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稀土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固溶体的结构和磁性
19
2.稀土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1、3d过渡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多为无序固溶体,且多显示铁磁性;
合金的自发磁化与平均外层电子数(3d+4s)成函数关系(斯莱特-泡林曲线)(图示) 2.稀土族合金的结构和磁性 多为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目前开发的稀土永磁材料都是以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的材料。 晶体结构多为复杂的四方结构和六方结构。 轻稀土化合物中3d-4f电子磁矩是属铁磁耦合,而重稀土化合物中3d-4f电子磁矩是亚铁磁性耦合。
20
磁性合金,大部分为无序固溶体、有限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少数有序固溶体;相当多的金属间化合物。
3 固溶体的结构和磁性 磁性合金,大部分为无序固溶体、有限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少数有序固溶体;相当多的金属间化合物。 形成 置换固溶体时,磁性组元间存在同种原子对和异种原子对两种不同的交换作用,和非磁性组元间不存在交换作用,致使固溶体中交换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改变,材料基本磁特性就改变。另一方面,由于溶质、溶剂原子尺寸的差别,引起晶格畸变,存在应力,使材料的二次磁特性改变,特别对软磁不利。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产生的应力比置换固溶体的大,对二次磁特性影响很大。 有序化对磁性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是有序和无序固溶体原子环境不同,其交换相互作用不同,使基本磁特性变化;另一方面,在有序核形成初期,晶格畸变,而有序化后,有、无序共存都会产生应力,使二次磁特性也改变。 本征磁特性;二次磁特性 back
21
§2.2 相变、脱溶和失稳分解 一、固态相变 1、定义
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作连续变化时,固体物质在确定的条件下,其化学成分或浓度、结构类型、晶体组织、有序度、体积、形状、物理特性等一项或多项发生突变。 2、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 相变的方向 ΔG<0 ΔG=-VΔgv+σV+εV 驱动力: VΔgv 总的化学自由能 阻力:总界面能σV和总应变能εV 3、金属磁性材料的固态相变 主要通过热处理工艺来控制。对于软磁,常通过高温退火,让材料在室温附近保持均匀的单相,使界面能和应变能尽量降低,以获得高(μ)和低(Hc),对于永磁常通过淬火和低温时效处理,让材料具有多相结构,来提高(Br)和(Hc)。
22
脱溶对金属永磁特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析出硬化磁钢。
二、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 1、定义:过饱和固溶体析出第二相,而其母相仍然保留,但浓度由过饱和达到饱和的相变。 条件 :固溶度随温度、成份、压强变化。 2、分类 连续脱溶 不连续脱溶 3、脱溶过程 α GP区 θ “ θ‘ θ α:母相 GP区:溶质原子偏聚区 θ‘ 、θ“:过渡相 θ:新相 平衡相:应变能最小,界面能最高; 过渡相;应变能居中而偏高,界面能居中而偏低 GP区:界面能和应变能较小 4、脱熔对磁性合金的影响 ⑴、金属软磁合金 使杂质从合金中脱熔;控制杂质的分布状态。可以有效地改善合金的软磁特性。 ⑵ 金属永磁合金 脱溶对金属永磁特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析出硬化磁钢。
23
3、脱溶过程 α GP区 θ “ θ‘ θ α:母相 GP区:溶质原子偏聚区 θ‘ 、θ“:过渡相 θ:新相 平衡相:应变能最小,界面能最高; 过渡相;应变能居中而偏高,界面能居中而偏低 GP区:界面能和应变能较小 4、脱熔对磁性合金的影响 ⑴、金属软磁合金 使杂质从合金中脱熔;控制杂质的分布状态。可以有效地改善合金的软磁特性。 ⑵ 金属永磁合金 脱溶对金属永磁特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析出硬化磁钢
24
三、失稳分解 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大部分为不连续的局部脱溶,形成非均匀的混合固溶体。但是当合金的成分、系统温度、压强、时效时间等条件综合变化到适当的状态范围,也可以发生全域性均匀的普遍脱熔,也就是发生匀相转变。其中失稳分解就是这种匀相转变中的很重要的一类。 1、概念 当均匀固溶体中自由能与成份的关系满足 时,此固溶体就会失去稳定,而出现幅度越来越大的成分涨落,并最终分解为两相。 2、特点 匀相转变,全域性的均匀、连续分解,系统中各处几乎是同时发生,并非形核成长过程。 浓度波幅度越来越大的涨落是依靠逆扩散来进行的。 产生的两相和母相的晶格类型是相同 的,仅晶格常数稍有偏差。 3、对金属永磁材料的影响 分解时,控制磁性相成单畴,或造成对畴壁的钉扎。可使材料获得极高的矫顽力,具有优异的永磁特性。
25
§2.3 金属磁性材料的织构化 一、织构化的概念 在材料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其晶粒或磁畴在一个方向上成规则排列的状态,称为织构。使多晶材料产生织构就是织构化。 织构的种类: 结晶织构 磁性织构 双重织构
26
二、磁性织构的形成 ㈠、磁场热处理 将磁性材料加热到居里温度附近,这时加上直流磁场,让磁性材料在磁场中保温一定时间并慢冷(或控速冷却)到室温。所加磁场的方向为该材料的宏观易磁化方向。 磁伸缩理论 能解释部分材料的磁场热处理效果 纯金属λs≠0,无磁场热处理效果 合金λs→0,却仍然磁场热处理效果好 奈耳—谷口原子对方向性有序化理论 ㈡、磁场成型 将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非单畴永磁粉末,在磁场中压制或成型 (挤压、注塑)制成粘结体,或再经适当温度烧结成永磁体,这些 永磁体就具有磁性织构。
27
二、结晶织构的形成 ㈠、反复冷轧热处理 应力感生方向有序排列和晶格滑移感生方向有序排列 ㈡、定向结晶
使磁性合金从熔融状态开始,严格控制温度梯度进行冷却,让结晶沿一定方向进行,从而得到定向结晶。 冷金属板法 发热铸型法 蜂巢铸型法
28
第三章金属软磁材料 概述 理论基础 工业纯铁 铁—硅合金 铁镍合金 铁粉芯 纳米晶软磁合金
29
§3.1 概述 一、性能的基本要求 贮能高 灵敏度高 效率高 回线矩形比高 稳定性好 磁滞回线较窄 矫顽力小 磁导率高 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
初始磁导率,最大磁导率,脉冲磁导率 效率高 Hc低,电阻率高,损耗小 回线矩形比高 稳定性好 磁滞回线较窄 矫顽力小 磁导率高
30
二、金属软磁材料的理论基础 其中 影响磁导率的因素;提高磁导率的措施;损耗 (一)、影响磁导率的因素 机理: 可逆磁畴转动 可逆畴壁位移
机理: 可逆磁畴转动 可逆畴壁位移 动力:饱和磁化强度 阻力:内应力、参杂、空泡、晶界 1、可逆磁畴转动 2、可逆畴壁位移 其中 畴壁厚度 杂质直径 杂质体积浓度
31
(二)、提高磁导率的措施 1、提高饱和磁化强度Ms 2、有效方法,使K1→0,λs→0 3、高温退火 4、真空热处理 5、氢气热处理
6、使材料杂质相对集中 7、真空熔炼、精炼 8、进行织构化
32
1、提高饱和磁化强度Ms Ms主要由材料的成分决定,而所有软磁材料都含有铁,要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饱和磁化强度是不可能的。提高Ms不能作为改善磁性能的主要途径。 例如: 含镍量为79%左右的镍铁合金经特殊的热处理后,初始磁导率和最大磁导率可以比铁-硅合金高几倍至几百倍,但其Ms却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
33
将磁性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到室温,得到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过程。
2、有效方法,使K1→0,λs→0 控制成分,使K1→0,λs→0,甚至同时为零。使磁导率大大提高。 控制有序相和无序相的比例。 控制配方 控制冷速 3、高温退火 将磁性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到室温,得到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过程。 作用: 消除应力,改善金属和合金的内部组织结构。 退火过程中,材料结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恢复和再结晶 恢复——原子在晶粒范围内活动,晶格恢复完整,晶粒大小不变。 再结晶——在高温下,晶粒长大,材料应力进一步下降。
34
4、真空热处理 作用: 缺点: 在真空气氛(乇以下)保护下进行高温退火,可消除材料的应力,并去除部分杂质,比普通退火好。
防止材料在热处理中氧化 防止在材料热处理中渗入杂质 在热处理中帮助去除杂质,特别是气态杂质 消除应力 缺点: 在真空气氛下,合金某些成分易挥发,使成分偏离 工艺复杂,成本高
35
5、氢气热处理 作用: 缺点: 7、真空熔炼、精炼 8、进行织构化 在H2气氛保护下进行高温退火 防止材料在热处理中氧化
防止在材料在热处理中渗入杂质 在热处理中去除杂质 消除应力 缺点: 要求氢气纯高,成本高 温度和氢气流量较难控制 6、使材料杂质相对集中 7、真空熔炼、精炼 8、进行织构化
36
三、常见金属软磁材料 工业纯铁 铁硅合金 铁镍合金 铁铝合金 铝硅铁合金 非晶及纳米晶软磁合金 磁介质
37
§3.2 工业纯铁 一、特点 二、应用 纯度在99.8%以上的铁,不含任何故意添加的合金元素。
室温性能:Bs=2.15(T),居里点θf=770℃,μm=20000, ρ=0.1×10-6(Ω.m)。 杂质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见表( 页)。 碳含量低 矫顽力低 磁导率高 导热性和加工性好 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和价格便宜 电阻率低,不能在交流磁场中应用 二、应用 作金属磁性材料的重要原料 在直流磁场中,作为恒定磁场中的磁导体。如作磁极和磁屏蔽。
38
三、分类 1、电解铁 含有0.05~0.02%C、 Mn ≤0.01%、 P≤0.005%、S≤0.004%、
Al≤0.01%、Cu≤0.015%。电磁性能:μi=500、μm=1500、 Br=1.05(T)、Hc=0.35(×79.6A/m)、ρ=9.6(×10-8 Ω.m) 2、阿姆柯铁 含C ≤ 0.025%、 Mn ≤0.035%、 P≤0.015%、S≤0.05%、 Cu≤0.08%。磁性能:μi=2000~5000、μm=6000~15000、 Hc=0.5 ~1.5(×79.6A/m) 3、羰基铁 由Fe(Co)5分解而成,纯度高。磁性能:μi=2000~3000、 μm=20000~21500、Br=0.5 ~1.0(T)、Hc=0.08(×79.6A/m)、 ρ=9.6(×10-8 Ω.m)
39
§3.3 铁硅合金 铁硅合金,通常又称为硅钢片、电工钢。在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中,它是最重要的铁芯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00—1930年,炼钢和热轧加工技术 1934~60年 晶粒取向、热处理、玻璃涂层 1983~至今年 辐射
40
一、铁硅合金相图
41
由相图可以看出 随着合金含硅量的增加,α→γ的转变温度上升,γ→δ的转变温度下降,两者在大约2.5% Si处相交,形成一封闭的“γ回线”。
3.2%Si-Fe合金来说,当温度从室温上升到熔点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结构转变,并始终保持单一的体心立方结构,这对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再结晶退火十分有利,同时,当温度从高温缓慢冷却到室温时,又不会象纯铁那样受到δ→γ和γ →α转变的干扰,因此这种合金很容易制成单晶。 γ回线的大小对合金的含C量十分敏感。对铁硅合金,应使含C下降到0.01%以下。
42
再结晶: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变形金属的显微组织发生显著的变化,破碎的、被拉长的晶粒全部转变成均匀而细小的等轴晶粒。
再结晶时金属不发生晶格类型的变化,而是形成无晶格畸和加工硬化的新晶粒,晶粒的形状和大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BACK
43
二、硅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44
硅的加入可以降低铁硅合金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同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大,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和可以逐渐趋于零。这对提高磁导率和降低矫顽力是有利的。
添加硅可以提高合金的电阻率。这对降低涡流损耗特别重要。 铁硅合金的密度随含硅量增大而下降,制成铁芯后,对减轻变压器和电机的重量有利。 硅促进钢中碳的石墨化,退火时钢的脱碳倾向增加,同时还可以与钢中的O2合成SiO2,使钢脱氧。这样可使损耗下降,磁性能改善,而且避免碳和氧所引起的老化现象。 硅钢的磁性对温度、振动及应力等敏感性较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居里温度均随含硅量的增加而下降。 硬度增加、延伸率、冲击韧性下降。加工困难。
45
三、硅钢片的退火 普通退火:800~900℃ 高温退火:1050~1200℃ 作用:削除了加工硬化现象,减少了杂质或改变了碳的
形态,磁性因而获得改善。
46
四、硅钢片的制备 非取向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 冷轧硅钢片 晶粒取向硅钢片: 单取向硅钢片戈斯织构 双取向硅钢片 立方织构
非取向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 冷轧硅钢片 晶粒取向硅钢片: 单取向硅钢片戈斯织构 双取向硅钢片 立方织构 硅钢片的生产流程如下:
47
立方织构硅钢片主要的制备工艺 只要条件允许,制造纯度尽可能高的铁硅合金。材料的这种高纯状态是出现立方织构的重要先决条件。
通过热轧和冷轧,以及在适当的气氛中进行中间退火,将材料轧到一定的厚度; 在最后一道轧制完成后,通过退火发展(110)[001]或(120)[001]型的初次(或二次)织构。 在严密控制的气氛中进行最后退火,以便通过二次或三次再结晶发展立方织构。
48
§3.3 铁镍合金 特点 分类 一、概述 含Ni为30%~90%的铁-镍系软磁合金一般统称为坡莫合金(或叵姆合金)。 1、特点
成份范围很窄,性能可以通过成份和热处理工艺来调整,可以满足各种要求 加工性能好 低和中等磁场下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很低的矫顽力
49
2、分类 含Ni量:低镍合金小于45% 中镍合金45%~70% 高镍合金70%~80% 用途:磁芯材料 热敏材料 磁头材料 磁性能:高磁导率铁镍合金 高矩磁铁镍合金 恒磁导率铁镍合金
50
二、铁镍合金相图
51
由相图可以看出 含镍量从30%到100%的镍铁合金在室温下是由单一的面心立方结构的γ相组成。
在合金含量小于30%时,γ相在较低温度下可通过马氏体相变转变为体心立方的α相,这种结构转变有明显的热滞现象,即升温时的α→γ转变a温度和降温时γ→α的转变温度不重合。两相区难以确定。 在相当于FeNi3、FeNi、Fe3Ni成分处会发生有序和无序相转变。有序化转变温度在506℃。
52
二、合金成分对电磁性能的影响
53
电阻率的最大值出现在含Ni量30~40%的范围。在纯金属中加入杂质元素后,由于电子运动的自由程缩短,电阻率必然增加。加入的杂质元素愈多,则电阻率值愈高。对铁镍合金而言,含Ni35%以下,是Ni原子固溶在Fe中。而Ni35%以上,是Fe原子固溶在Ni中。
55
居里温度 饱和磁感应强度 在含Ni量为0~10%和65~100%两个成分范围内,居里温度随镍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含镍量为35%左右时,由于非磁性相的出现,居里温度急剧下降。 在67%Ni附近,由于点阵距离刚好满足出现最大的交换能,故居里温度出现最大值。 饱和磁感应强度 由于镍原子的玻尔磁子数比铁小,所以0~20%Ni之间,Bs随含镍量的增加而下降。在20~35%Ni范围内,由于出现了非磁性相,Bs发生突变而迅速一降。
57
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和磁致伸缩系数λs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成分可有效地控制K1和λs,从而达到提高磁性能的目的。
58
三、热处理对铁镍合金磁性的影响 1、叵姆处理 获得高磁导率的材料,要使软磁材料呈单相的固溶体、
低的K1和s值、高的Bs。为了避免有序化,同时减少内应 力。一般采用双重热处理(叵姆处理)的方法: 将坡莫合金退火后从600将样品放在铜板上,在空气中 急冷,或在随炉冷却后,再加热到600,然后快速冷却, 即进行双重热处理。 2、磁场热处理 将坡莫合金在其居里温度附近加磁场冷却,或进行磁 场热处理,在平行所加磁场的方向上测量的磁化曲线均 呈出矩形磁滞回线,而在垂直方向上为平直的磁化曲线。
59
四、多元系坡莫合金 在Ni-Fe合金中加入钼、铬、铜等元素的多元系坡莫合金,可不进行急冷处理,只要冷却速度适当,其初始磁导率可比二元系坡莫合金高几倍。而且电阻率也比78.5%Ni坡莫合金要高3倍,为0.60×10-3(Ω.m),但饱和磁感应强度从1.3(T) 降到0.6~0.8(T).
60
成分设计的原则是使λs≈0,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使K1≈0,而获得高磁导率
合金元素对高磁导率Fe-Ni合金性能 成分设计的原则是使λs≈0,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使K1≈0,而获得高磁导率 1、钼 钼小于15%时,在Ni大于50%铁-镍合金中完全固溶,它使: 电阻率上升 含78.5%Ni的铁-镍合金的K1和λs更接近零 钼可以阻止有序相FeNi3的形成,因而可以降低热处理的冷却速度 钼使K1=0的合金镍含量增加。4Mo-79Ni 5Mo-80Ni Mo-81Ni 降低合金的μ0Ms和居里温度。
61
2、铜 改善合金的冷加工性能 铜使合金的μa及μm值提高,且降低了磁导率对成分的敏感性,即当合金成分偏离最佳成分时,对μa及μm值影响不大
铜可抑制合金中有序相FeNi3的形成,因而可以降低热处理的冷却速度 降低合金的μ0Ms和居里温度。
62
3、其它元素 锰可提高电阻率、降低矫顽力值,可以脱硫、脱氧、改善热加工性能。
铬使铁镍合金的居里温度降低,抑制有序相的形成,提高合金的电阻率值 钒、铌、钛等可提高合金的硬度,改善耐磨性。 碳可以脱氧,但C含量大于0.05%时使磁性急剧下降。 硅加入0.05%左右对合金磁性有利,因其和锰可复合脱氧,使脱氧颗粒呈大颗粒。 磷大于0.06%时,使合金的μ值急剧下降。
63
§3.4 磁介质 磁介质是将铁磁体粉粒与绝缘介质混合压制成的磁性 材,常称为铁粉芯.在磁介质中,每一铁磁颗粒间在电与磁
方面彼此分隔,故可隔断涡流。 一、磁介质的磁导率 μ介——铁磁体的磁导率 μ铁——磁介质的磁导率 g——绝缘介质所占体积的比值
65
二、磁介质的制造工艺
66
绝缘处理为关键技术 热处理一般分为低温热处理和高温热处理 固化磁芯 消除压制粉末所产生的内应力,以提高磁特性。
67
铝硅铁粉芯 三、磁介质的种类 电解铁粉芯 坡莫合金粉芯 羰基铁粉芯 磁导率中等,可具有负温度系数。 工艺简单,磁特性稳定,损耗较大。
磁导率高、损耗低、但价格贵。 羰基铁粉芯 性能稳定,高频特性好,可用于几百MHz场合。 铝硅铁粉芯 磁导率中等,可具有负温度系数。 随着软磁铁氧体的发展,磁介质的生产大大减少了。只有在高温、大功率、高频等特殊场合仍然离不开它。
68
第三章金属永磁材料 金属永磁材料概述 提高永磁特性的措施 析出硬化型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
69
§4.1金属永磁材料概述 一、永磁材料发展概况
71
二、对永磁体的要求 (一)、对永磁特性参数的要求 (二)、将永磁体选用在最佳工作点,即最大磁能 积点 附近。 (三)、经济性好
剩余磁感应强度高 矫顽力HCJ和HCB高 (BH)max要大 曲线的退磁凸出系数趋于γ→1,γ=(B·H)m/(Br·Hc); 稳定性好。温度稳定性、磁场稳定性、时间稳定性 (二)、将永磁体选用在最佳工作点,即最大磁能 积点 附近。 (三)、经济性好
72
三、分类 成分: 碳钢铝 铝镍钴合金 稀土合金 工艺: 铸造型 烧结型 粘结型 四、矫顽力机理 高应力型 单畴型 成核型 钉扎型
73
§4.2 提高永磁特性的措施 永磁材料磁性的优劣主要由最大磁能积(BH)m判定,而(BH)m又取决于Br、Hc及隆起度γw。
§4.2 提高永磁特性的措施 永磁材料磁性的优劣主要由最大磁能积(BH)m判定,而(BH)m又取决于Br、Hc及隆起度γw。 一般Br变化范围小,如由0.2至1.5T,仅相差约8倍;而 Hc变化范围大,如由4×103至8×103安/米,相差200倍, γw可在0.025~0.85间变化。
74
一 、 剩磁Br 提高MS (MS由成分决定) 对于成分给定的永磁材料,提高Br/Bs的比值 定向结晶 (铝镍钴系列) 磁场热处理 (铝镍钴系列) 磁场成型 结晶定向、磁畴定向
76
二、 矫顽力Hc 不可逆壁移 磁畴内磁化矢量的不可逆转动
如果Hc是由壁移机制决定的,可在合金内增加应力梯度及非磁性相来增加Hc。这种机制只能获得较低的Hc值 若Hc是由畴转过程决定的,则磁畴在不可逆转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就是Hc值的度量。这时依赖于造成单畴粒子或弥散的单畴脱溶相及其三种各向异性(磁晶、应力及形状)来增加畴转的阻力,从而获得高的Hc值。
77
畴壁钉扎:是指在材料反磁化过程中,当反向磁场低于某一钉扎场Hp时,畴壁基本上固定不动。只有当反向磁场超过钉扎场Hp时,畴壁才能挣脱束缚,开始发生不可逆位移。
点缺陷、位错、晶界、堆垛、层错等有关的局域性交换作用和局域性各向异性起伏等都可以是畴壁钉扎点的重要来源
78
三、隆起度 组织敏感参数。 γw是永磁材料的晶体织构和磁结构程度的外观表现。 可利用定向结晶,磁场及应力热处理等方法来提高γw 。
79
四、 稳定性 η=(△Z/Z)×100% 不可逆变化——自然变化 可逆变化——当条件复原或重新充磁,永磁体的性能可以恢复。如温度、外磁场干扰、机械冲击、振动等。
80
措施: 时效处理,进行人工老化(时效温度比工作温度高30~50摄氏度)。 温度 循环处理,在比工作温度范围宽的温度,反复循环多次。
选择高的Hc,高θf 配方 ,并可添加有益杂质,以及利用不同系列合金,正负温度等效互相补偿来提高稳定性。 时效处理,进行人工老化(时效温度比工作温度高30~50摄氏度)。 温度 循环处理,在比工作温度范围宽的温度,反复循环多次。 交流退磁处理,在比干扰场稍大的交流磁场中退磁。 正确选择永磁体的工作点。 利用热磁合金进行外补偿,可以提高温度稳定性。
81
§4.3 析出硬化型永磁材料 析出硬化型永磁材料,又称沉淀硬化型磁钢,包括Al-Ni-Fe系合金和Al-Ni-Co系合金。其矫顽力是在合金冷却过程中获得的,通过失稳分解沉淀出近似单畴大小的伸长形磁性相弥散分布于弱磁性相中,利用磁性相的形状各向异性,其反磁化依靠磁矩的非均匀转动。 从制造工艺上又可分为铸造型和烧结型磁钢,
83
§4.4 稀土永磁合金 是稀土金属和过渡族金属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是目前具有最高永磁特性的永磁材料。用于制造大退磁场的行波管聚焦磁铁、微型永磁马达和发电机及微型高灵敏度仪表等。 六十年代——第一代稀土永磁(1:5型R-Co永磁) 七十年代——第二代稀土永磁(2:17型R-Co永磁) 八十年代——第三代稀土永磁(R-Fe-B永磁)
84
其中SmCo5属六角晶系,点阵常数a=5.002Aο,c=3.694Aο。
一、RCo5型 型稀土永磁 (一)SmCo5 永磁材料的成分和结构 Sm-Co之间可形成七种金属间化合物, 其中SmCo5属六角晶系,点阵常数a=5.002Aο,c=3.694Aο。
86
按 SmCo5 分子式计算: 成分:Sm——16.66at% 实际上,Sm含量在16.85~17.04%at可获得最佳值。 主要是因为Sm在制备过程中,约有1~2wt%被氧化。
87
(二) RCo5 永磁的制备工艺 配料→熔炼→磨粉→磁场成型→烧结→热处理→磨加工→检验 2.还原扩散法:
1. 粉末冶金法: 配料→熔炼→磨粉→磁场成型→烧结→热处理→磨加工→检验 2.还原扩散法: 原料准备→混料→还原扩散→去除钙和氧化钙→磨料→干燥→磁场成型→烧结→热处理→磨加工→检验
88
3、在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配料时应补足可能发生的损失量。 熔炼和烧结时应先在真空后充氩气的气氛保护下进行 制粉应在介质保护下进行振动球磨
合理的烧结温度、热处理工艺 磁场成型
89
(三) SmCo5 永磁矫顽力机理 单畴矫顽力理论 单畴颗粒和磁化强度可近似看做均匀转动,它的Hcj和Ku成正比。
实际情况这类合金的矫顽力比理论值低得多(十分之一)。 SmCo5单畴临界尺寸为d0=0.3~1.6μm,而实际获得最高矫顽力的颗粒尺寸D=5~20μm。且Hcj和Ku不成正比。 晶界、晶体缺陷和第二相对畴壁的钉扎效应 由反磁化畴的形核与长大的临界场Hs决定
90
二、R2TM17型稀土永磁 (一)、 Sm2(Co、Cu、Fe、Zr)17永磁的成分 R2TM17多数属于菱方晶系
Sm2Co17是稀土永磁合金中磁稳定性最好的一种,居里温度很高,Tc=926℃,对于高温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相型R2(Co、Fe)17永磁的矫顽力由反磁化畴的形核、长大的临界场决定,其性能不高,工艺不易控制。 以Sm-Co-Cu三元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2:17型稀土永磁,是时效硬化型材料,其中,Sm-Co-Cu-Fe-M系2 : 17型 永磁,代表第二代稀土永磁,已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Sm2(Co、Cu、Fe、Zr)17合金的磁性能最好,并已商品化。 (一)、 Sm2(Co、Cu、Fe、Zr)17永磁的成分 这种合金的成分可表达为:Sm(Co1-u-v-wCuuFevMw)z其中: z=7.0~8.3,W=0.01~0.03,u=0.05~0.08,v=0.15~0.30,M=Zr、Hf、 Ti、Ni等金属原子。
92
(二)、合金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1、Sm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对合金的矫顽力影响很大,同时也影响退磁曲线的方形度。
2、Fe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随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Bs迅速提高;同时Fe有促进胞状组织形成的作用,随Fe含量的增加,Hcj也提高。 3、Cu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随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Hcj迅速提高;而Br和K下降。 4、Zr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提高Hcj和退磁曲线方形度起关键作用。同时含Zr的合金的矫顽力 对热处理工艺十分敏感;Zr加入,可使合金中Fe含量增加,而使Cu和Sm含量减少。
93
(三)、 Sm2(Co、Cu、Fe、Zr)17永磁合金的热处理
1190~1220℃/烧结1~2h 1130~1175℃/固溶处理0.5~2h后快冷 750~850℃/等温时效0.5~10h 分级时效或控速冷却
94
三、R-Fe-B系稀土永磁 (一)、概述 (二)、Nd-Fe-B永磁的成分和结构 (三)、烧结和热处理 (四)、矫顽力机理 (五)、稳定性
95
(一)、概述 第三代铁基稀土永磁,不含战略物质Co和Ni; 自1983年开发以来,已由R-Fe-B三元系发展到(Nd、HR)-FeM1M2-B七元系合金; 生产工艺多种多样,如烧结法、熔体快淬法、粘结法、机械合金化法等。 它能吸起相当于自重640倍的重物,而铁氧体只能吸起自重的120倍; 居里温度不高,稳定性差。
96
富B相,大部分沿晶界分布。B为四方相形成的关键,但过多会使合金的Br下降。
(二)、Nd-Fe-B永磁的成分和结构 1、成分 Nd11.76+xFe82.35-x-yB5.88+y,大约为Nd15Fe77B8, 以Nd2Fe14B化合物为基,并富B和富Nd。 2、结构 Nd2Fe14B四方相、富Nd相和富B相 Nd2Fe14B化合物一个单胞中由4个分子组成,有68个 原子;它们构成四方结构,易磁化轴为c轴;铁磁性。 富Nd相,沿晶粒边界分布,其作用为: 能助熔促进烧结,使磁体致密化,Br提高 沿晶界分布,有利于矫顽力的提高 易氧化,抗蚀性差。 富B相,大部分沿晶界分布。B为四方相形成的关键,但过多会使合金的Br下降。
99
认为普遍由于畴壁位移机理引起的。但到底是 (五)、稳定性
(三)、烧结和热处理 采用二级回火处理 (四)、矫顽力机理 认为普遍由于畴壁位移机理引起的。但到底是 成核型硬化还是钉扎型硬化目前尚有争论。 (五)、稳定性 目前,R-Fe-B系合金的缺点是磁稳定性差,Nd-Fe- B三元系永磁材料在20~100范围内,磁感温度系数为Sm- Co合金的3~5倍,矫顽力温度系数为Sm-Co合金的2~3倍。 原因 合金的居里温度不高 Nd和Fe都比较易氧化和腐蚀
100
提高其稳定性的措施 提高合金本身的耐蚀性 磁体表面形成保护膜 降低环境温度 1、提高合金本身的耐蚀性
添加Al、Nb、Ga、Dy等元素,减缓氧化速度,提高矫顽力; 添加Co以提高Tc; 减少原料中和氯离子 2、磁体表面形成保护膜 金属涂层 无机涂层 有机涂层
101
四、粘结稀土永磁 粘结永磁材料是把永磁材粉末用粘结剂合成和永磁体,简称粘结磁体。 (一)、粘结稀土永磁的特点
1、工艺简单,适于批量生产,原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 2、能制作复杂形状的磁体,尺寸精度高,一般勿需二 次加工; 3、机械强度高,可进行机械加工; 4、易于生产复合元件,可将永磁、软磁、结构件、导 电体、导热体等成型为一个整体; 5、便于按需要调整成分、性能,特别可作内禀温度补 偿; 6、电阻率高,适用于高频场合; 7、磁性能中等,介于烧结铁氧体永磁和烧结稀土永磁之间。
102
主要决定于粉末的性能,其机械特性及抗 (二)、粘结稀土永磁的制造工艺 1、稀土永磁粉末的制备 2、粘结剂 3、磁场成型
(三)、粘结稀土永磁的性能 主要决定于粉末的性能,其机械特性及抗 氧化、抗腐蚀、热稳定性等,与粘结剂有 密切关系。
103
第三篇 非晶态磁性合金 概述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与结构 非晶态磁性合金与应用
104
概 述 与晶态材料比两个最基本的区别 分类 原子排布不具有周期性 热力学亚稳态 TM-M型非晶态合金 RE-TM型非晶态合金
概 述 与晶态材料比两个最基本的区别 原子排布不具有周期性 热力学亚稳态 新的概念 注重研究体系的局部特性 研究新的局域化本征态 建立新的理论方法 重视亚稳态特性 分类 TM-M型非晶态合金 RE-TM型非晶态合金 TM-TM型非晶态合金
105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与结构 非晶态材料的特性 非晶态材料的制备工艺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及其特性
106
非晶态材料的特性 非晶合金可形成一系列优良的软磁材料,用作变压器铁芯、开关电源磁芯磁记录材料、磁性传感器、磁屏蔽与电机材料等方面
非晶材料抗化学腐蚀的能力强 非晶材料抗射线及中子等辐辐射能力强 非晶材料具有特别好的机械性能 BACK
107
非晶材料的制备 非晶态形成的判据 戴维斯判据 尼尔森判据 制备方法 气相沉积法 液相急冷法 高能离子注入法
108
戴维斯判据 设合金的熔点为Tm,混合熔点为Tm,定义J=(Tm-Tm)/Tm为熔点的相对偏移,则戴维斯判据可叙述为:当J>0.2时,合金可在105~107K.S-1下形成非晶态合金。混合熔点 Tm 可表示为: Tm=TTM .XTM+TM . XM m m 过渡金属的原子百分数 过渡金属熔点 类金属熔点 类金属的原子百分数
109
尼尔森判据 定义合金的升华焓: 非晶态转变温度Tg是升华焓的函数,则尼尔 森判据可表达为:0≤XM≤0.40 及
Tg/Tm≥ 时 可形成非晶合金
110
制备方法 气体 液体 非晶体 晶体 平衡 1 3 2 BACK
111
非晶材料的结构及其特性 研究非晶结构常用的方法: 一、非晶结构的实验特性 二、磁性非晶合金的结构模型 实验测量和模型研究
实验测量:确定是否为非晶结构;肯定短程 序是否存在及其差别 模型研究:确定一种可能的原子排布 一、非晶结构的实验特性 二、磁性非晶合金的结构模型
112
一、非晶结构的实验特性 X射线的衍射图是由较宽的晕和弥散的环组成,没有表征晶态那种由一些明晰的环组成的衍射图样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构,看不到晶体的晶粒边界、晶格缺陷等形成的衍衬反差 径向分布函数(RDF),它是表征非晶态与晶态、液态、气态结构间差别最主要的特征标志(图 页)
113
固体中一般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RDF=4πr2ρ(r),
原点, ρ(r)dr给出在相距为r到r+dr的球壳内 找到一近邻原子的
114
二、磁性非晶合金的结构模型 微晶模型 连续无规网络模型(CRN) 硬球无规密堆模型(RCP)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