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君权与相权的变化 中央政治制度 监察制度的变化 选官制度的变化 地方政治制度 行省的设置

3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皇帝的烦恼 忠 奸 难 辨 腐 败 难 治 官 吏 难 选 地 方 难 管

4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5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史料链接: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  “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6 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7 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包括:秦始皇自称为“朕”。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还有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另外,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制”为皇帝涉及制度的命令,“诏”为皇帝诏告臣民的一般命令。 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8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9  ★同学们阅读“君权与相权”思考: 1)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 2)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3)由此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并指出其影响? 情境模拟 这年正月初三,忽报塞外敌人10万余众来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召众大臣商议对策。假如这事分别发生在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时期,该决策的运转机制应该是怎么样的?

10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1、原因: 2、措施: 君权与相权 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1)汉代:
君权与相权 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2、措施: 1)汉代: 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形成“中朝”对抗“外朝”;  2)唐朝: 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3)宋朝: “参知政事”(副丞相);分散相权。 4)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

11 注意点: 1)西汉:“中朝”与“外朝”; ①“中朝”(内朝)的形成—决策机构; ②外朝—执行机构;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②外朝—执行机构;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①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昭令;  ②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12 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行政: 1、中央 “二府”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1、中央 “二府”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军政: 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削弱相权 扩大皇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13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3、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4、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

14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思考:1、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 2、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 思考:1、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 2、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15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概况:  1)秦:  2)西汉:  3)以后历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①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②地方:设刺史。 设御史台、都察院。

16 明代监察御史腰牌

17 连连看 效果如何?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奈何朝杀夕犯”。 秦朝 御史大夫属下的机构 御史大夫 西汉 设十三州刺史
 明朝建国之后不久,官吏贪赃枉法的事到处发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惩治贪官污吏的办法。他让各府、州、县和卫所在衙门的左边,修一座小庙,里面供土地公,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边,悬挂着一个人皮揎满草的袋子,叫“皮草囊”,据说全国都是如此。土地庙到处都有,为什么这座小庙必须修在官府衙门的左面呢?原来这庙是扒贪官皮的场所,因此人们叫它“皮场庙”。用这种手段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吏,是很残酷的 。 秦朝 御史大夫属下的机构 连连看 御史大夫 西汉 设十三州刺史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奈何朝杀夕犯”。 效果如何?

18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2、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①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②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19 四、人才选拔制度(选官制度)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朕为子孙得两宰相。"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 假如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西汉武帝、 唐玄宗的时代,也想当官,请问当时的选官制度各是 什么?能否成功当选?依据是什么?

20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实行 时间 依据 备注 先秦时期 秦汉至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 明清时期
才能、品德到门第 考试成绩 世袭 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 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 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

21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  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  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22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

23 五,行省的设置 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1、汉至宋: 2、元朝: 3、明清: 郡县两极 州郡县三级 路、州、县 道、州、县
(路、府、州、县) 3、明清: 省、府、县 省、道、府、县

24 注意:元朝十大行省及两个单列行政区。

25 蒙古: 岭北行省 东北: 辽阳行省 云贵: 云南行省 台湾: 澎湖巡检司 元代的行省

26 浙江当时属于哪个行省? 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什么? 行省制度的设立有何影响?

27 五,行省的设置 简述行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A、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B、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C、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D、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

28 五,行省的设置 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
 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②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

29 君权和相权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五,行省的设置;

30

31 (一)选择题 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 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 2.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 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 D.加强政府的办事效率

32 3.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 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以便分割相权 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 D.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4.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主要表现在 ①以州为监察区 ②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③起用布衣为相 ④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 5.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特征有 A.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B.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 C.地方推行州郡县三级制 D.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 6.九品中正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实行于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4 7.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了不断完善 8.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 A.郡、县二级制 B.道、州、县三级制 C.路、州、县三级制 D.路、府、州、县四级制

35 9.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3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名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Download ppt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